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6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主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各大城市。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的香气滋味依然浓烈。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
  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最适宜作高级礼品。
  八、中国十大名茶之武夷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九、中国十大名茶之婺绿(屯绿)
  婺绿是指江西婺源的绿茶,婺源建县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后一直属于徽州(上溯属歙州、新安郡)管辖,至1934年从安徽划入江西,1947年又重划回安徽省,1949年复划归江西省至今。因此,婺源绿茶在1949年前均由安徽屯溪精制加工统称“屯绿”出口。
  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多山地区,境内群山逶迤,烟云缭绕,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很适宜于茶树的生长。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素有“茶乡”之称。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清代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中记载:“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约销洋庄三万数千引”(一引为50公斤)。1937年,朱美予《中国茶业》中称:“皖南产茶区,六县中婺源面积之大,产量之多,推为第一”。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为婺源绿茶之特色。宋代,“婺源谢源茶”是全国六大名茶绝品之一。明代嘉靖年间,灵山的“天竹峰茶”被列为贡品。
  清朝,婺源绿茶以“屯绿”品牌出口获得盛誉。尤其是婺源东乡的“四大名家”茶更为出名,它们是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济溪上坦园茶。当时与婺源“四大名家”同时有名的还有祁门东乡的“四大名家”、休宁的“四大名家”。
  婺绿(屯绿)采摘一芽二、三叶至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毛茶,再经精制后制成精制茶(眉茶),花色有珍眉、贡熙、秀眉、特针、雨茶、绿茶片等。
  婺绿(屯绿)成品茶以珍眉为例,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灰绿光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熟栗香高长鲜爽,滋味浓醇回甘。婺绿(屯绿)是我国出口眉茶拳头产品,主销摩络哥、阿尔及利亚、马里、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中国十大名茶之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独特产品,其产区包括浙江的绍兴、诸暨、嵊州、新昌、萧山、上虞、余姚、天台、鄞县、奉化、东阳等县。整个产区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环抱,境内山岭盘结、峰峦起伏,溪流纵横,气候温和,青山绿水,风景名胜众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浙江省茶叶的主产区。
  平水是浙江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历史上很早就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各县所产珠茶,过去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因此,浙江所产的珠茶在国际贸易中逐渐以“平水珠茶”称著。这一地区历史上就出产过不少名茶,如会稽的“日铸茶”、山阴的“卧龙茶”、诸暨的“石笕岭茶”、余姚的“瀑布茶”等,都是古代名茶中的珍品。据说,珠茶是由日铸茶演变而来。宋·吴处厚《青箱杂记》称:“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日铸茶芽纤白而长,味甘软而永,多啜宜人,无停滞酸噎之患”。日铸茶产于绍兴东南会稽山脉的日铸岭,相传古时欧冶子于此铸五剑,其岭下有寺名资寿,其阳坡朝暮常有日,产茶奇绝,故谓之日铸茶。宋代起日铸茶就列为贡品,不少文人墨客也为此吟诗赞赏。
  日铸茶细采精制,明代闻龙《茶笺》中就对日铸茶的采制作过详尽的记述:茶初采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唯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罗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扇,以去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锅,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待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锅文火炒干入焙,并揉到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现代珠茶的采制与上述的日铸茶相仿,鲜叶采下后,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对锅、做大锅而制成。过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现在已实现制茶全程机械化。
  平水珠茶,也称圆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活象一粒粒墨绿色的珍珠。用沸水冲泡时,粒粒珠茶释放展开,别有趣味,冲后的茶汤香高味浓,珠茶的另一特点是经久耐泡。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唐代名茶
更新时间2008…9…5 14:50:13  字数:1343

