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竹窗随笔、二笔、三笔(全)_莲池大师-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窗随笔’为明末高僧莲池大师所作,内中收录了大师随感所笔之短文四百余篇,详辨禅、教、净之正知见,乃至对佛儒间的诤论也有一番精辟论述。而其中谈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师的风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范。···

竹窗随笔 竹窗二笔 竹窗三笔 


竹窗随笔   莲池大师著 

出版说明

竹窗随笔序

僧无为

人命呼吸间

古今著述

儒释和会

楞严(一)

楞严(二)

礼忏功德

螯蛎充口

东门黄犬

为父母杀生

鹿祀求名

心喻

换骨

洪州不得珠体

坟墓

菩萨度生

悟后

孚遂二座主

实悟

出家父母反拜

生愚死智

庄子(一)

庄子(二)

庄子(三)

养老书

心得

祀神不用牲

好乐

世智当悟

时不可蹉

念佛鬼敬

鬼神

东坡(一)

东坡(二)

憎爱

静之益(一)

静之益(二)

华严不如艮卦

韩淮阴

诵经杂话

平心荐亡

对境

去障

以苦为乐

二客对弈

思惟修

诤友

鼓乐

道人重轻

佛经不可不读

萧妃

泰首座

睡著无梦时主人

布施

尚直尚理编

戒杀

建立丛林

僧俗信心

损己利人

良知

心之精神是谓圣

寂感

来生(一)

来生(二)

弃舍所长

二种鼠

僧习

古今人不相及

物不迁论驳

碧岩集

兜率悦张无尽

宗门问答

醉生梦死

真道人难

空所空尽

教外别传

发真归元

道话

楚失弓

汤厄(一)

汤厄(二)

汤厄(三)

汤厄(四)

经教

语录

闻谤

愚之愚

预了

广览

求人过

谋断

禅佛相争

武夷图

谈宗

念佛

僧性空

行脚

妙宗钞

出神(一)

出神(二)

闻讣

斋素

轮回根本

病者众生之良药

蛇成龙

名利

临终正念

花香

人虎传

六道互具

智慧

外学

灵裕法师

行脚住山

楞严房融所作

果报(一)

果报(二)

塞翁

神通

大豪贵人

天台清凉(一)

天台清凉(二)

栯堂山居诗

山色

见生梦

礼忏僧

南岳止观

韩昌黎

惺寂

道原

菩萨不现今时

如来不救杀业

增减古人文字

毒蛇喻

食肉(一)

食肉(二)

曹溪不断思想

四知

四大五行

世界

年劫

学道莫先智

道场放赦

水陆仪文

见僧过

心不在内

生死根本

齐人

至诚感人

亲善知识

念佛不专一

伎乐

身者父母遗体

出谷喻(一)

出谷喻(二)

丸饼诳儿

忧乐

根原技叶

想见昆仑

禅余空谛辩伪

种种法门 

出版说明 

‘竹窗随笔’为明末高僧莲池大师所作,内中收录了大师随感所笔之短文四百余篇,详辨禅、教、净之正知见,乃至对佛儒间的诤论也有一番精辟论述。而其中谈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师的风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范。 

敝会为方便大众阅读,特将本书重新排版,并加新式标点;而原版(莲池大师全集木刻版)中,若干罕用古字,亦将之改为今所流通之字体。因系重新排版,其中错漏恐将难免,尚望诸读者大德不吝赐正,以使尔后再版时得以修改完善。

愿此书之出版,能够广益诸佛子! 

佛陀教育基金会 谨识   

竹窗随笔序 

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从初至再,成二帙矣!兹度八旬,颇知七十九年之非,而自觉其心之未悄然也。奈何久仆乐生之堂,无能勤赵老之屦,于是一榻而走千山,寸晷而游神于百世,所感所见,积之岁月,忽复成帙。虽东语西话,宾叩主酬,种种不一,要归于整饬行门、平治心地而已。余如世谛中事,无关于法化,无补于修进者,则不暇及焉。噫!吾耄矣,胡不囊括瓶守,而喋喋乃尔?噫!吾耄矣,斜阳剩月,能几何时,此而不言,更待何日?苟有利于民物,他何恤为?因以付管城子。万历乙卯春日后学云栖袾宏谨识 

僧无为 

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岁游苏湖间,与同堂坐禅。及予住云栖,公来受戒,求列名弟子。予谢不允,则固请曰:‘昔普慧、普贤二大菩萨尚求入匡庐莲社,我何人斯,自绝佳会。’不得已,如董萝石谒新建故事,许之。以贤下愚,有古人风,笔之以劝后进。 

人命呼吸间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想,语之死,辄不怿。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后事,一心正念。’彼谓男病忌生日前,过期当徐议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间,佛为无病人言之也。况垂死而不悟,悲夫! 

