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如玉君子+番外 作者:蓝莲君子(起点2013-10-06完结)-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加贾家的那些下人又是一个嘴巴没有门的,贾宝玉的这些话等着被传到了外面去,虽然做皇上或许会松了一口气,但是又有门当户对的哪家肯将女儿嫁给这么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又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的人。

    而且贾宝玉在自家亲戚里面,主要是男性眼里,是极讨厌的,贾宝玉这人在男女关系上,情商简直破表。但是在别的上面,绝对是不会做人,之前说什么男人是泥做的,见之浊臭逼人之类的话已经够得罪人了,只是这话,他也不会傻得当着别人的面说,最关键的是,跟自家亲戚坐在一起,对你说话的时候,多半都很敷衍,你要是说起读书做官之类的话题,他恨不得直截了当地表示他的鄙视。

    尤其他的注意力总是在人家的姐姐妹妹身上,丝毫不拿自己当外人。谁受得了这个啊,加上除了贾家的人,别人也觉得贾宝玉是个没前途的,因此,几家的年轻一代,对贾宝玉自然没多少好感了!

    更重要的是,一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居然落草的时候就带了块宝玉出来,先别管这事是真是假,反正弄出来了这事,这不就暗示,贾宝玉在肚子里面就比他们要高一等吗?这让几家的年轻一代,特别的不舒服。

    而且一开始或许还有人觉得这块玉是为了争宠或是什么别的缘故,家里人伪造的的呢,可是等着这话说多了,传久了,三人成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或许这时间一久大家在听到这事,就会觉得这块玉是真的不是凡物,如何不叫人心中警惕,生出些异样的心思来?

    起码皇宫里面坐龙椅上的那位,心里就很不舒服了。大凡皇帝这种生物,哪怕是昏君,对于权力都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就算是汉代那位直接被梁冀一块肉饼毒死的皇帝,才多大一点,放后世还是上幼儿园的小屁孩呢,就知道梁冀那个大将军是跋扈将军,是分薄了本该属于他的皇权的坏蛋了!

    当今做皇子的时候就战战兢兢,谨言慎行,所谓压力越大,反弹力度也越大,当今小心眼的程度,只有更甚的道理。虽说一开始不把贾宝玉这个纨绔放在眼里,但是如今这事一出,立马就脑补起来。贾家莫不是有不臣之心?

    不然为什么会让一个连大选都没资格的嫡长女,小选进宫,是不是等着他宠幸了贾元春之后,让贾元春生个皇子,回头干掉自己,将小皇子捧上皇位,然后趁着小皇子年纪小,不懂事,干脆架空了皇帝,取而代之?

    不得不说,皇上,你脑补得太多了!贾家全家加起来,也没这个心眼。不过也因为这样事情,使得贾元春在宫里特别的不好过,皇上对某个女人表现出一点厌恶了,其他人那是恨不得为皇上分忧解难,只求皇上能够另眼相看。

    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段特别难熬的日子,使得贾元春更加坚信了要往上爬的信念,不成功便成仁。

    其实皇上只不过是一时疑心发作,自己吓唬自己。

    贾家如今也就贾政一个人入仕,还是个一直挪不了窝的,平常连衙门都不怎么去,因此,贾家其实翻不出大浪来。

    但是就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如果贾宝玉不长歪的话,那么别说其他的了,皇家第一个就不会饶过贾宝玉的。

    好在贾宝玉这孩子,无师自通的长歪了,躲过了一劫。不过就是因为长歪了,所以说和贾家门当户对的人家都看不起这孩子,君不见,那史湘云的年纪和贾宝玉的年纪那么的相配,而且还是贾母的娘家人,和贾宝玉的关系也很不错,可是了,史湘云早早的就定下了婚事,人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贾宝玉这货。

    连亲戚都是如此了,何况是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在官场上混的老狐狸。恐怕也就是这样的原因,导致日后薛宝钗这个商家女,嫁给了贾宝玉。

第293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林海疯了,好好的自家人不去信任,却偏偏要搭上薛家。

    薛诰即使和薛讯有仇,也改变不了,他是薛家人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他还是薛蟠和薛宝钗的亲叔叔。

    可是林海却不这么认为。

    穿越到红楼世界一定要拯救林妹妹吗?

    抱歉,他可不是圣父,如果不是林妹妹是林家的小姐,林海保证他不会去管林妹妹的死活的。

    穿越到红楼世界就一定要搞死四大家族吗?

    人家四大家族碍着你什么事了,要这么样仇恨人家,在这个社会上,比四大家族还要无耻卑鄙的人家都大有人在了,四大家族只不过是一个小缩影而已。

    除非必要,林海不会去主动算计他们,当然前面就说了,林海也不是圣父,他也不会去主动的挽救四大家族的危机。

    话说四大家族的兴衰,跟林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即使是有,那也是原著中的原主,而不是林海这个穿越者。

    他给林妹妹找后母,那也只是为了林家所有姑娘的名声着想,林海可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女儿了,要是林妹妹的名声被败坏了,人家可不会单独的说是林黛玉,而是全部的林家姑娘。

    他出言改变了,李纨的命运,那样只是因为李守中的那个国子监祭酒的位置,对于林圳的高中也有帮助,加上原著中也多处暗示到,李纨一介妇人就能让贾兰培养成材,说明这李纨相夫教子还是有一套的,而且效果还不错,因此林海才出言了。

    总总迹象表面,没有足够的利益,林海或许会防着四大家族一手,但是却不会主动的去招惹他们。也不会主动的去招惹原著中的人物。

    甄英莲当年失踪的事情,林海不知道吗?

