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东南重镇-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人对上海总是不太服气;尤其是出门旅行的时候;不得不从上海转飞机、转火车;心里顿时很不痛快。和大上海相比;古城南京简直成了蛮荒的乡村。你不得不在上海住上一夜;不得不麻烦上海的朋友事先替你购买车票或者机票。南京也有机场;也有火车站;可是南京偏偏就有那么多不能直接到达的地方。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你会觉得距离南京300公里外的上海;整个就是一个暴发户。你简直想不明白;上海凭什么那么阔。100多年前;上海不过是一个比渔村略大些的小县城。它是南京的下属的下属的下属;上海的地方长官想拜谒南京官员;得拐好几道弯才行。可说变就变;现在的上海;牛气得差不多认不得外地人是什么人。和上海相比;南京现在活脱是个破落户。想当年;东南重镇的这把交椅;毫无疑问地应该让给南京来坐。不用说什么十朝故都;也不用说什么扬州大都督府;就说这挨着近一些的清朝近300年间;东南数省的最高领导人两江总督大人;就一直待在南京办公。南京不仅仅是省府的问题;它管辖的范围;至少也有几个省。如今;南京军区的这块大牌子虽然还在;整个华东六省一市的军事还归它管辖;但是毕竟是和平年代;东南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显然已经不在南京。南京当然不会甘于这样的现状。不甘心;也只能白搭。南京的衰败;几乎是无可阻挡的。想当年;南京是如何的阔绰。远的不说;仍然说清朝的二三百年;说那三部和南京有关系的名著;第一部是孔尚任的《桃花扇》;下来一部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还有一部更了不得;这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没有什么地方比南京更适合作为作家的摇篮。三位作家不约而同地都记录了清代南京的繁华。不妨从《儒林外史》上摘一段现成的文字: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路。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四寺;到如今;何至四千八百寺!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哪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起卷了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起喷出来;和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艳服;招接四方之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这就是南京当年的写照;这样的文字曾经令许多外地人的心脏发颤;魂牵梦绕地一定来一趟南京;去一趟秦淮河。显然;南京所以能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占有重要和突出的地位;并不只在于它是十朝故都;有那么点金陵王气。南京的重要性在于;无论哪朝哪代;它都处于东南重镇的领导地位上;都有过繁华的景象。就算是隋文帝下了一道命令把南京夷为平地;一把火烧去了所有的亭台楼阁;南京仍然能很快地恢复过来。说白了;也很简单;东南数省历来是北方的中央政府的经济命脉;要想获得很好的财政收入;东南数省的稳定繁荣十分重要。按照惯例;中央政府必定会派大员坐镇南京;然后通过南京;行使对东南数省的领导权。北方的中央政府既要保持对金陵王气的警惕;同时又不得不鼓励南方发展生产。和平时期总是要大大地长于动乱时期;因此历史上南京的繁华几乎是注定的。

