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误读红楼 作者:闫红-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棋被驱逐回家,八十回里没了她的消息,高鹗的续书加了个尾巴,说潘又安在外面发了财,又回来找她,还采用秋胡戏妻的伎俩,装成不名一文的小瘪三,试探司棋。司棋矢志不移,认为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应该跟一个男子,即使这个人再不好,还是要随他而去。她妈赌气不许,司棋居然一头撞死了,潘又安也跟着殉情而去。
  这段文字,和王宝钏苦守寒窑的故事主题相似,看上去赞美的是爱情,其实赞美的是贞节与忠诚。司棋为潘又安失业下岗身败名裂,他全无抱歉之心,到这会了还认为她有可能是“水性杨花”之辈——潘又安的原话是这样的“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之辈……”他和高鹗一样,爱的也不是司棋,而是司棋的忠诚,那么从前花前月下两情缱绻之际,他还未曾检验过司棋的品性,又是爱她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他有那种需求,而司棋正好是不收钱而要甜言蜜语的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与曹公的讽刺不同,高鹗对于潘又安颇有些怜惜欣赏的口气,也许,潘又安不过是他的一个代言人,告知世界,虽然天下女人都是“水性杨花”,但仔细试探,也能沙里淘金地淘出忠诚贞烈之妻。
  曹公本是以恶谑的方式,毁掉某一类男人的面具,如果说他做的是破坏性工作,高鹗做的则是维护,他想方设法要找补回来,当那个女人从不洁变得贞烈,当那个男人由可笑变成庄严,高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心满意足了。

  (三十)木子美·尤三姐·托马斯

在网上看到关于木子美的议论,一般说来,我对哗众取宠的人都没有好感,比如那个九丹,重重的油彩下,你认为她还有几分真实呢?但木子美让我刮目相看了,不是她的性写作,我几乎没看过她那些东西,懒得去找,但我喜欢她只言片语中透露的那个态度,特别清醒犀利,即使寻找一夜情,她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狐狸精,用一种模仿来的女性魅力来迷惑男人,相反,在一次次的性事中,她始终打量着男人,她认为做爱是了解一个人的一种方式。
  我想,她的了解,必然不是文艺作品中那种了解,天知道,那只能叫做误解,两个心怀鬼胎的人,给自己贴上绅士与淑女的标签,试图来一次情场上的坑蒙拐骗。而木子美进行的了解,更近于《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里那个外科医生托马斯对女人的挖掘,不是抒情性的,是叙事性的,小说里这样写道:
  当他看见一个穿着衣服的女人时,能自然地多多少少地想像出她裸体的样子,但这种近似的意念与准确的现实之间,有一道无法想像的鸿沟,正是这点空白使他不得安宁。而且,他追求不可猜想的部分并不满足于裸体的展露,它将大大深入下去:她脱衣时是什么姿态?与她做爱时她会说些什么?她将怎样叹气?她在高潮那一刻脸会怎样变形?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我”,确实隐藏在人不可猜测的部分,我们所能想像的只是什么使一个人爱另一个人,什么是人的共同之处。这各自的“我”正是与这种一般估计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它不可猜测亦不可计算,它必须被揭示,被暴露,被征服。
  托马斯非常着迷于攻克这个“我”,他并非迷恋女人,是迷恋每个女人内心不可猜想的部分,或者说,是迷恋那个使每个女人做爱时异于他人的百万分之一的部分。
  让我们原谅这个操着手术刀的人的好奇心吧,事实上,大部分人也都默然原谅了,至今我还没听说谁对托马斯的道德提出质疑,要知道,与木子美不同的是,他还是个有妇之夫呢。那么木子美对于男人的打量与解剖为什么就招来这么多非议呢?第一,是女人与男人在性问题上处境不同,第二,有人指责她不该把对方的姓名暴露出来。
