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拉贝日记 -约翰·拉贝1066-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到了妻子11月11日的来信(路上走了14天)。现在我担心可能不会再有信来了, 因为陆路也许很快就会被封锁。多谢了,妻子!乌尔西的纸娃娃我保存起来了,当 作护身符。
  到现在为止,已有两次虚惊:9时5分~9时30分,11时40分~12时30分。
  韩先生的防空洞现在也坍塌了,他只好再挖一个。另外,他正在学校里准备一 个房间,让他的家人搬进来。埃拉·高太太送来一些木箱和皮箱托我保管,里面有 两个挂钟,用纸包着,上面贴着“小心,钟表”的标签。所有物品都送进了车库, 否则我真不知道把它们放到哪儿。
  马市长来电话邀请我参加下午6时在国际俱乐部举行的茶会。好的,我们去,正 好调剂一下生活!
  礼和洋行的丁先生征求我的意见,他能否把自己的旅馆托付给施佩林先生管理。 他当然能。一个施佩林总不会扛走一个旅馆!
  我的邻居鞋匠(这个令人讨厌的鞋匠)现在成了我的朋友,我们同心同德。他和 他的家人整天都在舀防空洞里的水。他还给我(花10元钱)做了一双漂亮的棕色靴子。 我自愿多给他1元钱,让友谊粘得更紧。他说要再帮我做一双靴子,来配我的国社党 制服。一个人是会变的,这个希望永远不能放弃。还有,你要把爱心送给你的邻居! 据上海电台播音员报道,昨天有40人在城市遭轰炸时身亡。有几枚炸弹落在所谓市 立剧院的附近,当时我们正在里面参观画展。
  除此之外,电台还报道说,日本人对于建立平民中立区一事至今还没有给予 “最终”答复。我决定通过上海德国总领事馆和上海国社党中国分部负责人拉曼给 希特勒和克里伯尔发电报。今天发了下面的电报:
  上海德国总领事馆转国社党中国分部负责人拉曼:
  我恳请您代为转发以下电报。
  第一封,
  致元首:
  国社党南京地区小组组长、本市国际委员会主席请求元首阁下劝说日本政府同 意为平民建立一个中立区,否则即将爆发的南京争夺战会危及20多万人的生命。
  谨致德意志的问候
  拉贝西门子驻南京代表
  第二封,
  致总领事克里伯尔:
  恳请您支持我今天请求元首劝说日本政府同意为平民建立一个中立区,否则即 将在南京爆发的战斗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可怕的血腥屠杀。
  希特勒万岁!
  拉贝西门子代表南京国际委员会主席
  如有必要,我将支付电报费。请西门子洋行(中国上海)从我账上预支。
  拉贝
  由于我不能肯定拉曼先生会不会被高额电报费吓退,所以请他让人从西门子洋 行(中国上海)预支这笔费用,记在我的账上。
  下午1时30分~3时30分空袭:轰炸城南。
  英国海军上将霍尔特请我去别墅俱乐部参加告别酒会。看来我必须参加,尽管 我从来也适应不了鸡尾酒会。英国海军似乎也要撤离。这并不怎么令人高兴!
