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海军作战史 [意大利] m·a·布拉加丁-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港移向那不勒斯港和勒格红港。从布林的西港到班加西的距离和从勒格红港到比塞大港的距离相等。从巴勒摩港到的黎波里港的距离和从那不勒斯港到比塞大港相等。所有这些航道全都处于敌方空军之绝对统治之下,他们的飞机多得使人不能相信。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由于雷区纵横所加于航道的限制,使意方舰船毫无机动躲闪的余地。那怕就是顶小的船只也无法不被发现、不被攻击。尤其是美国人,他们不惜以数以打计的轰炸机来对付极其无足轻重的目标,他们用四、五十架轰炸机来对付孤零零的一只驳船,也是数见不鲜之事。
  要对付敌方的空军就得有远远超过意德空军所拥有的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以前被认为最危险的夜间空袭,如今变成风险最少的了。因此船队便企图乘夜通过海峡。但上述的航行方面的困难,此时都发挥作用了,再加上由于船只缺少之故,我们还不得不借重那些慢吞吞的旧“桶子”呢。
  由于篇幅不够,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其他技术方面只好略而不谈了。可是从1943年开初以来所发生的那些情况,使横渡西西里海峡一事对意大利人说来,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都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这一方面总算是说够了的。这种横渡已经变成为一种性命交关的演习,使每艘船只的存亡只能听天由命了。意大利海员把这种航渡叫做“死亡之路”。尽管这样,从司令下至普通水兵都是以勇气和决心来面对死亡,坚决要完成任务来帮助在突尼西亚地区陷于苦战的意—德陆军。


  小型军舰的牺牲
  一旦盟军把切断通向突尼西亚的补给线之兵力部署充分完成之后,意大利船队便或多或少地要遭到下列一系列的攻击了。船队一离开本国港埠,首先便要闯过潜艇攻击这一关,这是历验不爽的。在横渡第勒尼安海之际还免不了要受到几次潜艇攻击,而且鱼雷机的攻击几乎肯定是有的。在白天里当经过特腊帕尼北西的地区时,靠得住要遭到一次美国轰炸机的攻击,而在晚上则一定要和从崩内港出发的敌水面巡逻部队遭遇。假如船队能以驶抵西西里海峡那一条“胡同”里去,它还要指望受到解放者式轰炸机之进一步的攻击,而且与此同时,它们还得回避雷区。当船队乘夜到达比塞大港之际,它们时常要迂到英美鱼雷机的攻击。假如该船队采取了驶向邦角的航线,那么它必定得在夜间航行,于是在西西里岛附近免不了要遇到守候在该处的、以马耳他岛为基地的敌水面舰艇。而在航程上等待的乃是夜间鱼雷机的攻击。当你通过邦角以上的狭窄水道时,又要遇到从苏萨港出来的鱼雷艇。当你于天亮时到达突尼斯湾之际,这里等待你的却又是解放者式的轰炸机。
  12月2 日的遭遇战以后,想要用运兵船把部队通过西西里海峡运往非洲,已经成为十分冒险的事,所以从那时起所有意德军队都由驱逐舰航渡到突尼西亚,而以波祖奥利作为登船点。可是,损失使可用于运兵的驱逐舰之数大为降低,纵使把它们在一定时间内解除了一切别的职务也是枉然。每艘驱逐舰每次只能航渡300 名军队,当你知道在这期间一共有51;935名军队其中绝大部分是装在驱逐舰上运到突尼西亚去的,你就不难了解这些驱逐舰在完成任务时是怎样的精疲力竭了。
  为此,绝大部分的船队护航工作只好由护航驱逐舰担负起来,但这些舰只的数目也被削减到零点。1943年第一季度,用于突尼西亚地区的护航工作的,每日从未超过10艘,而且有一个时期即二月末,这个数目还减到5 艘。因此在接着而来的时期里,剩余的护航驱逐舰干脆说是在西西里海峡里过生活,而由于任务过于繁重,以致这些军舰每月出勤时间达到廿七、八天之多。护航驱逐舰的舰长实际上是没有离开舰桥的。甚至就连进港稍息之际,由于一般都是处于轰炸之下,以致舰员们不分昼夜总是紧张得要死。
