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兵器知识库(二)-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用100 次,第一级和第二级起飞总重分别为350 吨和50吨。

    前苏联在军事航天方面落后于美国吗?

    在军事航天活动方面,前苏联并不比美国落后,相反,在某些领域还保持着
领先的地位。前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军事航天的国家之一,1957年10月4 日就
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发射了第一枚登月火箭、第
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到80年代中期,已发射2000多个航天器,其
中,军用航天器占70%以上。

    在航天运载火箭方面,前苏联在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已研制了多种系
列的航天运载火箭,主要有“卫星”号、“东方”号、“闪电”号、“联盟”号、
“宇宙”号和“质子”号等。这些运载火箭可以把各种不同用途的航天器分别送
入近地轨道、大椭圆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

    其大型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已达150 吨以上,可用于发射大型军用航天站和
其它夭基武器系统。航天飞机主要研制大、小两种型号。

    在军用卫星方面,前苏联每年约发射70~100 颗纯军用或军民两用卫星。纯
军用卫星有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导弹预警、指挥控制等,军民两用卫星有通信、
导航、气象和监视卫星等。照相卫星每年发射30~40颗,差不多每10天一颗,其
主要任务是照相侦察,并通过回收舱把拍摄过的胶卷送回地面。其最低轨道高140
~150 公里,寿命30~50天,分辨力最高为10厘米。

    此外,还有专门用于侦察的导弹顶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前苏联的军用通
信卫星有三种:一是轨道高1000公里左右的战术通信卫星,可1 箭8 星发射,每
颗星重约40公斤,主要用于野战部队通信;二是大椭圆轨道(近地点400 ~600
公里,远地点39000 ~40000 公里)通信卫星,主要对北极部队通信;三是地球
静止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对海外的战略通信。

    在载人航天活动方面,继1961年4 月12日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进行了
大量载人航天活动,1984年3 名字航员在“礼炮”7 号航天站上创造了连续飞行
237 天,1986年2 月20日宇航员又在“和平”号空间站生活了366 天,创下了人
类在外层空间生存的最高记录。载人航天的军事价值主要是探索对地面实施侦察、
监视、指挥、控制和对地攻击的可行性,以空间为基地,试验和发展反卫星、反
导弹等新概念武器。

    在空间武器方面,主要研究和发展反卫星武器、天基反导武器和载人航天兵
器。反卫星卫星1968年~1982年间已进行20多次试验,已拥有拦截低轨道卫星的
实战能力。其反卫星卫星准备时间短,拦截高度可达2000公里,拦截速度快。其
反导系统发展较早,80年代以前已具备实战能力。目前正在研制地基和天基定向
能反卫星武器。前苏联正在研制中的新型航天飞机、航天站、轨道间飞船等航天
器,如配上火箭、导弹、激光炮、电磁炮等新概念武器,将可形成一个对地面、
海洋、空中和空间威胁极大的载人航天兵器系统,它将使21世纪的战争产生根本
的变革。

    ▲航天飞机飞行全过程

    什么是侦察卫星?

… 页面89…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情报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
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搜集地面、海
洋和空中目标的情报。侦察设备搜集到的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出的电滋波信息,
用胶卷、磁带等记录存储于返回舱内,在空中或地面回收。

    或者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实时或延时传输到地面接收站,而后经光学设备
和电子计算机等加工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情报。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面积
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定期或连续监视某一地区,且不受国界和地理
条件的限制,能获取各种难得的重要情报。侦察卫星通常分为四种:照相侦察卫
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

    ▲“大鸟”卫星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对选择要判别分析的特定目标提供大范
围观察。如图示,有些图片装在可回收密封舱里送回地球。红外照片能揭示热源
装置和伪装系统。KH…11 数字侦察卫星是“大鸟”卫星的补充,它能拍摄高清晰
度电视图象。这些图象可用于接近实时的详细分析。在审定总图后,对选出的指
定目标抵近测量。“大鸟”卫星能拍摄总图,标定跑道、贮油罐等的位置。胶片
可以投放下来,并在空中“回收”

    什么是电子侦察卫星?

