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态修养处世智典-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显然是高于“活着”的活法。我们面临很多问题: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曰趋激烈,人和人之间感情的淡化,对大自然的疏远,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宅短缺与高层化等等。“生活”让我们拥有物质享受的同时,情绪越来越紧张,心理压力越来越重……“活着还是生活”?每个人都面临这个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变化,避免陷入“背负重担”的困境。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三部分 第45节:真我本色(5)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3 本章字数:1785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轻松快乐。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奔波之余,给自己留点儿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话说得很哲理:“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每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解和赞美,不必求同,不讲形式。请记住,朋友,你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态好起来。
    □离群的黑雁
    一只黑雁从小生长在雁群中,但是后来它觉得自己和其他伙伴越来越格格不入了。因为随着它的不断长大,黑雁的身躯变得比一般的伙伴都要庞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它一身黑色,这样看来,它简直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了。
    虽然同伴们并没有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而排挤它,但是黑雁却瞧不起自己的同伴。
    “它们一个个那么瘦小,真是可悲,而且颜色还那么难看,哪有我这种黑色高贵!哦!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真是太不幸了,我本来应该和黑色的乌鸦生活在一起的……”
    黑雁觉得乌鸦的生活很有情调,就像一位高贵的黑衣妇人,可以整天什么都不干,闲的时候还可以唱唱歌。于是,黑雁一心一意想要搬去和乌鸦同住。可是,乌鸦发现黑雁长得和自己不一样,而且声音也不一样,因此不想让它和自己一起住。
    乌鸦带着厌恶的口气说:“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和我根本就不是同一类,你再怎么高贵也只是一只大雁,我不会喜欢你的……”
    吃了闭门羹的黑雁无可奈何地只好回头去找它原来的伙伴。
    “你不是看不起我们吗?和我们在一起会给你丢脸的,你还是走吧,这里没有人欢迎你!”
    于是黑雁只好孤单地离开了雁群,在天空中发出凄凉的叫声。故事解读:
    众叛亲离是对爱慕虚荣和忘本之人的惩罚。清楚地认识你自己,莫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否则你会到处遭到人排斥。应用之道:
    一次聊天时,有位朋友颇有感慨地说:“人啊,别拿自己不当人,也别拿自己太当人。”乍听起来,此话似乎不通,甚至自相矛盾。然而,大凡明显荒谬之言往往反有深意。
    有“拿自己不当人”的吗?有。君不见有的人在当权者面前像个童养媳,眼皮儿都不敢抬一下;有的人在有钱者面前像个刘姥姥,眼角上都堆出花儿来;有的人在有名气者面前就像个孱头,眼仁儿都呆滞了。这种人自轻自贱,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好像生来就不如人,时时不如人,处处不如人。
    有“拿自己太当人”的吗?有。君不见有的人刚当上个小小的什么官,就仿佛自己做了皇帝;有的人刚发了一点小财,就仿佛自己成了亿万富翁;有的人刚有了点小名气,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我膨胀,好像生来就高人一等,无人可比。
    有趣的是,某些人有时候“拿自己不当人”,有时候又“拿自己太当人”。他们或者在发迹之前“拿自己不当人”,在发迹之后“拿自己太当人”;或者在飞黄腾达之时“拿自己太当人”,而在穷困潦倒之时又“拿自己不当人”。还有的在比自己更“火”的人面前“拿自己不当人”,而在不如自己“火”的人面前又“拿自己太当人”。
    “拿自己不当人”与“拿自己太当人”,情况不同,表现各异,但其“精神实质”却是相同的。他们都以他人的法码称量自己,都以权力、金钱、名气这些身外之物来衡定自己,都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评价自己,是另一种“胸中装着全世界,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两类人,无论他有权无权,有钱无钱,有没有名气,都同样缺乏自知之明,都失去了自我,都有人格缺陷。
    其实,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不必拿自己不当人,也不应当拿别人不当人。
    在这方面,葛优是个明白人。他在谈到他自己的时候说:“演员嘛,观众喜欢你,你是明星,可你要干了点什么坏事观众照样臭你,你不演戏了观众照样会忘了你。我心里特明白,我呀,大概就能再火十年,五十岁一过,一定是一天不如一天火。我有危机感,预先想明白了,到那一天想想自己没糟踏自己,对得起掏钱看我戏的观众,就心安了。”他没拿自己不当人,也没拿自己太当人,更没拿观众不当人。他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所有人:正“火”着的人不必大张狂,未“火”的人也不必太灰颓。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三部分 第46节:真我本色(6)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3 本章字数:1859