  大概是两年前吧,我编的婚恋版上发了一篇文章,一个女人说她偶尔邂逅的一次一夜情,当然没有署她的真名。不久,我收到本市一个男子的来稿,也用了笔名,说文中的那个男人就是我啊,那天是什么情形什么情形,完全是照搬早前那篇文章的,但我知道,文章的作者是非常遥远的外省的,那文章中的男人决不会是他。
  这件事很有意思,这个男人为什么要冒领这件并不光彩的事呢?我想,大概他以为这是一件光彩的事吧,想想看,现实中一个极其平庸的男子,倘若能遭遇一次莫名其妙的一夜情,和一个女人发生了关系而没花钱,那真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啊,物质上精神上都是,这起码说明,他有足够的魅力让这个女人肯于付出。
  中国,我想全世界都不可能有平等坦荡的男女关系,女人总是扮演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形象,她只是被动的遵从者。我们在小说里看到,即使倾心相与,女人也像吃了亏,男人是感恩戴德,女人则心乱如麻,她从此就贬了值,就是不贞洁的了。虽然禁果是两个人吃的,最后却总是得那个女的赎罪,这就是女人吃的亏。我小时候听我奶奶说,男人丢了丑,抹掉帽子照样走,女人丢了丑,……下面那半句是什么我记不得了,反正就是不死不足以平民愤,谢天下。这道理女人们听了会觉得不受用,可不承认还真不行。
  刚才吃饭时电视上正在放《红楼梦》,恰好看到尤三姐一段,虽然我觉得这电视剧也不是很理想,可不得不承认,有时烂糟糟的电视剧都能比书更具有冲击力,尤三姐一段就是这样,对于这个人物,我是有距离感的,总觉得这段太像一个通俗的传奇,跟本书的写实主义精神很不相符,但方才见那尤三姐一剑结果了自己,我的眼泪居然出来了,我突然就明白了这个女子的心。
  尤三姐和贾珍的关系,应该不是民女与恶霸那一类,她要是不愿意,贾珍再不堪,也不至于非要难为自个小姨子,假如真是贾珍强迫她姐妹俩,像尤三姐这般刚性的人,也必不屈服。我只能这么想像,当尤三姐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时,她受到了贾珍父子的诱惑,少不更事加上一点好奇心以及贪玩的天性,使她上了他们的贼船,待她逐渐长大,发现被迫忏悔的只有她自己。
  她有点像《白痴》里的娜斯塔霞,怀揣着一种自暴自弃的仇恨。男人很轻松地就可以将一切摆平,她却毫无预知地被推上了淫妇的角色,她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可她自己也在心里一遍遍地羞辱自己。第六十三回中就说道,当尤三姐听柳湘莲要退婚,知道他必然“在贾府得了消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这说明淫荡二字已经作为红字,印在尤三姐自己心上,她此前一度的“非礼不动、非礼不言”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到第六十九回,托梦给尤二姐时,更有一番真切的自省,说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改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至于(上鹿下匕)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可见,尤三姐的问题不在于被谁侮辱损害,而在于,她这样一个刚强自重的人,却得承受这样一种道德缺失。
  所以她恨那些给她造成道德缺失的人,不是已让我至于不伦境地了吗?那好,大家索性扯下那层遮羞布,当贾琏和贾珍试图将尴尬场景化解的时候,她索性无耻老辣地将一切挑破。可以想像,那两个道貌岸然的男人的窘迫,本以为是偎红倚翠的艳福,却被她反客为主,直截了当地弄出穷形尽相。那情形就像一群男子打着艺术的幌子看艳舞表演,台上的女郎却自己扒了个精光,还坦然地、讽刺地看着下面的人,你们要的不就是这个吗?我知道!那些穿着衣服的人该怎样,才不至于无地自容?
