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色渐黑,英国人在总统亲自安排的特工队的护送下,安全乘上飞机回国。从飞机里向下望去,辽阔的天宇向四外延伸,显得格外宽广,整个大地沐浴着银色的光辉。夜幕的降临似乎给白日的忧虑蒙上了一层薄纱,首相的心境渐渐平息下来,难得有这样一个安静的时刻好好考虑一下北非的败局。事到如今,首相仍难以相信事态会如此急转直下。英国军队在北非明明是胜家嘛!首相忘不了西部沙漠大捷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这一切是从1940 年6 月7 日开始发生的。驻守巴勒斯坦南部的英军指挥官理查德·奥康纳少将接到命令:立即前往驻埃及英军总司令威尔逊中将处报到。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说明。军令如山倒,奥康纳将军二话没说,立即打点行装从耶路撒冷飞往开罗。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奥康纳对于这次调动并非心中无数。6 月5 日,法国战役的第2 阶段已经开始,德军猛攻所谓“魏刚防线”的左翼。仅两天的时间,索姆河下游防线已丢失,德军纵深突入至鲁昂;另一支部队已抵达埃纳。法军100 个师都未能守住佛兰德战线,现在仅剩下60 个师,却要防守一条更长的战线,的确是勉为其难了。如果法国战败退出战争,就会改变北非的力量均势,因为当时只有法国是对付意大利对非洲的侵略的最好合作伙件。要知道,英军在整个非洲战区仅有5 万人的兵力,面对着的却是50 万人的意大利军队。
  第二天,在开罗英军总部,奥康纳同威尔逊会面了。这两位英国将军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大象”威尔逊体大而笨重,大肚皮垂下来遮住了系在腰间的武装带,一副纠纠武夫的样子。奥康纳则身材矮小、匀称,蜷缩在椅子边上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谦卑的态度中略带一丝羞涩和学究气,从表面看毫无伟人的气概。
  威尔逊亮开洪钟似的嗓门,开门见山地对奥康纳说:“你准备一下,立即去马特鲁港,”他用手一指地图上西部沙漠地的铁路终点,“就在这里,担任西部沙漠部队的司令官。任务是迎击意大利可能的进攻,保卫埃及。”
  “明白了,阁下,”不善言表的奥康纳脸上泛起一阵红晕,他既吃惊,又骄傲,这一使命正是他盼望已久的。他一直认为,在战局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英国将有限的兵力分散部署在巴勒斯坦、肯尼亚等地维持当地秩序,实在是一种浪费。看来,中东司令部已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在埃及马特鲁港的要塞阵地附近集结兵力,准备痛击意大利的袭击。奥康纳隐隐预感到他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
  “可是,你要知道,”威尔逊不无歉意地说道,“我们目前对于法国的未来命运和意大利人的意图一无所知,而且,我们在中东的军队组织得也很不完善,所以,我无法给你下达什么具体指示。”
  “这我理解,您放心吧!”其实,奥康纳倒乐于落个不受管制。自作主张的境地。
  意大利的30 万军队到底会不会越过利比亚边界侵入埃及?奥原纳及其他军官牵挂的这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两天后,开罗电告他们,墨索里尼已于1940 年6 月10 日正式对英法宣战。这个消息对于马特鲁港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伦敦、巴黎或开罗,对于奥康纳本人来说,这意味着他在孤立无援地独自指挥着战场上的一支军队。这支势单力薄、装备低劣的军队要对付一支10 倍于己的敌军。开罗总部的军官们关切地注视着奥康纳:他将怎么办?
  罗马的初秋,天高气爽,浮云流逝。尽管正午的阳光还有点热,但毕竟柔和多了。阵阵微风送来一片清爽,空气中飘拂着一股淡淡的花草香。在这本应该舒心畅气的日子,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兼总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却觉得仍像过炎热的夏季一样郁闷烦躁。刚接到领袖的电话,让他立刻去罗卡古堡——墨索里尼的夏宫,有要事商讨。不用说元帅也知道墨索里尼为何要找他。
  早在3 个月前,墨索里尼便想实现他的建立地中海帝国的美梦。法国已退出战争,英国退守本上自顾不暇,它们那一大片非洲殖民地就像摆在餐桌上的一盘美味佳肴,令墨索里尼垂涎欲滴。此时不采取行动,更侍何时?难道等着那位已饱餐一顿的“下士”赶来瓜分他这一小份口粮吗?于是,领袖6 月份即下令进攻埃及,7 月再次下令,但他的将军们两次均因缺乏足够的装备而拒绝行动。8 月份,墨索里尼听说德国即将入侵英国,马上向格拉齐亚尼元帅下达了第三道进攻命令。格拉齐亚尼是一个残酷无情而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在埃塞俄比亚战争中为他的领袖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晋升为元帅。但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敌手,况且英军在埃及的防号也在不断加强,切不可轻举妄动。为了应付领袖的再三催促,他召开了高级军官军事会议,会上一致认为意军的力量远远不足,无法穿越沙漠发动一场进攻。
  墨索里尼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太不像话了,堂堂一个陆军元帅,竟然与下属进行这种协商,简直有失体统!”
