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富第五剂-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第二章所述,联邦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在20世纪逐步升高,于1964年达到最高的92到94%,在80年代之前一直维持在70%。1950年,许多州的边际所得税率超过百分之百,也就是每多赚1块钱必须付超过1块钱的所得税。现在美国联邦和州政府最高的所得税率约50%(不包括财产税、销售税、汽油税等)。    
      由于高所得企业主管的收入大部分落入联邦政府的口袋,所以企业界50年代游说国会将更多的公司福利纳入免税范围(例如家庭的医疗照顾)。国会果然鼎力相助,不久之后,由雇主支付全家人健康照护的观念逐渐普遍,而且不论蓝领阶级或高级主管均一体适用。    
      最早,公司认为由联邦政府支付一半医疗成本补偿员工的作法是良法美意,然而,不久医疗成本即如脱疆野马般迅速上升,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现代每个人(除了老年人和穷人)几乎都享受雇主提供的健康医疗福利,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雇主是最不想牵扯个人医疗照护的人。    
      今天符合规定的公司医疗福利,雇主所支付的医疗保费可以全额扣抵公司所得税,而员工也不必把这笔医疗福利列入个人所得税申报。这是很不公平的制度。    
      因为在大公司上班的美国人,有50%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联邦政府支付(透过税法优惠间接补助)。然而,贫苦的劳工、自雇人士和失业人口为了支付1块钱的医疗费用,却必须在税前赚2块钱。为公平起见,每个人应一视同仁的享有健康照护的税赋扣抵或全部取消。    
      再者,由于补助的方式是所得扣除额(tax deduction)而不是租税抵减(tax credit),以致于有钱人比低所得的纳税人享有更高的补贴额。而且现行医疗补助制度是靠一套复杂的税法规定,大型的医疗保险公司和药厂很容易钻法律漏洞,取巧营私。就以治疗忧郁症来说,有些美国联邦税法允许购买昂贵处方药(像百忧解)的费用可以抵减税额,但如果消费者选用像圣约翰草这种既便宜、又安全的处方治疗忧郁症,却得不到税法的优惠。国税局根本没有权利替消费者决定治病的处方。    
    


你该知道的保健保险未来解决方案

      未来解决方案    
      过去20年来,我和其它几位经济学家在白宫和国会唇枪舌战,争辩只有公司员工的保费才能享有税赋扣抵的政策有违公平原则,并将危害整个保健和理赔制度。国会诸公已经从善如流。    
      最近立法通过,自2001年起,自雇人士为自己、配偶和眷属投保的60%保健费用,可以列入个人所得税的扣抵额。这个比率在2002年调高到70%,2003年以后调高到百分之百。这种作法,再加上最近立法,在2003年以前试办医疗储蓄帐户和其它医疗所得税扣抵的新规定,将是松动公司疾病保险独占势力的一股力量。    
      消费者如果能够自由的在一群互相竞争、效益高的业者间选购保健(和疾病)服务,将是件有效率又令人愉快的事。虽然目前没有,但相信即将来临。    
      美国大约有5000万人是自雇人士或部分所得来自于自雇。到了2003年,这些人将可以自由选买部分或全额的医疗保险,而且享有和大公司员工几乎相同的优惠待遇。这些精明的消费者将是第一群自掏腰包,而不是用别人钱买健保的人。    
      这5000万美国自雇人士或部分所得来自自雇的人,将是21世纪保健产业的第一批超级客户。    
      基于竞争考量,即使传统业者最后还是不得不推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保健和疾病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味地顺应雇主省钱考量和说客操控的政府医疗计划。    
      我相信一旦联邦政府退出保健事业,凭着优良传统,必能发挥创造力营造一个具竞争力、创意十足和效率奇佳的保健制度。虽然目前大家很难想象这种百家争鸣的情景,但看看许多其它产业的成长(食品业、运输、消费性电器),心中就会渐渐浮出未来保健的轮廓。    
      以前一提到外出用餐,大家脑海中出现的不是单调乏味的餐馆,就是昂贵的餐厅。然而经由技术创新,餐饮业降低价格,而且增加产品的多样化,所以需求成长10倍。从1950年到2000年间,美国人外出用餐的预算从占家庭饮食预算的5%成长到50%。50年前当小孩子问:“我们可以外出用餐吗?”往往被泼冷水:“你以为我们是百万富翁吗?”今天,对这类请求地回答都是:“你想吃什么?”而且对每个人来说,外出用餐不但是个享受,而且负担轻松。    
      同样地,空中旅游、度假、流行服饰、消费性电器和其它数百种大家原本认为是昂贵奢侈的产品和服务,现在都已经成为人人买得起的大众化商品。    
    


