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脉更调和,一剂之后,去干姜,只用附桂地黄丸四钱,茵陈蒿一钱,一日分二次服,数日全愈。此病口淡不思食,当然不宜地黄,因脉细阴虚,故仍用之,右尺火虚,故又用附桂,黄病为湿,尿长非湿,故宜地黄也,无湿而病黄,乃胆经之逆也,胆经相火逆行于上,故病黄味苦。火逆于上则虚于下,故口淡不食。茵陈清上逆之热,地黄滋阴,附桂补火,所以病愈,此病此方,亦凭脉耳。若以口苦胃滞之故,不用地黄,脉细难复,病将坏矣。此病,前数年曾病一次,医用附子理中加黄连,时轻时重,三年始愈,脉细尿长不知养阴,其不死者,幸也。此案用药,亦全凭脉脉象之功,数日全愈,理有当然,故学医归结在用药,用药的根据在脉象,故善于学脉者,乃能立于不败之地也。
一人左脚肿胀疼痛,午前重,午后轻,左肿痛为阴虚,午前重为阳虚,脉左右皆虚,右尺尤虚,命脉服附桂地黄丸,每日二钱,午前服下,三日全愈,此病有谓为湿热者,有谓为风湿者,有谓为气虚者,今凭脉用附桂地黄丸全愈,可见凭脉治病,能免去一切牵缠而得着根本解决也。
国医指南将十二经病证,分虚实寒热,挨次列出,后学称便,然于脉的虚实寒热,无有认识,即无法辨别证的虚实寒热,只要于脉的虚实寒热,有精细的认识,无论何证的虚实寒热,不唯能澈底辨别,且能寻出整个治疗之法,不唯能辨别医书已载的病证,且能辨别医书所未载的病证,由脉断病,实有不可言喻之妙,因一经的虚实寒热,必有他经的关系,脉法不精,必无整个澈底的辩法。无整个办法,而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病不能愈且生他变也。欲认识脉的虚实寒热,只要有十架病床的中医院,以一年的临床经验,便可成功,总之由脉断病,是由原则以解决分则,由病断病,是图解决分则,而遗却原则,由脉断病,百无一失,由病断病,失多得少,甚至全失无得,脉者,审病断病处方用药的根据也。
以上审脉用药之大概分别学法也,又有宠统学法,六脉以中部为主,凡中部以上脉盛,中部以下脉虚,无论何病,先补中气,再配合治病之药,凡中部以上脉少或无脉,中部以下脉多有力,无论何病,温药补药忌用,宜用消滞清热养阴药。中部以下主里,中部以上主外,里气不足,故先补中,里气有余,故忌补药。人身右为阴道,左为阳道,,左脉阳虚,则升不上来,右脉阴虚,则降不下去。升不上来,则左郁而虚大,宜温升之药。降不下去,则右郁而实大,宜凉降之药。左属水木,右属火土,左脉沉细,水木枯濇,宜滋润水木之药,右脉微少,火土衰退,宜温补火土之药,左寸属心火,左寸不足,不治左寸,木气足则左寸足。右寸属肺金,右寸不足,不治右寸,土气足则右寸足。左尺属肾水,左尺不足宜补水,兼降肺金。右尺属相火,右尺不足,宜温肾,兼降胆木,此大概宠统学法也,宠统学法中,更有宠统学法,即上文所说脉的大体柔润而微为阳虚,无论何病,不可用凉药攻伐药,干枯而弱为阴虚,无论何病,不可用燥热药横补药是也,只要指法活泼,大体认清,宠统之中,已得应用地步了,学医归结在学脉,以上学法,理路明白,初学入门之快捷方式也。
还有好些省分诊脉,病人伸手就诊,都将掌心向上仰着,更无法诊得明白。万不可掌心向上,定要虎口向上,而且将掌向心微弯,则脉来流利,医生仍能用指法去细细寻求,李濒湖修正之四言举要曰:初持脉时,令仰其掌,不可为训。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诊脉之时,即是定方之时,此时指下心中,只知病人身体整个气机的圆运动如何不圆,要用如何的方法,以补救其圆。所开药方,却要自己立法,此时切不可有一句古人的书在我的心里,若是心里有一句古人的书,心就离开指下,忘却病人的整个气体,便不能立出合于病机的方法来。自己立法者,所用之药,只与脉的病机相合,不迁就书上成方也,书上的成方,乃教人自己立法之意耳。
诊脉之时,既不可想着病人身体的形质,又不可想著书上的一句话,此时心中,只觉两手按着一个圆运动的气体,此妙法也,亦捷诀也,想著书想着形质,决不成功,试验便知。


