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62-冷庐医话-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叶一角。〕 
历代宰相通医理者,伊芳尹而后,狄梁公、陆忠宣公、范文正公是已,我朝山阳汪文端公 
亦谙 
医理,其评吴鞠通《温病条辨》有云∶温热、湿温为本书两大纲。温热从口鼻吸受,并无寒 
症,最忌辛温表散,但当认定门径,勿与伤寒混杂,再能三焦投药,辨清气血营卫,不失先 
后 
缓急之序,便不致误 。湿温为三气杂感,浊阴弥漫,有寒有热,传变不一,全要细察兼证 
, 
辨明经络脏腑、气血阴阳,湿热二气,偏多偏少,方可论治。又云∶热证清之则愈,湿证宣 
之则愈,重者往往宣之未愈,待其化热而后清,清而后愈。一为阳病,一兼阴病,难易较然 
。观此知公学识之精矣。 
吾里孔行舟上舍广福善医,治外感尤精,尝云∶噤口痢半因误药而成,医者治痢,辄用 
葛根 
,湿热提入阳明,遂至哕逆不食,变成险症,急投以黄连、干姜,庶克有济。余见近世治外 
感,不辨手足六经,辄用葛根、柴胡,温病遇之,鲜不轻者至重,重者至死,病家不识药性 
,以为疾不可治,而不知医实杀之也,可慨也夫! 
《续名医类案》云∶鲍录饮年二十余,夏月至歙受热,鼻衄愈后,偶啖梨,遂得吐症, 
盖肝 
火而胃寒也。百治无效,闻说吐字则应声而呕,后至吴门就叶氏诊,以其脉沉细,令服附子 
理中汤,参、姜、附俱用三钱,服后出门,行及半里,觉头重目眩,急归寓,及门而仆,其 
尊人谙药性,谓必中附毒,亟煎甘草灌之,良久乃苏,后去附子,仍服三剂,吐转甚,再往 
诊,仍令服前方,遂改就薛氏,告以故,薛用六君子汤,服四剂无验,冬月感寒增咳,缠绵 
至夏,余偶访知则病剧,询知为向患吐,近复二便秘,已七八日不食,惟渴饮茶水,更医数 
人,或言令以艾灸脐,俱不应,请诊之,见其面色青悴,脉弦伏而寸上溢,谓此缘脾阴大亏 
, 
水火炽盛,又因久咳肺虚,肝无所畏,遂下乘脾而上侮胃,致成关格,幸脉不数,易治也, 
宜先平其肝,俾不上冲而吐止,斯肺得下降而便行,令以黄连、肉桂各五分,隔汤蒸服饮下 
,觉吐稍止,即能食糕数块,然二便胀不可支,令以大田螺一枚,捣烂,掩于丹田,以物系 
定,不超时,二便俱行,所下皆青色,遂霍然而愈,时甲戌五月二十七日也。(按∶甲戌为 
乾隆十九年,叶天士卒于乾隆十年,诊疾者当是其后人,若出天士手,必不若是。)后以六 
味加减,入沙参、麦冬等,咳嗽亦止,向后常服养荣之剂,吐不复作。余按∶鲍刊《名医类 
案》,魏为校正,鲍赋夕阳诗,魏亦和作,二人之交情,非比寻常,盖有由然矣。上元葛芝 
山布衣镛,少孤极贫,读书僧寺,遇异人援书一卷,乃岐黄家言,其方甚秘,习之以治者效 
如神。群小儿戏,一人张口而跳,蹶伏门限,舌断堕地,一人骑门限坐力猛,肾囊破,睾丸 
坠,葛悉为安之。自朝至日中,门庭如市,口讲手画无倦色,午后携百钱独游,或采药,或 
看花,或冒雨雪提酒 访知己。当道闻名,迎者沓至,则诡曰∶葛某穷士,藉医苟话,实无 
伎俩,昨误杀人,群聚殴之,已遁 