  就是这样,不肯独自赎罪的尤三姐要把男人们也拉下水,当贾珍们不知所措,“反倒不好轻薄”的时候,她就在精神上占了上风,她欣赏着他们的表情,获得了奇妙的优越感,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当她感觉到“不是男人嫖了她,倒是她嫖了男人”时,她就从那罪恶中暂时突围,暂时获得救赎。
  这样一种报复到底是饮鸩止渴,男性权力太强大,她将自己完全牺牲也不过令他们片刻尴尬,最后损害的还是她自己,她于是尝试另一种清洗自己的方式:和一个清洁的男人恋爱,假装没有过去,只有将来。她选定的人是柳湘莲,这个俊朗浪子的显著特点是洁身自好,薛蟠妄图将他当成娈童调戏,遭到一场暴打。他有着最为显著的清洁的精神,现在成了能濯她的水,渡她的桥,她希望成为他安静贞洁的妻,以这个身份洗清所有的过往。
  可惜这念想终究是她的一厢情愿,怎能指望那个对一切一无所知的人,有着天然的宽容与慈悲?在蜚短流长的世界里,他只能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他还没有成为佛,他不能够包容然后化解。
  当他前来讨还聘礼,其实是堵住了尤三姐所有的出路,一如许美静的歌词“我以为你给了我一线希望,伸出手却是冰冷铁窗”,当她四处奔突只能遭遇无望,这个烈性女子,只能以完全的毁灭成全自己。所以她的死决绝干脆,不给自己、也不再给世人留一丝余地。
  尤三姐的故事其实是一个非常女性的故事,有点像我们身边一些前卫的女人,她们惊世骇俗的行为背后其实有着曲曲折折的思考路径,我们只是看到道路尽头的离经叛道,看不到她们和自己挣扎较劲的苦痛。
  我并不是说木子美像尤三姐,恰恰相反,尤三姐是沉重的而木子美是轻松的,尤三姐是桎梏的而木子美是放达的,随手写下那个男人的名字是她和这世界开的一个小玩笑,倘若不是这样,他也许只把她算做他搞过的女人中的一个,在朋友戏谑的追问中,带着一种优越的微笑拒不招认,或者是愉快地缅怀。当《遗情书》公布,一切都不一样了,原来不是他嫖了女人,是女人嫖了他,男人的自尊心该受到怎样的打击?如果木子美没有公布他的姓名,这个男人大概也当她是个大脑缺根弦的轻浮女人,现在,他被记者追得狼狈,他再也不能将她轻视。
  为什么不能公布呢?为什么只能由他们制订游戏规则?木子美的所作所为就像一个玩笑,她用玩笑作为突破口,解剖男人,也解剖这个世界,这就是木子美高于尤三姐之处,她不再把自己看成需要赎罪的淫妇,那是男人制定的罪名,现在,她将那指证颠覆了,她自己给予自己一个身份。
  所以,尤三姐还会心心念念地指望终生有靠,以死雪耻,而木子美面对“你估计自己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轻松回答:“各自鬼混吧。”
  我没有看过木子美的文字,也不想看,我欣赏的仅仅是她这样一种态度,以很具有娱乐性的方式,解构着这世界的一些规矩。当然,她会付出代价,比如父母会被人指指点点,比如终究会被人遗忘,那又怎么样呢?如鲁迅先生所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更盼望地火从地底下生起,将我与这世界一切烧掉。
  我也希望地火从地底下生起,当然不是每个女人都与六十五个男人上床,而是,她们不必在性问题上总显得那么被动、卑下与屈辱,即使她们必须赎罪,也要有男人,与她们在通往地狱的路上同行。

  (三十一)在丧失中飞翔

《红楼梦》的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是非常重要的一回,在我看来,它简直就是贾宝玉感情的分水岭,使他的感情从“与生俱来的一段痴病”变成了有过生命体验与深刻思考的选择。至此,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从小儿女的怄气斗嘴一下子上升到生命的相互欣赏与依恋。
  《红楼梦》里有那么多出色的女子,不少都和贾宝玉毫无感情纠葛,但是她们都是贾宝玉喜欢的女子,牵动了贾宝玉对生活的柔情,可见这并非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书。我觉得《红楼梦》真正想表述的是对于生命的感慨,对于生命之美之虚幻的感慨。
  贾宝玉一生下来就有着强烈的悲剧意识,在温香软玉的包裹中,他又依恋又彷徨,因依恋而更彷徨,因彷徨而更依恋,他知道生命的本质是必然消逝。知道这世上种种最后都必然成空,所以当命运使你身陷幸福,其实就是将你陷入没顶,在它釜底抽薪之际,要怎样的灵魂才能承受?一开始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在女孩子里混,混一天算一天,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甄宝玉挨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他觉着这名字便抵得过痛。他以此化解皮肉之苦,贾宝玉则以此抵御人生的大悲伤,只要能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他就能忘记时光的流逝,死亡的逼近,他的梦想是让死亡成为一个不速之客,拜访他的那一瞬,他依然身处于女子们的温柔馥郁之中,他还发狠说,那一刻之后就让他彻底消失吧,化成飞灰——飞灰还不好,还有形有迹、有知有识,不如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也就散了。