脉的原理
腕上动脉,能诊全身,此扁鹊脉法,非内经脉法。脉者,血中之气也,脉分寸关尺三部,正对腕后高骨为关脉,关上为寸脉,关下为尺脉,寸脉以诊胸上,尺脉以诊脐下,关脉以诊胸脐之间,左以诊左,右以诊右,尺主沉,寸主浮,关主中。关者,升降浮沉的关门,运动的中枢之意。关前至鱼际得一寸,关后至尺泽得一尺,古人一尺、约今之五寸也,鱼际者,掌下大横纹也,寸关尺三部,为全身气脉总代表之处,两臂下垂,两腕上举,以寸关尺三部,配合全身上中下三部,左右相对,右手寸关尺,左手尺关寸,成为一个圆的运动,右降左升,运动匀和,是为平人。
造化秋金之气,居上而降于西,人身右寸属肺脉,肺与大肠相表里,右寸亦候大肠之气。造化春木之气,居下而生于东,人参左关属肝脉。肝与胆相表里,左关亦候胆经之气。造化夏火之气,居上而来自春木,人身左寸属心脉,心与小肠相表里,左寸亦候小肠之气;造化冬水之气来自秋金,人身左尺属肾脉,肾与膀胱相表里,左尺亦候膀胱经之气;造化相火之气,降于秋金,藏于冬水,人身右尺属相火脉,三焦相火与心包相火相表里,右尺亦候心包之气,造化中土之气,居中而在相火之上,人身右关属脾脉,脾与胃相表里,右关亦候胃经之脉。
肝胆脉俱候于左关,却胆经脉亦候于右关,右关乃土气之位、少阳相火附于土气之上也,胆经循胃口环行,入胃中而下也,太肠经脉候于肺脉,大肠位居下部,亦候于左尺脉,小肠位居中焦,亦候于右关脉,心包相火位于心下,亦候于心脉也。
腕上动脉,名曰太渊,乃肺脉也,人离母腹,通了大气,肺家即起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起后,循环作用,排泄作用,消化作用,乃随肺家的呼吸作用相继而起,内经曰:肺朝百脉,言百脉皆朝于肺,唯肺家呼吸作用之命是听也,难经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手太阴动脉,肺脉也,各脉皆会于肺脉,各脏腑的作用皆起于呼吸作用,此所以中医诊脉,只诊肺脉,便知全身也,参看生命宇宙篇法医学的证明。
现在要总结一句,读者特别注意,脉法要学得深透,指法要按得活泼,无论何病,应用何药,但是阴虚之脉,用养阴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阳虚之脉,用养阳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但是中虚之脉,或滞积之脉,用养中之药,调滞消积之药,无论何病,自然病愈。脉,轻按多重按少为中虚,轻按少重按多,多而虚松,成分不足,亦为中虚。脉润中虚,补中不兼润药。脉枯中虚,补中加用润药。真寒之脉,指下肤冷,真热之脉,指下肤热。根本上获着解决之法,再加以本证上应当兼顾的治法,病证虽多,医书虽繁,实际上都解决于极少极简的脉法之上,看去似乎太不科学,其实由极少的原则,以处理极多的分则,正是中医学最科学处,因极多的分则,乃发源于极少的原则故也。若谓一个病一个原则,无是事也,尝谓学医甚难,诊脉甚易。病太多,书太多,谈空理,故难也。在脉上寻辨法,有实在的证据,有原则的现象,故易也,将无尽的病,无数的书,归纳于三指之下,以求切实的解决,此学中医的秘诀也。

 
舌胎篇
平人舌胎
舌本宽厚红润,胎面呈荷花色。凡无此色的舌胎,中气不足。荷花色,粉白带红,有似腻非腻的一层。五脏六腑,皆系于舌本。故脏腑之气,皆现于舌。

舌的部位
舌尖火,中属土,左属木,右属金,根属水。
舌尖鲜红,此心火不降,脉实者吉。脉虚者病重,重在中气虚不能降火也。脉实者,舌必痛。脉虚者则有种种衰败之病而不痛,老人舌尖红,用药错,多不利。脉虚之舌尖红,如食凉药、即生危险。危险在中气更伤,火更不能降也。
尖与中之间,如现水湿浮聚之形,主胸间有积水。
左有黄厚胎,主肝热之积,与胃之左部有积。
右有黄厚胎,主胆热之积,与胃之右部有积。
根部应常有厚腻,如不腻而是光胎,此肾气虚薄,体气单弱之人也。
舌左部肿鞕,肝热。右部肿鞕,肺胆热。全部肿鞕胃热。