矣。其志趣如此,尤精砭法,凡病赤游风,汗不得发,死者十八九,宜以血代汗,葛削竹夹 
瓷 
锋砭之,出血如珠,密排而不流立愈。盖轻则皮不破,重则肉伤,无第二手也。咸丰癸丑三 
月,贼陷金陵,胁为内医官,不从。十四日既夕,舁旧制两棺于厅事,出白金九锭,分赠邻 
里,且托身后事,遂与妻周氏纵饮沉醉,整衣冠,各入棺,呼其兄子盖而钉之,时夜将半, 
至四更,闻棺中格格然,盖气始绝也。其友当涂马鹤船学博寿龄为作诗,余撮其略如此,惜 
不得其治验方云。 
陈载庵坤,居山阴之柯桥,承其父梅峰先生灿之传,虚心临证,屡救危殆,犹复广搜书 
籍, 
研究忘倦。咸丰丁巳春,访余于武林,相见恨晚,各出所藏秘笈互抄。载庵之长子幼时喉痛 
数日,遍体发 如剥皮状,痛痒难堪,医者不识,载庵焦思无计,忽忆唐笠山《吴医汇讲 
》中曾载,名曰虏 ,须以蜜煎升麻拭摩,若不即疗,必死。乃即如法治之,蜜随涂随消, 
二昼夜用蜜数升遂愈。其好学之获效有如此。 
杭州赵芸阁泰,勤求医理,洞烛病机,其戚有为医误治,服利湿药以致危殆者二人,赵 
皆拯 
塞隧道,非湿热也。用虎杖散入两头尖、韭根等与之,小便得通而愈。其一膝以下肿,医用 
五苓,肿更甚,赵以其肿处甚冷,而面色 白,知是阳虚,令服金匮肾气丸而愈。夫南方湿 
病居多,此二症尤多挟湿者,兹独不宜于利湿药,可知治病不当执一,非学识之精者,焉能 
吾邑沈吟梅州判炳荣,熟精医理,官直隶时,曾治一妇,年二十八,因丧夫而得颠疾, 
时发 
故以此药交心肾,使火熄而病自已也。 

卷二
古书
属性:医家着书,每为假托之辞,以炫其功能。如窦材《扁鹊心书》,则以为上天所畀,《张 
景岳全书》,则以为游东藩之野,而遇异人,至陈远公《石室秘录》,乃竟托之于岐天师雷公, 
尤属不经。《洪氏集验方》五卷,宋·洪景严遵所辑,《本草纲目》采宋人方书甚多,独遗 
此书,盖失传久矣。嘉庆间。吴县黄尧圃丕烈,得宋刻本,乃重刊之,其书始传于世,黄序中谓此 
书刊成,求序于独学老人,(谓石 
殿撰韫玉。)有札示余曰∶昨所言交感丹,疑用香附太偏重,因查敝处所藏方书,乃是香附 
一个,配茯神四两,尊抄是香附一斤,窃意香附一个,无一斤重之理,恐系抄胥之误。能再 
查原本,此固慎重起见,然余即以此方降气汤二条证之,一用半斤,一用五两,是降序用之 
,原方一斤非误佞,宋之癖如是,并附着之以质之深于医理者,一正其是非云。余按∶用药 
分两,有君臣佐使之不同,即如此书中苁蓉茸附丸,菟丝子六两,而沉香仅一分,以视一斤 
四两,更为轻重悬殊,且《瑞竹堂经验方》亦载是方,香附亦用一斤,《本草纲目》收入香 
附条下,分两悉合,然则黄说是也。 
《苏沈内翰良方》沈存中自序有云∶世之为方者,称其治效常喜过实,《千金》、《肘 
后》 
之类,尤多溢言,使人不复敢信。夫《千金》、《肘后》,为古方书之佳者,而犹若如此, 
况其他乎?即如此书中苏合香丸、至宝丹等素称神效,而统观全书,热药居多,至若止吐软 
红 
丸之用信砒、巴豆,治惊辰砂丸之用腻粉、龙脑,尤为峻厉,岂可轻视?又小柴胡汤为伤寒 
少阳证主方,而此书以为赤白痢尤效,且谓痢多因伏暑,此药极解暑毒,凡伤暑之人,审是 
暑,不问是何状,连服数次即解,是欲执此方以治一切暑 证也,不又为圣散子之贻?祸 
