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理人创业的13大障碍(想创业必看)-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好到底是企业的势能大还是这个人的势能大,如果企业的势能大,能控制住这个人,就像如来佛能控制孙悟空,未必一定要让他信佛,也可以用”。

这个问题对于实力、势能都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可能就不能回答得那么干脆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对这种人常常采取回避态度,或对他们不理不睬,也就是“冷藏”——炒了他可惜,要改变他又嫌太累,且难度太大,真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过,这类人可不会“闲着就是闲着”,他会像鬼魅一样,在后面煽风点火。

定时炸弹

如果把人的能力用分值来衡量可以是0至100分,没有负分,但心态的分数可以是负100至正100分,如果一个人的能量能力X心态,则能力强而不认同企业的人的最大能量100X(—100) —10000,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

要使这“定时炸弹”不是在内部炸开,而是到外面去发挥威力,为企业创造价值,则先要分析他心态不好的原因,再施以对策:

刘备的策略

心态不好的第一种可能是因为他瞧不起上司、同事,觉得上司、同事不如自己,“天下舍我其谁”,这时候,你最好是支持他、肯定他,激发他的英雄主义气概。

这就像刘备,身边聚集了一大帮能力强的人,如关羽、张飞、诸葛亮等等,这些能人不是天生就认同刘备的,靠的是刘备不断地“支持、仰仗”他们,让能人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觉得领导太弱了,离不开自己,有人说这叫“扮猪吃老虎”。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总想妄图教关羽们几道武林功夫,给诸葛亮几个锦囊妙计,历史上可能就没有三国演义了。

识英雄重英雄

第二种可能是这类人觉得上司也很强,甚至比自己强,这时候,你对他要表示“惺惺相惜”。

自视高的人通常骨子里隐藏的自卑情结很深,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发觉。他需要别人看得起自己,尤其是他看重的人。

如果你不先对他的才干表示欣赏,他便会想方设法做些另类的事情来引起你的关注、重视,他会在私底下说些坏话,以显示他有非凡的洞察力,比别人更有远见,不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而且不把你当一回事儿,甚至把你踩下去,会显得自己不同凡响,这叫“强强联合”——我敢跟你叫板,说明我的分量也不轻。假如你懂得“识英雄重英雄”,他可能会站到你这一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老板这样懂得欣赏自己,只好“两肋插刀”了。

天生反骨

第三种可能性是所谓的“天生反骨”——叛逆心理已经成为习惯,这种人哪怕功力深厚的人也未必能扭转过来,如果你觉得自己修炼还没到家,还是趁早炒了他算了。

总体说来,我个人是赞同陈惠湘的意见,对于能力强但不认同企业的人还是不用为妙,因为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如果实在要用,最好是不断地支持、肯定他,让他慢慢地归顺、转变过来认同你,这需要有诸葛亮七擒孟获般的耐性,会有点冒险,也比较累。要想用恩威并重的方法来罩住他,除非企业的实力很强、老板的人格魅力很足。

能力强心态好的人就能授权?

如果企业能一步到位,招到的是第一种人——能力强又认同企业——那真是再美妙不过了。老板们巴不得把权授出去,让那些人全权负责公司里的事务性、常规化的工作,好让自己做“甩手掌柜”,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但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授权的关键不但是找到这些人,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有相互的信任,有授权的条件。

对于那些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创业型企业,授权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企业弱小,容不得有多少闪失,事必躬亲往往比授权来得安全、省事,尤其是那些缺乏充分信任的授权反而监督成本会很高,甚至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我们无须指责创业型的企业家那种“亲临一线场所的习惯和越级指挥的行为或冲动”。有人说过这么一段话:当一个企业只有几十人的时候,老板必须带头干最苦最累的活;当企业成长到七八十人的规模,老板有些事情就可以交待手下人去干了,不必事事躬亲;而当企业发展成数百上千人的大公司时,老板只需双手抱拳:诸事拜托了!

