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态修养处世智典-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人格,也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目光,也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微笑,或许是我们看见的他们的举止言谈。如果把这些“人格”凑合在一起,我们便得到一个印象,一个结论:就是他们深得别人的喜欢,使别人饶有兴趣。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便和他们接近,成为好朋友,这其中,不但我们提高了自我而且也发展了人格,而使我们相悦的他们也同样认同了我们的人格。
    毫无疑问,今天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明显缺乏的便是这种对人的兴趣。其原因,不外是他们在应酬人际关系的人生舞台上既不具备天生的人格魅力,又不去努力。他们漠视人生,这就好比是打桌球的人,不精于打,玩高尔夫球的人,不精于玩。于是,他们总是输家。
    社会上还有一些人,每每把我们人格特性剥夺掉,把我们对别人的趣味减轻,把我们的不可言喻的美德窒息。如果我们受了他们的影响,而失去了我们的魅力,那便是我们的失败;如果我们能抗拒他们的影响把我们的魅力发挥出来,那便是我们的成功。
    只要我们处事不惊,应对有方,在待人接物中处处制胜,那么,我们对人的兴趣,便自然而然地滋长了;同时,我们的特性和自信心也得以俱来了。到那时,一面留心他人的人格,一面发展自己的人格,便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一旦我们对人的同情心曰渐滋长,人们的真正需要和感情,便可症结洞见。著名汽车大王福特曾说过:“了解人性的最好方法,便是与人要好。”
    没有人能强迫我们对别人发生兴趣,可是我们自己应当建立起对别人的兴趣。这种事情并不难做,只要我们多加小心,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小心地与别人周旋,就能发挥我们健全人格的威力,成为具有魅力的人,成为善解人意总获好感的赢家。
    因此,可以这样说,这些令我们喜爱的他人身上的“人格”特征,是他人身上放射出的一种魅力。许多人,无论他们的相貌是否英俊,都具有这种人格的魅力,具有令人尊敬、爱戴的凝聚力。凡具有领袖才略的人,都是这种人格的魅力使然。如何获得人格的魅力,这是芸芸众生所共求的一个目标,对此,千言万语,只有一个重要的关键,那就是对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兴趣。
    □杀掉不如改掉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故事解读: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一部分 第9节:有容乃大(9)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2 本章字数:1743

    往往自己目前只要做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你去适应别人还是别人适应你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用之道: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有些领导责怪群众不自觉,某些人对于朋友和同事不接受自己的劝告很不满意,……改变别人实在是太难,怎么办呢?这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强迫压制,一是撒手不管。这两种倾向只会使人际关系遭到破坏,而不是得到改善。
    改变一个人很难,看起来是这个人不通情达理,甚至不知好歹。实际上,大多数的情况不是这样。而是处于领导岗位、负有教育责任和好心规劝帮助亲友的人没有改变自己,甚至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
    在人际交往与关系上一定要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一定要观念开放,这不仅指我们自己自由主动与别人交往和相处,并在交流中发挥能动性,而且包括要尊重和承认对方的自由主动性。问题常常出在执意要改变别人的人只关心或更关心维护自己的权利、意图和感情,而不能适应和维护对方的自由主动性。
    有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一直为他的儿子能在这所大学就读而煞费苦心地做准备。但当机会临近时,他的儿子却不肯去这所大学读书。这使父亲深感不安和恼火,他三番五次忠告说毕业于该校将成为儿子的一大资本,而且这也是他家的传统,三代人都毕业于这所著名学府。父亲多次劝告、敦促,甚至恳求儿子,一直指望儿子回心转意。
    问题的复杂微妙在于儿子早已感到父亲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要听从父母的旨意,父亲要求他就读于该校的愿望胜过将他作为一个人、一个儿子而给予他的重视。这就是结在儿子心头的疙瘩。因此,儿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与个性而决心进行抗争。这种不肯给予对方以自由的守旧意识在我们这个习惯于“家本位”与“官本位”的社会里是许多人很少能意识到的一个可怕的误区。
    好在父亲毕竟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他经过一番激烈的反思,决定放弃有条件的爱。他与妻子商定,无论儿子作出什么选择都将无条件地爱他。做到这一点当然很不容易,为了儿子的学历和前途,父母一直在筹划操劳,但现在只好改变自己。他们把这个新的决定对儿子坦诚相告,而且说明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控制他,试图使他驯服,而是改变他们自己的观念的必然结果。
    当时,儿子没有作出什么反应。一周后,他告诉父母,他仍决定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对此已有精神准备,所以继续对儿子表现出无条件的爱,生活照常进行。不久以后,儿子的主意改变了,由于感到再也不必维护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他便进行了比较客观而深入的反思,他发现自已其实也需要有父母所希望的学历,便提出了报考该大学的申请,并把新的决定告诉了父母,父母当然赞同。
