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寺鲈谄ρ械淖饔檬呛苤匾摹�
针灸大成
中医针灸学专著。10卷。明-杨继洲撰。书中对针灸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对针灸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气功祛病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介绍,如将小周天功法进行仔细的分新,〃默想黍米之珠……徐徐咽气一口,缓缓纳入丹田,冲起命门,引督脉过尾闾,而上升泥丸,追动性元,引任脉降重楼,而下返气海。二脉上下,旋转如圆,前降后升,络绎不绝〃。此外,还记述了不少与道家气功有关的内容,如吐纳、六害、十少等。将调神、调息法用于针刺疗法中,也是其特色。
道藏
道教典籍总汇。收书1426种。共计1305卷。明-张宇初主编,张字清续成。明成祖朱隶初即位时,即下诏编修,直至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l445),才全部刻成。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用千字文编号,分装48O函。内容十分庞杂。除道教经书外,还收入诸子百家文集,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科技史料。在此之前,历史上还有唐玄宗时的《开元道藏》、宋初的《大宋天宫宝藏》和《崇宁重校道藏》,藏经刊印始于宋徽宗政和中的《万寿道藏》,金元时期都以此为蓝本,金代有《大金玄都宝藏》,元代增订后仍称《会都宝藏》等,这些《道藏》现皆不存。
续道藏
道教典籍总汇。收书50种,共计180卷。明-张国祥编。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为了弥补《正统道藏》的不足而下诏编修。分装32函,仍以千中文编号,起〃杜〃字,迄〃缨〃字,上接《正统道藏》。
诸真玄奥集成
气功内丹术丛书。明-涵蟾子编。收书9种,共计9卷。卷一为黄自如的《金丹四百字解》,卷二为石泰的《还源篇》,卷三为薛式的《还丹复命篇》,卷四为陈楠的《翠虚篇》,卷五为涵蟾子的《金液还丹思金图发摄》,卷六为白玉蟾的《指玄篇》,卷七为萧廷芝的《金丹大成集》,卷八为赵友钦的《仙佛同源》,卷九为许逊的《石函记》,均为内丹名著,很有参考价值。
道言内外秘诀全书
道教炼养全书。收书56种,共计63卷。明-彭好古编。所收均为道教练养名著,如《阴符经》、《道德经》、《胎息经》、《钟吕二仙传道集》、《金丹歌》、《得道歌》、《古文参同契》等。其中《参同契》、《入药镜》、《悟真篇》、《金丹四百字》、《金碧古文龙虎上经》等,均系彭氏自注,有其自己的心得和见解。
方壶外史
气功内丹术丛书。收书15种,共计8卷。明-陆西星撰。又名《方壶外史丛编》。陆西星为内丹东派之领袖,著述颇多。万历初年,赵宋汇集陆氏著作10种,分为8卷刊印,名曰《方壶外史》,后陆续有补刻。然而流传时久。逐渐散佚。民国4年,郑观应等据明版《方壶外史丛编》目录,重新排印,将书依乾、坤、离、坎、屯、蒙、既、未八字分为8集,共收陆氏著述15种。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张紫阳悟真篇小序》、《崔公入药镜测疏》、《吕真人百字碑测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测疏》、《丘真人青天歌测疏》、《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或阐释丹经,或答疑解惑,其论精当全面,直揭丹道玄奥,颇具特色。
清
金仙证论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柳华阳撰注。柳华阳为伍守阳弟子,世称〃伍柳派〃。此书共20篇,专论小周天功夫,自称〃又恐学者错认门户,重加亲注,道合仙佛之真机,工用自己之效验,诚为二门登堂入室之良方者矣〃。可见作者颇为自信。柳华阳继承师说,亦以火候为小周天功夫的要领,特撰《风火经》(第六章)大书特书,确实做到了无幽不阐、无微不显的程度。由于此书比较浅显明白,容易读懂,并且步骤井然,易学易练,因此受到后世的普遍欢迎。
