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挽回时,竟然老泪纵横。前线将士无一不被感动。
  将军所能做的,只是返回开罗给帝国总参谋长迪尔发送了一封电文:“我十分抱歉地向您报告‘战斧’计划已告失败。全部责任在我。。。”将一切过失归于自己是韦维尔的一贯作风。将军一夜之间老了10 岁。
  迪尔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唐宁街10 号,将韦维尔的电文交给丘吉尔:
  “首相,知道参谋部的人怎么说吗?他们说‘隆美尔已经把韦维尔刚赢得的桂冠从他的头上扯下来扔在沙漠中了’。”
  丘吉尔大口大口地吐着烟雾,沉思着。半晌才慢腾腾地说道:“这不过是那些人一时出于悲痛说的话。不过,我认为,事已如此,应该进行一次人事调整了。”
  “你是说将韦维尔撤职?”
  丘吉尔没有正面回答,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一掠而过:“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渔翁,抛出两根钓鱼杆。一个鱼钩上是一条活蹦乱跳充满生气的鱼,另一个鱼钩上是一条疲惫不堪死气沉沉的鱼。我想把他们调换一下。”
  迪尔马上明白了首相的意思:“是啊,任何人都不能在一个地方,而且是条件极为恶劣的地方呆上太久。他太疲倦了。。”
  第三章“十字军”小试锋芒
  深秋时节的一个夜晚,地中海刮起了阵阵劲风,泛着银光的海水被一片片泡沫盖住。一架“惠灵顿”式轰炸机低吼着从布满灰色云片的天空中疾驰而过,穿越地中海之后,向汉尼巴尔的古老城市昔兰尼加飞去。飞临陆地上空时,机长放下起落架减速,机上一名30 岁上下的壮汉整理好跳伞装具,飞身一跃,消失在黑暗中。
  他就是英国情报机构的特工人员、阿拉伯语专家哈兹尔登,他讲伊斯兰塞努西教会的方言就像说英语一样流畅。
  哈兹尔登将降落伞掩埋在沙漠的灌木丛中,穿上塞努西教徒的长袍,把皮肤染成栗色。黎明时,他跟着长长的骆驼队来到贝达利托里。据报告隆美尔的司令部就在此地。哈兹尔登装扮成驼乌皮毛商,一连数周呆在这座巨大的白色别墅附近。这显然是一个德军指挥部。他看见隆美尔乘坐着他那辆防弹篷式汽车出出进进,别墅周围重兵把守,还有大量电报发送信号。这一切都表明这里是隆美尔的司令部。哈兹尔登用无线电将情报报告开罗。
  两天后,情报交到军事情报局局长弗朗西斯·吉冈将军手中。
  “太好了,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吉冈将军一拍大腿,对中东突击队队长莱科克说,“让我们来策划一下这次行动。”
  他们最后决定,选派6 名军官和53 名突击队员乘坐两艘潜艇在贝达利托里附近登陆,他们担负4 项任务:暗杀或捕捉隆美尔;攻击并摧毁昔兰尼加的意大利军队司令部;攻击亚波罗尼亚的意大利情报总部,夺取文件和密码并杀死情报官员;切断同上述目标相联的所有电话、电报通讯。
  英军“战斧”计划失败后,隆美尔沾沾自喜地向柏林报告了这一难忘的胜利。他声称自己的部队摧毁英军180—200 辆坦克,几天后又把数字增加到250 辆。尽管这个数字明显是夸大的,但德军仅损失20 辆坦克,这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英军尽管拥有400 辆重型坦克,并且在兵力上大大超过我们,而我们又没有能与之匹敌的重型装甲,但我们德、意军队的战斗部署和顽强抵抗却使我不致把我的全部机动部队投入严酷的战斗。”这就是隆美尔夸大战果的最好理由。现在,他的声誉在国内已达到顶点,甚至已经有人张罗给他写一部完整的传记了。
  希特勒不顾总参谋部的坚决反对,把隆美尔晋升为坦克兵上将,而在两年前,他仅仅是一名中校!现在隆美尔已成为“非洲装甲集团军”总司令了。提升速度之快令人膛目。
  一个只有49 岁的人成了一名上将,这说明希待勒并没有记恨隆美尔未攻下托卜鲁克之过。此刻的隆美尔对元首只有感恩戴德、效犬马之劳的心思了。“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在自己的肩章上添上更多的星,”他这样想。
  要添星晋级,就要夺取更大的胜利,实现他的第二个目标:夺取埃及北部和苏伊士运河。现在,隆美尔已站在埃及边境了,元首却转向东面,发起入侵苏联的战争。非洲将士们都不免大吃一惊。据说施维林甚至对部下说:“没什么可说的,这场战争我们是输定了。”
  隆美尔可没有这样悲观,他认为,凭着元首的英明和洞察一切的能力,德国一定能赢得这一仗。只是这样一来,苏联战场必定牵涉了元首的全部精力,非洲兵团更不可能得到什么兵员武器及给养补充了。没有补给,怎么发展进攻?
