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理人创业的13大障碍(想创业必看)-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
  其实,养成批判性思维很简单,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用自己的独特视角来审视他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胆诘问任何现成的东西。简而言之,就是当别人向你提供什么。
  无论是有疑惑,还是无疑惑,首先都要敢于提问,问别人,也问自己。疑问越多,你认识问题就会越全面,越客观,你的思路就会越清晰,你做出的判断就会越准确,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越得当!
                  第19节:不要盲目跟从他人思考力(1)
  9。不要盲目跟从他人思考力
  在生活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经常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有时候,当你的观点与其他人不同时,即使自己坚信是对的,有时也会迫于众人的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随大流〃;参加活动时,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有时你会选择〃委曲求全〃;周围许多的年轻朋友都结婚了,你也会考虑自己应该找个人谈恋爱,结婚了。这就是一种从众行为。在我上大学时候,曾经有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是在千禧年前一天的傍晚,班上的一群同学相约去学校附近的 广场看千禧节目。从学校到广场大约要走30分钟。走着走着,无聊中,有一个男孩出了个主意:让大家同时望着天空中的某一个地方,做好奇的探索状,看路人有什么反应。大家都对这个恶作剧比较感兴趣。
  于是,我们几个人都围在一起,形成一团,把头抬起来,望着天空,手臂若有其事地指向天上同一个位置,嘴里故意含糊不清地说着我们自己也听不懂的话。我们边笑,边看,边说。
  果然不久,路上的行人就有了反应,跟着我们一起抬头看天,真以为天上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
  我们觉得很有趣。抬头望天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边走边看,有的人停下来认真看,但却没人过来问我们究竟看什么。
  等大家都觉得恶作剧该结束的时候,我们一哄而散。我们继续往前走,背后留下了一群看天的人!
  直到有一个小女孩一句话道出了真相,她说:〃妈妈,天上根本没有什么,哥哥姐姐们在骗人!〃望天的人们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有的匆匆离去,有的自我解嘲地傻笑。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一般来说,在一个群体中,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也可以说,从众源于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自己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感较强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其实,有时候,从众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当你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候,别人的做法可以给你参考。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决定都是对的,他人的经验就是你的行为指标,这样可以为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麻烦。
  然而,从众心理也会让人缺乏分析,降低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况且别人的经验是否适合你,还是根本就是错误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不顾是非曲直地盲目服从多数,随大流,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张丽一年前毕业于某所大学,现在一个影视传播公司上班,在月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已经是个有房一族了,但她过得并不快乐,每个月的月供让她很辛苦。
  起因是她看到朋友们都买了房,在〃房价还会不断上涨〃的舆论影响下,加上她的一点虚荣心和攀比心,生怕自己跟那些有房的朋友们不〃合群〃,她想也没想就下了买房的决心,让父母为自己交了首付,自己负责月供。
  成为有房一族,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大的兴奋。房价涨得没有她想象得那么快,相反,占每月工资80%的月供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后悔当初买了房。
                  第20节:不要盲目跟从他人思考力(2)
  马克·吐温说,〃一般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喜欢通过学习和自省来构建自己的观点,然而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邻居在想什么,接着盲目从众。〃一个独立性强、思维清晰、有主见的人是绝不会盲目从众的。
  很多年轻人,或缺乏对自身的认识,或对前路很迷茫,或碍于虚荣,宁愿跟着别人走也不愿意倾听内心的声音,不问自己想要什么,不问别人的选择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就像上面的张丽,效仿别人,结果给自己带来负担。
  别人的意见只是你的参考,最终的决策还是要结合你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现状,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不需要、不能跟随的。年轻人要避免盲目的从众,就要注意下面三点:
  1。 认清压力,做你自己。
  上面我们已经讲了,从众行为是迫于群体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当一个人的思想、观点、行动偏离或违背了群体的规范或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观点或行动时,便会受到指责、批评或孤立,从而使个体感到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这便是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是无形的。
  然而,对这种群体压力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对这种压力的耐受力不同,从众的程度也不同。我们随时要认清其消极影响,你判断的标准毕竟不能仅仅依赖于大多数,它更需要你自己进行思考。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如何做,要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说,如何做。
  2。 认真思考,追求自己所需要的。
  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别人拥有的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任何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去做决定。比如,在选择工作上,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对热门职位盲目追逐,选择大城市、大企业,而不考虑自己的气质、性格、特长,没有对自己进行认真而综合的分析,对于自己要从事哪种职业、去哪里就业,完全〃随大流〃。结果很难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
  3。 发现优势,表现自己。
  过度的从众,会导致盲从与怯懦,不敢当众发言、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风险、回避矛盾、逃避困难。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自己很累,在你生命中有周围的一切,唯独没有你自己。
  如果说一个人的个性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性格注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那么塑造自己的个性,做自己,对于你走向成功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表现自己。如果不主动地表现自我,别人可能很难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你会因此失去成功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挖掘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塑造出一个优秀的自己,避免一味跟别人走,否则,你丧失的将会是良机,而你收获的只有平庸。
                  第21节:打破定势的思维推断力(1)
  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词送给年轻人:不走寻常路!
