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掌家娘子 作者:云霓(起点首页封推vip2015-05-14正文完结)-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这些日子和赵茹茵走的近,要不是赵茹茵要服丧,她们可能天天都会通书信。
    沈四太太拿起针线,“过几年就要及笄准备出嫁了,不学女红将来怎么做嫁妆。”
    出嫁?现在听起来对她来说好像是很遥远的事。
    不过,看着舅母的笑容,屋子里仿佛更暖和起来。
    ……
    沈敬元带着人在旁边等着,还好那送信的人没有刻意的躲闪,他们这才跟着走过一条街又一条街。
    “前面是哪里?”
    沈敬元觉得有些熟悉。
    小厮道:“这边也没什么,都是卖文房四宝的铺子。”
    他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在附近开铺子的。沈敬元向四周看去,没有想出什么来。
    送信的人进了一家店铺。
    沈敬元正迟疑要不要进去,片刻功夫那人拿了包裹好的纸、笔出来接着向前走去。
    来来往往的人都是文质彬彬的书生。
    沈敬元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心想要读书科举,后来被家里的杂事羁绊,也就断了这个心思,可是每次看到比自己年纪大的人还在埋头苦读。心里就升起几分的不甘。
    “老爷,”小厮轻声道,“您看看去前面了。”
    红漆柱子,高大的牌楼。上面写着几个朱红字“国子监”。
    来来往往不少的人,却只能听到脚步声响。
    国子监外等着不少家人。
    送信的人远远地停下来,走入人堆中悄声打着招呼。
    一阵冷风吹过,大家都缩着脖子跺着脚,脸上却还带着笑意,眼睛里更有着与有荣焉的骄傲。
    能进国子监的人,将来都会有个好前程,怪不得连家人也能高高地抬起头。
    沈敬元的目光在“国子监”几个字上流连忘返。
    给他写信的人在国子监?
    看着周围的红墙、铺得整齐的青石路,他去过很多地方,看到这里他仍旧忍不住神往。原来压在心里的情绪顿时争先恐后地迸发出来。
    他真喜欢这个地方,若是能进这里,他这辈子就再也没有别的心愿。
    可惜,这对他来说偏偏遥不可及。
    沈敬元摇头苦笑,每次听到昆哥背书他都羡慕。真像回到昆哥这样大的年纪,说什么都要求父亲给他请个西席。
    人这辈子总是有一两件心底里渴望去做的事。
    到了散学的时辰,不少人从国子监里走出来。
    沈敬元仔细地看着。
    熙攘的人群散去之后,又有几个人相携着走出来。
    送信的人立即站直了身子迎上去。
    那几个人停下来,其中一个向旁边的人行礼笑着告辞,等到旁边的人走后,他才抬起头。
    他的长袍一尘不染。如同入画的一枝玉兰花般姿态优雅,俊逸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本来是带着下人向前走,却不料看到了迎上来的沈敬元。
    他的脸上顿时浮起一丝惊讶的神情。
    这个人沈敬元确实认得。
    这个人是他痛恨的姚家人。
    “姚宜之。”沈敬元怎么也没想到给他写信的人是姚宜之。
    姚宜之上前向沈敬元行了礼,声音十分的温和,“四老爷。我们找个地方说话。”
    沈敬元点了点头,妹妹被休的时候就跟他说过,但愿姚宜闻续弦之后婉宁不会受委屈,若是受了委屈,希望姚宜之能帮忙。
    妹妹的意思。在姚家这些人中,心软的也就是姚宜之。
    没想到姚宜之还真的帮了沈家。
    ……
    “舅太太、小姐,”童妈妈进了门,“舅老爷打发人说,他不过来吃饭了。”
    婉宁放下手里的针线。
    沈四太太也有些惊讶,“怎么不回来了?崔大人那边有事了?”
    思来想去也就是崔奕廷那边需要老爷。
    童妈妈摇摇头,“说是找到了那个写信帮忙的人。”
    这种情况没有让婉宁惊讶,这个时辰舅舅不回来就是找到了人,既然找到了人定会坐下来说话。
    “有没有说,是不是熟人?”她更关心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童妈妈脸色有些古怪,仿佛有些诧异又有些不能相信,连说话的声音也不由自主地轻了许多,“说是姚五老爷。”
    婉宁和沈四太太都一怔,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风吹过竹子的响动。
    沈四太太道:“是和姚五老爷一起吃饭,还是帮忙的人是姚五老爷?”