  被称为海上之骡的登陆舰、大小型的鱼雷快艇,如今都用来协助护航;驱潜艇和扫雷舰艇也都暴露于一切类型的攻击之下;拖船则用于极其危险的救助工作,拖救受伤舰船,总之海军的所有辅助舰艇,形形色色全都没有休战和休息。从1943年初开始就连新的护航舰也从反潜工作中抽调出来去支援护航了。
  补给舰本身如今实际上全是老朽了的,而且包括了机帆船和渔船在内,也逐渐地身当其冲了。尽管如此,它们却在无声而卑微的勤务中写下了许多英勇的篇页。盟军的飞机无情地对它们施行屠杀。但商船的海员们却继续守在岗位上,虽然他们明知他们所属的船只是十有九沉的,甚至有的人是从好几次沉没中幸存回来的。作者记得其中有一个水手,他从西西里海峡两次死里逃生,但仍以十分沉着的态度来面对第三次出航。他登上装载军火的“曼内斯”号,在“死亡之路”上,解放者式轰炸机以一枚炸弹直接击中它,它立即爆炸开来。当烟雾消失之后,人船俱无踪影子。
  驶向突尼西亚的船队必须在雷区之中航进,而在某些地段里是通过狭窄的水道的。这就大大增加敌人成功的机会。船队所冒的危险如下:(1 )在出发港附近和第一部分的航道有敌人的潜艇;(2 )在西西里海峡有敌夜间鱼雷机;(3 )在西西里以西有敌人装有雷达的巡逻舰的夜间的截击;(4 )在绕航邦角和比塞大北面时有敌人的鱼雷快艇作夜间攻击;(5 )而且凌驾一切的是敌方大机群经常巡逻于不易回旋的航路和横渡海峡的焦点区的上空。任何舰船都无法幸免于上述敌方兵力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攻击。
  由此看来,“世界上最危险的海道”并不是像英国人在1942年春季所看到的西西里海峡,它无宁是意大利水手们在1943年头四个月所知道的西西里海峡。英国人也曾在该处经历过可怕的时期,但那只是偶然的,充其量不过一天发生一次罢了。意大利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必须在连续不断的四个月里进行残酷的斗争,而且这一斗争是没有希望的、是每下愈况的。英地中海总司令克宁汉海军上将在其自传中承认轴心国以“不惜任何代价的努力去补给他们在突尼西亚地区的部队。”他写道:“在看到意大利水手们在面对危险继续操船前进时,总是要使我大吃一惊的。在其从西西里岛出航的全程中,他们无法不受到来自水面、水下和空中的攻击,因而从他们屹立不动的事实看来,他们应受表扬。”(见《克宁汉自传》第525 页)。
  总的说来,突尼西亚地区没有得到充分补给这个事实是不足为怪的:第三期护航战斗从一开始就失败了。真正值得惊奇的倒是面对着这些悲剧条件而坚持下去的意大利海军。更其惊心动魄的是:在这样长的岁月里,尽管一切都是困难,而送达彼岸的补给数量仍然达到令人鼓舞的程度。损失本身尽管如此严重,却低于所期待的和在理论上所能接受的水平。
  还有不可忘记的,那便是在所有这些问题之外,严重的燃油缺乏的情况还在继续着,并随之而发生种种复杂情况和困难。关于这一点,魏肖耳德海军少将在二月间写道:“燃油如今已经干到底了,因而驻泊在意大利南部担任护航的意大利军舰常常费时旷日地等待燃油。在有些日子里,找遍西西里岛也得不到一吨的燃油,”关于对突尼西亚的补给问题已经不必再作进一步的说明了。这不外是以日益活跃和日益增加其破坏性的敌之空军为一方,而以挣扎于驶向突尼西亚航线上、濒于绝望的意大利各型舰船为另一方的悲剧性的斗争之不断重复罢了。
  由于西西里海峡西面的雷区迅速扩大,因而意大利舰队在受到以崩内港为基地的敌水面部队攻击的地区面积方面说来,也相对地减少了。虽然后者继续进行其频繁的巡逻,自从12月2 日的事件以后,他们致力的程度几乎不断地在削减之中。在西西里海峡的另一边,从马耳他岛出动的轻型军舰也进行频繁的巡逻,但他们始终不能收到显著的成效。事实上,在4 月15日晚上,意大利护航驱逐舰“契格诺”号和“卡西奥佩亚”号行驶在船队的先头,遭到两艘英国驱逐舰领导舰的截击。“契格诺”号在作战中损失了,但英舰“帕肯汉姆”号也被击沉而其伙伴舰则受到损伤。
