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如玉君子+番外 作者:蓝莲君子(起点2013-10-06完结)-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饰:并蒂莲花镯一对,耳环一对,戒指一对,凤钗一对,步摇一支,缠枝双凤项圈一个。

    正好10件,十全十美,很是齐全,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就是之前对着林家有些抱怨的袁家,看见了这套首饰,也全部闭嘴了!京城能有这么高规格的下聘的人家,伸手都能数过来,这也是林家看重自己女儿的缘故。

    其实,袁家对于林家这个亲家,还是很满意的。

    是宣德帝的宠臣,在朝廷上属于纯臣的位置,不用担心他们哪一天会被皇上给咔嚓了,优越的家世,也能让自家女儿过上富足的生活。

    在清流的名声极好,宗室这边亲戚也不多,女儿嫁过去,也不必陷入宗室纷争。但是同族的人却不少,而且有很多都在一些很好的位置上坐着官,这点也挺给力的。

    京城这边了,还有几门极近的亲戚,对于朝廷上的动向把握也挺到位的。

    总之,虽然刚刚知道那个消息的时候,其实袁家人也是吃了一惊的,靠,自家好好的女儿就要变成人家的媳妇了,袁家人也不见得有多高兴。

    不过后来,随着林家的调查报告出来了,袁家抵触的人,也就没那么多了!

    说是后族,听着风光,但是其中的辛酸也只有袁家自己人才知道,人人都防着他们呀!就是宣德帝这个身上留有袁家血脉的皇上,也防了他们一手的。

    这个时候能有一门给力的姻亲,还是不错的。至少对于袁家现在的情况来说,不错啦! 

第246章 林海的推断

     解决完定亲的事情之后,孔嘉宜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扬州,回到扬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林海抱怨这次坑爹的定亲。

    可爱的小包子就这么被定出去了,孔嘉宜虽然在京城的时候,一下子接受了!但是在内心的深处,还是抱怨多多。

    这不一回到扬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着林海抱怨“你说这世界上这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就因为那个莫名其妙的八字,就定亲了!”在京城孔嘉宜没有敢抱怨,以免引起江氏的不满,但是在林海面前就本性多了!

    林海异常平静的喝了一口茶后,才说道:“有猫腻又如何,这件事情,对于林家来说不也有利吗?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双赢局面不是嘛。”

    林海早在接到孔嘉宜的信件中,就看出里面的猫腻了!

    如果神佛那一套真的有用的话,恐怕这些和尚道士第一件要干的事情,就是诅咒林海这个打压佛道的头号份子了!让他喝水的时候被呛死,吃饭的时候被梗死,走路的时候被摔死……

    而且林家的子弟虽然比不上皇家那样的尊贵,但是这生辰八字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手了,没有人在后面推波助澜就凭那群和尚道士,能拿到林烨的生辰八字,开什么玩笑。

    而且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件事情的另一个当事人,是如今在京城的婚姻市场上,很有市场的袁家小姐。作为一个后族,虽然没有一个活着的太后娘娘压阵,但是也不容小视。

    若是真让这群和尚道士自由发挥,不给林烨配对一个青楼女子,都还是看在衍圣公的面子上。

    总之一句话说完,像林海这种已经将和尚道士得罪完了的人,竟然会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出来,而且还明显对林家有点益处的事情出来。要是没猫腻,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而且林海也能猜到这幕后的推手是谁!

    “我知道能和袁家联姻,是很多家族争都争不到的事情,可是我就是心里不舒服。”要是孔嘉宜为什么会答应的那么的爽快,袁家本身不错的条件,绝对占了很大一部分。

    若是换了其他的家族。孔嘉宜也不会答应得那么爽快了!当然恐怕林老爷江氏那关就过不了!

