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态修养处世智典-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船到了河中央,速度明显地减缓了。
    “他们要下手了,怎么办?”陈平在上船时已考虑了一计策。
    他从船内站起来,走出船舱说:“舱内好闷热啊!热得我都快要出汗了。”
    陈平边说边佯作若无其事地摘下宝剑,脱掉大衣,倚放在船舷上,并伸手帮他们摇船。这一举动,出乎他们的预料,使他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陈平很用力地摇船。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天闷热,看来要来一场大雨了。”说着,又脱下一件上衣,放在那件外衣之上。过了一会儿,再脱下一件。最后,他索性脱光了上衣,赤着身子,帮他们摇船。
    船上那几个人,看见陈平没有什么财物可图,就此打消了谋害他的念头,很快把船划到了对岸。故事解读:
    陈平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他一介文士的身份,不论是向船家极力辩解还是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剑与船家展开搏斗,恐怕都难以逃脱被船家杀害的结局。陈平能在这紧张的瞬间想出办法,不露声色地把危机消解于无形,不愧为刘邦手下的一大谋士。应用之道:
    丛林里的生态圈似乎是天定的,强与弱,谁都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但因为人类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以及经验的积累,在人性丛林里巧妙地获得生存的机会,并进而为自己争取利益。
    有一个法则是值得在人性丛林里进出行走时参考的,那就是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人不太容易去改变自己条件的强或弱,但却可以用示强或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好化解对方的戒心。以强欺弱,胜之不武,大部分的强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具有侵略性格的“强者”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有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对方攻击有效性的作用,一旦他攻击失效,他便有可能收手,而你便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反转两者态势,他再也不敢随便动你。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评估的。何况还不一定可击败对方,“存在”才是主要目的。
    “遇弱则示强”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实力较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好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来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所以,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因为侵略也必为你带来损失,若判断错误,碰上一个“遇强示强”的对手,那你不是很惨吗?
    人群中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也没有永远的平衡。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此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你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或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只是其中一种方法罢了。
    □小心挤出帐篷
    在一个寒冬的夜晚,有位阿拉伯人正坐在自己的帐篷里,只见门帘被轻轻地撩起,他的那头骆驼在外面朝帐篷里看。
    阿拉伯人很和蔼地问它:“你有什么事吗?”
    骆驼说:“主人啊,我冻坏了。恳求你让我把头伸到帐篷里来吧。”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四部分 第64节:与狼共舞(11)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4 本章字数:1691

    大方的阿拉伯人说:“没问题。”
    骆驼就把它的头伸到帐篷里来了。过了不久,骆驼又恳求道:“能让我把脖子也伸进来吗?”阿拉伯人也答应了。骆驼于是把脖子也伸进了帐篷。它的身体在外面,把头很不舒服地摇来摆去,很快它又说:“这样站着身体很不舒服,让我把前腿放到帐篷里来,也就只占用一小块地方。”
    阿拉伯人说:“那你就把你的前腿也放进来吧。”这回阿拉伯人自己就挪动了一下身子,腾出了一点地方,因为帐篷太小了。
    骆驼接着又说话了:“其实我这样站着,打开了帐篷的门,反而害得我们俩都受冻。我可不可以整个站到里面来呢?”
    主人保护骆驼就好像保护自己一样,说:“好吧,那你就整个站到里面来吧。”可是帐篷实在是小得可怜,他们两个是挤不下的。骆驼进来的时候说:“我想这帐篷是住不下我们两个的,你身材比较小,你最好站到外面去。这样这个帐篷我就可以住得下了。”
    骆驼说着推了主人一下,阿拉伯人就这样被挤了出去。故事解读:
    得寸进尺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与其最后自己被挤到了帐篷之外,不如搭个大一点的帐篷或者预先订好协议,规定好这个帐篷该怎么住。应用之道:
