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中的心理学-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要引导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断地为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增创后劲。企业的工会、共青团组织以及人事部门要深入研究“情绪管理”这个新课题,把“情绪管理”具体化、制度化、经常化,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更富人情味,更具时代性。     
    员工利益无小事。为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管理者,还是要用心体会员工的这种心理波动,对员工讲明利害,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来迎接新的上级和新的工作。管理者要始终能够站在维护员工利益的高度,不断强化“情绪管理”,使全体员工做到以企业为家,爱企业如家,并为“家”的兴旺爱岗敬业,尽心尽力的工作,那么,企业就一定能够经受任何风浪的考验,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拓展广阔的发展前景,共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HQDOOR§虹§桥书§吧§  
利用好耿直的员工   
    利用好耿直的员工   
    有一类员工,他们性格耿直,往往被人称做“硬汉”,也就是那种很有个人原则、不轻易接受失败的人。这种人个性很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性格直爽坦诚,说话从不拐弯抹角。     
    因为性格耿直,所以他们一般不受领导喜欢,因为他爱当面提意见,并且毫不含蓄,批评领导也不避讳,常使领导感到难堪。     
    这种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遇事果断。他从不会因困难吓倒,往往具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而相信人能征服一切艰难险阻。他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他相信乌云之后必是晴天。     
    这种人优点很多,但在公司内的日子并不好过,那些懒散职员憎恨他,那些无才无学的人妒忌他,那些阿庚奉承上司的人疏远他……遇到英明的领导还好,若遇到专制昏庸的领导还会给他穿小鞋,使他这匹“千里马”,找不到用武之地。     
    所以,英明的领导不但应会用这种人才,还应会栽培改造他,给他一些私人辅导,使他在接人待物,应付人际关系时掌握一定的技巧。     
    有许多英明的领导,在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时,往往把目标对准这种“硬汉人”。领导无论年轻年老,总有要退位的那一天,如何选择、安排接班人,是判断一名领导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志。     
    对于那些有才有识但性格耿直的“硬汉人”,成功的领导是绝不会计较他的直言不讳的,因为这种员工的才识,才是他最器重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领导,一定要善待那些有才但也有缺点的人,这对你事业的发展非常有用。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是不会拒绝这样的员工的,相反还会积极接受这样的员工。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类员工的性格耿直,容易给管理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也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矛盾和摩擦。因此,管理者需要更耐心,更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和管理他们。管理者应该首先用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在遇到问题时,多从他们的性格入手来了解问题的原因,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他们的这种性格,引导他们潜能的开发,而尽可能地避免性格引起的摩擦了。     
    注意引导性格孤僻的员工     
    无论在什么企业,都会有性格孤僻的员工存在。员工的性格孤僻,不是一天二天才产生的,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有生活上的原因,有工作上的原因。这些员工们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不属争端的制造者,因为他们通常习惯单独行动,并且不屑与一些凡夫俗子共同谋事,但是他们冷僻的性格,或是偶尔犀利的言语常常会给群体内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作为管理者,你不必强迫自己帮助他们改变什么,但是你完全有理由像关心其他员工一样关心他们。一旦他们从心底接受了你,那么尴尬的局面必然会得到控制,你的能力和领袖形象也会稳步攀升。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有四个来源:恋爱、家庭、朋友和社会。一个人的孤独程度,取决于他同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如何。”一般地讲,性格孤僻的人因为处理不好上述四种关系,必然缺乏友谊,缺乏让人依恋的温情体验。而且,由于他疑心很重,干任何事情都担心别人议论,因而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管理性情孤僻的员工,首先必须深入了解这种人的心理特点,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管理。     
    首先,拒绝冷落、施以温暖。管理这类员工最有效的策略是给其增添人世间的温暖和体贴。可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细节上多为对方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尤其是在他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友谊的温暖便会消融他心中冰霜的屏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流露出对他们的表现漠不关心的态度,你要像对待其他的员工一样来对待他们。这里就需要你的宽宏大度了。对于一名高瞻远瞩的管理者来说,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急躁,去一份虚荣,对这类尴尬的局面一笑了之。     
    其次,性格孤僻的员工一般不爱讲话的。对此,关键是选好话题主动交谈。一般而言,只要谈话有内容触到了他的兴奋点,他是会开口的。但你也得注意,性格孤僻的人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微末节胡乱猜疑,一句非常普通的话有时也会使其恼怒,并久久铭刻在心以致产生深深的心理隔阂。因此,谈话时要特别留神,措词、造句都要仔细斟酌。     
    再次,从这类员工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如果你为了能和他接触,而整日耐着性子,装出一副热情有加的样子和他称兄道弟,保证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到你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想和他们“套近乎”时,他们一定会从心里认为你是一个十分虚伪的人。其实,只要他们保持一般的工作上的接触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对他进行帮助应该是在他遇到了某种困难的时候。     
    另外,保持耐心很重要。对性格孤僻的人进行管理,有时很容易遭到对方的冷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耐心。“日久知人心”,“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到了他们能够完全信任你的时候,你的说话才会有分量,你的管理行为也就具备了威信。     
    最后,要投其所好,直攻其心。这类寂寞的人群总有他们独特的方式来享受这独处的时光。仔细观察了解,看看脾气古怪的员工,是以什么方式打发时间的,以此作为突破口,打开彼此间的僵局。     
    作为管理者来说,尊重他们的选择是创造彼此间良好交往氛围的前提条件。对每一个员工,你都有义务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要轻言放弃,用心的努力,你会得到他们的认同的!    