    不,他知道,甚至当年他去苏州祭祖的时候,还看见了那俩个神棍一僧一道,可是他还是装作没有知道的样子。为什么要去可怜他们了!

    这样说或许是很冷血,但是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甄英莲她本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父亲甄士隐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为本地望族。年已半百的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

    “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应该说甄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美好的。不幸的是,在她五岁那年的元霄佳节,甄士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因小解,将甄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甄英莲不见踪影。

    若不是那甄士隐轻信了他人,只让一个下人将甄英莲抱去看灯。甄英莲会有这么可悲的命运吗?为什么这么多人出门看灯,偏偏只是甄英莲被拐走了,如果不是家人下人的不仔细。甄英莲会有被拐走的命运吗?

    还有,等着甄英莲长大后,那拐子要卖她。这时正巧本地有个冯渊的小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有些薄产,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着作妾,发誓不再续娶,议定三日后过门。甄英莲的命运这时似乎出现了转机,她被磨折了多年,得了这段姻缘,倒是甄英莲不幸中的有幸。

    然而又偏偏不幸的命运在捉弄这红颜薄命女。拐子为嫌钱,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予“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意欲卷走两家银子,逃往他乡。薛蟠横行霸,淫佚跋扈,拐子哪能走脱,被两家拿往打个臭死。拐子求饶,两家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薛家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薛蟠生拖硬拽拉把小小的英莲拉回家作了小妾,进行肆意蹂躏与践踏。

    而主审的官员,正是当年甄士隐帮助过的贾雨村。

    俗话说,滴水之恩,报以涌泉。

    贾雨村报恩了吗?

    在审理“冯渊命案”中,贾雨村明知甄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没有表示一点点关怀,因为此时,甄家父女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过河拆桥,转脸无情。

    虽然贾雨村是很可恶,但是这里也可以侧面的说明,甄士隐识人不清,他是在贾雨村第一次去科考的时候帮助的贾雨村。

    可是第一次贾雨村落的是一个什么下场?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那贾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那么林海做了一个假设,要是甄士隐没有帮助贾雨村了,或许他就当不了官,或者日后甄英莲的案子就不会是贾雨村判的。

    总得一句话,甄士隐一家是可怜,但是这些可怜,都是他们自己找的,人生多变,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妄图依靠别人的可怜躲过命运的一劫,林海劝那人还是自己早点去买块豆腐撞死好了!

    林海见多了雪中送炭时感恩戴德,当过后就忘了的忘恩负义之辈。

    你觉得自己是好心帮他,他却不觉得你在帮他。反而觉得你是在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怜悯她,比那些看戏嘲讽的更可恶。这种人就是小说里面经常出现的反派和脑残队友,和这种人交好之后被人反咬一口的事情多了去。

    于是林海就觉得,与其奢望别人的怜悯,还不如自己奋起反抗了!

    哦,对了,话说贾敏都死了一年了,这贾雨村现在在什么地方了!

    一个让人猜想不到的地方,贾雨村跑去甄家了!

    话说,当年贾雨村被贬后,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游历山水,泰然应变。这也是古文人常有之风,每每遇到贬谪的变故,往往寓情于山水,游历名山大川,借以排遣心中的怨闷。也就是说尽管他能够表现得平静淡然,心里仍难免有些抑郁。

    于是这贾雨村还是到江南来了,可惜的是,这次遇见的是林海,而不是原主。

    贾雨村是什么人,读过原著的人,都清楚,林海又如何肯帮助这样的人了!于是林海就借口说,林灵玉年纪大了,找男先生不好的借口,拒绝了!

    不过林海也非常的圆滑,虽然拒绝了,但是也没有将人给得罪,还故意的提到了甄家。

    贾雨村也是一个聪明的,本来对林海还有点恼怒,听到说甄家,立马就反应了过来。在江南,表面上还真是甄家最大,虽然江南的几家几百年的书香世家才是真正掌握住江南命脉的。但是依着贾雨村的地位,又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事情了!

    而且贾雨村还是很有野心的,他在落魄时的一首对月咏怀诗: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贫寒的书生渴望一飞冲天,不甘寂寞的背后却是无穷的贪欲与野心。不然他就不会再贬官后,到江南来了,而且寄情的也不是什么山水,而是一个可以帮助他官复原职的靠山。

    本来依着甄家现在的这个样子,又怎么可能,看的上贾雨村这个被贬了的人了!