  趁战事暂停这一阶段,英国紧锣密鼓地开始策划下一阶段的进攻战役——“十字军”行动。其首要任务是收复昔兰尼加,摧毁德军装甲部队。如进展顺利,就攻克的黎波利塔尼亚。丘吉尔对这次战役寄予极大希望,他希望“十字军”行动能成为同布莱尼姆和滑铁卢之战相媲美的战斗。奥金莱克将军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双方兵力大致相等,隆美尔的装甲力量占有优势,因为最近又新补充了第90 轻装甲师;而英军则拥有空中优势。奥金莱克唯一的希望是以突袭的方式赢得这一新的滑铁卢之战。如果能够暗杀隆美尔,就能在轴心国司令部引起混乱,英军可以趁机发动突然进攻。
  就这样,一个暗杀隆美尔的计划形成了。它成为“十字军”行动的序幕。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汹涌的海浪咆哮着撞击着礁岩,发出巨大的响声。离贝达利托里海岸不远的海面上,慢慢升起两艘潜艇。海滩上的哈兹尔登在夜暗中打亮了信号灯,指引着突击队的橡皮艇驶向海岸。雨水和浪花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他们上岸后整好队形,很快向俯视着那白色别墅的一个崖顶爬去。在那里,他们稍事休息,一个队员切断了联接别墅的电话线,此时是夜里10 点30 分。
  突击队队长杰弗里·凯斯中校看了一眼手表,时针指向12,“好,我们该行动了。”凯斯一挥手,3 名突击队员会意地跟随他向别墅奔去。他们跳过别墅后面的树篱,来到花园,轻手轻脚地迅速绕到正面。
  真是老天爷有眼,多年不见的暴风雨让我们赶上了。在这雷声大作,风雨怒吼的掩护下,德国人就是专门在这里等候,也未必能发现我们。突击队员马杰森心里正美滋滋地想着,猛听一声大喝:“什么人?口令!”
  糟了,德国哨兵!凯斯中校故意用含糊不清的德语叽哩咕噜地说着什么。
  德国兵借着屋里射出的微弱灯光,看见这些人衣冠不整,衣服被雨水淋得透湿,看不出是什么军服。大概是迷路的德国兵,他心想。
  说时迟,那时快,中校猛然拔出手抢,一枪撂倒了哨兵。几个人飞速奔上台阶,一脚踹开房门,正同一个头戴钢盔,身穿外套的德国军官打个照面。凯斯用冲锋枪抵住他:“不许动,叫就打死你!”
  德国人用力抓住枪口,试图夺枪,凯斯抽出匕首结果了他。
  突击队员们冲进昏暗的大厅,只见另一个德国人正从楼上冲下来。马杰森抬枪打了一梭子弹,没打中,德国人返身跑回楼上。
  凯斯发现边门下透出光亮,他猛地推开门,十几个德国兵正在戴钢盔,凯斯向他们打了两抢,一个突击队员扔进一颗手榴弹。但就在这时候,一个德国兵开枪了,一颗子弹正好击中凯斯的心脏。中校倒下了。队员们急忙抬着他出了前门,将他放在湿漉漉的草地上。
  “他不行了,”马杰森伤心地说。话音未落,只听“啪”一声枪声,马杰森“哎哟”一声捂着腿跪倒在地。
  “你他妈瞎了眼了,往哪儿打!”马杰森愤怒地大叫道。
  原来是在门外担任掩护的一名突击队员在黑暗中不慎误伤了自己人。此时是1941 年11 月18 日凌晨,距“十字军”行动开始不到10 小时了。
  暗杀隆美尔的突袭行动失败了。在白色别墅中,德国人死伤3 名军需官和一名士兵。攻击昔兰尼加和亚波罗尼亚的目标也落空了。唯一成功的破坏行动是炸毁了德军的油料库,马杰森同击伤他的队员躲藏在一个干涸河道里,直到“十字军”行动的先头部队将他们搭救。
  至于这幢白色别墅,隆美尔的确曾经把它当作司令部,他自己住在二楼,副官、卫士等勤杂人员住一层。哈兹尔登打探到的显然是过去的事实。几星期前,他已经把司令部挪到离前线更近的甘布特。即便在那里,突击队员也逮不住这只沙漠之狐;当“十字军”反击开始的时候,他正在罗马同妻子和朋友庆祝自己的生日。
  对当场死亡的凯斯中校,隆美尔后来表现出一种宽宏大量的骑士风度,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他同那些德军官兵同葬一处。他的随军牧师奉命赶了36 小时的路途专程来主持葬礼。最后,隆美尔下令将葬礼盛况和凯斯的墓碑拍照,寄给中校的父母。
