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强国之鉴-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洛伐克。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并不断挑起苏中边界冲突事件。20世纪70年代末,在越南金兰湾建军事基地,把太平洋舰队的立足点向南推进2000多海里,威胁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通道。1978年,北、南也门发生政变,苏联乘机渗入,控制该国。1979年更直接派兵入侵阿富汗。在非洲,苏联通过古巴武装干涉安哥拉;乘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发生争端之机,把军事力量开进非洲之角;向10多个非洲国家派遣军事人员。1977年,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2240万平方公里,人口26亿,成为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超级军事大国。       

第27节:强国之鉴(27)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霸权地位达到巅峰。但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也积累到了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程度。   
  首先,它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遭到各国的谴责和反对,受到美国和中国的抗衡,苏联陷入空前孤立和困难的境地。超级核大国陷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其次,苏联的强国地位没有足够的国力支持。苏联的生产总值大大低于美国。据苏联官方统计,苏联1975年的国民收入为美国的67 %;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仅为53 %。不仅如此,苏联的科技生产水平除少数军工产品外,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计算机、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石化工业等新兴部门大约落后于欧美10—15年,劳动生产率不及美国的一半。但苏联没有全力发展经济,缩小同美国的差距,却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国防建设。据英国伦敦战略研究所估计,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是324亿美元,1970年大约增加一倍,达到539亿美元,1979年又增加近两倍,高达1480亿美元。苏联军费开支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 %,而美国只占6 %。庞大的军事开支给苏联造成难以承受的负担,继续加强同美国争霸更是日益力不从心。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准备用数千亿美元在高空布置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企图凭借自己的科技和经济优势压倒苏联。在里根“星球大战”的挑战面前,苏联既不能退却,又无力接受,处境十分尴尬。空前的强大一下变为空前的无力。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试图通过改革重振国威,没有成功,反而使苏联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强国的光环一天天在暗淡退色,再也无法掩饰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人们感到灰心丧气,对领导失去信任,对现行体制和政策更是不满和失望。国家陷于动荡混乱之中。   
  1991年8月29日,最高苏维埃非常通过决议,停止共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12月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郊区的别洛韦日会晤。12月8日,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不复存在。12月21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11国首脑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会晤,签署了6个文件,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4日,格鲁吉亚宣布申请加入独联体。对这一惊人突变,苏共党员和普通群众都冷漠对待,没有采取任何重大抵制行动。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接待厅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随后,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苏联国旗降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沙皇俄国的白蓝红三色国旗。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宣言,从法律上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就这样,一个要领导全世界走上新途的苏联,半路夭折了。一个貌似强大、实则根基不牢的大国,在一次不大的风浪中解体了。一个拥有能够毁灭全人类的核武器的超级大国,未经严重较量就从地图上消失了。   
  目前,俄罗斯正在寻求新的道路崛起。其强烈追求已人所共见,其潜力也不可低估。是否会出现第三次崛起,一个什么样的崛起?人们正在拭目以待。   
  第八讲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   
  第八讲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   
  主讲人:何顺果,CCTV《大国崛起》(美国部分)历史脚本负责人。   
  1944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理事。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美国史、历史理论、资本主义史。主要著作有:《美国边疆史》、《美国“棉花王国”史》、《人类文明的历程》、《美国史通论》等。   
  这个新兴国家发展很快。1860年它还是一个位于英、法、德之后的工业国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在经济上已超过英国,20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又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28节:强国之鉴(28)       