    “好了,好了!不舒服又怎么样,好歹媳妇都定下来了,袁家既然能教养出一个皇后来,相信教育应该没有问题。你若觉得不好。等着日后媳妇进门了,你再带在身边好好的教育就好了!”林海也有自己的考虑。

    原主的死在红学史上,众说纷纭。原著中说是思念贾敏而去。但是,根本就没有人相信这个说法。

    按照林海对于原著的推敲。

    原主在林妹妹三岁的时候上任的巡盐御史的职务,然后在三年后丧妻。

    这点可以从林妹妹进贾府的时间推敲出来。

    贾雨村曾经对冷子兴说道:“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随后便是:“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由此可知。黛玉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刚好六岁。

    林黛玉从五岁起跟着贾雨村读书,到六岁时母亲去世刚好一年。再然后就是贾雨村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宝玉大黛玉一岁,此时刚好七岁。接下来便是张如圭报喜顺接第三回。雨村“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于是去“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好求得一个官位。

    次日,贾雨村便面谋之原主。原主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书中第二回、第三回的描写,可谓一环扣一环,时间上接得很紧,并无任何跳跃省略之处。原主的话刚好说明了,贾母派人来接林妹妹和林妹妹之母贾敏去世是在同一年。那么,贾母派人来接林妹妹时,林妹妹六岁无疑。

    有人说,这里有什么问题?

    林海想说的是,问题大着了!

    因为对于林妹妹的父母的死,贾家表现的都不似一个亲家所能干出来的事。

    首先是林妹妹母亲死后,贾家就迫不及待的来接林妹妹,本来这也没什么,无非是担心原主续弦了,或者是林妹妹长大了结亲的时候,被人嫌弃没有母亲的教养。

    但是看看林妹妹贾家后的表现,第一是,没有提前安排一个住处给林妹妹。第二是,看看王熙凤和贾宝玉穿的衣服,华丽是华丽了,高贵是高贵了,也赚足了众人的眼球,但是这既不符合当时的场景,也不符合当时的时候。

    要在那个时候林妹妹的母亲,还没死到一年了,按理说虽然身为侄儿的贾宝玉和侄儿媳妇的王熙凤,不必如林妹妹那样守孝三年,但是第一次出场见林妹妹的时候,他们竟然穿的是大红色的衣服。这是一个表哥表嫂迎接一个刚刚丧母的表妹的时候该穿的颜色吗?

    有点头脑和情商的人,都不会这样穿着。就算王熙凤是新媳妇,难道你就只有大红色的衣服了吗?

    还有在原主死的时候,却是秦可卿重病贾瑞惨死之时;原主书信寄来道是身染重疾;要接林妹妹回去见最后一面;于是贾府派了贾琏送黛玉回去。此后满纸写的是贾府如何上上下下关心秦可卿的病。

    却没有只言片语描写如何关心原主之病,原主是林妹妹之父;贾母最爱的女儿的丈夫;如何竟如此薄情;没有只言片语? 秦可卿死了;那叫一个排场;上上下下;那叫一个悲痛啊;丧事办的那叫一个热闹。

    随后原主也死了;是怎么交代的呢?

    是跟着贾琏去的小幺儿昭儿回来;跟风姐报告;说林姑爷是九月初三没的,这是死讯;且看风姐是如何反应的;她笑向宝玉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这是什么情理?

    这是一个侄儿媳妇听到自家的长辈死了,应该有的态度嘛?

    而且凤姐竟然任何原主之死的细节也没有问;反而只是担心着贾琏的吃穿小事;某种程度上说;风姐的态度实际上就是贾母的态度;贾母如何也如此薄情?仿佛林姑爷之死竟是他们早已经预料到的?后文秦可卿丧事完了;贾琏林妹妹回来;正碰到元春喜信;满纸喜事;原主再也不提了,从此从文中消失了。

    于是林海有了一股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在贾敏死后,贾家就开始准备对林家下手了!或者是说,是贾家联合着某些人对着原主下手了!

    原主是在林妹妹三岁的时候任的巡盐御史,在林妹妹十三岁那年去世的,期间整整任了十一年的巡盐御史,这么久的时间,足以让原主摸清楚盐政里面的门道。

    而且原主的死,并不是死在皇位交接的时候,这点从林海这边丧事还没有办完,那边贾元春就封妃可以看得出,说明这个时候新皇已经登基了!