  在1941 年夏天,驻东非肯尼亚英军司令艾伦·坎宁安将军的名气远远超过了奥康纳。1941 年2 月,他率领4 个步兵旅从肯尼亚进入意属索马里,大败意军6 个旅,3 天内行进200 英里,占领意属索马里首府摩加迪沙。接着,他一路无阻前进740 英里,进抵埃塞俄比亚的吉吉加,威胁意军后方。到4月6 日,坎宁安已进至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在8 个星期内他率部横跨半个非洲,其速度之快,攻势之猛令英国公众大为振奋。坎宁安在东非的胜利被看作奥康纳在利比亚之胜利的补充,但其知名度却在奥康纳将军之上。
  坎宁安的光辉战绩深深打动了中东英军的新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将军。他正需要一名得力干将担任新组建的沙漠军队——第8 集团军司令。
  坎宁安鼻梁挺直,相貌英俊,蓝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像奥康纳一样,坎宁安也是身材矮小;和奥康纳不同的是,他给人第一眼印象是充满活力,果断坚定。他谈吐轻松自如,讨人喜欢,但性情也有点暴躁,他会仔细掂量别人告诉他的一切,不过开始他可能发脾气,但经过冷静思考之后就决不会这样做了。
  接到奥金莱克的任命书,坎宁安于8 月飞赴开罗,见到奥金莱克这位严厉而可怕的上司。
  “知道我选中你的原因吗?”
  坎宁安兴奋而自豪地点点头。
  “想必你已知道,我们目前在北非的处境十分艰难,”奥金菜克简要地向他介绍了北非的恶劣局势。之后,他满怀希望地看着坎宁安:“你在东非打得不错,特别是你那种快速机动的战法,我很欣赏。希望你的到来,能改变那里死水一潭的局面。”
  “东非同这里的条件不大一样,对手也不可同日而语,司令。不过,我想我会尽力而为的。”坎宁安沉稳地说道。
  奥金莱克露出笑容,他显然很满意坎宁安这种不以常胜将军自居的谦虚态度,“你放心,北非战场现在是英联邦战争的中心,伦敦方面对我们大开绿灯,尽全力支援我们。首先我们自己要树立必胜的信心。”
  “你要知道,”奥金莱克在给坎宁安打气,“你指挥的第8 集团军是英国唯一与敌交战的地面部队,且装备精良。你可以得到空军少将科宁海姆指挥的强大空军的支援,还有你的兄长安德鲁·坎宁安指挥的地中海舰队的支援,你身后的埃及是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你的补给是不会短缺的。”
  作为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这个任命对他的前途意味着什么,坎宁安当然很清楚。天时、地利、人和,这正是他需要的。
  奥金莱克告诉他,11 月将发动一次反攻。这就是说,他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组建并训练一支军队,其中有些师尚未到达。除了第4 印度师和第7 装甲师外,大部分部队未经训练。时间如此短暂,对部队,对坎宁安自己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坎宁安抵达沙漠时,集结兵力实施“十字军”计划的工作已经展开。这样,坎宁安面临的便是如何跨上奔腾的骏马并且驾驭它。这对他来说并非易事。首先,他以前从未见过沙漠,更不用说在上面驰骋作战了。其次,他在东非指挥的兵力从未超出过4 个步兵旅,而在第8 集团军,他拥有2 个军,3 个装甲旅和2 个以上的步兵师,他对指挥部和参谋组织的规模及复杂性同样很陌生。他就像是一个乡村小店经营有方的老板,突然要负责伦敦百货公司一样手足无措。再者,他对装甲战知之甚少,与他同级的英国军官都存在这个问题,但奥康纳有6 个月的时间去熟悉,了解,而他坎宁安只有两个月。他初到沙漠时甚至不知道无线电话术为何物,竟然试着像用普通电话一样去使用无线电话。
  尽管有诸多不利因素,坎宁安仍在尽力。
  1941 年9 月26 日,第8 集团军正式成立了。两天后,坎宁安将军拿着他同其参谋人员制定的“十字军”作战计划,来到开罗总部。