  元帅低眉顺眼地听着训斥,未敢再申辩半句。待领袖怒火泄尽,他献计道:“德国人不是准备入侵英国吗?依卑职之见。不如等他们入侵发动之后,再实施颂袖进攻埃及的计划。到那时,失去主心骨的埃及英军必定无心进行有力的抵抗,取埃及犹如探囊取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元帅摇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总算说得领袖动了心。进攻一事再次搁置起来。
  然而,令元帅心焦的是,希特勒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一推再推,迟迟不得实现。转眼已到9 月了,西边还是一点要入侵的动静也没有。领袖今日召唤他。少不了又要为此事痛斥他一番。转念一想,不管他,今天豁出去了,哪怕是杀头罢官,也要向墨索里尼力陈进攻埃及的种种不利之处。在沙漠中。一打败仗就必然会引起迅速而全面的崩溃。此事非同小可。
  格拉齐亚尼一路想着踏进了领袖官邸。一抬头,只见墨索里尼两手插腰,怒目圆睁,弯眉倒耸,正在前厅过道等着他。
  “怎么样?我亲爱的元帅,进攻准备是否已做好?这么长时间了,想必准备得十分充分了吧!”墨索里尼不无讽刺地说道。
  格拉齐亚尼一路上打好的腹稿刹那间烟消云散,不知从何说起了。他镇定了一下情绪,勉强唯唯喏喏地说,由于意军在北非接连失利,加上英国援军源源不断地从地中海运到前线,埃及防务已大大加强,这不是意军经过一朝一夕的准备便能克服的,而且,意军一点机械化作战的经验都没有,在这
  方面绝非英军的对手。领袖也清楚,意大利拥有地中海上空制空权的种种说法纯属宣传,旨在鼓舞士气。另外,所需的许多摩托化装备都被积压在南斯拉夫边界,不能使用,意军力量分散,如果现在进攻,注定要打败仗。。。格元帅语无伦次、絮絮叨叨地讲了半天。令他惊讶的是,领袖居然没有打断他,只是靠在他那宽大舒适的坐椅上闭目养神。格拉齐亚尼本来是准备挨骂的,这样一来,反而弄得他不知所措了。
  过了半天,墨索里尼眼皮微抬,像是自语道:“看来,应该把任务交给那些希望提升一级的人去做,而格拉齐亚尼唯一关心的是如何保持他的元帅地位。”
  格拉齐亚尼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说实在的,他可不愿冒降级或被编入非现役的风险。不过,元帅还是振作精神进行最后的努力:“我恳请领袖再宽限一个月的时间。。。”
  墨素里尼像是没听见他的请求,果断地打断他:“我下达最后命令:限你在两天之内发动进攻埃及的战斗,不管那个‘海狮’计划实行不实行,否则,就撤换你!”