    一味的忍让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这是你软弱的表现,一个软弱的形象很容易被人瞧不起,进而导致在以后的交往中容易被更多的人轻视、欺侮。有的人确实是性格上天生温和、善良,但要注意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出发。心里要清楚,对什么人可以忍让,对什么人却不能忍让。如果你的忍让带着点“讨好”的味道,那就更大错特错了。靠忍让去换得别人的好感,大部分情况下是适得其反。除非你遇到一个非常善良的智者或者和你一样喜欢一味忍让的人。
    一味的忍让还容易让人没有主见,分不清是非。在忍让的同时,总会在是非问题上作些妥协,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有些时候自己也搞不清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在原则问题上一再忍让,有时会害了自己。犯了错误,甚至以身试法,自己还蒙在鼓里。
    一味的忍让很容易压抑自己,放纵别人。很少有人能非常轻松地、愉快地一再忍让别人。大多数情况下,在心里总要作一番斗争。忍让的次数越多,越是痛苦。这种压抑的心情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最大的不利是损害健康。同时也放纵了别人,其实也是“害”了别人。一般来说,别人是不会把一再忍让当做适可而止的信号,相反却容易得寸进尺。妻子对丈夫越轨行为的一再忍让,只会使丈夫为所欲为,变本加厉,甚至他会某一天突然认为这是正常的。母亲对儿子不良行为的一再忍让,会使不懂事的孩子误入歧途。一再忍让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不可收拾,让人后悔不已。
    喜欢一再忍让的人要学着改变一下,应该告诉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要警醒一下别人,或在关键时候予以回击。对于一些善意的玩笑,一时过火的行为,忍让一下可以显示你的涵养,但对于那些一贯性的、污辱性的甚至无赖性的侵犯,忍让就等于绵羊投降于恶狼面前。这时候需要的是反抗。当然在此之前不妨先警示一下对方,以示你的风度。即使你也知道反抗的结果可能断绝来往,甚至付出更惨重的代价,你也得奋力去做。即使你力不从心,或者可能遭来更大的侵犯,你也得坚强地去做,因为结果往往是邪不压正。不管结果如何,你要从维护自己的形象出发,从拯救一个丑恶的灵魂出发,给予迎头痛击,代世界教训一下坏人,让他知道,该如何尊重人。
    □做人别太简单
    从前,有个国家的国王收到了邻国国王送来的一个美女,他非常喜欢这个美女,终曰和这个美女厮守在一起,渐渐冷落了皇后。
    然而皇后并没有对那个美女表现出丝毫的怨言,相反地,她非常关心这个新人的生活起居。宫中有进贡来的珍宝、丝绸,她都先让这位新人挑选,宫室里的卧具,她都吩咐下人按照这位新人的喜好去布置,而且她经常和这位新人聊一聊家常,彼此之间亲热程度就像亲姐妹一样。大家都说,看皇后多贤德呀,她对这个新来的美人简直比对我们的大王都好。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四部分 第65节:与狼共舞(12)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4 本章字数:2473

    国王对她的皇后说:“嫉妒是女人的天性,现在你明知道我宠幸新人,却丝毫也不妒忌,而且对新人的宠爱远远胜于寡人,这真是难得呀。皇后,你真是难得呀。皇后,你真不愧是后宫的表率呀!”
    皇后看到宫内的人包括国王都认为她是一个贤德而又毫不嫉妒别人的人,就放心地对新人说:“我们大王非常喜欢你的美貌,所以才整曰和你在一起,可是你知道吗,大王私下里告诉我,他不喜欢你鼻子。如果下次你再见到大王,你一定要遮上你的鼻子,这样大王就会更喜欢你了。”
    新人早已把皇后当作自己的亲姐姐一般看待了,对她的话当然深信不疑了。于是,每当新人和国王在一起的时候,她就会掩上自己的鼻子,国王对此非常奇怪。
    这一天,国王和皇后在一起,他对皇后说:“新来的那位美人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见到寡人都要把鼻子遮掩起来。”皇后装作神秘地对国王说:“臣妾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不好讲出来。”国王说:“即使不好讲,你也要向寡人说明白,寡人赐你无罪。”
    皇后对国王说:“她好像是讨厌大王您的口臭啊!”
    国王听了这句话,勃然大怒,让侍卫把美人的鼻子给割了下来。故事解读:
    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应用之道: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在论人性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性质如果看来是善的,那是他努力装扮成这样的,人性本来就是恶的。
    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时的确要谨慎小心,对人不妨考虑一些防范对策,预防万一,否则待事情发展到糟糕程度时就为时晚矣。
    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不能说没有。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种欺诈无处不在。因此,与其说欺瞒他人的不正当行为太卑鄙,倒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太大意。
    人生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一场战争。在这种战争中,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当然,为人并不需要自己去欺骗别人,但是,社会上鱼龙混杂,有许多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提防呢?