虹桥门户网HQDOOR  
正确面对下级的桀骜不驯   
    正确面对下级的桀骜不驯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心理,因此,作为管理者来说,不是去压制他们的想法,而应该是巧妙地利用他们各自的不同为工作所用。     
    所以,一个贤明的管理者,不仅应该细心研究自己及周围人员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以及心理状态,更应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于那些桀骜不驯,属表现型的人,务必注意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上都为其制定具体的计划(一定用书面形式),否则,他们很容易偏离工作目标。要以同情的态度倾听他们的述说,不要急于反驳和争辩,当他们安静下来时,再提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意见和办法。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同时也要多提醒他们冷静地思考问题。     
    就像美国IBM公司的总裁小沃森用人的特点一样,叫“用人才不用奴才”。     
    有一天,一位中年人闯进小沃森的办公室,大声嚷嚷道:“我还有什么盼头!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因人设事的闲差,有什么意思?”     
    这个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刚刚去世不久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由于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所以伯肯斯托克认为,柯克一死,小沃森定会收拾他。于是决定破罐破摔,打算辞职。     
    沃森父子以脾气暴躁而闻名,但面对故意找茬的伯肯斯托克,小沃森并没有发火,他了解他的心理。小沃森觉得,伯肯斯托克是个难得的人才,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还精明。虽说此人是已故对手的下属,性格又桀骜不驯,但为了公司的前途,小沃森决定尽力挽留他。     
    小沃森对伯肯斯托克说:“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的机遇。”     
    后来,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极其正确的,因为在促使IBM做起计算机生意方面,伯肯斯托克的贡献最大。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尽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响应者很少,而伯肯斯托克却全力支持他。正是由于他们俩的携手努力,才使IBM免于灭顶之灾,并走向更辉煌的成功之路。     
    后来,小沃森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而且提拔了一批他桀骜不驯,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说:“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桀骜不驯。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则是管理中的陷阱。相反,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科学地采用适合于彼此的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处理人事关系,可以避免简单生硬和感情用事,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与配合,造就一个协同作战的班子,并且能更迅速、更顺利地制定和贯彻各种决策,实施更有效的管理。     
    准确认清阿谀奉承的现象     
    作为管理者,必然会有人对你阿谀奉承。很显然,抱有这种心理的人,自然有着不寻常的目的。而且阿谀奉承的人多是制造是非的人,他的人格是扭曲的,他奉承人是有目的的,他会捧你,也会毁你,所以在管理中,要认清员工的阿谀奉承现象,不给他们这么做的机会。要与阿谀奉承的员工保持一段距离。如果他就在你的身边而你又摆脱不了他,那么,你就在心里与他保持距离,不能被他的几句奉承话把你变成了一个平庸的爱听假话的人。     
    溜须拍马是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事情。“拍马屁”与“被拍马屁”,本来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坏处,大可不必过于在意。然而就管理者而言,对于“被拍马屁”这件事还是应该多注意才是,尤其不能对“拍马屁”者大开绿灯。     
    在日常工作中,就有那么一些员工,专以“拍马屁”为生,而且他们还具有相当技巧,拍起“马屁”来不显山、不露水,让你浑然不觉,不知不觉中上了他的当,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明智的管理者则不会这样做,他们即使表面上“接受”,但在心理上早就否定了这种行为。     