  就这样,在独裁者的横加干涉下,在司令官极不情愿的情况下,9 月13日,意大利驻利比亚军队开始了拖延已久的行动。
  在对英军空无一人的边境哨所进行了一阵猛烈轰击之后,意大利第10集团军的4 个师和一队坦克隆隆开进埃及。他们乱哄哄地拥挤成一团,以一天12 英里的缓慢速度向前推进。英军聚集在他们尘土飞扬的两翼,时不时地出击骚扰一下,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第4 天,格拉齐亚尼在西迪巴拉尼停止前进,此地距离马特鲁的英军还有80 英里。他将部队分散置于半圆形的防御营地内,开始修筑从边境延伸过去的碎石路,输水管道,并储蓄物资。他还在西迪巴拉尼公路一侧树立了一座纪念碑,纪念意大利军队的光荣战绩——突入埃及60 英里。做完这一切之后,意军便呆在那片占地50 英里的营地内,不肯再挪动半步,奥康纳早已布置好天罗地网,等待意军的到来。格拉齐亚尼元帅却执意建立一块坚固基地,按兵不动,令英军大为失望。中东司令部遂决定主动发起进攻,打乱入侵意军,将其逐出埃及。
  奥康纳的司令部位于马特爵港以东挨着一条公路的巴加什沙丘上,公路一端通向大海,另一端是部队司令部的机场。司令部的条件比在耶路撒冷时简朴,但很舒适。办公室修建在沙丘下面,设有良好的防弹设施。这里还有两个美丽的港湾可供游泳。但此时此刻,西部沙漠部队的军官们无心赏景游玩,他们聚集在地下作战室里讨论着作战计划的可行性。屋内烟雾腾腾,作战军官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见解,唯有奥康纳一言未发。他手里不停地摆弄着一只铅笔,眼睛死盯着桌上的沙漠地图,旁边放着中东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发来的命令威尔逊和奥康纳准备进攻的指示,内容很简单:“。。实施一次为期5 天的袭击。进攻意大利军队两翼;踏上海岸公路,向南发展进攻。”说心里话,奥康纳对韦维尔的作战计划实在不敢恭维。从地图上看,这条公路很明显,但是,通向敌军阵地以南的地形坑洼不平,不适合坦克行进。此外,他也不想按韦维尔将军的建议分散使用兵力,因为这样一来,将很难进行部队间的协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一个成熟的计划已在奥康纳胸中形成。
  “诸位,请静一静,”奥康纳用铅笔轻轻地敲了敲桌子,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他,“请看地图,我们这次进攻取胜的关键在于意军这两个营地之间的空隙,它既无哨兵把守,也没有巡逻兵,各营地相距甚远,无法互相支援。我的计划是,突破这两个营地间的空隙,将意军防线截为两段,然后转向北面,部分兵力从后面进攻图马尔和尼贝瓦营地,随后进攻西迪巴拉尼;另一部兵力进击海岸的布克·布克,切断意军交通线。”
  军官们看着这位貌不惊人的新任指挥官,纷纷点头称是。
  该计划得到了韦维尔的认可,但他仍坚持仅进行一次有限的进攻:5 天后即撤回马特鲁港。进攻日期定在12 月9 日,代号“罗盘”。
  无边无际的沙漠,就像一片海洋。天上没有一片三,空中没有一丝风。天边的尽头,一支长蛇般的队伍正在沙漠中蠕动。这些英国士兵身体瘦削,面目黛黑,一看便知受过严格的沙漠地作战训练。他们毫不费力地在沙漠中行进了40 多英里,并于翌日一动不动地整日蜷伏在荒沙中,避开了意军的侦察。第3 天早上,一声令下,2,5 万人的队伍又浩浩荡荡地继续前进。直到当夜部队才被告知,这不是沙漠演习,而是真要打仗。
  1940 年12 月8 日夜晚,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像是睁得又圆又大的眼睛,发出银白色的光芒。在月光的照耀下,英军开始对意军营地发起进攻。天气奇冷,坦克和卡车的引擎好不容易发动起来,投入战斗。尼贝瓦营地的意军似乎嗅出了不安全的气味,但他们什么也未发现,眼底只有一望无际的沙地和灌木丛。
  在巴加什总部,奥康纳焦急地等待前线的消息。现在再怀疑战斗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太晚了。庆幸的是,他还不知道,5 天后,不论战斗进展如何,他手下的军队将会大大削弱——韦维尔将抽调西部沙漠部队的第4 印度师前去支援东非作战。
  作战完全呈现为一边倒的局面,这不仅是一场成功的奇袭,而且是一次重大胜利。战略目标远远超过韦维尔的预定计划。开战仅3 天,英军便扫荡了埃及境内的所有意军,攻占了西迫巴拉尼。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印度师被调走,仅剩一半兵力的西部沙漠部队是否应按原计划撤回马特鲁港?这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因为残存的意军兵力仍占优势,继续攻击危险极大。
