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皮埃尔和卡蜜儿-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顶着水流,因而往下冲得不快。篙在前方如果稳稳撑住,渡船就停下,横过来,
或者打转,然而,水流还是太急了。德·阿尔西夫人坐在车里,她惶恐万分,打开
窗子,喊道:
    “我们没救了吗?”
    这时,篙突然折断,两个汉子手破了皮,筋疲力尽地跌倒在船里。
    渡工会游泳,但车夫是个旱鸭子。情况十分危急。
    “乔尔乔老爹,”德·阿尔西夫人冲渡工(这是他的名字)喊道,“你能救我,
救我和我女儿吗?”
    乔尔乔老爹望了望河面,又望了望岸边:
    “当然能啦!”他耸耸肩膀回答,几乎是一副受了冒犯的样子,听不得这样的
问题。
    “那该怎么办呢?”德·阿尔西夫人又问道。
    “我用肩驼着您,”渡工答道。“您穿着长裙,裙子会托着您。您两个手臂搂
住我的脖子,不要怕,也不要按得太紧,那样我们就得全淹死;您不要呼叫,那样
您就会灌水。至于小姑娘,我一条胳膊抱住她的腰,另一条胳膊例泳,我把她举出
水面,都不会让她湿着。从这儿到那片土豆地,也就只有二十五法寻①。”
    “那么苦望呢?”德·阿尔西夫人指着车夫问道。
    “若望要灌点水,但是还能缓过来。他冲到水闸那儿等我,我会找到他的。”
    乔尔乔老爹跳下水,负载着两个人,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他不是年轻那
时候,远非昔比了,离河岸比他说的要远,水流也比想的要急。他竭尽全力要游上
岸,可是工夫不大就顺水流往下冲,天黑看不见,不料突然撞到水中的一段柳木上:
正撞着脑门儿,撞得很重,流出的血模糊了眼睛。
    “我不行了,”他说道,“接住您的女儿,让她搂住我的脖子,或者您的脖子。”
    “你若是只驼她,能保住她的命吗?”母亲问道。
    “说不好,但我认为能行。”渡工回答。
    德·阿尔西夫人再没说什么,张开手臂,放开渡工的脖颈,顺水沉下去了。渡
工将小卡蜜儿安然送上岸,车夫被一个农民从河里拉上来,就帮着渡工寻找德·阿
尔西夫人。直到次日早晨,才在岸边发现了她的遗体。

 
第06节  
  
                                 第六节

    这个不幸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在巴黎驿站街区的布洛瓦街,有一座配备家具的
客栈的一套客房中,有一位服丧的年轻姑娘,坐在靠炉子的一张桌子旁边。桌子上
放着一只酒杯和剩下半瓶的普通葡萄酒。一个上了年纪而背微驼的男人,在屋里大
步走来走去,他着装跟工人差不多,看相貌,人很开朗爽直。他不时走到少女面前
站住,带着慈爱的表情注视她。于是,少女伸出手臂,拿起酒瓶,斟满了酒杯,那
殷勤的动作却搀杂几分不自觉的反感。老人喝一小口酒,重又踱步、边走边比比划
划,那样子挺怪,颇为可笑,而少女则神态忧伤,微笑着注视他的一举一动。
    有人若是在场,很难猜测这两个是什么人,只见一个纹丝不动,冷冰冰的好似
大理石雕像,但是浑身又充满优美和高雅,她的面孔和细小的动作所透出的,超出
一般人所说的美;而另一个外表非常粗俗,衣冠不整,在屋里还戴着帽子,喝着小
酒店供应的普通葡萄酒,钉了铁掌的皮鞋踏得地板咯咯响。这两个人形成鲜明的对
照。
    然而,他们又被相当热诚而深情的友谊连在一起。二人正是卡蜜儿和外叔公吉
罗。忠厚的老人闻讯赶到夏尔多奈,帮着先把德·阿尔西夫人的遗体送至教堂,然
后送到最终的安息之所。可怜的姑娘失去母亲,父亲又旅行在外,她在世上就孤零
零一个人了。骑士既已离开家,一路又要游玩,又要办事,在荷兰跑了好几座城市,
很晚才得到妻子的死讯,也就是说,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卡蜜儿成了孤儿。诚
然,家里有一个保姆兼教师,负责照看小姑娘;可是,母亲生前绝不肯同人分担对
孩子的照料,因此,保姆形同虚设,不大了解卡蜜儿,遇到这种情况也根本帮不上
