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与外交战略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政策

1、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⑴现代生产力的开放本性,本质上要求我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⑵我国近现代以来闭关锁国的沉痛教训客观上要求对外开放

⑶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综合国力竞争、跨越式发展、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祖国统一大业等等)迫切要求对外开放

⑷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地要求对外开放

2、对外开放的可行性

⑴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⑶世界也需要中国

(二)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和战略格局

⑴对外开放的进程

①   试点和起步阶段(1979—1983),这一阶段对外开放的重点是广东、福建两省,在两省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②向沿海地区扩展阶段(1984—1991),相继开放了沿海14个港口城市,把长江三角洲、洙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划定海南为经济特区,使对外开放逐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了覆盖293个市县、2。8亿人口42。6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开放地带。③加快步伐全面推进阶段(1992—),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契机,相继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长江6个港口城市、沿陆地边境13个城市,以及全国各省会城市和一些有条件的城市。至此,全国范围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⑵对外开放的格局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同时也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①全方位:强调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重点是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与资金。②多层次:形成了五个层次的开放地带和区域,一是经济特区,二是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三是沿海经济开放区,四是沿长江线、沿边境线、沿主要铁路和公路干线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五是内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及其开发区。③宽领域:以经济领域为重点,逐步扩大到了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甚至政治等领域。

2、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⑴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问题。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已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需要。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对外开放自身进入阶段转换时期的需要。

⑵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策略和方法

①扩大外贸进出口,优化进出口结构,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②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尤其要积极发展同跨国公司的合作。③努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更加平衡的地区开放格局。④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新的开放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

3、正确认识和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主要是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大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三)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

1、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⑴坚持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和立场

这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⑵坚持从国家利益出发,超越意识形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按照独立自主四项原则,正确处理党的对外关系

这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⑷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安全,绝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始终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根本原则。

⑸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提倡搁置争端,共同开发,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这是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务实策略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四项原则

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我国首倡,现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

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⑵独立自主四项原则是由我党提出的,已被世界多数政党接受了的处理党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主要内容: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民主的含义和要求

民主有三层含义:国家形态的民主、制度形态的民主、作风形式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民主。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调阶段的民主,集体主义的民主。要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民主与自由、民主与集中、民主与纪律、民主与党的领导。要把这4个关系统一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上来,统一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上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一是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二是民主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手段,是保证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民主是防止腐败,保证党和国家不变颜色的根本保障;四是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政治文明,通常指人们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具体来讲,是指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它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任何社会的文明结构,都是由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三种文明构成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方向指导和动力支持,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只有三种文明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类改造自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社会所取得的成果才能得到巩固,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⑴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⑵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其他重要制度

⑶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和群众自治

⑷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模式和发展道路

3、努力促进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人权,泛指人们按照人的本质和尊严依法享有和应该享有的各种权利。人权同民主一样从来没有任何抽象的人权,只有具体的人权;没有超阶级的人权,只有阶级的人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人权。社会主义人权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首先是强调多数人的人权,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的人权;其次,强调社会主义人权是全面的人权,它不仅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且包括公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

我国政府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长时期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自己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强调:一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二是生存权与发展权的统一;三是人权与国情的统一;四是人权与国家主权的统一。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邓小平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他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个问题:一是历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二是制度自身的特性。与其他方面的原因相比,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我国的国情。封建主义的影响很重,更增加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并重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一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渗透。法制要体现民主精神和民主意志,民主也必须包涵法制意识并只能在法制范围内进行;二是民主与法制相互保证。民主是法制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良好法律;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法制遭到破坏,民主必然受到践踏;三是民主与法制相互制约。民主可以防止法律被滥用而变成专制的工具,法制可以规范和约束民主行为,防止其过度扩张而造成对国家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破坏。

3、依法治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党的领导方略的重大转变。为什么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是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二是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三是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四是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重要保障。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是必须坚持民主与法制两手并举;二是必须严格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总方针;三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四是大力加强法治教育。

(四)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现有政治体制存在许多严重的弊端,最突出的是权力过分集中;二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它们与政治体制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相适应;三是政治体制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的矛盾冲突和不相适应。

2、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

⑴基本原则

①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②以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改革为途径。③以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目的。

⑵评价标准

①国家政局是否稳定。②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和改善人民的生活。③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展开讲,就是应达到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应该具有完善、有效的机制和功能,能够保持政局的稳定,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合理、有序地加以解决;二是能够调节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提高人民对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满意度、信任度,增进人民的团结;三是能够调动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力得到持续发展。

3、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⑴目标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⑵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重点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按照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④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和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大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和社会局面。

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

(一)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关系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重要体现

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它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有文化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四有”有机统一,构成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新人的综合要求。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核心,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方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基础,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又可分为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其基本要求: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二是教育人民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是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五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树立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其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发达、科学昌明、文化繁荣,既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搞精神文明建设,要在抓好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我们都必须坚持两方面的统一,而不应当用一个方面去否定或贬低另一个方面。

(三)怎样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以立为本

4、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基本要求。

十、“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一)“一国两制”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

1、“一国两制”的提出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和我们党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考虑而提出来的,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正式提出到不断完善的过程。

2、“一国两制”是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科学构想

一是“一国两制”构想反映了中华民族要求国家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