  今天公共汽车停运。据说所有的公共汽车都开到汉口去了。现在大街上或许会 变得安静一些,虽然据说这里还有20多万中国人(平民百姓)。我多么希望(上帝作证) 希特勒会帮助我们,让我们终于能够建立起中立区。
  怡和通砖瓦厂的孙先生,是韩先生给我带来的一个新朋友。他愿意给我们修筑 一个新的防空洞,原因是老的防空洞里总是充满了地下水。如果这个“伟大的想法” 能够变成现实的话,我会很高兴的。因为泡在有水的防空洞里可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在国际俱乐部马市长举行的茶会上约定,请我们留下来的外国人每天晚上6时~ 7时在北平路69号英国文化协会里与中国人见面。除此以外,没有商谈任何重要的事 情。英国上将霍尔特在别墅俱乐部举行的告别酒会也进行得平淡无奇。我借此机会 把我给希特勒和克里伯尔的电报托付给美国大使馆官员艾奇逊先生,他答应帮我设 法发到上海。
  我从收音机里听到,汉口方面对建立中立区表示担忧,因为事先没有征求中国 政府的意见。电台还报道说(《上海晚报》通讯社提供):江阴要塞不久就要投降。 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南京痛苦的结局就要来到了。因为这意味着日本战舰将从扬子 江开过来,从江面上轰击这座城市:这是我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根本无 法想象怎样保卫南京。不过我觉得这条消息报道得早了一点儿。也许上海电台的播 音员根本得不到中方的新闻,而只有日本的。
  11月26日
  天晴,阳光灿烂,可能会有高朋来访。
  有个中国人来找我,想请我在首都饭店(南京最大的旅馆之一,据说是他亲戚的) 升一面德国国旗。我们可没有那么傻,断然拒绝了!再说,亲属关系也不对,因为 我对店主了解得很清楚。
  此时此地,我们生活在一个“谣言”时代。四周充满了最惊险离奇的传闻,当 然,要把它们写下来是不值得的。刚刚传来的一条消息说,最高统帅决定将防守部 队的前沿阵地确定在城外50里处。这个消息受到了欢迎,因为大家都愿意相信它。 一旦防线被敌人突破,人们将撤离这座城市。我无法判断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或者 说从军事角度看是否可信。但是对于外行人来说,它毕竟听起来不错!
  许尔特尔先生把胡尔德曼和沃尔夫·申克送到了芜湖他们要去的地方,带来了 关于“库特沃”号的最后趣闻。听说我的朋友(通讯学校的工程师王先生和他妻子) 果真又下了船,好像是坐火车去汉口了。还听说“库特沃”号船上成立了一支类似 警察的纠察队,由布伦德尔少校领导。这很有必要。因为已经查明,在德国人上船 的时候,原来给德国乘客准备的二等舱已被中国人占用。这些中国乘客是由船上的 中国船员(所谓茶房)偷偷带上船的(当然要收取高额酬金!)。
  杭立武博士刚才在回答我的询问时告诉我说,我们不必为中国政府是否同意建 立中立区一事担心,最高统帅本人已经表示赞同。我们现在也为委员会找到了一名 外国人作总干事,即南京基督教青年会的菲奇先生。现在我们只等日本人同意了。
  德国大使馆收到了上海总部给我的一份电报,内容是:
  转西门子洋行
  本西门子洋行通知:请您本人决定是否离开南京。为了避免人身危险,建议迁 至汉口。望回电告知您的打算。
  我请人通过大使馆答复如下:
  转上海西门子洋行
  11月25日来电敬悉,谨表谢忱。我已决定留在南京主持国际委员会工作,以建 立中立区保护20多万平民。
  拉贝
  韩先生成功地从怡和通砖瓦厂取出100罐汽油,还有20袋面粉。院子里正在修筑 新的防空洞,我还得另外找一个地方存放汽油。100罐汽油放在院子里,对于我个人 来说,也有点儿太危险。
  斯迈思博士打来电话说,据电台报道,一家东京报纸认为南京中立区将给占领 这座城市带来很多困难,会拖延时间,不能把南京和南市相提并论。虽然这只是一 篇报刊报道,但总还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表态。如果计划不能实现,我们该怎么办呢? 困难确实很大!我寄希望于希特勒!我的收音机今天中午报道说,中国人承认江阴 要塞那里情况危急,但是中国人正在全力自卫,仅仅是逐步后撤。关于这里的防御 计划还听不到任何新消息。