  总的说来,从马耳他岛和崩内港出击的敌舰,虽然它们迫使意方采取繁重的反措施,但在对付驶向突尼西亚的意航运方面,则除了12月2 日之外,其他的具体成效就不多见。意方的损失,其绝大部分是潜艇尤其是占压倒之势的飞机所造成的。由此看来,和通向利比亚的补给线一样,敌人的水面兵力的活跃并不是切断补给线的原因。再就眼前的事势而论,决定性的战斗是在意大利舰船和英美飞机之间进行的。
  就统计方面说,被运输的补给品的数字如下。如上所述,11月份没有什么损失。12月和1943年的1 、2 两个月,到达突尼西亚的补给品和燃油分别为58;763吨、69;908吨和59;016吨,其损失率为23%。在这三个月里,计有42;000名的意德军事人员到达突尼西亚。虽然途中有3;400 名“损失”,其中有些实际已被捞救返抵意大利。
  3 、4 月间,当盟军空袭达到残忍的高度时,货物损失增加一倍,达到41。5%。3月份实际补给品登陆量为43;125 吨,4 月份为29;233吨。5 月初运出的3;728 吨的补给中,其损失率狂升至77%。军队损失的数字也显示出相似的倾向。3 、4 月间,在离开意大利的军队中有12%损失了,因而只有11;890人抵达突尼西亚。总的说来,从1942年11月12日到1943年5 月13日,意海军把294;082 吨的补给品和燃油运抵突尼西亚,付出28%的损失;在72;616名军队中有67;498名抵达目的地,其中失踪的5;118 名,很多人实际上是得救了的。
  在长达六个月的第三期驶非的护航战斗中,离意船队共119 起。它们受到64次的潜艇攻击(有33艘船被击中)和164 次的空袭(有71艘船被击中)。此外还有578次航渡是由小型补给船来执行的。对于船队施行的、总数至少达228 次的攻击,体现了这一时期敌方攻势的活跃,其强度为施于利比亚补给线之两倍;但在当时人们总以为对利比亚补给线的攻势是够猛烈的了。在有关突尼西亚地区的补给活动的诸港口,在同一时期一共遭到273 次空袭,导致了无可计算的损害。
  意大利驱逐舰航达突尼西亚计155 次,计登陆52;000人。其中有些驱逐舰(例如“皮加费塔”号和“达诺利”号)不停不歇地完成任务达13次之多。在突尼西亚补给线上有12艘意驱逐舰和11艘护航驱逐舰损失了。这一期的补给斗争共付出各型舰船243 艘,其中有151 艘是500 吨以上的货船。242 艘其他船只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167 艘军舰在内的485 艘舰船中,有5 %沉没或损害,它们都是被水面部队击中的;7 %触雷;8 %是潜艇的受害者;13%则损失于其他原因或自沉或放弃于被敌攻占的港内。其余总共达67%的舰船是在空袭中遭到损失或损害的。
  这些冷酷的数字表明了,意大利海军在第三期的护航战斗中打了不折不扣的硬仗,这种仗在开始以前就预料是要输掉了的。
  这里不妨顺便提一下,德国海军派驻意海军总部联络官魏肖耳德海军少将于1943年3 月被德海军少将鲁奇所接代。这位新来者曾以在波罗的海和法国沿岸的海军补给线的组织者的成绩而著称,因而被认为是这一行的首席专家。事实上他是被派来“教练”意大利人怎样去在敌前组织海上补给线的。可是在罗马还不到两个月,鲁声海军少将便奉调回到德国去。他宣称西西里海峡是一座“咆哮着的熔炉”,该处的补给条件还不如北方诸水区,因而意海军总部所已经做的和还在做的工作,已经是在那种环境下所能指望的极限了。
  与此同时,在突尼西亚陆地战线上,英第八军和美第五军经过四个月的准备之后,于3 月20日开始其两军会师的攻势。到4 月底轴心的桥头阵地已经缩减到仅余突尼西亚北东一角,而这最后阵地的丢失又是指顾间事。敌人以空前强大的空中巡逻施于西西里海峡,使横渡海峡的企图成为自杀性的轻举妄动。尽管如此,意海军却奉到命令说:“为了鼓舞士气”要继续以驱逐舰载运援军到突尼西亚去。其结果,4月30 日又有3 艘驱逐舰载运军队900 人,葬身于波涛之中。
  到了5 月初,准备破坏突尼西亚诸港的命令下达了。执行期定在5 月6 日。7日那天比塞大港和突尼斯港陷落了,德第11军被消灭了。被围困的意军部队为了面子继续作战至5 月13日。意海军做出英明的决定,不作无谓的企图去把地面部队从突尼西亚撤出来。在那些日子里,不问规模大小的撤退企图,都必将以人船俱尽而告终。为此,只有少数人从邦角乘夜由少数快艇和小型军舰撤退下来。


