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哥本山-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招呼:三叔、二大爷、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侄儿侄女,还有叔伯亲、姑舅亲等等,都来了。岭前岭后的都是亲戚,本山自己也记不住,这个时候就是和尚里面夹个秃子他也不知道。    
      祭扫完毕,本山回到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老家已经不存在了,都盖上了新房。本山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一个农民,我知道农民很苦。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劳动,换来的却是很少的收入。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我要利用我的优势,为农民说话。中国十几亿农民,他们不富起来,中国谈何富裕。”    
      本山知道乡亲们生活有困难,有的人家还种不上地,便拿出两万块钱,给乡亲们买化肥、种子。发钱的任务由我和李政春(冯乡长)来完成,我是真乡(副镇)长,他是假乡长。我和李政春组织大伙排好队,本山的老叔赵德发负责发钱,本山根据每家的不同情况确定给多少。乡亲们接过本山的钱,无不非常感激。    
      2003年本山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把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反映给了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这是他为农民做的又一件大好事。    
      本山对于普通乡亲尚且如此,对于自己的至亲,就更是考虑周到了。父亲晚年以后,本山给父亲买了楼,还给老人找个老伴儿。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干妈、干爸,本山尽到了亲生儿女也没有尽到的孝心。    
      我们家人口多,生活一直挺困难。不用说别的,这六个孩子结婚成家的费用就够二老忙活的了。老大的饥荒刚还完,老二又要结婚。忙完了老三又忙老四。沉重的负担压得二老几乎喘不过气来,皱纹过早地爬上了额头。本山对我家的情况非常了解,他刚成家的时候自己也很困难,但仍然每年都看望干爸干妈,从不空手,或东西或钱,总要给一些。后来他的经济情况有了好转,给妈的钱就逐渐多了起来,由百变成千,又由千变成万。到现在为止,他一共给了妈多少钱,连妈自己也记不住了,反正足够她花的了。说起来,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也都是孝顺儿女,但无奈心有余力不足。有了本山的帮助,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2001年,本山回家看妈,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屋里有很多人。本山说:“爸妈,你二老身体咋样,有什么不舒服就跟我说。”    
      妈说:“挺好,没病没灾的。你多忙啊,不用惦记。”    
      本山说:“你二老要注意保养身体,有病一定要看,千万别挺着。要多吃点好的,多活几年,费用我‘报销’。”    
      本山又拿出一沓钱给妈,妈不接,本山硬塞进了兜里。然后对我说:“兴华,别看你是亲儿子,我是干儿子,老头儿老太太不用你养活,有我一个就够了。你就负责照顾好、安排好就行了,差了我找你算账。(你们)哥们几个就你有出息,要多回家看看,这事就交给你了。”    
      我说:“谨遵三哥之命,保证完成任务。”    
      本山又说:“如果二老想上城里去住,我给买楼。身体不好的话,我给雇保姆。”    
      妈说:“不用了,我在农村呆了一辈子,习惯了。这儿人多,热闹。看着孩子们我一高兴就兴许多活几年。要是进了城,像关在笼子里似的,不得把我憋死呀。”    
      临走时,本山再三嘱咐我们说:“一定要照顾好父母,别惹他们生气,让他们好好活着,有病看病,用钱就给我打电话。”    
      本山给妈的钱,妈不怎么舍得花,都留着。街坊邻居谁家缺钱找她借点,她总是很慷慨。妈常说:“我都穷怕了,困难的时候有人帮一把,一辈子都不能忘,人得讲良心啊。”    
      本山用他的真情,报答了干爸干妈以及父老乡亲们对他的爱,正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章 乡情难忘三张门票