手。
    小姑娘死了母亲,悲痛欲绝,真让人担心她也活不久了。德·阿尔西夫人的尸
体从河里捞上来,在运回家的路上,卡蜜儿走在旁边,哭号之声撕肝裂胆,当地人
听了都有点害怕。这姑娘,平日见她总是不声不响,又温和又沉静,现在她面对死
者,猛然从沉默里冲出来,的确给人以莫名的恐惧。从她嘴里喊出来的断断续续的
声音,惟独她本人听不见,好似野人的腔调,既不是人语,也不是号陶,而像是由
痛苦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这种可怕的呼号,一天一夜充斥整个别墅。卡蜜儿到处
狂跑,又是揪自己的头发,又是捶打墙壁。别人怎么也劝阻不了,甚至动硬的也无
济于事。直到生理上筋疲力尽,她才倒在停放她母亲遗体的床脚下。
    可是不久,她似乎就恢复了往常的平静,可以说什么都忘记了。有一段时间,
她表面很憔悴,心不在焉,终目信步走着,也不拒绝别人对她的照顾;大家以为她
镇定下来了,请来的医生也同大家一样判断错了:不料她很快发起高烧,神经过敏,
症状极为严重。她病倒了,必须时刻守护;她仿佛完全丧失了神智。
    正在这节骨眼上,外叔公吉罗不顾一切,决心前来救护侄孙女。
    “既然她现在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他对家中的仆人说,“那么我作为她亲
外叔公,就要负责照看她,防止她出什么意外。我一直喜欢这孩子,还多次向她父
亲要她,好逗我欢笑。我不忍心看着她身边没有亲人,这就是我的女儿了,眼下我
先带走。等她父亲回来,我再把孩子还给他。”
    吉罗叔叔有点信不过大夫,有一定道理:他本人从未生过病,也就不大相信会
有疾病。尤其神经性热症,在他看来是一种幻觉,完全是思想错乱,散散心就能治
愈。因此,他决心带卡蜜儿去巴黎。
    “你们瞧这孩子,”他还说道,“她很悲伤总是哭,哭得也有道理:一个人的
母亲不会死第二次的。不过,母亲走了,女儿不一定也跟着走,应当尽量让她想别
的事儿。据说巴黎是最好的地方;我没到过巴黎,她也一样;因此,我要带她去一
趟,这样旅行对我们俩都有好处。再说了,哪怕只是跑跑路,这对她也只能有益无
害。我和别人一样,也有过苦恼,可是,我每次看见驿车车夫副手礼服的燕尾在眼
前跳动,心情总是快活起来。”
    卡蜜儿和外叔公就这样来到了巴黎。骑士收到吉罗叔叔的一封信,得知这趟旅
行,也就同意了。他在荷兰旅行一圈儿回到夏尔多家,心情极度郁结,几乎不想见
任何人,甚至包括他女儿。他仿佛要逃避任何在世的人,甚至要逃避自己。他几乎
总是独自一人在树林中骑马,把身体累得疲惫不堪,以便给灵魂一点安宁。掩饰的
忧伤无法治愈,要把他吞噬。他在内心深处责备自己给他妻子的一生造成不幸,并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她的死亡。
    “当时若是有我在,”他常这样想,“她就能活下来,而且我本来应该同她在
一起。”
    这种想法挥之不去,毒化了他的生活。
    他渴望卡蜜儿生活幸福,必要时,他准备为此做出最大的牺牲。他回到夏尔多
亲的时候,头一个念头,就是代替已不在之人守护女儿,加倍偿还他欠下的这笔情
债;然而,事情还没做,一回忆起这母女多么相像,心里就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
他极力想误解这种痛苦,想确信在他所爱的人脸上,又看到他一直哭泣之人的相貌,
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一种平抚;可是,他怎么想也没有用,卡蜜儿在他面前,
就是一种活生生的谴责,就是他的过错和不幸的一个证据,他感到自己实在没有勇
气面对。
    吉罗叔叔可没有想那么多,只一心要让他侄孙女开心,生活快乐。可惜这并不
容易。卡蜜儿倒没有闹别扭,带去哪儿都行,不过,她绝不投入老人试图给她安排
的任何玩乐。无论散步,热闹聚会,还是观看演出,都不能使她动心;她的回答一
成不变,出去就穿她那身黑衣裙。
    老瓦匠也很执着。正如前面说的,他在运输公司客栈租了一套带家具的客房,