    电子侦察卫星是专门用来侦测对方预警、防空、反导弹等雷达的位置及信号
特征,也可测定对方军事通信和无线电台位置,为本国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和
巡航导弹执行突防和攻击任务提供数据,也可用以侦察对方军事演习时的指挥、
通信信号,并予截获。截获的信号记录在磁带上或存储在计算机里,在卫星飞经
本国上空时发送到地面接收站。电子侦察卫星通常运行于300 ~500 公里,甚至
1000~1400公里的近圆轨道。电子侦察卫星按侦察任务分为雷达侦察型、无线电
通信侦察型和弹道导弹试验侦察型三种。电子侦察卫星到1986年底,美苏已分别
发射83颗和139 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1985年1 月24日用航天飞机发射
的侦察卫星,它重13。6吨,星上载有两种直径为22。9米的天线,卫星上的大型天
线可截获100 兆赫到20千兆赫之间的所有频率。

    什么是照相侦察卫星?

    照相侦察卫星是利用光电遥感器对地面摄影以获取情报的侦察卫星。卫星上
装有可见光照相机、红外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照相机等侦照设备。卫星
常沿近地椭圆轨道运行,近地点150 ~200 公里。有些卫星还具有机动变轨能力,
以利用云层间隙摄像或降低高度拍摄而提高分辨率。照相侦察卫星是发展最早、
发射量最多的一种卫星,它的主要特点是分辨力高,可夜间侦察,能识别伪装,
工作寿命长,可实时传输图象等。美国自1959年2 月28日发射第一颗照相侦察卫
星以来,已发展到第五代,目前在空间运行的主要是第四代“大鸟”和第五代KH…11
及KH…12 锁眼“。第五代卫星与第一代相比,性能有很大提高。在侦察照片的地
面分辨力方面,从最初的3 ~7 米提高到0。15~0。3 米;卫星工作寿命由原来的
2 ~3 天提高到1166天;侦

… 页面90…

    察遥感设备由过去的单一可见光照相,发展到了可见光、红外、微波和固体
成象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并做到普查与详查相结合;发射方式除地面火箭发
射外,还可用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进行天基投放,并具有机动变轨、实时传输侦察
信息和星上图象预处理能力。到1986年底,美苏各发射照相侦察卫星244 颗和710
颗,分别占军用卫星的40%和60%,占其侦察卫星的60%和70%。

    什么是导弹预警卫星?

    导弹预警卫星是一种载有红外探测器,用于探测对方导弹发射时发动机喷焰
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特征。这种卫星通常发射到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或周期约12小时
的大椭圆轨道上,一般由几颗卫星组网。到1986年底,美苏分别发射了35颗和37
颗,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由定位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南美洲赤道上空的3 颗地球
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卫星预警系统,一般可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提供25~30分钟的
顶警时间,对潜射导弹提供15分钟的预警时间。

    当导弹发射后,导弹预警卫星能在十几秒钟内察知其发动机喷焰信号,然后
立即将信号传至地面接收站。计算机在算出来袭导弹的方位、速度、到达时间和
落点预测数据之后,再向国家最高指挥当局报告,以采取必要的拦截措施。

    ▲用于预警洲际弹道导弹的美国空军防御支援卫星

    什么是海洋监视卫星?

    海洋监视卫星是用于监视水面舰艇和潜艇活动、侦察舰载雷达信号和无线电
通信的卫星。卫星运行于1000公里左右的近圆轨道,倾角为63。4°。

    在测定舰船位置、航向、航速时,可甩主动卫星;在测定舰载电子设备时,
可用被动卫星,一般主被动卫星成对发射,协同工作。卫星上的红外探测器还可
根据探测潜艇在水下潜航时引起海水温度的变化来发现潜艇,侧视雷达还可通过
测定潜艇运动时所搅乱海水的变化来发现潜艇。到1986年底,美苏分别发射了56
颗和22颗海洋监视卫星,美国主要是“白云”和“飞弓”系列卫星,通常似12颗
星组网,轨道高度为1000公里。

    ▲美国海军的“白云”海洋监视卫星

    什么是“星球大战”计划?