授权意味着允许犯错

另外,授权双方对犯错要有充分的认识——人不是天生就会做事的,授权意味着成长,意味着让下属有学习和犯错的机会,意味着企业可能要蒙受一定的损失,付出学费和代价。授权的老板就像教练,在旁指导下属打球,却从不亲自下场,让下属在错误中成长,提醒下属不要犯重复性的错误。如果没有充分的信任——相信下属是有事业心的人,那么损失所带来的可能就是猜疑,老板会想:“我当初是不是看错人了?”同样,被授权者心里也犯嘀咕:“造成这么大的损失,老板会怎么想?还是推卸责任为好……”、“看来老板对我有看法,唉,我已经尽心尽力了,他不理解我也没办法……”。如果这类事情多了,便容易离心离德。

授权是为了授责

如果说授权的条件是信任的话,那么,授权的目的则是为了授责——让员工有责任感。在现实生活或者电影小说中,我们看到小人物一步步地往上爬,最终爬到权力的巅峰,大家就以为故事结束了——小人物终于获得了权利,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假如“授权”让人们想到的仅仅是权利,而不是责任——就像拿到一张空白支票,可以为所欲为一样,这样的授权是危险的。

作为授权者,要让被授权人清晰地知道:权力是靠下属尊重你,才能体现出来的。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必须负起责任。懂得内省的人能直接面对自己所处的状况,尽情发挥能力至极限。而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会想方设法找理由为自己推卸责任,他们常常站在自己是牺牲者的立场来说话,牺牲者当然是希望博得同情,也就是既不用承担必须成功的责任,也可以免掉失败的责任。这种人实在不适合当主管,更不适合被授权。

被授权者要拥有这样的自信: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的,早一点注意到可能出现的疏忽、错误,及早衡量以收拾事态——这是感情成熟的象征。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取利润,而雇佣员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利润,合理的用人与授权,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证。

总结

有人说管理是门大艺术,而用人、授权则是其中的精致艺术,对一般人来说是高深的、难以掌握的。我对这种说法持有不同的解释:管理确实是一门艺术,但在开始阶段只是门技术而已,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就像演奏家必须练琴、歌唱家必须练声一样,只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就可熟能生巧,但要达到收放自如的艺术境界则一定要用“心”才行。

要学会自视清高,认定自己是高高在上的。
要有俯瞰群雄的霸气,因为站在你脚下的都是你的属下。
要在下属对你提出疑意时,微笑地抚摸他的肩膀。
要在下属接受你的意见时,淡然地一笑。

要在愤怒时,找个没人的地方发飙。

要在开心时,带领下属大醉一场。

要在下属的心目中,竖立你领导的地位。

要在同行面前,告诉他们没你不行。

要在小事上,睁一眼闭一眼。

要在大事上,果绝睿智。

要在难事上,勇于搅和。

要在愧心事上,当做什么也没发生。

要在谈论陌生话题时,以诙谐带步。

要在得理时,放他人一马。

要让自己的话,成为圣旨。

要让下属知道,他的话永远只是参考。

要让自己的振臂一挥,有万人响应。

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下属产生心理上的障碍。

要让自己走在最前,没有人敢越过乃至并行。

要让自己面对美女时,假装正经。

要让想争夺领导之位的人,知道什么可能都会变为不可能。

要在自己可以晋升却没有得到晋升时,告诉他人是你让着他。

要在你打盹时,睁着双眼。

要在你累了时,让同行觉得你随时都会反扑。

要在有压力时,表现大胆的倔强。

要在有动力时,告诉下属什么是王者之风。

当领导,难乎?不难也。

当领导,宜乎?不易也。

当领导,异乎?不异也。

彼得先生在其巨著《彼得原理》里为我们清楚地描绘了职业晋升的瓶颈问题,他指出,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胜任不了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

    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

    这个观点对正充满干劲,积极打拼职场的经理人来说,略显悲观。但是,我们的确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确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曾经优秀的经理人也会上演暗然出局的悲剧,曾经无所不能的经理人也生出江郎才尽的无奈,曾经可以指点江山的企业老总,也会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都是职业不胜任导致的悲剧结果。

    精力充沛,事业心强的经理人当然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希望能够突破彼得先生的晋升瓶颈,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越做越好,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我,达到自己想达到的目标。

    彼得先生自己研究出了晋升瓶颈的问题,他当然不愿意自己也掉进去,也希望自己能够不被它所限制。于是,它提出了自己职业道路的对策,即彼得座右铭:

    身为人类家庭中的一名优秀的成员,

    我发誓要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并透过言语或行动实践我的主张。

    我发誓我个人的一举一动或所有决定,都将朝着提高生活品质的目标迈进,而不是向上攀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地位。我发誓常和自己保持亲密的接触。

    从彼得座右铭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五点:

    一、做人类的优秀分子

    做人类的优秀分子,是一个目标,一个远大的目标。

    经理人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获得更多的人生价值,必须为自己定立相对远大的目标,明确个人的愿景。