    童妈妈顿了顿,看了看沈四太太然后和婉宁对视,“说是,帮忙的人是姚五老爷。”
    姚家人会帮沈家?
    沈四太太诧异地看着婉宁,这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本事

姚宜之将沈敬元请到主位上。
    沈敬元看向姚宜之,在姚家这么多人中,他印象最好的还是姚宜之。
    辰娘嫁去姚家之后,他去探望辰娘,等他从姚家出来,姚宜之就追了上来,提议和姚家几个兄弟一起去外面喝酒。
    姚宜之做东,没有吃太好的菜却喝得很畅快,那时候他就觉得姚宜之是个好相处的人。
    沈敬元道:“既然写信过来,怎么也不说一声是谁。”
    姚宜之温润的脸上一闪尴尬,很快又温文尔雅地笑起来,“我也没帮上什么忙,也是在京里听说了些消息就让人捎信过去,这次家里做出了对不住沈家的事,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嘴。”
    姚宜之说的隐晦,沈敬元却明白是什么意思。
    沈家陈货卖的本来很顺利,都是因为姚老太爷在里面搅合才闹出差错来,多亏了婉宁早就料到会这样,才来了个将计就计,让姚老太爷自食恶果。
    姚家并不知道实情,所以姚宜之才会不好意思。
    “婉宁在泰兴我也照应不了,就让姨娘的下人时常去打听消息,然后给沈家捎信过去,”姚宜之说着有些黯然,“姨娘捎信过来我才知道婉宁落了水,幸好婉宁没事,我想劝说父亲将婉宁接回家,谁知道,唉……”
    沈敬元不由地惊讶。
    原来姚家经常送消息出来的荆大是姚宜之安排的。
    姚五太太没了,姚宜之一个男子不能照应内宅的事,更何况又在京城这么远地方,能做到这样也算是有心。
    沈敬元的敌意明显少了许多,姚宜之道:“我们也好久不曾在一起吃饭了,我一直想请您过来。”
    饭菜陆续摆上来,姚宜之亲手斟酒敬沈敬元,“是我有错,我先自罚三杯。”
    ……
    “怎么还不回来?”沈四太太催促沈家下人。“你跟老爷说一声,我和昆哥都在婉宁这里等他,让他早着些。”
    下人应了一声又去催促。
    沈四太太觉得奇怪,跟姚宜之喝酒。怎么还喝这么久,“又不是自家的兄弟。”
    老爷向来讨厌姚家人。
    这到底是怎么了。
    沈四太太吩咐完进了屋,内室里,婉宁看着昆哥拿来的书,姐弟两个边说边笑。
    昆哥道:“先生说过两年我就可以考童生了。”
    沈四太太听得这话有些惊讶,“别乱说,你才多大就能考童生。”
    昆哥和杨先生学的时间不长,却增益了不少,这也是说不定的事,婉宁笑着看弟弟。“只要好好学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昆哥很认真地点头。
    “舅太太,”童妈妈从外面进来,“舅老爷过来了,”说着一顿,“还有姚五老爷。”
    舅舅将姚宜之带过来了?
    婉宁站起身。
    沈四太太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回来就回来吧,怎么还将姚宜之也带过来。”
    童妈妈和婉宁对视一眼,“舅老爷喝多了。”
    舅舅和五叔在一起喝多了?只有相谈甚欢的人才会不知不觉喝醉酒,五叔和舅舅都说了些什么?
    婉宁吩咐童妈妈,“快让厨房准备醒酒汤,跟大伯说一声,在前面收拾出一间房。好让舅舅住过去。”
    沈四太太带着人迎了出去。
    姚宜州听到消息也赶过来。
    “怎么让敬元喝了这么多。”姚宜州埋怨地看着姚宜之。
    姚宜之忙道:“因为高兴就多喝了两杯,没想到就将四老爷喝醉了。”
    沈四太太吩咐下人将沈敬元扶去侧室里躺着。
    沈敬元躺在床上却一下子又坐起来,“宜之来,宜之我们再喝。”
    外面的姚宜之听得不好意思,旁边的两个捧书的小厮却有些支持不住了,姚宜州见状忙道:“这是做什么?哪里来的这么多书?”
    “才买来的。”小厮苦着脸道,“是沈四老爷和我们老爷一起去买的。”
    买了这么多书?