    1983年3 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一个建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消除
前苏联战略核导弹对美国本上威胁的所谓“战略防御倡议”。这个倡议的核心就
是建立一个以宇宙空间为主要基地的多层次大空防御系统。由于是一场新的太空
竞赛,所以军事评论界就将其形象地称之为“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主要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1984财年至1989财年,
主要是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五项:搜索、捕获

… 页面91…

    与跟踪技术,定向能武器技术,动能武器技术,系统分析与作战管理技术及
保障系统技术。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以后,将根据当时的情况及研究进展来决定
如何进一步发展。1991年前苏联从超级大国的宝座上跌落之后,已经对美国形不
成任何核或常规威胁,所以“星球大战”计划将面临一场厄运,难以按原设想继
续发展。

    “星球大战”计划有几个拦截阶段?

    根据初始构想,“星球大故”计划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手段,以
天基设备为主的新型反导防御系统、按照这一构想,将对付来袭导弹的拦截方案
划分了四个层次,理论认为,其各层次综合防御系统的成功拦截率可达99。9%。

    第一层为助推段拦截。此段为敌导弹发射阶段,有3 ~5 分钟的持续时间。
此时导弹助推可产生大量红外线,易被空间探测器所捕获。担任拦截任务的有在
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432 颗反导弹调射线卫星,每颗卫星据称可摧毁100 枚以
上正在升空的导弹。这种反导弹调射线卫星直径1 米,其表面插有多恨刺猖状金
属管,一旦发现敌导弹,卫星便立即对其发射调射线进行鉴别,然后转动触角进
行瞄准,开始攻击。于是,卫星内部产生核爆炸,在卫星解体前,每一金属管都
喷射一束X 射线,将导弹摧毁。

    第二层为未助推段拦截。当导弹最末一级火箭关机,弹头和突防装置开始脱
离导弹飞向目标时,因导弹仍在散发大量红外线,所以也易遭探测,这一段持续
时间约500 秒。拦截方式可使用激光武器或动能武器摧毁已投放的弹头和含有一
部分尚未投放子弹头的母舱。

    第三层为中段拦截。从导弹投放完分导弹头和突防装置,到弹头再入大气层
之前的这一段称为中段,持续时间长达20分钟。这一段拦截较为困难,因弹头已
分离,数量较多,有真有假,设想用电磁炮等动能武器拦截。

    第四层为末端拦截。弹头重返大气层后,在袭击目标之前,可用反导导弹、
动能武器、粒子束武器等进行拦截。

    “星球大战”计划是一场黄金加技术的较量,其耗资巨大,在2000年前部署
全套系统要花费1 万亿美元,在技术上还有许多难题尚待攻关,如导弹的早期预
警,真假弹头的识别,激光炮、电磁▲图中显示了太空中战争的进行情况。在战
争开始,双方都试图通过攻击预警和通信卫星使对方致盲。空中发射的反卫星武
器(1 )和同轨道反卫星武器(2 )可能用于这一目的。陆基导弹(3 )的发射
和潜艇导弹(4 )的发射同时进行。预警卫星(5 )监视这一束潜艇发射的核激
励X 射线激光(8 )和轨道激光战斗空间站(9 )开始击毁进攻的导弹。幸存下
来的导弹将弹头和假目标(10)分离。陆基激光(11)通过轨道反射镜(12)击
毁弹头,电磁轨道炮(13)和装备有小型火箭截击器的卫星(14)也攻击幸存下
来的弹头。机载传感器(15)和地面传感器(16)

    保持对弹头的跟踪。从地面以各种方式发射截击器(17)击毁弹头。最后,
弹头到达目标,遭遇到终端“群射”防御(18)。双方还使用太空雷(19)

    和其它反卫星武器(20),试图破坏对方的空间防御炮、粒子束武器等尚处
于探索阶段。

    “星球大战”是美与苏争夺大空的一项战略发展计划,其主要目的是占领制
太空权,变消极防御为主动拦截,把战场从地面和海洋搬向外层空间,

… 页面92…

    进行大纵深、多层次、攻防合一的战略部署。

    什么是“智能卵石”天基防御系统?

