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浪大化集-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插图(附图复制成一种颜色),上方松树为黑色,以下部分则为红色。全
图线条飞动,人物神采奕奕,精雕细刻。图的两边,大小号字体的标题、正
文搭配得当,称得上是一页精美的版面。

最早的朱、墨套印本插图──元至元六年《金刚经注》

明、清,中国古代插图艺术的鼎盛时期

但是,当时以及以后的插图绝大多数还是单色的,只是技艺越来越精湛。
从元末明初刻本《西厢记》中的插图《孙飞虎升帐》可看出高超的版画水平。
画中要抢走崔莺莺去作押寨夫人的孙飞虎不可一世。四小卒姿势各异,帐幕
与背景处的旌旗、军马,线条均极准确、生动而又简练。此残页现由中国书
店收藏(照片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如果说以前的插图还不
能认为是典型的文学名著插图,那么,这一幅名正言顺可以算了。

明代时,雕版印刷术普及到全国各地。宣德(1426—1436)年间,金陵
积德堂刻有《金童玉女娇红记》,成化(1465—1487)年间,北京文顺堂刻
有《平话十六种》,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金台岳家版《西厢记》还在
书末附有出版说明,内称:“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定编次大字本,唱
与图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歌唱了然,爽人
心意。”这些话部分道出了插图艺术的目的与用途。

《西厢记》插图“惊艳”万历年间唐寅画夏缘宗刻

嘉靖、崇祯年间,福建建安所刻印的小说,起先为上图下文,后来发展
到每卷首全页附图,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情节提供了较大的篇幅。万历时徽
州、杭州、吴兴、苏州等地刻书行业骤然兴起,书坊林立,大量刊行市民爱
好的文艺书籍。这时期的出版物,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徽州汪光华玩
虎轩版《琵琶记》、《北西厢记》插图,绘、刻俱出名家之手。金陵为明代
版画艺术另一重要中心。富春堂出有《目莲救母劝善戏文》,环翠堂出有《环
翠堂乐府》。更值得一提的是胡正言主持刻有彩色印本《十竹斋书画谱》,
创造饾版、拱花之术,把套版彩印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并在装帧艺术
上有所创新。

在杭州,黄应光等刻李卓吾评百回本《忠义水浒传》、《五种曲》、《元
人百种曲》、《校注西厢记》等书插图,是一大工程。另有黄氏三兄弟同刻
《南琵琶记》、《北西厢记》、《牡丹亭还魂记》、《元人杂剧选》等书插
图,可称杭州版画的优秀作品。读者请看所附《水浒传》劫法场故事的插图。
该图在不大的画面上表现了20 个人与一匹马的形象,人的表情或惊或喜或怒
或愁,监斩官抱头鼠窜,被救者尚处在半昏迷状态中。另附关汉卿代表作《窦
娥冤》的一帧插图,窦娥并非正面向着读者,这说明了插图作者的匠心。他
雅不愿他衷心同情的一个弱女子当众出丑。但窦娥又可以把头扭过来,蹙眉
凝睇,似有无穷的哀冤。背景处乌云涌动,旗幡飘飞,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
的六月雪即将来临。

梁山泊英雄劫法场
《水浒传》插图明万历杭州容与堂本作者佚名


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窦娥冤》插图明崇祯刻本作者佚名

杰出的插图画家陈洪绶

明朝崇祯年间出现了中国的一位杰出的插图画家,他就是陈洪绶(1599—1652),号老莲。他中年时期所画《水浒叶子》,把40 个人物的不同面貌、
身分、精神气质画得惟妙惟肖。他酷爱戏曲,曾不止一次为《西厢记》等绘
制插图,张深之本《西厢记》收陈洪绶画的插图六幅,情节鲜明,形象突出,
章法奇妙,是古代插画中的杰作。这里附刊的《窥简》画出莺莺看信时流露
出对张珙的爱慕和红娘的热情与机警。画内的花鸟屏风既起了隔开遮掩两人
的作用,也装饰了空白,显示了身家背景,真乃一极佳的构想。