是街上送货员随便指给他的一家客店,他本打算只住一两个月。他和卡蜜儿一住下
来,一晃差不多过去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卡蜜儿一概拒绝向她提议的玩乐;不过,
老人心肠好,有耐心,同时也很固执,他等了一年也毫无怨言。他十分钟爱这个可
怜的姑娘,但自己并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只能是一种无法解释的魔力的作用,将善
心和不幸联结在一起。
    “我真弄不明白,”他一边说,一边把瓶中剩下的酒喝下去,“究竟是什么阻
止你同我去歌剧院。这是很贵的,票就揣在我兜里;你服丧期昨天就完了,这儿有
两条新裙子;再说,你只要被上带风帽的斗篷就行了,可是……”
    他忽然住了口:
    “见鬼!”他又说道,“你一点也听不见,我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有什么
关系呢?在那种地方也没有必要。你听不见,我不听,我们只看跳舞就行了。”
    善良的外叔公就这样唠唠叨叨,想到什么有趣的事儿就非讲出来不可,从来不
考虑任孙儿既听不见也不能回答。但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同她聊天。他若是试图打手
势表达,情况还要精,卡蜜儿就更不明白了。因此,他还是按照老习惯,像对所有
人那样同她说话,当然也不遗余力地打手势。卡蜜儿也渐渐习惯了这种说话的哑剧,
并没法以自己的方式回答。
    正如老人讲的,卡蜜儿服丧期的确完了。他已经给侄孙女定做了两条美丽的衣
裙,拿到她面前的时候,一副又温柔又恳求的表情,卡蜜儿见了,不禁扑上去,搂
住他的脖子表示感谢,然后她又坐下来,恢复常见的那种平静而忧伤的神态。
    “这样还不行,”外叔公说道,“漂亮的衣裙总得穿在身上啊。裙子做出来就
是要穿的,这裙子多漂亮。”
    他边说边在屋里走,同时像耍木偶戏似地抖动衣裙。
    卡蜜儿眼泪流得够多了,也该有片刻的欢乐。自她母亲死了之后,她这是头一
回起身照镜子,接过外叔公递给她的~条衣裙,深情地看了他一眼,向他伸出手去,
又微微点一下头,表示同意。
    吉罗老头见她点头了,乐得他像孩子一样,穿着大皮鞋直蹦高。胜利啦:他要
完成计划的时刻终于到了。卡蜜儿要打扮起来,同他一道出门,接触外界;老人一
想到这里,就呆不消停了,他连连亲着任孙女,同时大声责骂那个贴身女仆、家里
那些仆人和所有下人,全是没用的东西。
    卡蜜儿打扮完了,简直美极了,连她自己仿佛也认可了,冲着她的影像微笑。
    “马车就停在楼下。”吉罗外叔公说着,还举起手臂,模仿车夫挥鞭打马的姿
态,嘴上发出马车的声响。卡蜜儿又微笑了,她拿起刚脱下的孝服,仔细叠好,吻
了吻,放进衣柜里,就出门了。


 
第07节  
  
                                 第七节

    吉罗叔叔固然不是雅人,但他至少爱炫耀事情办得很好。他自己的打扮无所谓:
一身衣服总是崭新的,特别肥大,因为他要穿着随便,不愿意箍着身子,棉布袜子
没有完全拉开,假发也滑到眼眉上。然而,他要款待别人的时候;首先就挑最贵最
好的。因此,这天晚上,他给自己和卡蜜儿走了一个敞亮的好包厢,非常显眼,以
便让所有人都看见他侄孙女。
    卡蜜儿乍一看舞台和大厅,只觉得眼花缭乱;这也是难免的:一位刚满十六岁
的少女,在偏僻的乡下长大,猛地置身于这种艺术和行乐的豪华场所,定然要以为
是在做梦。台上正演一出芭蕾舞;卡蜜儿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员的姿势、动作和舞步,
明白是演一出哑剧,哑剧她熟悉,就想弄清楚是什么意思。她不时扭过头,一副惊
诧的表情,仿佛要询问她外叔公;可是,外叔公比她也好不了多少。她看见穿着长
丝袜的一些牧羊青年,向他们的牧羊姑娘献花;由绳子挂着的几个小爱神在飞舞,
云端上坐着几首神。舞台上的装饰。灯光,尤其令她目眩的明亮大吊灯,还有女人