2

六朝的繁华对于今天的南京来说;由于隋文帝的一道命令;已经见不到什么货真价实的东西。除了墓道前的石头怪兽;所谓实物已经无迹可寻。南京人今天的心理定势;是明清两朝;以及中华民国定都南京所造成的。这个城市仍然可以到处见到这些前朝的影子。旧的东西;并不会一下子就无影无踪。近代史上南京遭到的最大的破坏;是1937年日本兵攻入南京。大屠杀使得这座古城人口锐减。据资料统计;日本兵在南京屠杀了35万人!抢劫财物仅金银首饰就有1。42万两又6300件;古字画2。84万件;古玩7300多件。最可笑的是;连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会长的家也被抢;这个汉奸家中的红木家具被洗劫一空;佛堂中供奉的祖宗牌位;也被糊涂的日本兵当作文物抢了去。繁华的商业街被烧了;明清两代留下来的古建筑被烧了。城陷之处;从城南的中华门;一路烧到了城北的下关江边。在这场劫难前的南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再看看一位叫做爱泼斯坦的美国人;是怎么描述当年他所亲眼见到的国民党的旧都南京的。爱泼斯坦把南京比喻成一座带普鲁士色彩的官府;比喻成一个气势非凡的新首都。在这里;新的林荫大道;无情地切除了许多陈旧的房屋和商店;宏伟的建筑一个接着一个拔地而起。官员们的小汽车;沿着这些光亮的柏油路急驶而过。官场上的政客一个个佩戴徽章;身着或者是长袍马褂、或者是时髦的翻毛皮领上衣;到处招摇;出席这样或那样的会议。威武的军官在武装带上挂着镶金边的匕首;无忧无虑的年轻飞行员们穿着皮夹克;而神气活现的商人则穿着美国品牌的衣服。旧都南京在战前更像是一座西方的城市;甚至是在战争的初期;在敌机的狂轰乱炸之下;这座城市也没有乱得失去分寸。那里的一切都是周密规划的;有着一切必要的军事应急措施。当敌机来袭时;穿着漂亮制服的警察和宪兵以及经过严格训练的、有纪律的急救单位知道该做什么事。几分钟内;就把街道清理完毕。自爆发战争以来;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一遇空袭;人们就钻到里面。至于汽车和卡车则伪装起来;停在马路两边浓密的树荫下。战争使得南京大大地伤了元气;抗战胜利以后;还都南京的国民党忙于内战;根本没有精力恢复南京的城市建设。不久;国民党又仓皇逃往台湾;北京成了新中国的首都;一蹶不振的南京又一次成为破落户。南京失去了像战后东京、罗马和伦敦那样的发展机会;这些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城市;作为一国之都;作为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很快就从废墟中喘过气来。而南京却好像是被人们遗忘了。在过去的多少年里;南京勉强维持的;是它的东南重镇的地位。对于这座古城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最恰当的位置。南京不适合做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的首都;它的权力范围;比较适合的也只是东南数省。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重镇的地位也将不复存在;时至今日;东南真正的重镇;已经毫无疑问的是上海了。其实早在100年前;上海对南京的东南重镇形象;就已经露出了威胁的端倪。民国时期;南京虽然是首都;但是离它不远的上海;其繁华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且有过之无不及。上海的崛起几乎是无可阻挡的;南京服气也罢;不服气也罢;反正一句话;得乖乖地把东南的第一把交椅拱手让出去。南京的萎缩将不可避免;它对于东南数省的优越的领导地位已经丧失;对南京这样的城市;提过高的要求;已经没有现实意义。

3

对于南京人来说;需要迅速调整的;是那种不务实的传统心态。重新恢复东南重镇雄风的可能性;几乎已经不存在。时乎时;不再来;历史给予南京的机会;已经一去不返。南京人必须明白;仅仅是等待机会远远不够;根本等不来。南京人必须靠自己去抓住机遇。指望抱残守缺不对;一心想把南京建设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也不现实。有了上海;在全国的这盘大棋枰上;南京注定只能是大上海的一个陪衬。在长江三角洲;不可能需要那么多的国际大都市。换句话说;国际化大都市成不了南京的救命稻草。南京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文化名城。它应该得到蓬勃发展的;是像上海那样的新型城市所不可能具备的优势。南京应该成为一个温馨舒适的城市;应该把如何改善市民生活放在第一位。历史上的南京繁华;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它是古都;并不在于它处于领导地位的东南重镇;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这里的人民曾经生活得很好、很富裕;有很好的精神生活。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天堂;这才是南京发展的最佳方向。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着国际化的大都市。大;未必就一定是好事。大;必然会有大而无当的烦恼。国际化大都市不是过好日子的代名词。一个居住在国际化大都市的穷人;并不会仅仅因为他生活在那里;个人的价值;就会像上涨的股票行情;突然看好起来。有一年;我去成都;一位朋友对我坦言;说成都是一个很适合居家的地方;问我在南京的感觉怎么样?我怔住了;一下子不知应该怎么回答。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