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转化为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就是利润率。由于全部预付资本总是大于可变资本,故利润率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⑵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不可能按同样的程序发生作用,因此,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是不同的。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各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其源泉仍然是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不同生产部门投入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这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资本是利润的源泉。这就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⑶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商品就不是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就是商品的成本加平均利润,它是价格的转化形成。随着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了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

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按照价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①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剩余利润可以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等于价格总额。②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等。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格的变动。同理,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也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只是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较高阶段上的作用形式的发展。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利润的实质和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剥削无产阶级,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指明了方向。二是理解剩余价值分割问题的关键,为研究商品利润、借贷利息、资本主义地租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对于我国价格体系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专业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商品资本转化形式,因而它所执行的职能,仍然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资本家投入资本进行商品买卖活动,其目的是追求利润,至少获得平均利润才肯经营商业。产业资本家所以会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给商业资本家,是因为商业资本家承担了产业资本家原先执行的商品资本的职能。

3、借贷资本和利息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独立资本形态,除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外,还有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指为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所谓职能资本,是指在资本运动过程中执行生产剩余价值或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变成的。借贷资本也是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

借贷资本的出现产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使用这个资本所获得的市场利润必然要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利息的形式;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因此,利息是市场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的来源是剩余价值,反映的仍然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利息的高低是由利息率来表示的。利息率受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而上下波动。在一般情况下,利息率总是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波动。

4、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从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一种剥削收入,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在于它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体现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可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它们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和条件引起的。

(七)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与发展

在自由竞争中,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了大企业。而势均力敌的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竞争中出现两败俱伤,于是就谋求妥协,达成协议,这样便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垄断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对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独占。

所谓垄断利润是指垄断价格与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所谓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为了保证垄断利润而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垄断价格仍然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制约。垄断价格的高低并不反映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的增加或减少。从全社会看,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作用

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拥有国有垄断资本及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垄断统治的形成,从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度内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因而,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已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

3、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已经与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发生极其尖锐的矛盾,使生产关系进一步的和根本性的变革成为不可避免,而且垄断和国家垄断还为向新的社会制度过渡准备了物质基础,从而使整个社会制度的革命变革不但必要,同时也有了可能。

三、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提出解决办法的产物。从社会主义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一词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二是指社会运动,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社会实践;三是指思想理论,即指导这个伟大实践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新的社会制度做论证的思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就思想理论而言的。作为思想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指整个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即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而言的第三个组成部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一)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根本缺陷

空想社会主义以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到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期间从简单协作发展到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空想社会主义大体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⑵中期空想社会主义

⑶晚期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初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他们的历史作用和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①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②二是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上,他们主张财产公有;他们主张未来社会要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在未来社会的分配原则上,他们克服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平均主义倾向,主张按照每个社会成员的贡献从社会领取福利;或者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才能分配、按股本分配结合起来,或者把按劳分配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措施,认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产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前提下,“公社制度”将实行按需分配。

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缺陷在于:其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和依靠力量。因此,必须把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已有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之所以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是因为:

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就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上层建筑也或迟或早地会发生变革。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就会看到: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就会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这就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来批判资产阶级、离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设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根本缺陷。

⑵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剩余价值学说则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说明了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从而得出了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正确结论。——这就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幻想通过说服统治阶级来帮助建立社会主义的缺陷。

⑶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力量

唯物主义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剩余价值学说则阐明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造成了自身灭亡的物质基础,而且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证明了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建设新社会的社会力量。——这就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找不到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的缺陷。

所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解答的基本问题是:无产阶级为什么要变革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围绕这个基本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这个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1、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归结起来,这一原理包含着下述三个具有内在逻辑的基本观点:

⑴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扬弃的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社会本性最终必将撑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这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要到来,代之而出现的将是一个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新社会。

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共产主义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反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的反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发展成为政治斗争,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废除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尽快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关系。这种由新的生产关系决定的新的社会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应当注意到,“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强调了实现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重要条件。

2、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揭示了共产主义的本质。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所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是指“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未来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成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代替那种只能承担一些社会局部职能的工人,要求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要求人的全部智力和体力在任何部门、任何方面都不受阻碍地发展。“这个社会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生产者。”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大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劳动上和人性上的彻底解放。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结果,也是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的显著特征和根本标志。

3、共产主义社会是分阶段发展的

⑴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

⑵共产主义社会的自身发展可以分两个阶段

①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马克思说:“我们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使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即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后来,一般称为按劳分配原则)。②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有以下特点:一是“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城市和乡村以及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对立将不复存在。二是“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三是“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四是由于各方面条件具备,斤斤计较劳动报酬既无可能又无需要,人们“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我们应当注意,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南而不是教条。我们在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论述时,一定要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