的首饰、绣花绸缎、头饰羽翎,这种金碧辉煌的场景她从未见过,令她暗暗称奇。
    反过来,她也很快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她的打扮很朴素,但极为雅致。独自
坐在大包厢里,身边只有一个像吉罗叔叔那样毫不做作的男人,像星辰一样美丽,
像玫瑰花一样鲜艳,一双大眼睛乌黑明亮,那神态十分天真,她自然能吸引来目光。
男子开始对她指指点点,女士们开始注意观察她;侯爵们纷纷凑过来,而溢美之词,
赞不绝口,按照时尚高声讲给新来的女子。可惜,只有吉罗外叔公听见了,美滋滋
地品味这种盛赞。
    这工夫,卡蜜儿又渐渐故态复萌,先是恢复沉静的神态,继而黯然神伤。她觉
得这有多么残酷,在这么多人中间,自己却孤孤单单。在包厢里交谈的这些人、给
演员舞步伴奏的这些乐师、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这种思想大交流,凡此种种,可以
说无不促使她反思自省:
    “我们都在说话,而你却不说话,”全场的人仿佛对她说,“我们聆听,我们
欢笑,我们歌唱,我们享受一切;惟独你什么也享受不到,惟独你什么也听不见,
惟独你在这里无异一尊雕像,类似一个只是旁观生活的人。”
    卡蜜儿闭上眼睛,以便摆脱这种景象。她又想起那场儿童舞会,当时她呆在母
亲身边,看着她那些小伙伴跳舞。她的神思又飞回家园,回到她那么不幸的童年、
又看到她那漫长的痛苦、她暗流的眼泪,又看到她死去的母亲,直至她刚脱下的孝
服,决心回去再穿上。既然一辈子命定如此,她感到最好永远也不要设法减轻痛苦。
更为辛酸的是,她要抵制天谴的任何努力,还未着手做,就已经感到是徒劳的。她
头脑里充满这种念头,就不由得流下几滴眼泪;吉罗外叔公瞧见了,正要猜测是什
么缘故,又看见她示意要离去。老人又吃惊又不安,心里犯踌躇,不知如何是好。
卡蜜儿已站起来,向他指了指包厢的门,想要他把斗篷递过来。
    恰好这时,她望见下面一层的看台上,有一个穿戴十分讲究。仪表不俗的青年,
手中拿一块青石板,正用白铅笔往上写字和符号,然后举给旁边一个年长的男人看;
那人似乎立刻看懂了,并以同样方式极为迅速地回答。与此同时,他们二人还伸屈
手指,相互打信号,看样子以这种方式交流思想更便当。
    卡蜜儿一点也不明白,既不明白她看不大清楚的符号,也不明白她不熟悉的手
势;但是她一眼就注意到,那青年嘴并不贪动;她本来要走出包厢,却又停住了。
她看出讲的不是寻常人的语言,他找到了另外的表达方式,而不用通常说话的必不
可少的动作,即她根本不懂又令她思想苦恼的嘴唇的动作。她万分惊讶,萌生一种
不可遏制的欲望,不管这是什么奇特的语言,也要进~步了解一下,于是又坐到她
刚离开的座位上。她偏在包厢边上,聚精会神地观察那陌生青年做什么,只见他又
在青石板上写东西,给他旁边那人看,卡蜜儿不由自主地往前探了探身子,仿佛要
中途截住。这一擦身,也引得那青年回过头来,瞧见了卡蜜儿。二人的目光一相遇,
就都怔住了,一时把握不稳,就好像彼此在极力辨认,继而,他们相互猜出来了,
彼此用眼色表示:我们两个都是聋哑人。
    吉罗外叔公给侄孙女拿来斗篷和半截面罩,他的手杖也拿来了。可是,卡蜜儿
又不想走了,她重又坐下,俯在栏杆上。
    当时,勒佩神甫刚刚为人了解。
    有一次,他去圣维克托城壕街,拜访一位妇人,看见两个做针线活儿的聋哑姑
娘,不禁动了恻隐之心,须知这种慈悲本来就充满他的心田,一旦突然醒来,就已
经显示了奇迹。他在这些受人歧视的可怜人不规范的手势中,发现了一种丰富语言
的幼芽,认为能够推广普及,不管怎样,比莱布尼茨①的语言更真实。他同大多数
天才人物~样,将自己的目的看得太大,也许有点离谱了。不过,见其伟大,这已
经很不简单了。他的善良不管能有多大抱负,终归还是教聋哑人读和写。他又把他
们计入人的数量中了。他没有助手,单靠个人力量,致力于将这些不幸者组成一个
家庭,准备为这一计划奉献自己的一生和财产,直到国王将目光投到他们身上。
    坐在卡蜜儿包厢附近的那个青年,就是勒佩神甫教出来的一名学生。那青年出
身贵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