  我们不能永远处于这种对美国既熟悉又陌生的状态,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了解和认识美国这个国家,特别是它的崛起过程及其历史原因,并从这种了解和认识中得出必要的结论。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期待着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它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个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打交道,并在与它日益深入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尽量避免在两个大国之间发生既影响世界局势,又削弱当事国双方本身的严重势态。   
  美国的崛起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种作用并不是在任何时候或阶段都是平衡的,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美国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   
  美国的前身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其中最早的一个建于1607年,最晚的一个建于1732年。(见表1)   
  表1独立战争时的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   
  名称建立年代   
  弗吉尼亚1607   
  马萨诸塞1628   
  马里兰1634   
  罗得岛1636   
  康涅狄格1636   
  德拉瓦尔1638   
  北卡罗来纳1663   
  南卡罗来纳1663   
  纽约1664(夺自荷兰)   
  新泽西1664   
  新罕布什尔1679   
  宾夕法尼亚1681   
  佐治亚1732   
  当1776年这13个殖民地不甘英帝国的压迫,联合起来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的时候,这个新兴的国家还只是一个小国,只据有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个狭长地带,面积不过40万平方英里,人口也只有240万。当时连一个国家机构都不健全,1781年生效的《邦联条例》虽然把美国正式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USA),并在法律上宣布它是一个“永久性联盟”,又把1774年以来就存在的“大陆会议”改为“合众国国会”,但各邦仍享有它们早先宣布的“主权、独立和自由”,邦联中央政府既无主权也不完整,甚至连一个国家元首也没有。邦联最初只设有外交、财政、陆军、海军和邮政等几个部、局。国会在休会期间,由各州委派代表组成的“诸州委员会”主持国家日常工作,该委员会的主席一般由长者担任,只有象征意义。   
  但这个新兴国家发展很快。1860年它还是一个位于英、法、德之后的工业国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在经济上已超过英国,20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又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今,美国已是一个庞然大物,它不仅拥有939万平方公里领土、285亿人口,而且拥有50个州和一个哥伦比亚特区,其中还不包括相当数量的海外属地,如关岛、中途岛、威克岛,就是这样的属地。据统计,2001年时,美国人口虽然只有285亿,但它的GDP却达到7966万亿国际元,人均GDP达到27948国际元。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它都拥有他国难以与之匹敌的力量,自20世纪90年代苏东发生剧变以来,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在各地横行无忌,称王称霸。所有这些,人们都是熟悉的,并不陌生。   
  然而,今天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是如何崛起的?它的崛起走过了什么样的道路?或者说,这个超级大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这种崛起的历史条件又是什么?或者说,究竟是什么原因或因素推动了它的迅速崛起?对世界人民来说,美国的崛起是“福”还是“祸”,这个以“人权卫士”自居的国家,为何不断在各地挑动战争?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经验和教训?这就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了。其中许多东西,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或许我们目前还很难将它弄清楚,只能等待将来再做深入的研究。但有许多东西,并不是事实本身难于弄清,而是研究者本身观点不清,妨碍了他们去弄清问题。就这一点而言,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美国又是陌生的。   
  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处于这种对美国既熟悉又陌生的状态,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了解和认识美国这个国家,特别是它的崛起过程及其历史原因,并从这种了解和认识中得出必要的结论。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期待着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它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个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打交道,并在与它日益深入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尽量避免在两个大国之间发生既影响世界局势,又削弱当事国双方本身的严重势态。所以,我们在这里,特介绍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及其动力,先介绍它崛起的历史情况,然后再做一些综合分析,以加深我们对美国的认识和了解。为纲举目张起见,我们拟把美国崛起的过程分为5个步骤、阶段或台阶,但在介绍时只选取一件在当时最具全局性影响和意义的大事为重点,其他问题和要素只作一般介绍,并以它为中心展开。从中读者不难看出,这些大事并不仅是我们叙述和讨论的中心,它们本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过程中,那一个阶段、那一个台阶的主要标志或动力,并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起伏又多姿多彩的画面,当然,这还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在以往有关美国历史的著述中尚未见到此类系统描述,仅供讨论。       

第29节:强国之鉴(29)       