古今著述 

予在家时,于友人钱启东家,一道者因予语及出家,渠云:‘不在出家,只贵得明师耳。’予时未以为然。又一道者云:‘玄门文字,须看上古圣贤所作,近代者多出臆见,不足信。’予时亦未以为然。今思二言皆有深意;虽未必尽然,而未必不然也。以例吾宗,亦复如是。因识之。 

儒释和会 

有聪明人,以禅宗与儒典和会,此不惟慧解圆融,亦引进诸浅识者,不复以儒谤释,其意固甚美矣。虽然,据粗言细语,皆第一义,则诚然诚然;若按文折理,穷深极微,则翻成戏论,已入门者又不可不知也。 

楞严(一) 

天如集楞严会解,或曰:‘此天如之楞严,非释迦之楞严也。’予谓此语虽是,而新学执此,遂欲尽废古人注疏,则非也。即尽废注疏,单存白文,独不曰:‘此释迦之楞严,非自己之楞严’乎?则经可废也,何况注疏!又不曰:‘自己之楞严遍一切处’乎?则诸子百家,乃至樵歌牧唱,皆不可废也,何况注疏! 

楞严(二) 

不独楞严,近时于诸经大都不用注疏。夫不泥先入之言,而直究本文之旨,诚为有见;然因是成风,乃至逞其胸臆,冀胜古以为高,而曲解僻说者有矣!新学无知,反为所误。且古人胜今人处极多,其不及者什一;今人不如古人处极多,其胜者百一。则孰若姑存之。喻如学艺者,必先遵师教以为绳矩,他时后日,神机妙手,超过其师,谁得而限之也?而何必汲汲于求胜也?而况乎终不出于古人之范围也! 

礼忏功德

姑苏曹鲁川居士为予言:有女在夫家,夏坐室中,一蛇从墙上逐鸽,堕庭心,家人见而毙之。数日后,蛇附女作语。鲁川往视,则云:‘我昔为荆州守,高欢反,追我至江浒,遂死江中,我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鲁川惊曰:‘欢六朝时人,今历隋唐宋元而至大明矣!’鬼方悟死久,并知为蛇。曰:‘既作蛇,死亦无恨,但为我礼梁皇忏一部,吾行矣!’乃延泗洲寺僧定空礼忏。忏毕,索斋,为施斛食一坛。明日女安稳如故。忏之时义大矣哉! 

螯蛎充口 

晋何胤谓:‘□蟹就死,犹有知而可悯;至于车螯蚶蛎,眉目内缺,唇吻外缄,不荣不瘁,草木弗若,无声无臭,瓦砾何异?固宜长充庖厨,永为口食。’噫!是何言欤?!此等虽无眉目唇吻、荣瘁声臭,宁无形质运动乎?有形质而能运动者,皆有知也。汝不知其有知耳?况眉目等实无不具,特至微细,非凡目所见,而欲永为口食,胤之罪上通于天矣! 

东门黄犬 

李斯临刑,顾其子曰:‘吾欲与汝复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其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斯盖悔今之富贵而死,不若昔之贫贱而生也。宁思兔逢鹰犬,不犹己之罹斧钺乎?兔灭群,汝夷族,适相当耳。不知其罪而反羡之,至死不悟者,李斯之父子欤?! 

为父母杀生 

钱塘金某者,斋戒虔笃。以疾卒,附一童云:‘善业日浅,未得往生净土,今在阴界,然亦甚乐,去住自由。’一日呵其妻子云:‘何故为吾坟墓事,杀鸡为黍?今有吏随我,稍不似前之自由矣!’子妇怀妊,因问之。则曰:‘当生男无恙。过此复当生男,则母子双逝。’予谨记之,以候应否。俄而生男。复妊,复生男,男随毙,母亦随毙。乃知一一语皆不谬。然则为父母杀生,孝子岂为之乎? 