  对于生命的大孤独,贾宝玉是生而知之,他第一个对策是靠女孩子的好来忘却,他希望所有的好女子都能团结在自己身边。有一回他看袭人的表妹好,就想怎么也得把她弄到园子里才好,被袭人一通抢白之后,虽然绝了向外发展的念头,在园子内部,却依然是“看每一朵花开,看每一个女孩”,四处讨好,样样操心,不但落下“无事忙”的名声,还让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还害得金钏跳井,自身被笞,他的第一策略就此山穷水尽。
  一份生命怎么可能承载这么多的爱,不管我们怎么为贾宝玉辩护,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策略里仍有几份富家公子的任性,不懂得生命与生命是相互成全的,付出与收获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一时才能够倾注全力,得到一个最饱满的结果。
  贾宝玉的“博爱”精神是佛家所说的“所指”,非得血淋淋地砍掉了,才能得到“能指”,对于他来说,命运如一个过于严厉的老师,在给了他一个教训之后,才会告诉他真理。在贾宝玉犯下一系列错误之后,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感情范本,只是重要的事件多半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当贾宝玉因与金钏逗趣反落得没趣的那个下午,当他隔着花荫看见那个单薄的女子苦苦画“蔷”时,他并不知道这一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谜底在数日后揭晓,这中间贾宝玉已经首先被他老爹饱揍一顿,只是政老爹的皮鞭似乎并没对这个不孝之子发生什么作用,像贾宝玉这样的天才,能给他启悟的总是那些最天然纯粹的事物。
  然而挨了一顿打之后贾宝玉的心情怎么着也不会好,百无聊赖中就想去听一出《牡丹亭》还就想听龄官的,可是就有不买账的,龄官不但声称“嗓子哑了”,不肯唱,还站起来躲避,贾宝玉从来没被人这样厌弃过,他突然发现并不是每个女孩都愿意拿感情来葬自己,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他又难堪又诧异,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两段迷惑是一个谜底,而这个谜底是如此动人,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爱上了贾府里的公子,爱得深沉绝望,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的名字就是她唯一的钥匙,一笔一画写出来就是豁然开启,她从这里走进他心中,可是同样是寄人篱下的他能给她什么天长地久的承诺?她是一个戏子,是爱情使她勇敢,别扭着,使着小性子,可那都是爱而不能得的焦躁与不安,因为她想用眼泪葬的那个人不能给她这个资格,这样强烈的感情,怎能不使贾宝玉相形见绌?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这一辈子,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陪着你,更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用眼泪葬你,只能够期待一个生命来与你的生命对照,“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要有一双眼睛看到过你的灵魂、你的人生,即便终有一天灰飞烟灭,你的这一生也就真实地存在过了。
  这双眼睛属于林黛玉,鲁迅说《红楼梦》,华林之中,遍布悲凉之气,呼吸感知于其间者,惟有宝玉一人。在我看来,却不尽如此,可以这么说,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不是缘定三生,不是木石前盟,这些不过是作者的修辞,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对于生命之美的共同感知与不舍上的,他们不关心尘世的经济学问,仕途前程,他们永远直接地逼向生命的本真,去为所有美好的生命扼腕可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当这些句子一字不落地吹进林黛玉耳中时,她心醉神痴,眼中落泪,她的灵魂不期然与贾宝玉的灵魂到了一处,而等到她随口念出那首《葬花吟》,感慨生命的奢华与残忍时,竟能让贾宝玉意乱情迷,恸倒在山坡上,他们这一刻的相通,不只是一对恋人的相通,而是两个有着共同的生命哲学的人的相通,这其实是宝黛爱情的真正主旋律。
  《红楼梦》写到这里,已经到了高潮,但是两个人还只是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