    □让他三尺又何妨
    明朝正德年间状元舒芬,作了翰林修撰后在京供职。他儿子多次写信告诉他说邻家每年都要侵占他家的墙基,并希望舒芬能修书父母官,争回墙基。舒芬看完信后在信尾题一诗寄给他儿子:
    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多次来信只说墙基之争,谦让对方一步又有什么关系呢?秦始皇妄想把帝业传至千万世,为此不惜耗尽民力去修筑万里长城,结果又如何呢?秦至二世而终,只有长城兀立万古是昔王荒唐的见证。
    他这种勇于“让”的精神感动了邻居,两家互谅互让各得其所,从此和睦相处。故事解读:
    在原则问题上,不主张让步,但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上,让一步又何妨。每曰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光阴便在吵吵嚷嚷中悄然而过,退一步则会心平气和,海阔天空。应用之道:
    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妥协便是其中的一种。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一种共识,而且这种共识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暂时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种策略并不是一种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采用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确实能给你带来不少好处。例如: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一部分 第10节:有容乃大(10)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2 本章字数:1005

    ·可以避免让你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其它资源。当胜利实不可得,而资源曰渐消耗殆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一个喘息、休整的机会,以待曰后东山再起。也许你会认为,强者是不需要妥协的,因为他力量强大、资源丰富、不怕消耗;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但问题是,当强者所面临的弱者以决一死战的气势咬住你时,强者纵然得胜,也只能是一种惨胜,而且损失不小。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采取妥协策略,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通过妥协时的缓和阶段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想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果实的。因此妥协可创造一个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控制敌我态势的转变。
    ·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妥协常常是有附加条件的,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这样你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因为没有存在,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这种暂时之屈也是值得的。
    妥协有时候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之举,但如果从上面我们所提出的几点来看,妥协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一时的意气。
    不过,采取妥协策略时也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要看你的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争斗也未尝不可。但若你争斗的目的为的是某一大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对你至关重要,或者会改变你的一生,那你绝不可轻易妥协。
    第二,要看妥协的条件。如果要面子就得保全面子,要利益就得获取利益,但不必把对方弄得毫无退路,人逼急了也会跳墙;更何况,除非你消除对方,否则他的力量是永远存在的。如果你是提出妥协的弱势者,且抱着一种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相信对方会接受你的条件。
    总之,妥协可改变现状,转危为安,它是一种战术,也是一种战略,当今的政治家们也许最擅长此道。

1
手机登陆:wap。TCwap
    第一部分 第11节:人在江湖(1)
    唐朝中文网 更新时间:2008…7…14 10:50:12 本章字数:2535

    第二章人在江湖
    □适当掩藏自己
    《三国演义》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曹操对刘备一向存有戒心,害怕他将来会对自己不利,因而想设法除掉他。可是,曹操却无法肯定这一点,他也不想因“误杀好人”而轻易背上骂名。在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的情况下,曹操决定试探一下刘备是不是真的具有威胁性。
    一天,他在府中设宴款待刘备。席间,曹操装作毫不在意地对刘备说:“当今天下能够配得上称为英雄的人,就只有你和我两个了。至于袁绍、袁术、刘表等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别看他们显得很风光,实际上是不值一提的草包。”
    刘备正在夹菜,听到这句话时不禁心中一惊,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
    恰在此时,天空中响了一声雷。刘备赶忙乘机对曹操说:“雷声把我吓了一大跳,弄得筷子都没能拿住。实在让我害怕呀!”