  当晚,奥康纳告诉他的下级指挥官,第4 印度师将调离,与此同时,他发布了新的作战命令:“我决定,以剩下的兵力——第7 装甲师继续追击敌人,直到获得全胜。”
  就这样,5 天的奇袭战发展成为一场伟大的战役。从1940 年12 月到1941年2 月,英军攻克巴尔迪亚,占领托卜鲁克,夺取利比亚的昔兰尼加地区,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此战全歼意军9 个师,仅俘虏就达13 万人。奥康纳将军兴奋极了,他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撤往贝达富姆的意大利军队逐出非洲。但是,他万没想到,西部沙漠地的胜利引起的深远反应竟确定了中东和地中海今后两年的战争进程。1941 年1 月11 日,巴尔迫亚陷落一周后,希特勒下决心派兵援助利比亚的意军,一支德国装甲部队不日即启程赴非。而另一个更直接的影响则来自伦敦战时内阁。
  夜深了,战时的伦敦取消了一切夜间娱乐项目。不列颠之战已接近尾声,人们珍惜这没有空袭的夜晚,早早入睡了。大地沉静,万籁俱寂,只有首相府依然灯光闪烁。
  丘吉尔批阅完最后一份公文:中东司令部要求继续进军的黎波利塔尼亚的报告。他摘下半月形眼镜,捶了一下后腰,艰难地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到窗前,点燃雪茄烟。外面是一片凄凉的灰雾,远处的教堂塔顶淹没在浓雾之中。春天将至,伦敦的冬雾依旧恋恋不舍散去,莫非是在担心没有了它的保护,这古城会再次遭到德机的狂轰滥炸吗?
  圣诞节过后,沙漠地区捷报频传,战果之大,连丘吉尔自己都有点出乎意外。新的一年到来了,看来这是一个好兆头。首相的思绪飘忽到希腊。墨索里尼的胃口太大了,在入侵北非的同时,又对希腊宣战。他是想来个一箭双雕。即有一天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雅典城,同时高奏凯歌进入开罗。首相被希腊人民的英勇抵抗所感动。在1940—1941 年冬季英国竭尽所能,将原本用于支援奥康纳将军作战的空军中队转而支援希腊作战。尽管如此,内阁和中东司令部当时都一致认为,沙漠地区作战更为重要。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德国随时都会以它在罗马尼亚的兵力插手希腊战事,何不趁现在意大利在希腊的失败,从北非战场向巴尔干调兵,一举夺取希腊,建立反对德国扩张的新的巴尔干战线呢?当前线传来英军攻克托卜鲁克的消息时,丘吉尔终于下定决心,希腊的重要性已超过北非战区,要向希腊政府提供所有援助,包括西部沙漠部队的兵员。
  但是,韦维尔对这个决定却抱怀疑态度。首相到现在想起来都颇感不快。这员老将冷静地要求英军统帅部认真考虑:“驻罗马尼亚的德军蠢蠢欲动,是否在故意吓唬我们,好让我们减轻对格拉齐亚尼的压力。”韦维尔意犹未尽地又补充道:“如果驻罗德军真准备进攻希腊,那么,无论我们向希腊提供多少援助都不能扭转败局。”现在他又递上这份请求继续进军利比亚的报告。看来到了最后下决心的时候了。
  首相掐灭烟头,转身拨通帝国总参谋长迪尔的电话,要求他安排一下从北非向希腊调兵遣将的事宜,“情况紧迫,不能再拖了。”
  首相的感觉是,迫尔像是刚从睡梦中惊醒,半天没缓过劲来。良久,话筒里才传来迪尔低沉的,一字一板的声音:“首相阁下,此事我已过问。中东的所有部队都担负着繁重的作战任务,实在无法抽调去支援希腊。”
  “依我看,你所需要做的是在那里设立一个军事法庭外带一个行刑队。”首相的声音明显带有恼怒。
  对于统帅部发生的这一切,奥康纳将军一无所知。他一心认为,只要他在贝达富姆获胜,韦维尔和伦敦方面就会批准他攻入的黎波利塔尼亚。前几次的经验告诉他,每次都是胜利成为事实后,最高统帅部才批准他的下一个战略目标;事到如今,即便首相也肯定会把资源和兵力用于利比亚的胜利上,而不会投入到失败的战场,如希腊。兵贵神速,但伦敦方面迟迟没有音讯,奥康纳等不及了,决定去找威尔逊将军谈谈意见。他刚被任命为昔兰尼加军事总督,再次成为奥康纳的顶头上司。
  “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奥康纳将军,”由于情绪高昂,威尔逊胖胖的大脸闪着红光,“此时不夺取利比亚更待何时!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