于世乎?是知方书非无可取之处,而不能尽善,在人精心审择,以定弃取耳。 
宋·董汲《旅舍备要方》,《四库全书题要》云∶汲因客途猝病,医药难得,集经效之 
方百 
有余道,内如蚰蜒入耳及中药毒,最为险急,而所用之药至为简易,其杂伤五方,古书中不 
少概见,今亦罕传,尤见奇特,盖古所谓专门禁方,用之则神验,至求其理,则和扁有所不 
能解,即此类也。今录其方以备用。 
治蚰蜒入耳,胆矾末一匙,以醋少许滴灌之,须臾虫化为水。解中药毒,并虫毒闷乱吐 
血烦 
躁,甘草一两生用,白矾五钱,生延胡索一两,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盏,煎至六分, 
去滓,放冷细细呷之。杂伤,治火伤被火烧处,急向火灸之,虽大痛强忍之,少间不痛不脓 
。治犬马啮及马骨刺伤人及马血入旧疮中方,取灰汁热渍疮,常令汁器有火,数易其汁,勿 
令烂入肉,三数日渍之,有肿者,炙石令热熨之,日二次即止。 
治蛇咬久不效,及毒瓦斯内攻疮痛方,雄黄、白矾等分研就,刀头上爆令熔下,便贴咬伤 
处自瘥。治道涂大醉仆地,或取凉地卧。为蛇入人窍方,见时急以手捻定,用刀刻破尾,以椒或 
辛物置破尾上,以绵系之,少刻自出,此蛇有逆骨,慎不可以力拔之,须切记。壁镜咬人立 
死治之方,槟榔不拘多少,烧灰存性,先以醋淋洗,后以醋调贴之。又一方甚平易可用,并 
录之。治跋涉风雨,或道路误为细尘眯目,隐痛不能视物,随所眯目以手分开,自以唾搽之 
偶从友人处见张叔承三锡《医学六要》眉间评语甚佳,惜不知何人手笔,摘录数条于此 
。惟 
百补不愈,以滚痰丸一两行之即愈。葛可久补髓丹,黄蜡与鸡同用,此二味不宜并食,录有 
明禁,当删去。一人嗜酒,醉后服葛花即解,一医曰∶此人不久矣,疏利太过也。果以风痹 
死。吞酸一症,东垣作寒证,河间、丹溪作热论,世人因有标本之说分属之,吾辈固当兼参 
,然治常得芩连症,用姜桂者甚少,岂东垣之法可废哉?缘俗医治病,初多用温散,久久寒 
化为热,未有不从热治者耳。一娠妇小便,遍数多而溺少,涩而不通,余用补中益气汤吞六 
味丸四钱愈《医贯》法也,次日令再服,病患以不惯丸药,且谓地黄泥隔遂止,越四日病复 
作,必欲易一方,因以清心莲子饮与之,一服效,后视《伤寒准绳》知古有成法也。妊妇转 
胞,由胎压膀胱,大抵虚陷所致,薛氏以补中益气汤举之,较丹溪四物、四君、二陈煎服探 
吐为稳。杭医陈月坡治鄞谢宣子室人,一剂而通,盖清气之陷,总因浊气不降耳。升之则降 
矣,降之则升矣。催生如柞木饮、兔脑丸、通明乳香等法,俱不足存,只一味独参汤妙甚, 
余第四女难产一昼夜,服参半斤而生。高鼓峰每用参、 各一两,当归五钱,川芎三钱,冬 
月加桂以温之。 
《四库全书》医家类存目《药镜》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题要》云∶明·蒋仪撰。 
仪, 
(字仪用),嘉兴人,正德甲戌进士,其历官未详。是编前后无序跋,惟凡例谓《医镜》之镌 
,骈车海内,今梓药性,仍以镜名云云。此书余于咸丰七年,从武林书坊得刊本四卷,乃与 