  10。打破定势的思维推断力
  定势,是指我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面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我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所谓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定势思维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有一天,我跟堂妹在家加班忙一个项目方案,突然停电了,打电话到物业去,被告知要停电24小时。听到这个消息,一方面为不能加班写方案而感到遗憾(很多数据都在电脑中),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些天来都太忙了,难得的清闲要抓住。
  这时候,只听到堂妹做了个深呼吸,然后轻松地对我说:〃今天晚上难得不工作,那就看一晚上电视吧!〃我一听,觉得是个好主意,好久没看电视了,今天难得清闲。但一回想,不对啊!没电用电脑,哪有电看电视?两人哈哈大笑。 一时间,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思维已经深深地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套住了足不出户的忙碌让我们仅有的娱乐活动变成了看电视,于是,便出现了这种笑话。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式。这种规律性的思维束缚了我们的大脑。
  确实,我们有时想问题,总是按照之前的经验或既定的方式去思考,缺乏变通,不能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太重视经验和习惯,而缺乏新的问题解决思路。
  当然,经验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我们常常会运用已有的经验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
  比如,这段时间,由于公司附近的马路正在修建,你到公司不能像往常一样走马路,而是需要绕过一个公园,走小路到办公大楼。经验告诉你,这段时间你必须走小路。如果你每天都尝试着走一次大路,直到走不通了再返回花园,走小路到公司,那么你必然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然而,经验有时候又会让你犯一些错误,为你制造一些困难。比如,一旦通往你公司的那条宽阔大路已经修好了,但你却不知道,仍走那条肮脏、泥泞的小道,这就无形中为你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记得我以前看过一个关于阿西莫夫的小故事: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洋洋得意。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
                  第22节:打破定势的思维推断力(2)
  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题:〃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成拳头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说着,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汽车修理工一听笑了:〃哈哈,你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继续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要答错,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修理工所说的〃你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式。
  年轻人要挣脱定势思维的束缚,敢于想象,敢于尝试。经常有些年轻的同事向我请教工作上的事,比如,如何写好一个产品方案,我通常都会先问他们〃你认为应该如何写呢?〃〃你认为应该重点考虑什么?〃〃你能先找出一些关键词吗?〃
  开始,他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如何下笔。无论他们多么需要我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但我只是一一地对他们提问,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最后,我还会告诉他们,一定不要先参考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将别人的方案作为参考。因为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做事不愿意动脑筋,固守已有的(自己或是别人的)经验,不愿意创新。
  一个人的思考陷入某种定势思维大都是不自觉的,而要摆脱和突破这种定势思维的束缚,常常需要自觉地付出努力。
  因此,当我们的思维活动遇到障碍,陷入困境,难以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往往都有必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的头脑中是否有某种定势思维在起束缚作用?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了?
                  第23节: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1)
  11。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 远的地方,他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
  其实,如果有一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盲目地跟随他人不一定有好结果,我们的生活需要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一个新的方法,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收益。我们经常说,方法总比问题多,但是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却总是要伤透脑筋。大多数时候,我们懒得去想一些新办法,而喜欢沿用前辈们的经验,更喜欢使用一些稳妥的、已经实施过的方案。这就容易让我们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即按固定的思路去想问题,而不愿意换个角度、换种方式去想,拘泥于某种模式。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更好解决,更是阻碍了我们的思维活性。
  有个小男孩在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每次看马戏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这下可怎么办呢?没人买东西,意味着他的收入惨淡。
  有一天,他的脑瓜里诞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他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赢利自己只拿一半。于是,马戏团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他不停地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们进场后,他就开始叫卖起柠檬水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他的收入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上面那个小男孩,当传统的销售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他换了一种销售方法,先免费赠送花生,使得观众先〃占他的便宜〃,进而由于口渴而不得不主动买他的汽水。这种方法无意间就推动了他的销售。如果他总是用一直使用的方法,被动地等待客人来买饮料的话,他的工作成果肯定得不到任何改观。
  不要担心自己生来就不聪明,或是以为自己思维不如人。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正如卓别林所说,〃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有滋味,并能让你产生激动人心的顿悟。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1。 培养自己的质疑能力。年轻人应该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做到博学而不浮躁,专注而不死板,打下良好的基本功才能有所创新。很多年轻人不仅学识浅显,而且对身边很多事物都漠不关心,即使在现有的制度和规则下都难以完成任务,又如何能创新呢。
                  第24节:有创意的生活创造力(2)
  2。 展开想象的翅膀。
  创新,必须以联想、想象为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因此,要鼓励自己多联想。千万不要告诉自己〃这样行不通!〃〃那样是不可能的〃,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有想不出来的东西。只要你敢想,就能变成现实。
  在17世纪的荷兰,某一天一家眼镜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