你该知道的保健保险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    
      1。分析现有保健制度对你的三项保健商机影响。如果现有保健制度崩溃,对这三个领域有何好处?    
      2。分析医生对你的三项保健商机的影响。医疗提供者不断降低成本的作法,对你的三项保健商机各有何影响?    
      3。雇主和员工在现有保健规定和限制之间大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分析这些游戏对你的三项保健商机是利是弊?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政府免费提供的疾病照顾,对你的三项事业有何影响?相反地,如果现有雇主提供的疾病承保范围大幅缩减,对你的三项事业又有何影响?    
      4。目前已立法通过2003年起,自雇人士的健保费用可以百分之百的抵税。分析这对你三项保健事业的影响。    
      5。分析要求把膳食补充品纳入所得税扣抵额的立法,对你的三项保健商机的影响。    
      6。分析如果雇主开始发给员工保健津贴或费用的选择时,对你的三项保健商机的影响。    
      根据你对上述问题的答案,重新思考调整这三项保健商机。    
    


发达之路——配销知识经销VS。实体经销

      纵观历史,有人因为制造或掌控某项特殊产品而发迹致富,有的却血本无归。惟一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不断拓展配销通路的人。    
      今天的配销通路尤其重要,因为大多数商品零售价的70%是配销成本,而保健产品的配销成本更高达80%。    
      21世纪配销    
      如果仔细观察最近崛起的富豪,不难发现配销的本质已经改变。    
      配销实际上包含两个过程:    
      一、传递与消费者有关的改善生活产品和服务的新信息。    
      二、配销产品和服务到消费者手上的实体通路。    
      华顿和史密斯及其他20世纪靠配销起家的富豪,都是因为找到更好、更便宜的实体通路,把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而21世纪像贝佐斯等掌握配销致富的亿万富豪,则是靠传递消费者新的产品和服务讯息,且大都是消费者还不知道的新产品和服务。    
      其实早在100多年以前,配销的本质也曾起过根本的变化。有心的保健企业家和投资者,应该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早在19世纪以前,经销商的责任大都落在教育消费者,介绍一些能够提升生活水准的新产品和服务。街头小贩和闹市的商人,都对自己贩售的商品如数家珍并引以为豪,且不厌其烦地向客户介绍产品。    
      到了19世纪,这些小贩和商店逐渐演变成百货公司,成为20世纪通路的最大特色,像芝加哥的马歇尔广场(Marshall Field,1865年)和波士顿的菲连斯(Filene,1881年)。由于各种技术和服务的创新(例如结合信用、房地产和购物的功能)使得百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取代街头小贩和大街的商人。    
      兴起的百货公司不只利用技术压低销货成本,更以发挥零售小贩的客户服务精神为傲。这种作法完全颠覆传统的行销原理,挑启客户永无止境的消费需求。大家到百货公司未必真想买什么东西,而是去找找市面上的新玩意儿,而且一旦知道后,就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电灯、洗碗机、制冰器和自动清洗炉)。    
      在电视和大众媒体发明之前,百货公司兼具现代经销通路的两种特色。首先,百货公司告诉消费者一些提升生活的新产品。然后,消费者一旦接受新产品的讯息后,百货公司又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成为把产品从工厂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实体通路。    
      知识经销VS。实体经销    
      知识经销(intellectual distribution)是指教育消费者认识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一般介绍的都是消费者不知道,但市面上已经存在或价格已经普及化的产品。实体经销(physical distribution)则是协助消费者取得已经耳熟能详且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今天,不管是保健企业家或其它企业,都必须兼具这两种经销功能才能满足消费者。    
      传统百货公司从1950年到2000年逐渐没落的部分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像全球通用的信用卡和大型购物广场,都使得原始的创新(像签帐帐户)变得过时落伍。    
      百货公司没落的主因在于实体经销的服务水准跟不上知识经销服务。    
      当消费者的日常开销渐渐从传统耐久财(大型电器、家俱)转移到消费财(清洁剂、纸巾、电池)时,总是希望能尽快和定期取得这些日常用品。一般高楼层百货公司的实物陈列摆饰无法满足这类需求,而且百货公司的改装总是旷日废时。许多人都有类似经验,跑到百货公司买一卷底片,却必须耐着性子等收款机旁的柜员花20分钟向一位潜在客户介绍新的照相机。    
      有感于此,华顿便舍弃知识经销,开设完全以实体经销为主的大型卖场。这类商店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价格,只卖客户上门前就已经想买的东西。传统百货公司敌不过这种经营模式而逐渐没落。    
      同时,收音机和电视的普及加速大型卖场的兴起。因为优良产品的制造商可以跳过百货公司,透过大众媒体直接和消费者沟通。现今大多数的制造商都透过大众媒体直接和消费者“握手”(handshake),而能够在零售市场幸存的都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实体经销商,例如威名百货、Kmart和目标(Target)等大型卖场。消费者的忠诚度已经从个别的零售商如席尔斯(Sears)、梅西(Macy’s)和罗宾森(J。W。 Robinson’s),转移成对个别品牌如新力、李维、宝碱。    
      30年前,当这种现象逐渐形成时,就常听到消费者抱怨自己对店内的产品比店员还了解。今天到零售店买东西的人,都自认对产品比售货员懂得还多。    
      曾经风光一时的百货公司如今逐渐没落,带给保健企业家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实体经销的服务水准必须维持和知识经销服务一致,反之亦然。要不断掌握经销机会本质的转变。    
      保健企业家可以从百货公司和大型卖场这类产业的兴衰,学习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当你研究这些历史,并准备应用到保健产品和服务的经销通路时,需特别注意一点:以往要花50到100年才发生的改变,现在只需5到10年。    
      自1981年起,只花7年的时间,电子燃料喷射就完全取代有70年历史的内燃机。自1985年起,有50年之久的唱片不到5年就被激光唱片取代。自1995年起,短短的3年,电子邮件就凌驾有30年历史的传真机。    
      当你准备以过去为借镜,解决未来保健事业的难题时,必须考虑市场瞬息万变,现在5年才会发生的改变,或许未来不用5个月,甚至更短时间就会发生。    
    