伤寒舌胎
病在荣卫时,舌无胎。
阴脏病时,荷花色变为猪腰浸在水中之淡灰色,虽有淡灰色,仍无胎。此淡灰色,里气阴寒之色也。
如淡灰色,而舌心有腻胎,此阴寒又兼湿滞也。
阳腑病时,舌胎现有黄燥色,此胃热之舌胎,再燥则转黑色,再燥则胎起断纹,黑上生刺,此胃中热燥至极之舌胎也。此种舌胎,便是大承气汤证。此黑色在舌中心与中心之两旁,若黄燥无黑胎,只可微下,用调胃承气汤,大黄玄明粉灸甘草,黄燥亦在舌之中心与中心之两边。若舌胎满黄而不燥者,此非胃热实证,乃湿热病。
凡外感病,数日不愈,必起胃热,即舌上生胎,表气不解,里气必郁之故也。
如系大承气汤证之胎,若不下之,胃热更甚,则津液烧干,舌必干缩而现虚像,实极反虚,最宜注意。由实转虚者,当下失下,手足濈然汗出,潮热,腹满痛等证。渐渐消灭,只余不大的潮热与拒按之一证。
大承气汤、阳盛脉实大,今则不现阳盛脉实,而成阳弱脉虚、舌胎缩小,伸不出来,黑胎缩成一小鞕块。此频率若沉部较多,可用调胃承气汤,缓下之,若脉大重按虚少,便不可用承气汤,须用大黄兼理中汤,或加附子、方能下去拒按之点,而获愈也。舌既不能伸出,可用指探之。此黑胎粘在舌心,成一鞕块,此等证使人难下判断,就只凭着拒按一点耳。阴寒里证,舌胎黑润而无胎,以干姜炙甘草温补中气即退,此种舌胎满黑而润,不似胃热实证之黑在中心。不似胃热实证之黑而干燥,内伤病误服寒药汤中,亦有此胎。
少阳胆经之大小柴胡汤证之舌胎,小柴胡汤证舌胎,白润而兼黄腻。大柴胡汤证舌胎,则润腻之中兼有干黄。
温病舌胎
温病,病在荣卫无胎,入气分舌胎全白。如满铺干粉,此肺气大热之胎,必燥渴能饮。入血分无胎,舌全红或绛赤。有入肠胃者,则舌有干黄胎。入气分清气分之热。入血分清血分之热。入肠胃下肠胃之热。方详温病本气篇。
暑病舌有少许黄胎,胆经相火之气停留胃中,故现少许黄胎,虽有黄胎,并无燥证。只滞而仍虚之证耳。
湿病舌胎,有薄腻一层,湿润不燥,湿热病舌胎淡白,或厚腻,或干黄。湿热伤阴则淡白,湿热聚于胃中,则厚腻。湿热聚久津液灼伤,则干黄。
燥病舌胎,润而不燥,惟满布黄而腻之胎,亦润而不燥,燥乃敛结之气也。燥乃干燥敛结,燥寒燥热相兼,以证判之,如时病篇成都燥病,干姜麦冬并用之证是也。
胃中燥热,黄胎在舌心两旁而成条形。如不成条形,满舌散见。此病不在胃,而在胸膈之间。须竹叶方能扫除。此胎多不黄而白润也。普通外感舌胎,或白或黄,腻而滋润,只是胃间小有滞气而已,无入胃腑病实之证也。
内伤的舌胎
无荷花色,而现淡灰色,此阳气不足,无论何病,皆属阳虚,如看不准,当参脉象,与病证为断。如舌胎中前左右,有灰色黑色淡白色淡黄色夹杂,而湿润,此中土大败之象。冬末春初,小儿发现此舌。先温补中土,俟夹杂之胎退去,乃按病治病,此种胎,中虚兼肾虚也。
凡舌胎黄腻湿润。去黄腻之药,必须兼温补中气。
凡诊病无论何病,须看舌胎,舌有厚黄胎少许,干燥者,有一部分胃热,方中须兼清胃热,理胃滞之药,如槟榔花粉之类。
舌心有黑腻一点如指大,极腻极密,紧贴舌本,拨之亦看不见肉,此有老瘀血,结在胃中,须用气血双补之药,加桃仁红花五灵脂益母草通瘀。轻用多服乃愈。气血双补,八珍汤最佳,八珍丸更好。丸药服下,与胃中细毛缓缓摩擦,去瘀血之秒法。
舌之红心,有枣核大一块红色,此最坏之证。一些燥热药,补气药均用不得。用则真阴立竭多死。不死亦从此病重,无法挽回,此伤真阴之舌胎也,红而干者更危也。
又有病由外感,多日不愈。口苦,舌胎满布黄点,其点甚稀,胎润不燥。服党参乌梅麦冬而苦退黄退者。此胸隔有胆经木火之气,凝聚不降,胎之黄点,乃中虚之现象也。
虫病舌胎
舌上有小黄圈,圈中有一点,此圈不止数个。病重者下唇内面,有好些白点。此种舌胎,其脉必大小不定,忽燥忽急也。此舌胎的原理,不得详细的解释。大约土木二气不和之故。土气开窍于口,土气之中,发现木之动气,故有圈点之形,木之动气,乃虫为之。虫病秋冬多实,春夏多虚,秋冬阳内入故实。春夏阳外出故虚。
阴虚舌胎
胎与舌本均淡白色,牙龈腮内满口肉色,唇内唇外之色,两眼角肉色,都一律淡白,满身肤色,亦皆淡黄淡白,脉并不细数,有沉而抟指有力之意。此种阴虚,须多日调养,方能转愈。脉沉抟指,是其证据。慎勿误认为阳虚,而服热药以加病。阳虚之胎,灰润不白。
舌胎光绛、阴虚血热,舌本圆而鞕,与满舌无津液,或大而硬,伸不出齿,亦阴虚血热。
舌胀满口,此中寒血热,干姜温中,蒲黄清热,即愈。共为末,擦舌上即消。如不知中寒,全用凉药,必生危险。阴虚舌胎,王孟英医案载的甚多。舌胎湿润,津液必多。舌胎干燥,津液必少。舌胎的胎字,有写作苔字者,胎乃底子之意,不可写作苔字。
舌本的本字,是整个肉质,胎乃面上一层,不可认为苔字。初学看舌胎,须兼脉证为断。脉证须兼舌胎为断。
舌胎代表整个内脏。阴阳调和,中气充足之人,舌胎必有荷花色。阴阳不调,中气不足,则现种种不足不调之象。多看舌胎,显而易见。