    既然原主连皇位交接的那段夺嫡都能坚挺过来,那么为什么会这个当口完蛋了!唯一的可能就是出了内奸,而并不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是在官场上被刺杀死的。

    林妹妹现在已经出生,离红楼正式的开场,也只有几年的时间了!

    据林海安插在贾家的眼线来报,贾家上上下下的确是大不如前了,尤其是从前年开始,王夫人已经在开始倒卖贾家的固定家产了,如店铺、庄子……

    贾家人当时定是没钱了,知道林家有钱,而且林家唯一的血脉还流有贾家一半的血脉的时候,不难想象他们会将歪主意打到林家的头上。

    说了这么多,好像看似和林海无关,毕竟现在该头疼的是林菖不是林海。

    但是林海却不会这么想,贾家虽然有些落败了,在功勋之家那边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了!但是有句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贾家当年在江南的势力可不小,虽然这些交给了林菖,但是谁会知道他们有没有留下一两张底牌。

    贾家曾经任过织造,虽然林海不敢肯定贾家现在还是不是有野心,再战江南,但是他不得不防。说不得贾家因为某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打着亲戚的旗号来接近林海了!

    到时候,让贾家那些人真的在背后下黑手得逞了,林海觉得自己就算不会被害死,也会被气死的。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到。

    林海很识时务,他不会觉得自己的主角王八之气一发作,就有无数的人为他折腰。在功勋之家的圈子里,因为林家一直在清流这边游走的原因,已经没有影响力了!

    虽然林家还有冯家等亲家在功勋之家有影响力,但是林海觉得多一个,来看住以贾家为首的‘原主角’很有必要。

    主角嘛!都有一些主角光环,林海可不想再一次的被中枪。

    要知道,兔子急了都咬人了!

    ps:【感谢红雨浮萍童鞋的粉红票,摸摸哒!】 

第247章 密信(防盗,大家明天来订阅)

     林海安慰了孔嘉宜几句后,就去书房看孔嘉宜带回来的密信了!

    说是密信,事实上就算林老爷写给林海的这段时间京城发生了什么事的信,也谈不上什么密信了!不过最后那一张纸上面的内容,才是让林海真正重视起来的原因。

    林海很想知道,林老爷是怎么和袁家勾搭上的。

    没错,在林海的眼里,林家和袁家的联姻,就是一场纯政治的联姻,根本就不是什么和尚说的,什么生辰八字极其吻合。林海虽然在心里已经对这场联姻,表示持满意的态度,但是林海还是想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封,林海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果然事情和他想象中的差距不大,这根本就是林家和袁家两家和老爷子外加宣德帝,三人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

    其目的就是为了迷惑众人,同时也是为了掩盖住宣德帝随后的动作。

    林海看完信后,第一时间郁闷了!

    有没有搞错。

    为什么每次宣德帝有事就找林家呀,林家简直快成了宣德帝的专属灭火员了!

    为什么这么说了!

    原因很简单,北方的那群外族,经过这几年小打小闹后,终于决定要大干一场了!现在凤朝的银子粮食储备打这场仗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打完仗之后的日子了?

    总不能紧巴巴的过日子吧!

    这个时候就要靠林海给他挣钱了!

    盐政!

    天下税赋之重出于江南,江南税赋之重出于苏州。

    但是其实这后面应该还有一句话的,那就是:江南捞钱最快的官员出于盐官。

    盐官贪污,那都不是贪污,知府知州的想弄钱,还会落个官声不好。盐官啥都不说,按规矩办事,按例收盐商的孝敬就好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到盐官这里最少能再后面加上个零。

    林海之前虽然听说过这句话,但是并不以为然,毕竟一个官员能捞的限度都是有限的,要是捞过界了,很有可能爆发出一场起义,因此真正有智谋的官员。不会狠捞,妥妥的维持在那个底线之内。

    但是当了一年的巡盐御史之后,林海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盐官捞钱,那都不叫捞钱,那叫天上掉馅饼。只管捡就是了!