鹿祀求名 

士人有学成而久滞黉校者,祷于文昌:‘设遂乡科,当杀鹿以祀。’俄而中式。既酬愿已,上春官,复许双鹿,未及第而卒。噫!杀彼鹿,求己禄,于汝安乎? 

心喻 

心无可为喻,凡喻心者,不得已而权为仿佛,非真也。试举一二:如喻心以镜。盖谓镜能照物,而物未来时,镜无将迎;物方对时,镜无憎爱;物既去时,镜无留滞。圣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际空寂,故喻如镜。然取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实无知。心果若是之无知乎,则冥然不灵,何以云妙明真体?或喻宝珠,或喻虚空,种种之喻亦复如是。 

换骨 

陈后山云:‘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予亦云:‘学禅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故学者不患禅之不成,但患时之不至;不患时之不至,但患学之不勤。 

洪州不得珠体 

洪州者,马大师也。圭峰叙如来传法迦叶而至曹溪,曹溪之道,惟荷泽为正传,诸宗皆属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泽独得珠体。其说析理极精,而品人不当。夫马祖亲承南岳,南岳亲承曹溪,自后百丈、黄檗、临济、南泉、赵州,不可胜数诸大尊宿,皆从马祖而出,而独推荷泽,何以服天下?圭峰以荷泽表出‘知’之一字为心,而诸宗于作用处指示,遂谓是徒得珠中之影。然古人为人解黏去缚,随时逐机,原无定法。其言知者,正说也。其言作用处者,巧说也。巧者何?欲人因影而知现影者谁也。如执‘知’之一字,则世尊拈花,曾无知字,将世尊不及荷泽耶?况诸宗直出知字处亦不少,岂专说作用耶?圭峰平日见地极高,予所深服,独此不满人意。 

坟墓 

予既老病,众为择地作塔,数易之。予叹曰:‘世人极意营图风水,冀子孙长永富贵耳。尔辈望荫出紫衣国师耶?古人有言:“弃诸林莽以饲禽兽。”幸不置我于鸦肠狐腹足矣,余非道人所知也。’ 

菩萨度生 

经言:‘菩萨未能自度,先能度人。’愚夫遂谓菩萨但度众生,不复度己。不知己亦众生数也,焉有度尽众生,而独遗自己一众生乎?何得借口菩萨,逐外忘内! 

悟后 

沩山和尚云:‘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渠修行趋向。’沩山此语,非彻法源底者不能道。今稍有省觉,便谓一生参学事毕者独何欤? 

孚遂二座主 

太原孚上座,于扬州孝先寺讲涅槃经,广谈法身妙理,有禅者失笑。孚讲罢,请禅者茶,白云:‘某甲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教诲。’禅者云:‘不道座主所说不是,然只说得法身量边事,实未识法身在。’孚曰:‘既如是,当为我说。’曰:‘座主还信否?’曰:‘焉敢不信!’曰:‘请座主辍讲旬日,端然静坐,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孚一依所教,从初夜至五更,闻角声,忽大悟。又良遂座主参麻谷,谷荷锄入园,不顾,便归方丈闭却门。次日复求见,又闭却门,遂乃敲门。谷问是谁?遂方称名,忽大悟。此二尊宿,只缘是虚心下贤,不存我慢故。今人自高,焉得有此? 

实悟 

妙喜云:‘若是干屎橛如是说得落时,如锯解称锤、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说得。既不可如是说,须是悟始得。你若实得悟,师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学者当切记妙喜此语,息却口头三昧而求实悟。 

出家父母反拜 

予作正讹集,谓反者还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还其礼,非反拜其子也。一僧忿然曰:‘法华经言,大通智胜如来既成佛已,其父轮王向之顶礼,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训,因刻之经末。’予合掌云:‘汝号甚么如来?’僧谢不敢。又问:‘汝既未是如来,垂成正觉否?’僧又谢不敢。予谓曰:‘既不敢,且待汝垂成正觉,更端坐十劫,实受大通如来位,纳父母拜未晚。汝今是僧,未是佛也。佛为僧立法,不为佛立法也。且世人谤佛无父无君,吾为此惧,正其讹谬,息世讥嫌,冀正法久住,汝何为不畏口业,甘心乎师子虫也?’悲夫! 