慧命经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柳华阳撰注。全书共20篇,图文并茂,内容精细。全经强调性命双修,《正道禅机直论》指出:〃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又曰:〃佛道性命喻龙虎,龙虎喻动静,动静喻禅机。〃性指心与神,命指身与气,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阴平阳秘,则慧命而不外耗,以风喻呼吸,以火喻意念,凝神气穴,风吹火炼而成真神,这是全书的要点,故曰《慧命经》。
金华宗旨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于吕岩。又名《太乙金华宗旨》。论气功静坐要旨,共13篇。书中称〃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乎中。然后两目垂帘,……次以二目内照坎宫(腹),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诶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首),面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天心既升乾顶,游扬自得,忽而欲寂,急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即此便是凝神入气穴〃(《逍遥决第八》)。入手工夫,不外乎此。总之,强调〃心传〃、〃心法〃,简明直截,不似伍柳派内丹功法的节目繁多,这是它的特点。书未附有(金华宗旨阐幽问答)1卷。不题撰人。共20条,独标心学,是气功中受禅学、陆王心学影响后的作品,对理解《金华宗旨》有一定帮助。
天仙金丹心法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撰,八洞仙祖合注。卷首有托名张道陵等序及心法发凡等17篇,卷未有抑守元等后跋8窟。正文16藏: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已、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动、面壁、飞升。主张性命双修,培补后天以复先天。
玄宗正旨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仙真降笔。前有柳守元题词,称此书〃于以见南北玄学宗旨在是。凡金丹至秘之诀,妙道至极之功,无不备载于此中〃,可谓推崇备至。其书虽系伪托,然说理明白。功法简要,对于初学较为便捷,因此流传颇广。
唱道真言
道教炼养著作。5卷。清-鹤曜子编录。此书系乱坛降笔,首言炼心,次炼命,次炼丹、炼气、炼神、炼形等,终至于还虚成功。此书强调炼心的重要性,认为必须炼得方寸之间,如一粒水晶珠子,如一座琉璃宝瓶。无穷妙义,便从自已心源悟出,念念圆通,心心朗彻,则自古来仙家不传之秘,至此无不了然,结丹在此,玄关一窍亦在此。其学术思想渊源于道家北宗,而侧重融禅入玄,尤具自己特色。陈樱宁先生对此书评价颇高,认为〃书中道理讲得不错,自成一家言,比较现在的乩坛文章,真有霄壤之别〃(《道教与养生-答复苏州张道初君十五问》)。
乐育堂语录
气功内丹术著作。5卷。清-黄元吉撰。作者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0)讲道于四川乐育堂,传授进门心法,由其弟子记录,并经核正而刊为此书。其书授儒入道,因佛证真,理事兼举,性命并重。始则修性以立命,继则修命以了性,终则福慧双圆,性命合一,而证入圣登真之功。道家传授气功内丹修炼的典籍,古称〃丹经〃,为数虽然不少,然而大多隐晦曲折,奥雅难通。往往不病于偏执枯滞,即病于玄奥幽眇,不隐于龙虎铅汞,即遁于坎离水火,使读者不穷毕生之精力,即难得融会贯通,不获明师之指点,即难以心领神会。本书则一扫此弊,说理朴实而不奥,述义精细而易明,对于行功次第,更是步骤井然。道教学者萧天石先生认为此书:〃深者能得其深,浅者能得其浅,无论上智下愚,皆可循此而升堂入室,诚性学之梯航,命家之津逮也〃。