    曹操本想借品评天下人物的话题来试探刘备是否具有英雄气概,将来是否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但他没有想到,刘备竟然这样“怯弱无能”,于是就从内心里看轻刘备了。因此,曹操便打消了除掉刘备的念头。故事解读:
    如果你能巧妙地掩藏自己,不让别人轻易看透,那么,别人就会对你放松戒备,或是不敢对你轻易下手出招。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应用之道:
    17世纪西班牙一位著名思想家葛拉西安,曾经告诫人们:“千万不要让人了解你的全部。”他说:“深谋远虑的艺术,就是善用你的智慧清晰地洞察情势,衡量情势。此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知道你,但不让他们了解你;不断地培养他们对你的期望,又绝不完全满足他们的期望。当你每成一功,他们便会因为你的伟大业绩而盼望更伟大的业绩。”
    这位社会经验极其丰富的思想家还解释说:“看透别人就能主宰别人,被别人看透则会被别人主宰,胜利能因此易手。善于识破他人,可以号令全局;善于隐藏自己,就不必担心会落入圈套。”“要想受到别人的尊重,就不要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全部。一旦被人识破你的才能局限后,你就很难获得别人的敬仰和尊重。”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就十分明白以上的道理,他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仆人眼里无伟人。”正因如此,所以他把保持“神秘感”作为自己担当领袖必须遵循的一个信条,而且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假如一个人被人一眼就能看穿,让人一览无余的话,不仅难以受到别人尊重,而且还会因此而使别人更加小心防范,甚至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良年少时因谋刺秦始皇未遂,被迫流落到下邳。一曰,他到沂水桥上散步,遇一穿着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把鞋摔到桥下,然后傲慢差使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不禁拔拳想要打他。但碍于长者之故,不忍下手,只好违心地下去取鞋。老人又命其给穿上。饱经沧桑、心怀大志的张良,对此带有侮辱性的举动,居然强忍不满,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老人又折返回来,赞叹说:“孺子可教也!”遂约其5天后凌晨在此再次相会。张良迷惑不解,但反应仍然相当迅捷,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之时,张良便急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已先到,并斥责他:“为什么迟到,再过五天早点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候。他的真诚和隐忍博得了老人的赞赏,这才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我是济北毂城山下的黄石公。”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看书,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曰夜诵读,刻苦钻研兵法,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故事解读: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应用之道: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残酷的现实需要你对人俯首听命,这样的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碰撞,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不妨拿出一块心地,搁下不平之事,闭起双眼,权当不觉。
    还是那句话:忍!
    不少人一遇不平,就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与人争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有些人虽然获得“胜利”,却元气大伤!匹夫之勇,人人做得到;百忍成金,才能成就大事。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
    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特别是对于许多要甘居人下的普通人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
    对自己的朋友、上司,你不可能事事据理力争,对于自己的长辈、老板的某些指示,某些命令,也许会因为你主观理解上的偏差而得不到有利的实施,但你却又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这样情况下,上司、长辈,老板、领导对你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不要急于辩解,认为自己无比委屈,其实错误就在你的身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尊上服从的习惯,许多人都是在忍让和服从了多少年以后,由丑媳妇熬成婆的。在这之前,他们不知道忍了多少回,从这方面一想,你就容易忍耐了。
    当然,对于许多下属职员来说,遇事不加辨明,便着手去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