    但是贾雨村也不傻,知道自己怎么莫名其妙的投靠过去,会遭人怀疑的。于是他用了原著中的那一招,做别人的教书先生。

    巧的是,正好薛讯当时在给薛蟠请先生,贾雨村知道薛讯和甄家的关系后,就立马去应聘了!

    依着贾雨村能考上进士的学问,教薛蟠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贾雨村在被贬之后,也思考过自己的问题,如今的他已经变的圆滑。

    因此在进一步得了薛讯的信任后,贾雨村就想着要接着薛家的路子,巴结上甄家。

    可惜的是,他遇上的是薛讯,而不是原主。

    薛讯是什么人,是一个商人,商人有一个最让人鄙视的事情,就是不要脸面。这薛讯能让薛家发扬光大,能让甄家看重,凭的不是腰包里的银子,而是头脑。

    他很清楚贾雨村的野心,就是因为清楚,薛讯才想将贾雨村留在家里好好的教导薛蟠,让薛蟠日后也能做一个精明的人,毕竟薛家表面上只是一个商家,这样一个能考取进士的教书先生,还不是薛家想找就能随意的找得到的。

    因此直到现在薛讯死了以后,贾雨村才有机会巴结上甄家,而这甄士隐,瞧着贾雨村还算是有一点用,因此就留在的身边。并没有想原主那样,让他去找贾政,还送了起复的银子。 

第294章 制造把柄

     好吧!说了那么多的废话,总之一句话说完,若是没有利益,林海是不会轻易做任何事情的。

    找薛诰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

    有的人会觉得林海疯了,事实上林海没有疯。

    苏州林家这边是有路子经营海上贸易,但是这条线是暗线,何为暗线,就是表面上大家不知道,背地里是林家的产业。

    若是林海说要入股,苏州林家这边肯定没有问题的。但是关键的地方是,林海不想这么轻易的让苏州林家还了他们人情,而且这部分钱,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的,就像官场里的灰色收入一样,在某些时候,是见不得光的。

    林海这边,让苏州林家早出世了这么多年,而且林老爷在官场上也是,极力的抬举苏州林家的人。

    虽然是一笔画不出两个林字,但是毕竟是出了五服,又分了宗的了,因此在某些事情上,大家还是亲兄弟明算账好了!

    其实凤朝的法律是禁止官员经商的,理由是避免与民争利。

    但是事实上,王侯将相们根本不吃这套,比如晋代的王戎,竹林七贤之一,似乎很高雅,但干起“与民争利”的事来,一点不含糊,他“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为了家族企业的兴旺发达,可谓呕心沥血。

    对于这种人,当时舆论也批判,但批判来批判去,也不过几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老调。或者是“人以公侯之尊,收市井之利”,“无耻之尤”。

    很无聊,很没意思。要知道,人生在世。最不怕的就是钱多,贩卖的厚利,既然远超做官的薪水,你教人如何抵挡?

    因此尽管了几千年的发展,这官员经商,总得来说。有三条路子。

    第一,就是挂着自己家下人的名下,这样表面上就不算是自己的产业了,出了什么事情也可能将下人推出去当替死鬼。

    但是这里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万一自己家里做了事情完蛋了。那些东西就归下人所有了,你是要不回来的。而且因为名义上是下人的产业,因此很容易被中饱私囊。

    第二。就是买土地。官员家里的土地,也就是庄子,那不叫经商,经营庄子不会被说什么的。

    购买大量的土地,每年坐收钱,又没有铺子那样的麻烦。听起来是不错,但是这土地,都是靠天吃饭。要是遇到几年都是天灾,那就倒霉了!

    第三,就是参股。和咱们现在的参股有相同之处。做官的人不需要出钱,只需要官威就成了!

    然后就每年等着分红就好,因为你是官。他是商,因此也不怕被人给骗了!

    但是这里也有一点不好,就是一个不小心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告你一个贪污的罪名。虽然说这个罪名是可大可小,可是万一那个时候当朝皇上是气头上,这不是苦逼了!

    林海不是不想贪污,而是做到他这个位置上了,他不贪污都没有人会相信。林海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安排好了!

    等着自己配合宣德帝将江南弄好了,就立马要求致仕,这个时候林海有功劳在身,无论是宣德帝在位还是新皇在位,都不可能答应林海的要求,为了避免其他人有兔死狐悲的想法,唯一的可能就是将林海调回京城去,当然担任什么,这个就不是林海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而他这个时候入股薛诰的生意,也是为了迷惑众人的。

    说实话,林海当然巡盐御史的政绩很不错,盐税每年都略有增长,不然就是宣德帝在恩宠林海,没政绩,林海也没有办法在这个位置上做这么多年。

    这就给了外人一种假象,林海当然巡盐御史到底是贪污了,还是没有贪污,若是贪污了,他还入股薛诰的生意做什么,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他就那么有信心,不怕被人发现。若是没有贪污,是人都不会相信,于是纠结了……

    而林海就要这份纠结,最关键的是,他得让皇上抓住他的小辫子,而这个小辫子而不会一下子使他被人打入深渊。

    一个各方面都完美的官员,不是一个好官员。

    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