  晚上6时,在英国文化协会开会。王固磐致辞。没有发布任何新闻,比如战场情 况等。我们只是听说明天中午12时可以在中央银行兑换小额纸币(1元的和更小的)。 这我肯定用得着,因为零钱已经相当短缺。罗森博士请我吃饭。在去他那儿的路上, 汽车抛锚,我只好步行。司机把车停在马路上,车门也没有锁,就优哉游哉地找汽 油去了。马路上漆黑一团,可是卡车仍在忙着运送木箱和行李。必须十分留神,不 要在黑暗中被车压伤。在罗森那儿,我还见到了沙尔芬贝格、许尔特尔和克勒格尔。 克勒格尔没有买到船票,所以只好留在这里。
  等了很久,骑兵上尉洛伦茨也来了。他当天晚上必须启程。我们闲聊着度过了 一个美好的夜晚。罗森博士称赞洛伦茨是最后一个离开这里的德国顾问。城市可能 遭到炮击,罗森很担心,不知我们大家能否在这之前及时乘怡和洋行的三桅帆船离 开。希尔施贝格一家也想在万不得已时坐这条船逃离。毫无疑问,这一切都考虑得 非常合乎情理。可是,如果始终只想着逃跑或者听别人谈论此事,颇让人感到沮丧。 我周围的中国人那么镇静、沉着。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主人不逃跑,其他一切 问题都会逐步解决。我越来越觉得,我无论如何必须在这里坚持到底。只是我承认, 一个比我自己的住宅更安全一点的地方,我还是想要的。或许我能得到另外一套住 宅。张群部长的房子已提供给罗森博士使用,这座房子有一个很棒的防空洞。我得 去一趟,看看这座堡垒。接着一个大问题就来了:搬不搬家?在这段时间里,很多 人聚集到了我身边,我不可能把他们都带走,但是我也不可能同时佐在两所房子里, 这终究要看我目前拮据到什么程度。必须找到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
  11月27日
  天空有云,又一个航空天候。昨天我们一整天没有受到骚扰。今天我们从9时40 分到9时45分有预备警报。此刻,我正在写这篇日记的时候(下午1时45分),警报又 重新响起,不过只是第一次信号。
  厨师曹(保林)还一直病着。给他开了药(碘卡扑拉尔),可是买不到了,因为药 店全都迁走了。今天,事过5天以后,人们才想到告诉我这件事。我暂时从我自己少 量的备用药品中拿了一些给他。另外,他一个人躺在一间没有取暖设施的房子里已 经一个星期了(肯定是节约的缘故)。于是,我借给他一个煤油炉。问他为什么不添 置一个煤炉,他回答说,卖白铁制品的商店都关门了,买不到烟囱。我觉得这不是 实情。我知道,这个好人曹(保林)在其他职工那儿不太讨人喜欢,所以他们现在就 不管他。这当然是不允许发生的!
  罗森博士尽心竭力照顾我,令人感动。留在这里的德国人当中,我是最让他操 心的“孩子”。他担心(这是有理由的)我要留在这里,而不和他以及其余的德国人、 英国人等乘怕和洋行的三桅帆船逃走。他塞给我一张英国领事普里多—布龙的证明, 凭着它我可以登上怡和洋行的三桅帆船,此船不久将被拖着逆流而上。就连前部长 张群的房子,他也想方设法给我弄到了,以防万一,不管我用得着用不着。总之, 凡是他用某种方式能做到的,他都做了!我们昨天下午谈了心里话,就是说,他给 我讲了他的遭遇。他祖父(译注:经与罗森档案资料核对,此处应为罗森的外曾祖父。 )和贝多芬是朋友,他给我看了贝多芬写给他祖父的一封信。他的家族近100年来一 直从事外交工作。他父亲当过部长,可是他也许永远当大使馆秘书——他祖母是犹 太人,这断送了他的前程。一个不幸的人!
  下午6时在北平路69号开会。唐将军到会致辞。他提醒说,在保卫战即将来临之 际,他的部队里可能会出现混乱。只要是在他的权限以内,他将向所有外籍人士提 供保护。城门将被关闭,但是我们外国人有机会通过城门,直到最后时刻。
  罗森博士、普里多·布龙(英国领事)和艾奇逊(美国大使馆秘书)今天下午要去 最高统帅蒋介石那里,他们要了解关于城市防卫方面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极好的 主意!