     2002年9月5日至9日,首届“中国铁岭民间艺术节暨赵本山杯小品大赛”在铁岭隆重举行。这是铁岭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空前的盛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幕式的门票正价是380元,最后竟炒到了1000多元,不少人只好望“票”兴叹。为了不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决定在家里看电视,不想因为这点小事麻烦本山。就在这个时候,本山的助理赵刚给我打来电话,让我速到清河的“龙泉山庄”去取开幕式的门票。这意外的惊喜把我高兴得不得了。我赶到“龙泉山庄”,赵刚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拿出三张门票对我说:“兴华,这可是      
    本山吩咐并亲自安排的,一张给干妈,一张给干爸,另一张是你的,没别人的份了。本山太忙,不能接送老人,你一定照顾好他们。”    
      回家后,我把门票给了妈并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说:“本山这孩子,这么忙,心想得还这么细。”妈又说:“你们年轻人去看吧,我在家看电视。”    
      我说:“那可不行,这叫‘对号入座’,是本山亲自安排的,我可不能挨批评。”    
      妈听说是本山安排的,就不说什么了。对于她老人家来说,本山这个干儿子说话比我们亲儿子都管用,说什么都听。    
      4号的上午,我陪爸妈一同前往铁岭,中午铁岭日报记者李长山热情地为我们接风,在座的还有《东方笑神赵本山》的作者李东旭。李长山是我在广播站当编辑时就认识的,是我当之无愧的老师,又是我的兄长,也是妈的干儿子之一。    
      开幕式是5日的下午3点开始,我们提前半个小时就入了场。我们的座位是主席台的正中央,是最理想的位置。想起小时候看戏的时候,我站过墙头儿,也爬过篮球架,没想到今天竟然坐在了主席台上,享受一回当“首长”的待遇,这使我非常地兴奋。爸妈也是头一回坐在这么高级的位置上看戏,显得很有兴致。    
      整个体育场座无虚席,红旗招展、彩旗飘飘,气球下面的大幅标语随风而动,气氛十分热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等国家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铁岭市领导宣布开幕式开始并致词后,宋祖英一首“好日子”拉开了演出的帷幕。紧接着,牛群、刘斌、潘长江、范伟、李静、梁天、毕福剑等明星大腕儿相继登场亮相,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高潮。当主持人宣布赵本山出场时,全场立即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家乡人对本山真情的流露。    
      本山唱了一首《刘老根》主题歌,观众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有人喊出“赵本山,我爱你!”接下来几乎全场的人都跟着喊了起来,“赵本山,我爱你!”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回响在体育场的上空。是呀,本山是家乡走出去的笑星,人们真的是从心里喜爱他。这不需要宣传,也不需要动员,完全是自发的。是本山的艺术、本山的人格征服了家乡人,也征服了全国的观众。不用问本山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和荣誉,观众的掌声就说明了一切。    
      看到观众如此热烈,本山也非常地兴奋,一手拿着话筒,一只手在不停地挥舞致意,向观众鞠躬。妈的腿脚不大灵便,这时候也顾不得了,站起来大声喊着本山的名字。本山朝着我们的位置频频招手、鞠躬。妈乐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对我说:“本山看见了!本山看见了!”其实,在这人声鼎沸的体育场里,妈的喊声本山根本听不见。但是他知道妈坐的位置,更知道妈在他心中的位置。    
      演出结束后,铁岭企业家足球队和明星足球队进行了一场足球比赛。本山担当起了现场解说,他幽默、诙谐的即兴解说,把观众们逗得捧腹大笑。我前面的章节里说过,本山篮球打得不错,却没看见他踢过足球,可见本山“不务正业”。    
      开幕式结束,我搀着妈随着人流退场。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本山干妈!”人们一下子把目光都投向了我们,我们成了焦点。前面的人停下不走了,后面的人还在往前拥,我们被挤在了中间。在大厅门前的地方,一队由导游小姐(或翻译)领着的比利时艺术家纷纷过来和妈握手。翻译说:“看到你真高兴,妈妈、妈妈,真了不起。”其中一位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纪念品送给妈,另一位忙着和妈合了个影。这边的人已经围成了堆,警察忙过来维持秩序,进行疏导。可是人越来越多,日本的、韩国的、国内的,都争先恐后地和妈合影,妈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俨然成了今天的名星了。妈的照片,也要漂洋过海,出口到外国去了,真是有意思。当然了,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本山的关系。    
    


第三章 乡情难忘心系家乡

     本山如今已经大红大紫,是迄今为止辽北乃至辽宁在全国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现在的本山有了点石成金的本事,春节晚会上他的一句“较大城市”就把铁岭推向了全国,找他拍广告的人都推不开门。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说明他的这种名人效应。2003年高考,有一个南方考生考了六百多分的好成绩,第一志愿却报了个“铁岭师专”。他说铁岭能出赵本山这样的人物,一定有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我就是冲这个来的。    
         