    姚宜之笑着,“我和四老爷一起买的,都是好书,我一套四老爷一套。”
    谁能一下子买这么多书。
    看到姚宜之眼睛里满是红血丝。姚宜州皱起眉头来,“你也喝了不少吧?”
    话音刚落,旁边的小厮手一软,将书都掉在地上。
    姚宜之一怔,站起身来就要去捡书,谁知道脚一软差点栽在地上,多亏旁边的下人眼睛尖拉了姚宜之一把,姚宜之这才平稳地躺在地上。
    姚宜州吓了一跳,“快,将五老爷扶去我屋里歇着。”
    “大哥,我没事,我就是……要把书……捡起来……”姚宜之还不服气地要起身却怎么也坐不起来。
    姚宜州拿起兄长的威势,“还闹什么闹,不怕人笑话,快让人搀着去歇息……”
    大家又七手八脚地将姚宜之送去厢房里躺下。
    厨房送来醒酒汤,沈敬元和姚宜之分别喝了。
    看着卷着被子缩在角落里的姚宜之,姚宜州直摇头,“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弄成这样。”
    ……
    沈敬元睡着了,沈四太太将小厮钱芮叫过来问,“老爷和姚五老爷都说了些什么?”
    钱芮道:“只说从前的事,再后来就是说书……”说到这里钱芮挠了挠头,“都是些什么内容,我也记不清楚了。”
    开始他还听着,后来实在听不明白就跟姚五老爷的小厮一起到旁边说话。
    沈四太太摇了摇头,转身去了婉宁屋子里。
    昆哥已经去屋子里歇下,婉宁正等着沈四太太。
    沈四太太和婉宁去内室坐下,“没问出什么,说是在一起吟诗作赋那些,还一起买了几十本的书,笔墨纸砚也购置了不少,两个人不但将身上的银钱花了精光,还欠下了钱,那边大老爷看的直皱眉头。”
    只是在一起论文,后来又去买了书。小厮说的这些话和她们看到的也能对得上。
    沈四太太道:“兴许,真的没什么。”
    整件事透着一股的蹊跷。
    五叔是为人亲和,但是除了提醒舅舅盐引的事之外,也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而且五叔这种八面玲珑的性格,舅舅定然是招架不住,就算五叔有别的意图,舅舅也察觉不到。
    舅舅这样的人面冷心热,可以依靠,五叔这样的人,太过圆滑,为人不够踏实,舅舅可以为了她和姚家交恶,就算在沈氏族人面前也维护着她。大伯因为她的事和祖父争得面红耳赤,又冒着危险为何家出头到京里来作证。
    五叔呢?五叔这些年都做了什么事?
    只是左右迎合,身边所有人都觉得五叔良善,祖父喜欢他,父亲喜欢他。母亲也觉得他好,之前舅舅对五叔还没什么感觉,却出去一趟就一起喝醉了。
    不管怎么样,她都不会轻易相信五叔和蒋姨奶奶。
    “等舅舅醒过来,舅母再去问问,看看五叔有没有提起崔奕廷。”
    这个时候过来,说不定就是为了打听消息。
    御史已经弹劾崔奕廷和商贾勾结。想要击垮崔奕廷,就要找出一些实质的证据来才行。
    ……
    第二天张戚程才起床就接到了一封信函。
    到了巳时张氏匆匆忙忙赶过来。
    张氏进了主屋,父女两个坐下说话。
    “父亲,有没有查出什么?”
    张戚程道:“沈家曾救过崔奕廷,崔奕廷到了泰兴遇到了沈敬元,就送了两箱烧饼过去。想要借此还了沈家的人情。”
    张氏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消息,送了两箱烧饼。
    “沈敬元气得不行,后来又将两箱烧饼还了回去。”
    这样看来,崔奕廷并不像要和沈家交好,可是为什么沈家会帮着崔奕廷查案。不但如此沈家还跟着崔奕廷一起上京来。
    张戚程道:“沈家是真的不准备卖京里的铺子。”
    张氏一怔,原本她以为只是沈家用的手段,没想到沈家是真的不准备卖铺子,“沈家不是应该卖铺子在边疆恳田吗?”