  奥金莱克看着作战计划,心里不禁暗自叫好,月初,他曾交给坎宁安两个方案,命令他研究一下其可行性。可是,就连他自己也对这两个方案不太满意。一个太保守,即进攻控制着海岸公路的敌军固定防线,然后再沿着埃及、利比亚的边界向内陆伸展;第二个方案颇具进取性,即在沙漠中向敌人的侧翼挺进,以在班加西以南切断隆美尔的交通线为目的。但是,奥金莱克同意坎宁安和他的同僚的意见:第二种方案在后勤条件上几乎不可能实现,战略上也很危险,因为长距离的交通线常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眼前的这份计划显然稳妥一些,也比较可行:英军装甲兵力由敌人防线的南端迂回,然后向西北挺进,直趋托卜鲁克。“我相信,”坎宁安在一旁补充道,“隆美尔为了保护自己的交通线和维持对托卜鲁克的围攻,将被迫接受挑战,在以后的会战中,英国装甲兵凭数量上的优势就可以击败他。”
  “很好,”奥金莱克进一步指出,“这就是说,用迂回行动迫使敌人离开阵地,在并非他选择的地区进行战斗。”
  德军在苏联战场的一连串胜利,使呆在北非无所建树的隆美尔既羡慕又自责。我不能在那里战斗,却在这里消磨时光,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他这样感叹道。仅仅为了个人的威望,他现在也必须尽快攻占托卜鲁克,只有拔掉这个钉子,才好向埃及发展进攻,于是,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攻克托卜鲁克这一问题上。
  9 月,德军从无线电窃听中便获悉英军的南非师和新西兰师已从尼罗河三角洲开入马特鲁。不过,隆美尔的第21 装甲师(原第5 轻装甲师)9 月进行了威力侦察,并未发现英军有即将进攻的迹象。10 月,德国和意大利的情报曾多次提出警告,英军正在埃及集结大批部队及作战物资,很可能不久就发动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却毫不介意,这不可能,眼下英军发动进攻还有顾虑。
  隆美尔早已把11 月里的日程安排满了:第一个星期将飞回罗马和妻子露西在那里见面,顺便将进攻托卜鲁克的计划上报意大利最高统帅部,以便获得首肯;第二十星期庆祝他的50 岁生日;第三个星期摧毁托卜鲁克。他不允许节外生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
  有关英军战备的情报不断送到隆美尔的司令部。隆美尔的参谋长阿尔弗雷德·高斯犹豫再三,还是挑选了一些重要情报送到正在罗马度假的隆美尔手中。
  隆美尔拆开厅着“绝密”字样的公文袋,一打航空照片散落出来。隆美尔胡乱翻看着:一张照片上是英军在新机场上停放的100多架飞机,还有一张是表明新修建的从马特鲁直抵前线的军用铁路。隆美尔抓起照片,怒不可遏地扔在地板上,大叫道:“我拒绝看这些东西!他们太神经过敏了,英国人绝对不会发起什么进攻。”
  11月17日,进攻日前一天,一份来自德军无线电侦破连的情报被扔在隆美尔司令部的一角,“经查证,一支南非师确已离开马特鲁港开进了沙漠”。司令部的人忙前忙后地准备着预定3天后开始的进攻托卜鲁克的战斗,无人理睬这份情报。
  入夜,电闪雷鸣,狂风乱舞,瓢泼大雨下了个通宵,那声势,那动静,仿佛战斗已经打响了。第8集团军官兵们烦躁不安地等待黎明的到来。他们全都意识到这场进攻战的重要意义,丘吉尔首相的电文向他们明确地指出这一点:
  不列颠和英帝国的军队将第一次以充足的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与德军周旋。这个战役本身将影响到战争的整个进程。现在是为最后胜利、祖国和自由而进行最猛烈的一击的时候了。驻在沙漠地带的军队也许会为历夫增添同布莱宁和滑铁卢战役并列的一页。各国人民都在看着你们。我们所有的心都与你们在一起。愿上帝支持正义的一方!
  坎宁安将军此刻紧张极了,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着:假若德国人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