    目标越远大越好,越远大就越能牵引我们继续前进,使我们产生更大的动力,汇聚更大的能量,激发更大的潜能。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定立的目标是跑步2公里,那这个人可能跑到1。6公里就松懈了,如果这个人为自己定立的目标是跑20公里,他可能跑到16公里都不敢松懈。同样一个人,因为目标的不同,努力的程度就不同,这就是远大目标的作用。

    所以,经理人应为自己定立尽可能远大的目标,然后采取必要的行动为之不断奋斗,直到实现。

    做人类优秀分子,可能显得较为笼统,经理人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规划,将职业晋升的道路放在市场的范围内,放眼市场,着眼现在,有效整合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和方便,在密切计划的基础上逐步实施。

    二、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经理人的修养,也是员工的需求之一。

    经理人必须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员工、同事和领导,与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关系。

    人际关系是经理的必须课和财富,无论在什么样的组织,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不广泛,都是寸步难行的。

    为了获得必要的人际关系,经理人应敞开心扉,积极与人交流沟通,多为别人服务,帮助别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处理这些事情的基础就是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自然的体现,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练习,学会尊重自己,只有会尊重自己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却口口声声要尊重别人,其结果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三、做个有思想的人,用行动实践自己的主张

    做个有思想的人,是要求经理人要用自己的大脑创造财富,做个善于思考,善于决策的聪明人。

    卡耐基说思维创造财富。善于思考才善于运用知识,善于思考才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前瞻性地想别人所不能想的事情,做别人所不能做的决定。

    经理人需要转变那种快点从座位上站起来,快去干活的观念,而是应想办法使自己坐下来,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调整一下紧张快速的节奏,好好思考思考,反省反省,以求得更大更快的进步。
  
    思考是行动的前提,思考是为行动做准备的,在严密逻辑思考的基础上,经理人需要做的就是去行动,行动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味的犯愁,一味的退缩只能使自己变的更加的不胜任。

    具备胜任素质的经理人都是行动的专家,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去实践自己的主张,去大胆地表达自我和实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实现职业晋升瓶颈的突破。

    汤姆·彼得斯说快速制定计划并行动是人的一种修养。想想这句话吧,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吧,照彼得斯说的去做吧,做了你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四、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超越自我而做,而不是单纯为了职业的晋升

    经理人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超越自己,愉悦自己,在此基础上是配合组织的目标,完成组织的任务。

    只有把自我的超越与组织的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利于经理人不断实现目标,不断完善职业生涯的规划。

    经理人一定不要把自己的目标限定在一个特定的职位上,那样做的结果是使自己的目光变的短浅,变的鼠目寸光。目光短浅容易造成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容易使人懒惰,懒惰的人喜欢走捷径,希望通过玩弄手段和权术去获得职业的晋升和权利。

    而通过玩弄手段获得晋升则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也不一定是自己能够驾御得了的,当真的驾御不了,经理人就容易滋生出所有不胜任的症状,生出懒散、懈怠、不负责任、放任自流、顽固不化、自私自利、特权观念等诸多毛病。

    所以,为了突破晋升的瓶颈,经理人应以个人的绩效提高为目标,以自己的肤浅和惰性为敌人,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完全的自我实现。

    五、通过学习实现突破

    学习是经理人的必修课,是缩小自己与优秀分子差距的最快最好的办法,也是实现职业瓶颈突破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的例子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经理人所要做就是快速地改变自己,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知识型的管理者。

    经理人的时间有限,学习需要挤出时间,见缝插针,点滴积累。

    读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书籍和管理书籍,在工作之余阅读,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补充知识养料,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格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过程就是和专家对话的过程,书里凝结了专家、学者、优秀分子的知识精华。过读书,经理人可以方便地获取专家、学者的经验所得,进而指导自己更好、更正确地做好本职工作。

    参加研讨会。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人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可以直接地形成观点的对碰,交换经验,交换心得,进而获得启发和动力。交换经验和交换苹果不一样,两个人交换苹果之后,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换经验则是每人拥有两个人经验。

    所以经理人应该更多地走出去,参加相关主题的讨论、研讨班,与业界经理人分享经验,交换心得,开阔眼界,开阔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经理人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成功突破晋升的瓶颈。


哈佛大学演讲有感(之一)  

序:2008年3月9日,我受邀在哈佛大学就企业社会责任发表演讲。据有关媒体的同志讲,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邀在国际上讲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缘何?原因大概有三:第一,中国有企业(现代意义的企业)的历史太短;第二,中国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也不长;第三,国际舞台上某一领域话语权的让渡标志着该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崛起了!

 在哈佛演讲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