      本山出了名以后,帮助家乡做了很多事。由于我和本山的特殊关系,自然地成了联系家乡和本山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莲花、开原有事找本山时,大多是由我出面联系并参与策划。所以一些重大活动的经过,我差不多都亲历过。说实话,这些年来我频繁地往返于家乡和本山之间,跑的都是乡里或市里的事,几乎没有我个人的什么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轻易不会麻烦本山的。要是麻烦的话也得值个儿,不能白麻烦一回。    
      2000年的4月18日,铁岭东北龙首市场举行开业庆典,特地邀请本山来助兴。听说本山要来演出,观众像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市场前面的广场,要一睹本山的风采。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心理作用。要说想看本山的话,电视上就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另外,本山的影碟也有的是,买一盘可以随便看个够。但这还不够,人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非要亲眼看看本山不可。即便是离得很远,只能影绰绰地看个轮廓,日后也有了吹牛的资本:我看见赵本山了。这情况和体育比赛差不多,要的就是那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临近演出的时候,人越来越多,广场上是水泄不通,连广场对面的楼顶上都站满了人,局面有些失控。    
      为了本山的安全,庆典的组织者决定取消演出,并向观众做了耐心的解释。就在那天,本山和家乡的部分领导在铁岭的春园宾馆举行了一个座谈会,商讨莲花以及开原的发展大计。本山是这次座谈会的发起人。在座谈会上,本山说:“家乡是变好了,撤乡建了镇,对外的形像有了很大改变。我今后一定利用一切机会向外宣传莲花,提高莲花的知名度,把有实力的朋友介绍到莲花去投资,把花岗岩利用起来,这些宝贝埋在山里太久了,应该把它从沉睡中唤醒,给家乡造点福。”    
      2001年,辽北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莲花乡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粮食减产,农民歉收。本山得知家乡受灾,心里非常沉重,筹划着要为家乡做点什么。我建议他在家乡搞一次赈灾的义演,把演出收入捐给家乡,同时也给家乡人民以精神的鼓励。本山非常赞同,便把已经定好在大连进行的首届“本山杯”二人转大赛的汇报演出挪到开原举行。7月下旬,我和开原市委、市政府领导专程到沈阳与本山讨论并敲定了演出的具体事宜。那天吃饭前,本山很有兴致地和我进行了一场台球比赛,我赢了一局,本山胜了两局。    
      后来,赈灾义演如期举行,在开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是开原近年来少有的一件盛事。    
      2002年8月20日,电视剧《刘老根二》的开机仪式在开原市政府宾馆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以及铁岭、开原、清河的领导出席了仪式,这是本山为家乡大造声势的又一举措。    
      大家都知道,《刘老根》的第一部是在丹东拍摄的。后来经过铁岭市政府以及清河区的努力,才把《刘老根二》的拍摄基地选在了清河旅游区。事实证明,《刘老根》的拍摄,给清河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龙泉山庄”等景点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本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家乡做着贡献。我能够在其中尽到一份自己的力量也感到由衷地高兴。    
    


第三章 乡情难忘支教扶贫

    本山是个苦孩子,从十几岁就一个人独立生活,其艰难的程度没法用语言形容。虽然本山头脑非常聪明,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所致,他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哪还能有心思学习呢。    
      本山是个非常看重文化知识的人。因为中学没念完就去了文艺队,他多次向我表达过未能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遗憾。但本山是个非常好学的人,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他学到了更多      
    的东西。    
      莲花是个离城市很远的偏僻山区,信息闭塞,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也相对地落后。七十年代,一大批下放人员以及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农村,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且不论这场运动的正确与否,但是对农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他不是遇见了郑奇老师,如果没有那些优秀的知青,很难说本山是不是还会像今天这个样。对此,本山的感触是最深的。他离开家乡后,每年都回家看看。始终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环境和资源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原因,但更可怕的是教育的落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一群人的命运;而一个好的学校,能够改变一代人的命运。    
      成名以后的本山,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愿意为家乡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1995年他捐款五万元,重建了莲花中心小学的校舍,使学生们告别了阴暗潮湿的教室,坐在了宽敞明亮的课堂。为了纪念本山所做的贡献,中心校建成了本山希望小学。本山每次回乡都要打听学校的发展情况,还经常和学校的师生一起开座谈会,研究学校的发展大计。    
      1998年7月6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八大扶贫攻坚计划”,充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促进广大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缓解贫困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的问题,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将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    
      本山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觉得这是自己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好机会。于是他与共青团辽宁省委取得联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团省委热烈欢迎本山参加扶贫接力计划,并把支教扶贫受援地确定为本山的家乡开原市莲花镇。这个项目被命名为“辽宁省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本山项目”。由本山出资30万元,分五年完成。2002年4月11日,由团省委组织招募的青年志愿者11人正式进驻受援地莲花镇,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到2003年7月份,已经有15名青年志愿者先后入驻莲花镇,他们为莲花的教育事业增添了勃勃生机,已经初见效果。这些自愿者分别担任中学的英语、语文、代数、生物、地理、美术、体育、微机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弥补了学校师资不足的缺憾。志愿者们克服了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尽心尽力地搞好教学,深入学生家庭了解情况,受到广泛的好评,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涨,辍学的大为减少。在志愿者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莲花镇2003年中考取得了良好成绩,有58名学生考上了高中,22名学生考上中专,创了学校近年来的最好记录。    
      2003年2月20日,我和莲花中学校长高宝还有学生代表田石从莲花赶到沈阳,参加“辽宁省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本山项目实施一周年”的新闻发布会。为了这次会议,我和高校长还有刘树生主任做了认真的准备,一定要让公众知道这件事的意义,呼吁全社会参与进来;另外也要向团省委以及全社会介绍一下支教扶贫的显著效果。    
      新闻发布会上,我代表莲花镇党委、政府、中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