    8 年来,尽管大空火箭、导弹、电磁炮等动能武器都取得了一些试验性突破,
但距大规模实战部署还相差甚远。“星球大战”计划中最富键力的拦截武器如激
光束、粒子束、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的研究严重滞后,裹足不前,若干技术问题
难以解决。此外,由于大空雷、激光干扰等的威胁,使该系统生存能力很成问题。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由于前苏联经济每况愈下,超级大国地位已经跌落,对
美已很难构成核威胁,所以国际国内反“星球大战”之声迭起,加上美国银根紧
缩,已拿不出上万亿美元搞这么大个天基防御系统,所以1989年2 月9 日,美国
又推出了一个小“星球大战”计划,即“智能卵石”天基防御系统。

    “智能卵石”是一种智能化、小型化的天基武器,拦截弹上装有能探测数千
公里外弹道导弹的高分辨率光学设备,有能自动控制弹上火箭发动机启动,并引
导拦截弹自动迎击目标的高功能计算机,还有一套高功能通信设备,这种智能化
拦截弹总长还不到1 米,弹径仅0。3 米,弹上计算机重仅100 克,光学设备重不
到4。5 公斤,装上全部燃料后总重还不足45公斤。由于其弹体小巧如卵石,又具
智能,故命名为“智能卵石”。用“大力神”火箭发射时,一箭可射100 余枚,
‘智能卵石“。

    “智能卵石”成本较低,据计算,美国今后所面临的导弹威胁大约有1000枚
左右的核导弹,假如用ID0 枚“智能卵石”对付1 枚核导弹,需10万枚“智能卵
石”。每枚成本约10万美元的活,共需100 亿美元。即使加上150 亿美元的预警、
指挥和通信系统费用,也只有250 亿美元,仅相当于“星球大战”

    计划第一阶段650 亿美元总经费的1/3。“智能卵石”体积小,自主力强,可
大量部署,能对敌来袭导弹实施密集的饱和拦截。由于这种武器可自主式独立作
战,可投放多枚诱饵,又能部署于不同轨道,还可进行弹体抗核加固或抗激光防
护等,所以生存能力较强。

    “智能卵石”所设想的天基总体结构和作战程序是:在接到敌方来袭导弹的
预警后,便向部署在不同轨道的成千上万枚“智能卵石”发出拦截指令,拦截弹
开始待机拦截。当发现目标时,便自动启动火箭发动机并自主式向目标冲击,以
高速命中目标后与之同归于尽。

    1991年前苏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消除之后,“智能卵石”计划是否还有发展
的必要将有待研究。估计这种尖端技术将完全可以移植到核弹头、反卫星卫星、
太空雷、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上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智能卵石”计划仍
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智能卵石”拦载弹

    什么是外层空间武器?

    外层空间武器是指用来打击、破坏和干扰人造卫星、航天器、弹道导弹等各
种空间目标的一种新杀伤机理的高效能武器。这类武器目前大都处于探

… 页面93…

    索性研究、预先研究和概念设计阶段,真正投入使用还是21世纪的事。外层
空间武器主要有轨道轰炸武器、反卫星武器、定向能武器、电磁轨道炮和载人航
天兵器等。

    其中,轨道轰炸武器是指在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根据指令在几分钟之后
脱离轨道再进入大气层抵达地面目标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携带核弹头,反应速
度快,攻击力强,难以防御。但命中精度差,长期在轨道上运行不便维修,可靠
性难以保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