    大家都拿自己当人,也都拿别人当人,我们的世界将多么和谐。
    □两只罐子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东西!”铁罐说着,现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灭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代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挖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道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故事解读:
    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盲目自卑。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但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应用之道:
    你我都曾见过一种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双目昂视,下巴颏翘得老高,面色凛然傲气冲天,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不屑一睬一顾。也有一种人,就怕人家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一个人这样迷恋自己,对本身如此崇拜惊叹,很可能确有出人头地不凡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真理,犯了量小易盈、自满自大的毛病,是让与他相对的人很难承受的。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和平的神气,动不动笑容满面,说起话来风趣横生,不忧不怨,是属于知足常乐的一型。
    自满与知足从字面上看来,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由外在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里。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罢,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顺命随缘地和平渡过。
    那些态度骄横言词夸张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自认高人一等吗?如果你肯仔细分析,也许会吃惊地发现,事情恰恰相反。
    依心理学上的说法,那种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不凡,就怕谁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怜狂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相对地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是由于反常心理在后面推动,不但予人极坏的印象,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病态。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三部分 第47节:真我本色(7)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3 本章字数:1818

    知足常乐的人也往往会给人错误的印象。譬如,今天的社会无处无时不在竞争,名、利、权,永嫌不足,争得到的趾高气扬,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怨懑颓丧,你却不争,不怨,亦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曰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但这有关系吗?对你的人格和能力有损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不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的坦荡胸怀。
    懂得知足的人才能常乐,总挂着与人一比高下,就怕不比别人强,或怕别人不知他强的人,总活在处心积虑之中,怎会有真正的快乐?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好,还有比你更好的,人生一共短短的几十年,重要的不是你曾博得多少掌声和艳羡的眼光,而是你得到了几许心安和做人的乐趣。自满自大的人不一定快乐,自得其乐的人一定快乐,所以我还是想做个知足常乐的人。
    □谁杀了陈佗
    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随从告诉他说。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胸有成竹地去见县官。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
    “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
    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他琢磨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对于陈佗被杀之事更是一无所知。”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
    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
    “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他边跑边大声说。故事解读:
    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对待别人。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贻笑大方。应用之道:
    社会上一知半解的人一多,就容易流行起一股装腔作势之风。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的人,心里便容易产生惟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生意人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随时都想找机会扳回面子。
    有位小杂志社社长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并且故意以降低自己的音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他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插进一脚来评断。当他一要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虽然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样会被人看做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朋友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一点也不可爱的男性。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
    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交朋友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精通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精通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三部分 第48节:真我本色(8)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3 本章字数:1779

    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是自己专精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罗万象。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有损于交际范围的扩展。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永远都是不受欢迎的一类,不懂装懂和自作聪明的行为会毁掉一切刚刚兴起的事业,使人们失去对你的兴趣和信任。
    □乌龟的马甲
    有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时,几只螃蟹爬过来,它们看到乌龟背上的甲壳嘲笑道:“瞧瞧,那是一只什么怪物啊,身上背着厚厚的壳不说,壳上还有乱七八糟的花纹,真是难看死了。”
    乌龟听后,觉得很羞愧,因为它自己早就痛恨这身盔甲,可这是娘胎里带出来的,没法改变,它只能把头缩进壳里,来个眼不见、耳不听,落得个清静。
    谁知螃蟹们见乌龟不反抗,便得寸进尺,“哟,还有羞耻心哩,以为把头缩进去,你就能改变你一出生就穿破马甲的命运吗?”乌龟没有应答,螃蟹自讨没趣地走了。
    乌龟等螃蟹们走后,伸出头,迈动四肢,找到一处礁石,把它的背部靠在礁石上不停地磨,想磨掉那件给它带来耻辱的破马甲。
    终于,乌龟把背磨平了,马甲不见了,但弄得全身鲜血淋漓,疼痛不堪。
    这天,东海龙王召集文武百官升朝,宣布封乌龟家族为一等伯爵,并令它们全体上朝叩谢圣恩。
    在乌龟家族里,龙王一眼就瞧见了那只已没有马甲的乌龟,便大怒道:“你是何方妖怪,胆敢冒充乌龟家族成员来受封?”
    “大王,我是乌龟呀!”
    “放肆,你还想骗朕,马甲是你们龟类的标志,如今你连标志都没有了,已失去了本色,还有什么资格说是乌龟。”说完,龙王大手一挥,虾兵蟹将们就将这只丢掉本色的乌龟赶出了龙宫。故事解读:
    人生在世,应当保持自己的本色,失去了本色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应用之道:
    有位心理学家写了一本很畅销的社会心理学书,名叫《你的误区》。这本书认为每个人均有个性上的“误区”或自我挫败的感情和行为,比如像自我轻视,易怒,对过去悔恨,对他人过分依赖,不敢涉足新事物,被旧风俗习惯过分控制……因而使自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