  由于我们国际委员会还没有得到日本当局的答复,所以今天通过美国大使馆再 次给上海的日本大使发去了下面的电报:
  国际委员会承蒙美国大使馆帮助于11月22日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建立安全区的建 议书,谨此再次恳请对此建议予以友善考虑。由于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安置只有在 安全区才能找到避难场所的成千上万名平民,委员会急需立即开始工作。出于人道 主义,特此请求即刻答复委员会的建议。
  约翰 H。D。拉贝主席
  我给希特勒和克里伯尔的电报是否起了作用,我当然无法确定。不过我认为, 电报现在应当到达柏林了。
  下午3时,我们决定明天召开国际委员会会议。即使我们得不到日本当局的答复, 我们也必须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就是说,至少得制定安全措施。
  我贪婪地把一些过期的上海报纸看完以后,最新的一批现在送到了。即便是最 新最新的一期能到,我也不会感到惊奇。邮局本领真大!全是11月15日~19日的消 息。下面是几个标题:
  《九国会议商讨给日本的新声明(今日表决)取决于美国的态度》,《日本人希 望与韩复榘缔结特别和约》,《松井将军向雅坎诺难民区捐款1万日元》,《日本军 队向昆山挺进》,《南京政府撤离》,《保卫南京》,《德国妇女儿童在南京登船》, 《可以向南京发动全面进攻》。
  11月28日
  罗森博士把昨天与最高统帅谈话的下述结果告诉了我。对“未来的防御战是只 限制在城外,还是在城内也继续进行”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对两种情况都有准 备。对下一个问题即“如果出现了最坏情况,谁来维持秩序,即谁将作为最后一位 行政长官留在城里,动用警察的力量来制止不法民众的骚乱”,卫成司令长官唐将 军答道: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有责任维持秩序。换言之,没有行政官员留在这里, 没有人为千百万市民的公众利益牺牲自己!多么“美好”的前景!!
  上帝啊,但愿希特勒愿意帮忙!如果这座城市真的遭到炮击,那么它所遭受的 不幸将无法想象。
  从罗森博士那儿我还听说,大使在汉口曾经打听是谁给元首发了电报。现在特 劳特曼博士先生已经收到了罗森博士的信,信中述说了详情以及我给希特勒和克里 伯尔的电报内容。收音机里今天中午只宇未提关于中立区的事。
  施佩林接我去参加下午3时在斯迈思博士家举行的委员会会议。会上正式任命菲 奇先生为委员会总干事,杭立武博士为中方共事总干事。我们认为,在得到日本当 局消息以前,我们不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米尔斯牧师建议我们尽快做一次尝试, 即提请中国最高领导人(最高统帅和唐将军)注意,从军事角度看,固守南京是荒唐 的,能否考虑和平让出这座城市,这样做是不是更好一些。杭立武博士反驳说,现 在不是采取这种行动的适当时机,我们要耐心等待,直到得到日本当局同意建立中 立区的肯定答复。我们下午4时30分散会,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因为一切还是未知数。
  下午6时,在英国文化协会开会。邮政专员李奇通知说,邮局将正式关闭,只有 几个邮票销售处和一个小邮局仍然开门。但是,还可以把信件投入信箱,有时会有 人来取。李奇先生似乎有些紧张。他那迄今为止工作得相当出色的庞大班子跑得一 个人都不剩。有人议论说,日本人到了离芜湖大约60公里的地方,3天就可以到达这 里。这有点儿不对头,我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尽管我不像施佩林那么乐观,他估计 日本人两个月以后才能到达这里。会上,我们还收到了印着中国字的大纸条,让我 们把它们贴到住房的大门上,以免中国兵痞骚扰。听说一位德国顾问在城里的房子 今天被士兵们光顾了,不过事情得到了迅速解决。今天,我让人在宁海路5号我的新 住宅钉上了有我名字的牌子,悬挂了德国国旗。然而,我以后只是名义上任在这座 “宫殿”里。这段时间,我院子里的第三个防空洞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第二个防 空洞的建造工作不得不中断,因为坑里全是水。警察厅厅长王固磐再次声明,还有 20万①中国人住在南京。我问他是否留在南京,他的回答果然不出所料:能留多久 就留多久!(这就是说,他要溜!)
  ① 关于南京市人口,据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的档案资料记载,1937年6月,南 京城区与乡区人口总数为101。545万人。南京沦陷前夕人口变动较大,一部分随国民 政府迁移,一部分有钱的人逃离南京。据南京市政府1937年 11月23日致国民党军事 委员会后方勤务部的公函称:“查本市现有人口约50余万。”这一数字,从日本有 关资料可以得到佐证:1937年10月27日,驻沪冈本总领事以机密第2144号函致广田 外务大臣称:“南京市内公务员和军人眷属均已避难,人口剧减,据警察厅调查, 现有人口53万余,都是各机关公务员,财产无法转移和当地商民等需要在南京坚持 到底的人。”该公函是日驻沪总领事派谍报人员赴南京所作的调查结果。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