王宇泰《医镜》四卷(有仪用崇祯辛已序文。)合刻者,前有仪用之弟云章彦文氏顺治丁亥序 
,及仪用康熙二年自序,各卷首刊嘉善(蒋仪纂定,常醴参订。)彦文之序,谓仪用负宏济苍 
生之愿,出入场屋,见刖执事,郁郁不得志,以为无爵位而有功名,可以遂我宏济之愿者, 
莫若业医,若遍访名宿,遂得宗旨于王宇泰先生,发其枕秘,有《医镜》一书,镌传海内, 
学人奉为指南矣。然而用克镜医,必先镜药,岁在乙酉魏塘春夏为弘光元年,魏塘秋冬为顺 
治之二年,民之死于兵死于疫者,盖踵相望,仪用侧处北村,恻然心伤,益无意章句,乃集 
古今药性全书,并诸名家,及金坛用药秘旨,手自删订编辑,缀方给药,全活乡党贫人,又 
与常子馨逸互相考论,砥琢词章,协以声韵,成书四卷,名曰《药镜》。又云∶仪用近葺蓬 
编茨,驱儿辈及僮仆,督耕陇上,暇时买药归来,悬壶街市,袖古今医说,研穷探味,云以 
自老。据此则仪用应试而未尝登第,入本朝业医以终。《题要》所云,乃据采进本之辞耳。 
及考《嘉兴府志·撰述门》,只有卜祖学《药镜》,无仪用名,当亦有误,特识于此,为吾 
郡征文献者告焉。 
张介石谓《医贯》以六味治伤寒,其言如 。叶天士谓景岳以大温中饮治温邪时疫,言 
滋阴 
可以发汗,真医中之贼。盖赵氏喜用六味、张氏喜用参桂,立言一偏,遂滋流弊。今二书盛 
行于世,读者必详察其失,而节取其长,斯可矣。 
《史载之方》二卷,即《直斋书录解题》所云∶蜀人史堪《指南方》也。此书世少传本 
,余 
从新城罗镜泉学博以智,借得抄本录之,《洪景严集验方》曾记载之,治妇人气块刺痛二方 
,兼及其治验,盖亦能医之士也。然其书中之方,大半皆麻黄、独活、附子、官桂等药,其 
治疫毒痢之通神散,用麻黄、官桂、甘草、川芎、白术、细辛、独活、桔梗、防风、芍药、 
白芷、牡丹皮、牵牛,第二方用诃子,第三方用硫黄,杨子建袭之,改为万全获命三方,并 
袭其说。如寒邪犯心,水火相战,所以先发寒热,水火相犯,血变于中,所以下赤痢云云。 
孔以立《痢疾论》深诋之,斥为不经之说,又谓不辨人体之强弱,脉息之虚实,擅用麻黄、 
术、桂、牵牛、诃子、硫黄,实乃杀人之事。其论良然。 
宋·灵泉山初虞世《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人间绝少,咸丰初年,杭州吴山陶氏宝书 
堂书 
坊,偶得宋刊本于四明,湖州丁宝书以钱六千购之去,余友罗镜泉亦喜搜奇书,闻之大惊, 
急从丁君强借抄副本,余因得录一册。按《郡斋读书后志》谓是十六卷,《直斋书录解题》 
及《宋史·艺文志》谓是三卷,《通志·艺文略》亦云三卷,又有《续必用方》一卷。此册分 
上中下三卷,前有绍圣五年宗室捐之重刊序 
文,书中记传方之人甚多,皆详其出处行谊,知亦有心人也。卷首论“为医”一条云∶用药 
之法,先审有害无害,苟能无害,是为有利,盖汤丸一入不出,人死岂可复生?历劫长夜, 
永为冤对,无有免离。仁者鉴此,岂不勉旃?语简旨深,可为医门药石。 
张戴人治病,专用汗吐下,然则其时病者竟无虚症当补者乎?医术虽高,不谓之偏不得 
也, 
其医业中往往不详脉象,此出自麻知几辈之手,不免多附会失实,至如治劳嗽、治虚劳、治 