 
药性提纲篇
彭子益着李毓经  梁家富校

初学用药的提纲
初学用药,可看汪讱庵编之本草备要。明白实在、极为适用。兹将常用者加以系统的简单说明。先将此说明认识、较有纲领。

中气药
温补中气,以炙甘草为主药。性温、有起死回生之功。凡脉虚大而润、或微小而润皆宜。若脉枯细与阴虚诸证慎用,脉实有力者忌用。阴虚而脉枯细,有兼补中之必要者、于滋阴药中斟酌少用。否则、横滞伤阴、中气反因之窒塞不能运化,小儿不宜重用。补中而不横窒者冰糖最好,但力小无起死回生之能。白糖养中较冰糖更平和矣。大枣补中,最补津液,性温,惟有滞塞诸证者,不可用。党参补中气、补津液,性平。如有卫气闭束之外感服之,卫气愈闭,为祸不小。水饮病、亦不可服,生津助水之故。此外凡补土之药,皆能补中。生甘草性寒,能将中气的运动力量减少也。
中寒,干姜为第一要药。有起死回生之力。古方干姜炙草同用之证,皆有关生死大病。误用伤阴,为害极大。炮过用、力稍减。生姜亦能温中、捣汁止呕止吐。外感用之、有伤肺之害。必须完全寒证,肝不燥、肺不热者,乃可用之。蜂蜜炼熟、温中补液,惟无运化之力。生蜜寒中。
调中理滞。食滞用神曲、麦芽、山楂、槟榔、草果,俱炒过用。神曲草果皆性热,余性平。凡舌上有黄白腻胎,皆宜。气滞用砂仁蔻仁,用量愈轻愈好。淡豆豉、调中理滞、其性阴柔,温燥病妙品。
中寒乃常有之事。中气最怕病热。中气如热,胃中阴不包阳,阳气飞散,即死。本人好食热性食物,与医生好用热性之药,日久,中气遂热。可怕。治之之法,养肺阴,养胃阴,降胆经,与温补中气并重,可愈。饭后胸下热,即中气热也。

脾胃土气药
补脾胃土气,白朮为主药。宜用慎用忌用之脉,与炙甘草同。性平不可用土炒,伤其津液,以增燥性。脾胃无滞者,合用。有滞之吐泻忌用。其次则山药、扁豆、薏苡,皆补土气、性味平淡,兼能除湿。凡除湿之品、皆伤津液。苍朮除湿性燥,兼能发湿气之汗。茯苓除湿其性平而刚、猪苓泽泻除湿性柔,小便利者肺津亏者皆不可用。除湿之药,皆于土气有益。然土虚无湿,切不可用,以伤脾胃津液,致土气更败也。凡补土除湿之品,阴虚慎用忌用。半夏藿香平降胃气,赤石脂善收滑脱、平和妙品。冰朋散,口舌诸热,擦之特效。木通性平泻水,由心包下行。

肺与大肠金气药
补肺金、山药为主药。其性平和、最助肺金收敛之气。并能利尿。利尿者,金气收则水归膀胱也。肺虚而燥者,以阿胶之滋润辅之。凡补中补土之药皆于肺金有益、土生金也。凡补肺之药,皆补大肠。
红枣补肺、能填补伤损。糯米最补肺阴,落花生润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