道窍谈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李西月撰。全书共40章,详论西派丹法要抄。计有藐诸友书、开关问答、后天集解、筑基炼已、养已炼已、后天次序、内外二药、药物相类、三品互养、炼功五关、产药层次、药物层次、丹砂二种、神气性命、先天直指、神气精论、精气神论、性命顺逆、玄关一窍、玄关再说、两孔穴法、玄牡根基、中字直指、药物直陈、铅汞的辩、鼎器直说、乾坤离坎、采炼炒用、河车细旨、真心论、心神直说、神息妙用、神意再论、气息妙用、神意妙用等章。这些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内丹修炼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故对初学者有入门引路的作用。
三车秘旨
气功内丹术著作。不分卷。清-李西月撰。书中论述了以下问题:入门初步收心法、第一河车、第二河车、第三河车、河车细旨、勤字说、共争不朽之论等。所言三车,是指三件河车: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此三车者,皆以其神真意斡乎其中,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该书对内丹修炼中河车理论抉幽发微,阐述透彻,颇能给人以启迪。
玄微心印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喻太真等合撰。全书本东派宗旨而论阴阳双修丹法。卷上有论阴阳门户、黄金土釜、奇经八脉、任督两脉等37章;卷下有胎息、铸剑、筑基等7章。
元真录
气功内丹术著作。3卷。清-董德宁撰。内收《丹道发微》、《仙传宗源》、《性学筌蹄》各1卷。收入《道贯真源》中。
试金石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傅金铨撰。该书篇首强调内丹长生之道,以炼已筑基,修复巳损元体为本。认为〃筑基成则具六通之一,所谓无漏尽通,即可以长生不死〃。特别是对老年体衰之人,男子精枯气竭。须要使其无精而复有精,然后由有精而炼至无精,〃并无精窍,小便缩如童子〃;女子气血久亏,要使无血而生血,复有月信,然后由有经水而炼至无经水,〃斩断赤龙,身如处女〃,精血皆得化气,则筑基之功成矣。论述筑基之法,力主〃神仙栽接〃之双修,以为〃只知独坐孤修,不知离宫入定,坎府求玄〃,是〃爱身家而不惜性命〃、难得长生。书中通过与弟子答问的形式,就双修、可笑、心肾、家中、黄婆、伴侣、炉鼎、铅汞、火药、子时、潮信、卯酉、沐浴等24个方面的问题,引经据典,证诸圣真,作了具体的阐述。
修真辩难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刘一明撰。其书以师徒问答形式,阐述内丹功理。作者认为内丹乃性命凝结而成,所以必须性命双修,指出性命之道与阴阳之道密切相关,性命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性命之用。性即理,命即气,气不离理,理不离气,因此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浑然一体,不容分割。修性即能立命,所以修行者必须重视修性,〃不能修性,焉能立命?益性者命之寄,命者性之存,性命原是一家,焉得不修性?〃要求性命双修而侧重先性后命。
修真九要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刘一明撰。此书系作者传述其师砻谷老人之说。共九要为:勘破世事第一,积德修行第二,尽心穷理第三。访求真师第四,练已筑基第五,和合阴阳第六,审明火候第七,外药了命第八,内药了性第九。作者认为修真之道,乃天下至大至难大事,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故提出修真纲领由浅入深,总为九条。
上品丹法节次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闵一得编撰。本书论述内丹功法层次,简明扼要,全书共12篇。前3篇系李德洽原著,文未均有闵一得详细注释。所论上品丹法实熔道教南北宗之内丹功法。作者以儒合道,从养生角度来谈内丹修炼,强调〃存诚〃。后9篇系闵氏所撰,基本属于《性命圭旨》所架设的内丹体系。
女宗双修宝筏
内丹术女功著作。1卷。清-沈一炳撰。全称《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原书有副标题《女功指南》。作者述其师李泥丸女丹要诀,再传弟子闵一得重订。陈樱宁论女子修炼有六派,其中〃孙不二元君派〃以〃斩赤龙〃下手为特征《教道与养生》。本书即属此体系。全书共分9节每节先列〃泥丸氏曰〃为正文再低一字列〃大虚氏(沈一炳号)曰〃为法文。书未有闵一得跋。