冻疮,皆以舟车丸、浚川散大下之,治临产病喘,以凉膈散二两,四物汤二两,朴硝一两, 
煎令冷服,且谓孕妇有病用朴硝,八月者当忌之,九月十月内无碍,其说皆未可信。 
雷公、扁鹊,皆上古时人,战国时秦越人慕扁鹊学,因称扁鹊,迨后宋《雷 炮炙论》 
亦称 
则材直以之自称,从来着书家,未有如此夸大者。 
秀水殷方叔仲春《医藏目录》一卷,就其生平所见医书,自上古以及近世咸载焉,分为 
二十 
函,函各数十种,首曰“无上函”,自《内经》、《神农本草》、《难经》诸书,外兼及《 
易经》、《洪范》、《繁露》,盖本孙思邈大医须兼识阴阳卜相之意。同时平湖陈懿典为作 
序有云∶方叔研讨方药,治病称神,户履常满,然萧然环 中,不走五都,不游大人,而《 
医藏》一编,网罗悉人间未睹之书,议论阐古人未发之旨。考《嘉兴府志》方叔有传,在“ 
隐逸门”,是殆精于医而不以医名者,方叔又能诗,有《安老堂集》,惜未得见。 
董氏琏《卫济宝书》,吴晓钲得袁永之影宋定本二十二篇,完善无缺,视文劳同之本多 
三之 
一,后有“续添方”,乃元人所辑,不知名氏,方多佳者,摘录于此。治毒蛇咬,先以麻绳 
扎伤处两头,次用香白芷细末掺于疮口,以多为妙,仍以新汲水调下半两许,毒瓦斯自消。( 
一方用热酒调下,诸方皆用麦冬水,盖欲先护心气也。)系瘤法兼去鼠奶痔,(出《集验方》 
,真奇捷也。)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 
宿,以线系瘤,经宿即落,如未落再换线,不过两次自落,后用龙骨并诃子末敷疮口即合, 
根据上法系鼠奶痔,屡用得效。《苏沈良方》亦有用蜘蛛者,然费力,不如此径捷。如无根, 
只用花泡浓水浸线亦得。赵氏尝用以系腰间一瘤,不半日即落,亦不痛。二圣散治咽喉风热 
缠喉一切肿毒,鸭嘴胆矾二钱半,白僵蚕半两去丝嘴,共为细末,每用少许,以竹管吹入喉 
中立效。来苏膏治惊邪风痫,心恙狂乱,积热痰涎上冲,破伤风搐牙关不开,无问远年近日 
, 
并皆治之,用干圆肥好无蛀皂角去皮弦子捶碎,用清净酸浆水一碗,春秋浸五日,夏浸二日 
,冬浸七日,搓揉去滓澄净,用瓷器内以文武火熬成膏药相似,摊以新夹纸上阴干,遇病患 
用时,取手掌大一片,用温浆水化于瓷器内,将病患扶坐,用竹苇筒装药水,扶起病患头, 
吹入左右鼻孔内,扶定良久,涎出为验,此药治愈病患不计其数,大德六年,有行御史台 
彻里大夫舍人一十四岁,因风热痰涎潮搐,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二台医治疗无门,有台掾 
李受卿收此妙药,根据法吹入左右鼻孔内,须臾痰涎出及一碗余,立苏。 

卷二
今书
属性:魏玉璜先生之 《续名医类案》,余既借录阁本全部,后又假得魏氏家藏抄本,校勘一 
过,并视阁本多所更正。前有杭太史世骏、余太史集序文并目录。后有魏 跋。海宁王孟英士雄 
《潜斋医话》谓卷首无序无目,殆只据阁本言耳。今录跋语于此,云∶《续名医类案》六十 
卷,乃先君校刊汪氏《名医类案》而成,较篁南所辑为尤备,是书之优劣,《提要》序文论 
之详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