发达之路——配销专卖店趋势

      专卖店趋势    
      最近零售业出现一种新趋势——种类专卖店(category busting),这种方式既保存大型卖场实体通路的优点,同时又超越传统百货公司知识通路的服务。    
      虽然市面上有Home Depot、PetsMart、pUSA、玩具反斗城(Toys “R” Us)和宝贝反斗城(Babies “R” Us)这类琳琅满目的专卖店,但实际上都可归类成一种大型商店,以最低价格、最多种类的商品,吸引消费者慕名而来。专卖店也因此在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大型商店的夹击中另辟一条生路。    
      由于只贩售一种商品,于是吸引一些对商品本身很着迷的员工。此外,大多数的专卖店都会在店内为有兴趣深入了解产品的员工和消费者开班授课。专卖店通常比制造商更了解产品以及消费者如何使用这些产品。    
      专卖店因为对商品了若指掌,再加上十分有利的购买力和行销手法,造成零售业的新现象:特制产品(custom…package)、有品牌商品的零售价格低于平均的制造成本。事实上,零售价低于批发价。    
      1992年,假设某家公司生产的空气压缩机批发价是300美元(每年生产20万具),而在高级五金工具行的零售价是600美元。每部的制造成本是200美元,50美元是人工和材料的变动成本,150美元是5年摊提的设计、设备和铸模成本。如果5年要生产100万部机具,公司就得先行投资1。5亿美元(每部150美元)在厂房、研究、工具铸模、机电设计上。    
      1993年,假设Home Depot认为零售价压低到600美元以下,例如200美元,就可以卖出50万部。Home Depot于是下单订购50万部,每部出价100美元。起初,制造商对这种报价不屑一顾,因为现有制造成本已经是报价的两倍。但经过仔细盘算且以边际报酬的立场来看,这种报价技术上还是有利可图。况且,如果不接这笔订单,拱手让给竞争对手,对手可能趁此扩大生产规模压低成本,迫使自己退出市场,于是接下这笔订单。Home Depot最后总共卖出80万部空气压缩机,而制造商也因为大量生产而调整生产方式,把每部机器的固定成本压低到50美元以下,远低于最初的每部150美元。    
      结果,消费者是这笔交易的最终受益者。原先要600美元才买得到的东西,现在只要200美元就买得到,比原先300美元的批发价还低50%。    
      商品专卖店和创意大型卖场也利用类似创新手法(例如,在厂商淡季或设备闲置时采购),不断地销售比实际批发价低的高品质商品。例如,好市多(Costco)这类大卖场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进货。好市多会向一些知名厂商提出公开订单(open order),如果厂商有闲置设备时通常都会填写报价单。因为设备闲置期间,厂商还是得支付工资和行政管理等费用,所以可以远低于一般批发的价格承接这笔订单。再者,好市多要求供货商必须回收短时间内未卖完的产品(包括运费),因此保证卖场内都是最新型、高品质的商品。    
      专卖店可说是目前最进步的零售手法,结合最好的消费者教育和实体通路服务,而能够不断地以低于批发的价格销售品质一流的商品。但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保健商品的大型专卖店。    
      这是保健重大商机之一:设立一次购足(one…stop shop)的超大型商店或卖场,结合最好的知识和实体经销服务,提供最好的保健产品和服务。而且正如以下分析,对保健企业人士而言,因为一些保健产品本质与众不同,专卖店的商机尤其有利可图。    
    


发达之路——配销网络的冲击

      网络的冲击    
      今天每个企业人士都应该正视网际网络的冲击,包括企业如何应用网际网络,及如何和网络相关公司一较高下。保健企业家尤其要认清网际网络的历史和其对通路的作用,并把网际网络纳入自己的经营计划。    
      今天的网际网络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国防部的武器专家正发展一套能逃过最严重核子浩劫的通讯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连结分散各地,所以没有中央处理地点。因此,即使许多地点被摧毁,其它逃过一劫的系统还是可以继续运作。    
      这套系统把每个寄件人和收件人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客户或服务器或主机。因为这种特性,网际网络演变成今天民主化的推手,把全球和经济力的焦点从组织转移到个人。    
      网际网络在1969年首度架设在洛杉矶的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联接柏克莱大学的计算机网络和史丹福研究中心(StandfordResearch Institute)的另一部计算机。不久在圣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的加州大学和犹他大学(U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