女修正途
内丹术女功著作。1卷。清-闵一得编撰。全称《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原题吕祖师申正重题,孙元君遵剔补述大虚翁沈太师授,受业弟子闵一得注。本书系道教北宗龙门派女子内丹功法之一,属〃孙不二元君派〃体系,全书10则,每则皆冠〃若曰〃二字。每则正文之后皆有闵一得的注文,以〃谨接〃二字识之。
养生十三则阐微
气功养生著作。1卷。清-闵一得撰。内容为两手握固、舌抵上腭、神游水府等13则。前1O则内容与传统的八段锦、十二段锦相似;后3则强调练功时静态要求。
梅华问答编
气功内丹术著作。1卷。清-薛阳桂撰。作者为闵一得弟子,此书即禀承师说,发挥北宗龙门派内丹术的理论与功法。书中实为作者与来客陶既若、韩洞然、僧慧澈、许洞雷诸人,于八月望日赏桂于竹影梅华馆讨论内丹术。由作者记录上述诸人之发言,编成此书。
大成捷要
气功内丹术著作。3卷。清代著作,不题撰人。据说此书原为柳华阳的修道练功笔记,亦有可能是民国时人精选各种丹经要语汇编而成。此书原藏于河南登封县嵩山崇福官,后道士王乾一云游至该宫,从常住马宇秀炼师处获观此书,抄录一通携归,藏于山东崂山太清宫。于民国初年传出。本书编排虽欠清整,然其〃节次功夫戌臻玄妙,拟义立论尤其精工〃,从下手以迄成功,一一详细说明,颇有参考价值。
老老恒言
气功养生著作。清-曹庭栋撰。又名《养生随笔》。作者参阅三百余家有关养生的著作,并结合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总结出一整套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书中详细介绍了老年人的安寝、晨兴、梳洗、饮食、散步等饮食起居、养生导引方法。作者认为〃静养为摄生首务〃,但也强调老年人必须经常修炼气功或运动,借以活动关节,强壮筋骨。
勿药元诠
气功养生著作。清-汪昂撰。作者为明末诸生入请弃举子业而潜心医学。撰有医学普及著作多种。《勿药元诠》为《医方集解》之附录,介绍养生修炼方法,其中如调息、小周天等,经此书介绍流传日广。
寿世青编
气功养生著作。2卷。清-尤乘撰。上卷为〃勿药须知〃主要讨论气功养生方法;下卷为〃服药须知〃,主要讨论服药却病忌宜。书未附有〃病后调理服食法〃。〃勿药须知〃主要强调通过调心神、养性情来修身防病,达到长寿的目的。书中对有关保健内容作了专题论述。还载有导引却病法、小周天法等气功内容。
寿世传真
气功养生著作。8卷。清-徐文弼撰。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要宝精宝气宝神,还须知要知忌知伤,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在外功方面,有针对五官、四肢、腰背的按摩之术,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八段锦和六字真言。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本书内容涉及广泛,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
陆地仙经
气功养生著作。清-马齐撰。本书由五言二十句组成,共计百字,作者通过注解,介绍了养生调摄及气功导引的体方法。
内功图说
气功养生著作。1卷。清-潘霓撰。原名《卫生要术》,1935年韩慕侠重印此书,改名《健康之路》。内收十二段锦、分行内外功、易筋经、却病延年法等功法,载有姿式图35帧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易于摹仿学习。故历年来翻印较多。
彩墨导引图
气功导引图谱。1卷。清-昆岚编绘。此书按病证设问以导引治法及简要治疗机理作答。并按式绘图,施以彩色,墨线勾勒,颇为细致。其中坐式9幅,立式、卧式各6幅,蹲式2幅,跪式1幅,共计24幅。
寿人经
气功导引著作。清-汪思撰。内容包括:理脾土诀、理肺金诀、理肾水诀、理肝木诀、理心火诀、坐功诀、导引诀。介绍了一套调治五脏为主的动功锻炼养生方法。
延年九转法
气功按摩著作。清-方开撰。此法以转摩腹脘为特色,共计九法,每法均有图与图解。最后〃全图说〃指出:〃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