生愚死智

洛阳伽蓝记云:‘史书皆非实录,今人生愚死智,惑亦甚矣!’盖言史多溢美,不足信也。但‘皆非’二字,立言太过。古号史为直笔,则焉得非实?夫子言‘文胜质则史’,则容有非实,当改‘皆非’作‘未必’耳。夫古人慎重许可,一语品题,芳播千古;而今乃视为故事,等为人情,虚谀浪褒,取笑识者,可叹也。故洛阳记有激而发此论,切中末世之弊。不如是道破,传灯录前代真善知识,与今安排名姓插入祖图者何辨?尔后为吾弟子,毋妄干名公大人,装点吾之未到也。 

庄子(一) 

有俗士,聚诸年少沙弥讲庄子,大言曰:‘南华义胜首楞严。’一时缁流及居士辈无斥其非者。夫南华于世书诚为高妙,而谓胜楞严,何可笑之甚也!士固村学究,其品猥细不足较,其言亦无旨趣,不足辨,独恐误诸沙弥耳!然诸沙弥稍明敏者,久当自知;如言□胜黄金以诳小儿,小儿既长,必唾其面矣!

庄子(二)

或曰:‘庄子义则劣矣;其文玄旷疏逸,可喜可愕,佛经所未有也。诸为古文辞及举子业者,咸靡然宗之。则何如?’曰:‘佛经者,所谓至辞无文者也。而与世人较文,是阳春与百卉争颜色也。置勿论。子欲论文,不有六经四子在乎?而大成于孔子,吾试喻之。孔子之文,正大而光明,日月也;彼南华,佳者如繁星掣电,劣者如野烧也。孔子之文,停蓄而汪洋,河海也;彼南华,佳者如瀑泉惊涛,劣者如乱流也。孔子之文,融粹而温润,良玉也;彼南华,佳者如水晶琉璃,劣者如岷珂□□也。孔子之文,切近而精实,五谷也;彼南华,佳者如安南之荔、大宛之葡萄,劣者如未熟之梨与柿也。此其大较也。业文者宜何师也,而况乎为僧者之不以文为业也。’ 

庄子(三) 

曰:‘古尊宿疏经造论,有引庄子语者,何也?’曰:‘震旦之书,周孔老庄为最矣。佛经来自五天,欲借此间语而发明,不是之引,而将谁引?然多用其言,不尽用其义,仿佛而已矣。盖稍似而非真是也。南人之北,北人不知舟,指其车而晓之曰:“吾舟之载物而致远,犹此方之车也。”借车明舟,而非以车为舟也。’ 

养老书 

有集养老书,日用服食,多炮炙生物。至于曰雀、曰雁、曰雉、曰鸳鸯、曰鹿、曰兔、曰驼、曰熊,多豪贵少年所未及染指者。先德有言:‘饶君善将息,难与死魔争。’胡为老不息心,反勤杀害,误天下老人并其子弟俱陷地狱者,是书也。孔子曰:‘老者安之。’定不教渠杀生为安。孟子曰:‘七十食肉。’亦定不教渠遍食众生肉也。作俑者其思之。 

心得 

以耳听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读而得者之广也。以目看读而得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极其广也。以心为君、以目为臣、以耳为佐使,可也。用目当心,斯下矣。用耳当目,又下之下矣! 

祀神不用牲 

杭俗岁暮祀神,大则刲羊蒸豚,次则用猪首鸡鱼之属。予未出家时,持不杀戒,乃易以蔬果;家人虽三尺童子无不愕然,以为必不可。予燃香秉烛,高声白神云:‘某甲奉戒不杀。杀生以祭,不惟某甲之过,亦非神之福。然此意某一人独断,其余皆欲用牲,倘神不悦,凡有殃咎宜加予身;若滥无辜,非所谓聪明正直者。’家人犹为予危之。终岁合宅无恙,遂为例。 

好乐 

人处世各有所好,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但清浊不同耳。至浊者好财,其次好色,其次好饮。稍清,则或好古玩,或好琴棋,或好山水,或好吟咏。又进之,则好读书。开卷有益,诸好之中,读书为胜矣!然此犹世间法。又进之,则好读内典。又进之,则好净其心。好至于净其心,而世出世间之好最胜矣!渐入佳境如食蔗喻。 

世智当悟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涂。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