 据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9肇唐国史补》(806—820年)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计有下列50余种,大部分都是蒸王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
  顾诸紫笋又名顾诸茶、紫笋茶,产于湖州(现浙江长兴)。
  阳羡茶同紫笋茶,又名义兴紫笋,产于常州(现江苏宜兴)。
  寿州黄芽又名霍山黄芽,产于寿州(现安徽霍山)。
  靳门团黄产于湖北靳春。
  蒙顶石花又名蒙顶茶,产于剑南雅州名山(现四川雅安蒙山顶)。
  神泉小团产于东川(现云南东川)。
  昌明茶、兽目茶产于绵州四剑阁以南、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现四川绵阳安县、江油)。
  碧涧、明月、芳蕊、茱萸产于峡州(现湖北宜昌)。
  方山露芽又名方山生芽,产于福州。
  香雨又名其香、香山,产于夔州(现四川奉节、楠木茶又木茶,产于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
  衡山茶产于湖南省衡山,其中以石廪茶最著名,其次还有林茶。
  邕湖含膏产于岳州(现湖南岳阳)。
  东白产于婺州(现浙江东阳东白山)。
  鸠坑茶产于睦州桐庐县山谷(现浙江淳安)。
  西山白露产于洪州(现江西南昌西山)。
  仙崖石花产于彭州(现四川彭县)。
  绵州松岭产于绵州(现四川绵阳)。
  仙人掌茶产于荆州(现湖北当阳)。属蒸青散茶,仙人掌状。
  夷陵茶产于峡州(现湖北夷陵)。
  茶牙产于金州汉阴郡(现陕西安康、汉阳)。
  紧阳茶产于陕西紫阳。
  义阳茶产于义阳郡(现河南信阳市南)。
  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现安徽六安),其中“小岘春”最出名。
  天柱茶产于寿州霍山(现安徽霍山)。
  黄冈茶产于黄州黄冈(现湖北黄冈麻城)。
  雅山茶产于宣州宣城(现安徽宣城)。
  天目山荼产于杭州天目山。
  径山茶产于杭州(现浙江余姚)。
  歙州茶产于歙州婺源(现江西婺源)。
  仙茗产于越州余姚瀑布泉岭(现浙江余姚)。
  腊面茶又名建茶、武夷茶、研膏茶,产于建州(现福建建瓯)。
  横牙、雀舌、鸟嘴、麦颗、片(鳞)甲、蝉冀产于蜀州的晋源、洞口、横原、味江、青城等地(现四川温江灌县一带),属著名的蒸青散茶。
  州茶产于邛州的临邛、临溪、思安等地(现四州温江地区)。出产早春、火前、火后、嫩绿等散茶。
  泸州茶又名纳溪茶,产于沪州纳溪(现四川宜宾泸县)。
  峨眉白芽茶产于眉州峨眉山(现四川乐山地区)。
  赵坡茶产于汉州广汉(现四川绵竹)。
  界桥茶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
  茶岭茶产于夔州(现四川奉节、巫溪、巫山、云阳等县)。
  剡溪茶产于越州剡县〔现浙江嵊县)。
  蜀冈茶产于扬州江都。
  庐山茶产于江州庐山(现江西庐山)。
  唐茶产于福州。
  柏岩茶又名半岩茶,产于福州鼓山。
  九华英产于剑阁以东蜀中地区。
  小江园产于剑州小江园(现福建南平)。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宋代名茶
更新时间2008…9…5 14:50:30  字数:1202

 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等记载,宋代名茶计有下列90余种。宋代名茶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风团茶是宋代贡茶的主体。当时“斗茶”之风盛行,也促进了各产茶地不断创造出新的名茶,散芽茶种类也不少。
  建茶又称北苑茶、建安茶,产于建州,宋代贡茶主产地。
  著名的贡茶有龙凤茶、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白茶、贡新夸(原字加金旁)、试新夸(原字加金旁)、北苑先春等40余种(详见“宋代贡茶”)。
  顾渚紫笋产于湖州(现浙江长兴)。
  阳羡茶产于常州义兴(现江苏宜兴)。
  日铸茶又名日注茶,产于浙江绍兴。
  瑞龙茶产于浙江绍兴。
  谢源茶产于歙州婺源(现江西婺源)。
  双井茶又名洪州双井、黄隆双井、双井白芽等,产于分宁(现江西修水)、洪州(现江西南昌)。属芽茶(即散茶)。
  雅安露芽、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顶(现四川雅安)。
  临江玉津产于江西清江。
  哀州金片又名金观音茶,产于江西宜春。
  青凤髓产于建安(现福建建瓯)。
  纳溪梅岭产于泸州(现四川泸县)。
  巴东真香产于湖北巴东。
  龙芽产于安徽六安。方山露芽产于福州。
  五果茶产于云南昆明。
  普洱茶又称普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集散地在普洱县。
  鸠坑茶产于浙江淳安。
  瀑布岭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胡山茶、鹿苑茶、大昆茶、小昆茶;焙坑茶、细坑茶产于浙江嵊县。
  径山茶产于浙江余杭。
  天台茶产于浙江天台。
  天尊岩贡茶产于浙江分水(现桐庐)。
  西庵茶产于浙江富阳。
  石笕岭茶产于浙江诸暨。
  雅山茶、鸟嘴茶又名明月峡茶,产于蜀州横源(现四川温江一带)。
  宝云茶产于浙江杭州。
  白云茶又名龙湫茗;产于浙江乐清雁荡山。
  月免茶产于四川涪州。
  花坞茶产于越州兰亭(现浙江绍兴)。
  仙人掌茶产于湖北当陷。
  紫阳荼产于陕西紫阳。
  倍阳茶产于河南信阳市南。
  黄岭山茶产于浙江临安。
  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
  虎丘茶又名白云茶,产于江苏苏州虎丘山。
  洞庭山茶产于江苏苏州。
  灵山茶产于浙江宁波部县。
  沙坪茶产于则ll青城。
  邓州茶产于四川温江地区耶县。
  蛾眉白芽茶又名雪芽,产于四川蛾眉山,周散芽茶。
  武克茶产于福建武夷山。
  卧龙山茶产于越州(现浙江绍兴)。
  修仁茶产于修仁(现广西荔浦)。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元代名茶
更新时间2008…9…5 14:50:50  字数:504