  翻阅美国内外资料,关于美国作为大国崛起的问题,政治决定论者常常强调战争的作用,进而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和两次大战,作为美国崛起过程中的几大标志;经济决定论者只强调生产力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相信技术上的发明和创新一定会带来历史的大变革;而文化决定论者则强调“多元文化”的作用,认为对“多元文化”(主要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的包容,为这个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活力。我是“综合崛起论”者,认为,美国的崛起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种作用并不是在任何时候或阶段都是平衡的,在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战争的成败得失最终要受制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更何况“暴力”本身也是一种经济力;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很长时期内其主要精力在开疆拓土、维持生存,在这个时期内其技术主要靠从欧洲引进;至于“多元文化”问题,首先必须明白的是它强调的是“非主流文化”的作用,既然是“非主流文化”,又怎能决定一个大国的崛起呢?总之,对一个大国的崛起,既不能采用单因素论去解释,也不能忽视其发展过程。   
  一、   
  第一台阶:奠基与立国(1607—1789),   
  以联邦宪法为主要标志   
  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革命(1775—1783)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系,这个体系被马克思称为当时“最完善的”现代国家,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   
  1787年的联邦宪法,除了把国家建立在共和制的基础上而外,关于国家的性质有三条重要宣示:第一,实行联邦制,由13个殖民地的人民共同管理这个国家,各州在参议院均拥有两个席位;第二,允许各州有自己的宪法和议会,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管理州政府,即实行地方分权;第三,中央收回了主权,但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均不得独自控制中央政府,而是采取分权制衡的原则。此外,视情况而定,并通过一定程序,宪法还规定可对宪法进行修正,从而保证了宪法的灵活性和生命力。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体制?这就得从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的做法说起,因为美国联邦制的种子原是在殖民过程中埋下的。以往的研究常常只把联邦宪法看做美国革命的“结果”,我更视之为一种过程和经验,不这样看就无法理解这部大法的内在合理性。   
  首先,前往北美的英国和欧陆移民,因大多是把北美当做逃避宗教迫害的避难所,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自治”意识。1620年清教徒们在新英格兰上岸前在“五月花号”上达成的契约中就宣称,他们“自愿结为一公民政治团体,将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和宪章”,且“全体保证遵守和服从”之。这里不仅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公民政治团体”的目标,而且围绕“公民政治团体”的建立问题,提出和张扬了三个重要观点和条件:(1)这个团体必须是“自愿结合”而成的,它说明了它的自治性质及自治和自愿的关系;(2)维系这个团体的是一整套宪法、法律和法规,且这些宪法、法律和法规必须是“公正和平等”的;(3)公民社会要求其公民“保证遵守和服从”宪法、法律和法规,而公民能否“保证”取决于公民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这是前所未有的民主自觉。   
  其次,13个殖民地产生和形成的方式本来也不一样,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这样的殖民地是由公司来建立的,马里兰、卡罗来纳、宾夕法尼亚、佐治亚等殖民地则是由业主建立的,而罗得岛、康涅狄格以及并入马萨诸塞前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又与上述两种殖民方式不同,它们是由移民群众按自己达成的契约自发建立的。最初各殖民地总督的产生办法也不一样:有的由英王任命,有的由业主指定,有的由移民选举。但这些殖民地最终都采用了代议制,也就是在原英国所建立的由英王、总督和参事会构成的旧殖民体系中,加入了一个由民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构,其中最早的一个产生于1619年的弗吉尼亚,1620年产生于普利茅斯的公民大会,是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第二个自治机构,尽管它不是代议制而是直接民主制,但以后所有这样的地方都改成了代议制。它们对旧殖民体系来说,毫无疑问已是一种制度创新。       
 
第30节:强国之鉴(30)       
  再次,无论哪种殖民地,由于终归是英王的海外领地,最终都必须获得英王的批准和特许,并颁发有正式的载明殖民地义务和权利的特许状。因此,各殖民地权力的来源实际上只有一个:英王。这是一种垂直关系,而各殖民地之间都没有类似的权力关系,因此,各殖民地之间是互不相属的,它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正因为如此,当独立运动开始后,各殖民地也是自行其事,纷纷各自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并制定了不同的宪法,建立了各自的革命政权。这就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造成了这样一个逻辑和特点:先有镇而后才有州,先有州而后才有国;而建国之父们在创建美利坚合众国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想方设法把这些原来互不相属的殖民地联合在一起,并在处理相关事宜时不得不优先考虑到州及地方的利益。   
  它决定了:1774年组成的“联合殖民地”将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直接母体。所以,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的过程并不简单:第一步是在1774年10月建立“大陆会议”,它可以看成“联合殖民地”的载体和组织形式;第二步是1776年5月10日“大陆会议”决议建议各殖民地建立组织保护“它们的选民的幸福和安全”的新政府,由此各殖民地开始转变为拥有“独立、主权和自由”之邦;第三步是建立“邦联”,它虽然正式宣布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但由于各邦保留了“独立、主权和自由”而成为松散联盟;第四步才是建立“联邦”,此时由于中央收回主权而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原来的邦则降为既放弃主权又拥有相当权力的州。即便如此,联邦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