  对准西西里的手枪
  当盟军在突尼西亚地区的攻势进入最后阶段之际,意大利的大型军舰已经在北方诸港口瘫痪了好几个月了。但盟军还不放心,仍要防止它们可能发动的任何威胁。为此,于4 月10日,解放者式轰炸机对停泊在马达累纳港的两艘巡洋舰发动一次严重的空袭。“特里埃斯太”号直接命中,沉没。“果里齐亚”号受到重伤而不得不移转到拉斯佩济亚港去进行修理,一直到停战协定签订时还在那里。九天以后轰炸的目标移到停泊在拉斯佩济亚港的战列舰身上去。在解放者式轰炸机的猛轰之下,它们奇迹似的安然无恙,而驱逐舰“阿耳平诺”号却被炸沉,海军船厂实际被毁,城市本身也受到严重的损害。
  这些攻击不过是大型攻击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使意大利主要诸港失去作用的计划在内。卡利阿里港早在3 月13日受到一场毁灭性的空袭了,到5 月13日又遭到300 架解放者式的光顾,实际上把这个海军基地夷为废墟,并把停泊该港的20艘左右小军舰打得稀烂。特腊帕尼港、巴勒摩港、墨西拿港、勒格红港(巡洋舰“巴里”号已于6 月28日沉于该港),甚至连较小的南部诸港也都按其重要性遭到相应的空袭。到了5 月底南意大利的所有港口可以认为或多或少地归于无用,而停泊在该地的少数军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一损失。6 月5 日一次可怖的空袭光临于拉斯佩济亚港。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和“罗马”号受到相当程度的损害,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则受伤甚剧,以致移到热那亚港进干坞去。在拉斯佩济亚港的干坞设备已经被炸得干干净净了。
  与此同时,希特勒终于觉悟到控制地中海对于德国战争前途的重要性。因此他命令隆美尔准备一个新的战役,旨在通过西班牙、直布罗陀和摩洛哥来征服西非洲,以便从后方横扫英美的阵线。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竟然对此绝密计划毫无所知。这是一个大胆而经过精思的计划,只可惜没有把敌人行动的可能性计算在内。要想控制那怕像直布罗陀这样狭窄的一条水道,海—空兵力也是不可少的,而如果没有这个要素,那么这种美丽计划不过是希特勒的许多梦想之一种罢了。
  突尼西亚地区的陷落,对轴心说来,是地中海之战的失败,而对于意大利说来,则战争已是无可挽回地败北了。除非德国愿意而且也能够把充分的装备给与意大利以恢复其对敌的军事均势——至少是均势的一部分。可是德国却无力提供任何有效的援助了。何况,纵使德国自顾不暇的情况并不存在,德国也不打算对意援助。仍然醉心于“赢得”他的战争的希特勒,如今所期待于意大利的不外是一个延缓敌人前进的手段,以便争取时间用来发展德国新计划罢了。至于意大利为此可能付出无可计数的毁灭与死亡的代价,则希特勒似乎想也没有想过这回事。
  在意大利军界若干高级人员中,这种思想路线甚为流行,但墨索里尼也许由于他之缺乏对于战略的理解,也许由于他缺乏对于军事和内部的真实情况之了解,或则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坚决认为意大利能够和必须继续抵抗下去。因此在墨索里尼还没有下定决心向希特勒提出“要么更多地援助我们,否则意大利便退出战争”的哀的美敦书之前,除了等待盟军登陆西西里岛的后果之外,再不能有别的作为了。这个发展终于在7 月19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费耳特里会谈席上到来了。这次会谈的消极成果是允许意大利国王实现推翻法西斯的统治。但是由于国土之被侵入和盟军正在以全部气势前进之际,于是有必要等待到9 月8 日才能结束战争,而明眼人至少在十个月以前就知道这是绝望的挣扎了。
  意大利悲剧之最后一幕开始于,1943年6 月中旬。盟军的下一个举动将是打击意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