    盐引越来越不好拿,征用的粮食数额增加,沈家应该保住盐引这条路才是,怎么可能不卖铺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太多书出乎意料。
    这两天家里乱成一团。
    余家虽然没有明说要老太爷赔上一笔银子,却每日都上门来说锦缎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她昨日去黄夫人家宴席,不少女眷都背着她窃窃私语,也有一两句传到她耳朵里,老太爷为了赚钱骗余家,余家却不是好惹的,如今沈家的那些锦缎余家和姚家都没有买成,姚家是两手空空又惹了满身腥。
    老爷去衙门里也被人指指点点。
    余家故意散消息出去,为的就是让他们脸上难看。
    这笔银子赔了让人笑话,不赔也让人笑话。
    老太爷怎么惹出这样的事来。
    家里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到底是谁在捣鬼。
    姚宜州、沈敬元、姚婉宁,这些都是他们没放在心上的人,现在啊一个个都跳了出来。
    “是婉宁,”张戚程抬起头看着张氏,“给沈敬元出主意的人是婉宁,不让沈家卖铺子的人也是婉宁。”
    张氏倒抽了一口凉气,半晌才道:“这……怎么可能……婉宁哪有这样的本事。”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传言

张氏忽然想起一件事,“老太爷进京的时候,确实有个商队跟着婉宁。”
    当时她听说了没放在心上。
    沈家有商队也不奇怪,说是婉宁的,不过是在帮婉宁罢了。
    说起这个商队,老太爷嗤之以鼻,还说:“婉宁能卖什么东西,跟着船过来的不过就是扬州的土仪,卖给京里的商铺。”
    沈家也确实卖给京里的商铺不少扬州的土仪。
    谁也没想到沈家会在店铺里卖什么新货。
    这件事就在他们眼皮底下。
    想到这一点张氏就握紧了帕子,眼睁睁地上了沈家的当。
    沈敬元什么时候这样聪明。
    难道背后的人真的是婉宁?
    时隔四年,张氏还没见到婉宁,可是她依旧不相信,婉宁是在她眼皮底下长大的,她对婉宁的脾气太清楚了。
    表面上都没有沈氏泼辣,内心里比沈氏还有柔软。
    七八岁的孩子被她哄得团团转,那天还欢欢喜喜地来给她请安,见到她倒在血泊里,还要上前搀扶。
    没有半点怀疑她。
    让她将那出戏演得说不出的顺利。
    这样的孩子,就算在她眼前,还能做出什么反抗来?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父亲,”张氏道,“您只管顾着朝廷上的事,内宅里还是交给女儿。大周朝以孝治天下,我就不信婉宁不肯回家这件事真的闹出来,还能有谁护着她不成?”
    她就不信,在礼义廉耻面前,婉宁还能那般有恃无恐。
    张氏道:“真的是婉宁在作怪那倒好了。”
    之前她还以为寿氏是怕她责怪没有好好“照顾”好婉宁,才将婉宁说的那般可怕,现在她要回去好好问问寿氏。
    “二姐那边怎么样了?”张氏问起张瑜贞,“听说内侍去忠义侯府,亲耳听忠义侯的下属说了忠义侯临终前说的话。礼部尚书黄棠的夫人说起的时候,去黄家做客的女眷都掉了眼泪。”皇上若是知道了会不会因此也被触动,就将忠义侯爵位给了赵琦这个世子。
    说到这个,张戚程冷笑一声。“忠义侯母子想用忠义侯的死来保住爵位,若是这样大周朝不知多了多少勋贵,武将战死那是天经地义的,没听说过谁的命这样精贵。”
    张戚程道:“皇上已经问了夏大学士,夏大学士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忠义侯世子毕竟还年少。”
    爵位。
    那是朝廷赐给功臣的。
    忠义侯世子算什么功臣。
    反过来说,世子还是世子,等到世子长大了再承爵是天经地义,在那之前将爵位给赵家老四,赵家更会感恩戴德。皇上还多了一个能依仗的勋贵。
    这笔账,任谁都能算得清楚。
    张氏颌首,“还是父亲想得周到。”
    很多事不是妇孺从眼睛里看到的那么简单,只要涉及到朝政就不会讲什么情理。
    ……
    忠义侯府里,赵夫人在等赵琦。
    “还没出来?”赵夫人看向下人。“世子爷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管事妈妈忙道:“奴婢再去催催。”
    论理说服丧期间不能见客,可是侯爷去世已经有一段日子,更何况永安侯是琦哥儿的救命恩人,裴明诏来赵家看望琦哥儿,怎么也要让琦哥儿过来说两句话。
    裴夫人笑着道:“别催世子爷,左右我们也没事,我和夫人说说话也好。”
    裴夫人话音刚落。就看到门口的丫鬟挽起了帘子,紧接着赵琦跨进门来。
    白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