    就这么一年的时间,光银子的收入就超过六万,其余收到的各种珍品的价值。大概不止两倍与此。林海又不敢置办太多产业,怕入了有心人的眼。但是若是只有你什么产业都没有置办,那你才是最耀眼的,所以也随波逐流的置办了两个庄子。

    这里面要说最有价值的还是大件的玉石盆景、珊瑚、古董、字画,小件的珠宝玉石之类,因为这些东西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值钱,而且在某些时候还有一定升值的空间。

    要说最让林海喜欢的三样东西,还是那个熟人宋老爷送过来的。

    第一件。就是一个天青的汝窑笔洗,是宋老爷祝贺林海当了巡盐御史的贺礼。这是江南盐商的传统,每个巡盐御史上任的时候。都要送礼,你不收还不行,不收的话就是看不起他们。不收的话,日后你就知道这群盐商的厉害了!

    这可是价值连城的东西,这个时代的汝窑笔洗林海不知道到底有多值钱,但是他知道,在他穿越过来的那一年,一款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笔洗,以267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这就足以证明这个东西多值钱了。

    第二件,就是一整套的唐朝金银器,这是宋老爷在夏季例行孝敬冰敬的时候,送过来的。

    华美的花纹竟然带着古罗马和波斯的风格,制作这个东西的工匠可能是从丝绸之路千里迢迢的来到当时最繁华的地方长安的,这些金银的器物经历了千年的战乱风霜还能保存完好的出现在眼前简直是个奇迹了!

    第三件,最让林海心喜,竟然是一副王羲之的行书。虽然不是最著名的‘兰亭集序’和‘快雪时晴帖’但是这也足够让林海开心了,毕竟这可是真迹。

    就这么短短的一年时间,就收获了,这么多的东西,也难怪人人都相当盐官了!

    当然林海也不会如此白痴的将这些东西全部都私自昧下,要是宣德帝也像先帝那样以后会爽快的挂掉了,林海绝对不会担心这个问题,钱吗,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但是问题是,原著中明确说道了,让位和太上皇的,因此可以判断,宣德帝最后没有被挂掉,而是直接让位的,在新皇登基的时候,他还活着。

    无事一身轻的宣德帝,谁会知道他能活多久了,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林海不得不找一个稳妥的办法,解决这事。谁知道那个时候宣德帝会不会一时兴起对新皇说起他的事情了!

    于是为了长久的利益着想,林海决定自己要玩一个‘奉旨贪污’。

    水至清则无鱼,相信这句话宣德帝也懂的,盐道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猫腻,所以林海不可能完全清廉,只是要把握好那个度就行。

    因此将每年的账本并所收财务跟着当年盐税一起交给宣德帝,账本里总结了每年总共收到多少物件,价值几许,还有收了银钱多少?总共合计多少?然后让他在账本上盖个印鉴,再交还自己,以后不管怎么样,林海都不会没有退路。

    当然为了不让宣德帝眼红,本来林海是决定将贪污来的钱,分一半给宣德帝的。

    可是现在和袁家联姻了,林海的小脑袋又火速的转了起来!按照现在的形势,林海完完全全没有必要将贪污来的东西交给宣德帝,也就完全的可以放弃这个奉旨贪污的方法了!

    宣德帝让林家和袁家联姻,除了要给袁家一些好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稳住林海,要拉拢林海。

    听起来,有点可笑是不是。

    一个皇帝,还要拉拢一个官员。

    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宣德帝想要让林海在盐政上出力,要让林海死死的抓住盐政不放,不能给别人一道插手的机会。

    一来,是为了税。江南很大一部分税收按照行业来划分的话,盐和织造,绝对是纳税的大户头,但是这其中偷税漏税的人也很多。

    二来,是为了日后的皇位。宣德帝身下的几位皇子已经长大了,虽然宣德帝已经册封了太子,但是这太子,比康熙朝的那个悲剧的太子,更加的悲剧。至少人家在没有被一废之前,还是康熙皇帝的心尖子,任何皇子都比不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