    作为管理者应当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哪些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之辞,哪些又是阿谀奉承之辞;在阿谀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哪些人又是企图通过奉承而达到自己的某种企图;哪些奉承之辞中含有可吸取的内容,哪些奉承话都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等等,诸如此类。对于这些绝对要认清。     
    对于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的人,不妨一笑了之,抑或谦虚一下。让别人在真心赞美你的能力的同时,也认识到你的人格魅力。这样,岂不是更有助于你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吗?更可以促使你更加充满自信地进行管理活动。     
    如果满足于小人对自己的吹捧而昏昏然,最终会导致自受其辱。     
    美国迪斯尼公司创办者沃尔特在给妻子写的一封信中说:“这个行业是最搅不清的。这个行业没有机智,没有应变能力,没有专业培训是不容易显露头脚的。有些一肚子诡计的人,看起来很可爱,往往是由于没经验,反而容易上当,之所以我没有像羊入狼群,是因为我庆幸我请教了一个人。我很乐观,自信……我认为很值得让人放心的是鲍维斯。”     
    然而,欺骗沃尔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非常信任的那个鲍维斯。鲍维斯说,卡通影片录音,他拥有一组称为“电影声”的独立录音系统。据说只需要一两位音效人员和五六件乐器即可。沃尔特的信任,使一笔又一笔的钱流进了鲍维斯的口袋,最后他对沃尔特假惺惺地说:“我特别想帮助你。你的米老鼠也可用来推销我需要的电影声。比大公司给你的钱还要多,我可以帮你做到。我可以负担卖到每一个州的放映卡通片的权利的一切费用,包括推销员的开销。给我十分之一的毛利就行了,这是摄制卡通片的钱。我先借给你。”     
    一个月过去了,但一直没有支票汇过来,满怀希望的沃尔特派人去了一趟纽约,还是没有拿到,这时的沃尔特才恍然大悟:鲍维斯是个大骗子。     
    沃尔特请律师去纽约找鲍维斯谈判,鲍维斯说,他并不重视米老鼠,米老鼠的成功不过是无意的,他只负责推销电影声,他希望续约在一年后顺利进行。沃尔特提出不付清旧帐,免谈续约。鲍维斯说他能判对方续约,随后,他拿出一封内容是乌比和鲍维斯签约,并由他每星期给乌比300美元摄制新卡通片集的电报给沃尔特看。     
    沃尔特一下子像被推下深渊,呆呆地愣在那里。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管理者必须认清那些对自己非常不利的阿谀奉承现象,在心理上坚决地摈弃他们,让他们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虹←桥书←吧←HQDOOR  
解读“老黄牛”式的下属   
    解读“老黄牛”式的下属   
    在一个企业中,既需要那些很有创意的员工,同样也需要那些“老黄牛”式的下属,所有人的配合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好。所谓“老黄牛”式的下属,往往是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事张扬的下级。这样的下级虽然可能上级并未太注意,他们可能也没有太突出的业绩,但企业同样离不开他们。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因为他们的低调,就理所当然地忽略他们的成绩和存在。而应该一视同仁,像对待那些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下级一样来用心对待他们。     
    对于管理者来说,平时的工作常像赶场似的忙忙乱乱,那些不事张扬的员工,平时干的好事和成绩未必都能得到及时的表扬。年终了,员工认为上级未必知道的功劳,不奖也就不奖了,要好话都不给一句,岂不让人心凉?如果上级此时脱口而出,对他们的鼓励作用可能比奖金更可贵。此时讲不讲那么多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事”,懂这类员工的心理。     
    “老黄牛”式的下级虽然平时一声不吭,但他们的心理同样有问题,有对上级不同的看法,有对企业发展的建议等等,平时这些问题不可能充分展开,大多数是上级占尽上风。但管理者非常有必要抽出时间,听听他们从自己的角度(见识、思维模式)和心理对心中块垒的宣泄。有时只须带着耳朵,耐心听完他的叙述,甚至不必做出什么回答,对方的不平心理就已经得到舒展。     
    相对来说,“老黄牛”式的下级不是没有需求,只是他们很容易得到心理满足而已。因此,作为管理者只需要把“饼”画得清楚就行了。也许并不需要对这类员工进行特别的动员和嘉奖,只需要对企业的未来有一个长远、清晰的规划,就可以拴住他们的心,就可以激励他们为企业继续任劳任怨。     
    每个员工的自我预期都不同。容易出毛病的是管理者想当然地归类。他们的想当然,不但无助于工作的开展,还会挫伤“老黄牛”式的下属的积极性。比如,你将他们归类于那些创意型的员工中,会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挫败感,进而对上级失去信任。     
    “老黄牛”式的员工即使职务对自己并不合适,他们也会抱着是上级安排的,就应该努力干好的心理,而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