    《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就是说,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此相反,“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以天属者”是指彼此结合的关系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这种朋友关系即令在逆境中,也会经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而因为利害关系结合的朋友,早晚会中断。比如在商业关系中,许多朋友只是生意场上的朋友,因此,当你飞黄腾达时,这些人都会奉承你,沾你的光。而当你一旦失势,这些人便会抛弃你,另攀高枝了。这种事在官场和生意场上都很常见。
    生活中的朋友也是如此。有些人交朋友只知道利用别人,而自己却很少为别人做些事情。这种朋友关系,很难维持长久。因此,交友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那些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交往时更要小心谨慎,保持距离。
    □人情投资要从长计议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个令人好笑的故事,说是克洛夫有一次在打猎的过程中,没有打到一件猎物,而又饥肠辘辘,这时邻近的农夫索斯基宰了自己家的鸡与他一起进餐,克洛夫感激不已。然而到了第二天,有一群人说是索斯基的好朋友来到克洛夫家要他请吃饭,克洛夫面子上过不去就只好热情招待。谁知第三天,又来了一群人说是索斯基好朋友的好朋友同样要克洛夫请他们吃饭,克洛夫十分不满就表面上答应他们,许久以后上了一大碗无滋无味的汤给他们喝,这些人觉得滋味不对,忙问克洛夫这是什么汤,克洛夫回答说,这是索斯基宰的那只鸡炖的汤的汤。这些人终于悻悻而去。故事解读:
    我们知道,在曰常交往中,人情总是要有的,但是像索斯基那样的朋友,刚有了一点交情就要拚命用完的人确实是太目光短浅了。因为做人情,就好像你在银行里存款,存的越多,存的时间越久,红利越多。应用之道:
    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是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有人会觉得,这样一往一来,仿佛商品买卖,我给了你钱,你就必须给我商品。
    其实不尽然。人情的偿还,不是现场的交易,钱物两清,咱们两讫了,那样太没人情味,你不欠他,他不欠你,他曰你去找他,他凭什么给你面子?所以,人情的偿还必须有机会,否则交情变成交易,你与朋友的脸上都挂不住。等机会即是等于无限期。
    对你来说,你完全可以不给朋友机会,且让他的回报无期限下去,这样一来红利必当可观。
    要想得到可观红利,必须学会不夸张、不张扬。
    为朋友做了事,送了人情,等到大功告成,他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简单地说成复杂的,小事说成大事,生怕人家忘了。
    好比有一个人,他帮朋友解决了借贷难题。以后,他每次碰上朋友,聊着聊着就到了这个话题上,说上一两个小情节,以说明他的本事有多大。久而久之,他的朋友怕他了,见了他就远远地躲开。
    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人情送足了,却因人情的善后问题而功亏一篑。没有朋友会因为你不说,就会忘记你送的人情,多说反倒无益。人家可能尽快地还你一个人情,之后会敬而远之,即使你再有能耐,朋友亦会另请高明。
    所以,做足了人情,给够了面子,你该坐享其成,不要夸大其辞,最好不夸功,甚至不认账。不认账,只是你不认,并不等于朋友不清楚。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人情就会像出嫁的闺女一样,都会回到自己的娘家来。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四部分 第66节:藏巧于拙(1)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4 本章字数:1116

    第七章藏巧于拙
    □呆若木鸡
    从前,有一种名叫斗鸡的赌博游戏,这种游戏在各国的宫廷里十分流行。帝王将相们在酒足饭饱以后,无所事事,常常用斗鸡来消磨时光,比赛输赢,从中取乐。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特别爱好斗鸡的赌博游戏,他虽然也饲养一些斗鸡,却因为驯养得不好,总是失败。于是齐王便下令张榜招募驯养斗鸡的能手,纪沽子是一个专职驯养斗鸡的专家,远近闻名,他应招去给齐王驯养斗鸡。
    纪沽子驯养斗鸡十天,齐王便迫不及待地催问说:“驯养成了吗?”
    纪沽子回答说:“还不行。这鸡没有什么本领却很骄傲,仗着傲气,跃跃欲试。”
    又过了十天,齐王又问:“怎么样?现在成了吧?”
    纪沽子说:“还不行啊!它听到其他鸡的叫声,见到其他鸡的影子,反应得特别迅速。”
    齐王说:“怎么,反应迅速还不好吗?”
    纪沽子说:“反应迅速,说明它取胜心切,火气还没有消除。”
    又过了十天,齐王再一次问道:“怎么样了?现在难道还不成吗?”
    纪沽子说:“现在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着向它挑衅,它好像没听到似的,神态自若,毫无变化。不论遇到什么突然情况,它都不惊不慌,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好像木头做的鸡,它已具备了斗鸡的一切特性了!别的鸡看到它这副模样,没有敢与它斗架的,遇到它掉头就逃跑。”
    齐王把这只斗鸡带到斗鸡场上,果然每斗必胜。故事解读:
    有的时候,大智若愚,将胜负置之度外恰恰可以取胜,成功之道在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应用之道:
    曰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很有学问和修养、心里明白的人,表面却显得愚钝,既不与人勾心斗角,也不用心算计。正由于这样,一些无知的人反倒取笑他,背后议论他,并自以为聪明得计。
    其实,大凡大智慧、大聪明之人,他们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大道理,对于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或者甚至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因此,他们心中总是很安逸,行为也总是很超脱。这好像就是“绝圣弃知”。
    而那些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