 据元代马端陆《文献通考测其他有关文史资料记载的元代名荣计有40余种。
  头金、骨金、次骨、末骨、粗骨产于建州(现福建建既)和剑州(现福建南平)。
  泥片产于虔州(现江西赣县)。
  绿英、金片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
  早春、华英、来泉、胜金产于歙州(现安徽歙县)。
  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产于潭州(现湖南长沙)。
  大石枕产于江陵(现湖北江陵)。
  大巴陵、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开卷、生黄翎毛产于岳州(现湖南岳阳)。
  双上绿芽、小大方产于澧州(现湖南澧县)。
  东首、浅山、薄侧产于光州(现河南潢川)。
  清口产于归州(现湖北秭归)。
  雨前、雨后、杨梅、草子、岳麓产于荆湖(现湖北武昌至湖南长沙一带)。
  龙溪、次号、末号、太湖产于淮南(现扬州至合肥一带),均为散茶。
  茗子产于江南(现江苏江宁至江西南昌一带)。
  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庆合、指合产于饶州(现安徽浮梁、贵池、青阳九华山一带)。
  龙井茶产于杭州,属散芽茶。
  武夷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

明代名茶
更新时间2008…9…5 14:51:07  字数:1147

 明代因开始废团茶兴散茶,所以蒸青团茶虽有,但蒸青和炒青的散芽茶渐多。据顾元庆《茶谱》(1541年)、屠隆《茶笺》(1590年前后)和许次纤《茶疏》(1597年)等记载,明代名茶计有50余种。
  蒙顶石花、玉叶长春产于剑南(现四川雅安地区蒙山)。
  顾诸紫笋产于湖州(现浙江长兴)。
  碧涧、明月产于峡州(现湖北宜昌)。
  火井、思安、芽荼、家茶、孟冬、夷(原字左有金旁)甲产于邓州(现四川温江地区邓县)。
  薄片产于渠江(现四川从广安至达县)。
  真香产于巴东(现四川奉节东北)。
  柏岩产于福州(现福建闽候一带)。
  白露产于洪州(现江西南昌)。
  阳羡茶产于常州(现江苏宜兴)。
  举岩产于婺州(现浙江金华)。
  阳坡产于了山(现安徽宣城)。
  骑火产于龙安(现四川龙安)。
  都儒、高株产于黔阳(现四川泸州)。
  麦颗、乌嘴产于蜀州(现四川成都、雅安一带)。
  云脚产于袁州(现江西宜春)。
  绿花、紫英产于湖州(现浙江吴兴一带)。
  白芽产于洪州(现江西南昌)。
  瑞草魁产于宣城了山(现安徽宣城)。
  小四岘春产于六安州(现安徽六安)。
  茱萸寮、芳蕊寮、小江团产于峡州(现湖北宜昌)。
  先春、龙焙、石崖白产于建州(现福建建瓯)。
  绿昌明产于建南(现四川剑阁以南)。
  苏州虎丘产于江苏苏州。
  苏州天池产于江苏苏州。
  西湖龙井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