窥简明崇祯刻本《秘本西厢》插图陈老莲绘项南洲刻

明末清初期间,苏州版画异常活跃,郭卓然、刘君裕同刻李卓吾评本《西
游记》,插图有200 幅之多。鲍承勋则刻有《盛明杂剧》等书插图,康熙年
间又刻《扬州梦传奇》。这些版画注意环境的刻画和气氛的烘托,人物动态
也描绘得生动可喜。刀法上则有较多的变化,显示出艺术的精湛和成熟。但
令人遗憾的是,与国力、科学技术方面一样,在这以后一直到本世纪初,中
国的插图无论在工艺技术上还是艺术本身方面,都没有出现一个阶段性的进
步。直到“五四”以后甚至可以说是本世纪中叶前后,才出现丰子恺、张正
宇、叶浅予、黄永玉、戴敦邦等一批现代意义的插画家。

茅盾《子夜》插图
叶浅予作

二、外国的插图艺术

中世纪—17 世纪

在中国发明印刷术不久,周边的东亚、东南亚在我国唐代时便先后学习
与引进了印刷技术。至于印刷术辗转传到欧洲,则已经是公元12—13 世纪左
右的事了。

据考查,现存西方最古老的木刻印制的画是作于1418 年的《圣母与四圣
者》,现藏布鲁塞尔王家图书馆,但那是单页的印品。至于成本的带插图的
书,则是以1460—1465 年德国班贝格地方阿尔布莱希特·泼菲斯特的工场所
印制的为最先。不久后,在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也都出现了有插图的
书,有些图还是彩色的,这当然是印好线条后逐张用手工涂上去的。当时的
印刷物还常常特为空出位置,以便工匠手书繁复的大写起首字母。

直到阿尔布莱希特·丢勒(1471—1528)在画坛上出现,西方的文学插
图才算是正式起步。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他在1498 年作《启示
录》插图15 幅。构图严密,线条有力,情绪激烈。后来又创作了《大版本基
督受难》(约1500—1511)、《小版本基督受难》(1509—1511)与《圣母


生平》(1501—1511)。这些木刻画在西方版画史上是开山之作,流传极广,
且对酝酿宗教改革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他的插画已成了正品,而原来撰写“正
文”的班尼狄克派教士切里多钮斯的名字却早已被人遗忘。比丢勒时代稍晚
的汉斯·荷尔拜因(1497/1498—1543)在版画插图上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曾为巴塞尔出版的许多书籍作插图,其中最著名的是为埃拉斯穆斯的《愚
人颂》作的插图。他最成功的版画作品是1538 年作的《死神之舞》组画,共
41 幅。这些木刻线条流畅简约,风格洒脱。时人见了都不免惊叹,画家在如
此狭小的空间里竟能表现这样丰富的内容。

死神、亡妇与死者家属

《来自波希米亚的农夫》插图

泼菲斯特工场 1463 年印刷

在1555—1589 年间,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成了一个出版图文并茂的书籍的
中心。法国印刷商克里斯多弗·普朗坦(1514—1589)在这个城市创办了一
家大印刷厂,所印书籍质量精良,该厂还首先采用铜版印刷书籍插图。比起
木刻画,铜版画可以做到笔触更细腻,明暗层次也更加丰富。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出版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精致的铜版画插图本书籍外,这家印刷厂还出
版上方为图下方为格言或是诗句的寓言画集(em…blem books)。这样的书,
即使目不识丁的人也会购回去,像今日人们挂画历一样挂在家中。例如,有
一幅画表现一个人见到自己的影子大惊失色。下面印的格言是:“犯了罪的
恶人见到自己的影子也会害怕。”(恰好是我国谚语“没做亏心事,不怕鬼
叫门”的另一方面的说法。)当时,出版这样的格言册成了一时之盛,在威
尼斯、巴黎、阿姆斯特丹都有作坊印制。

忧伤的人《大版本基督受难》插图〔德国〕阿·丢勒作 1511 年
此外,在里昂,还出版了奥维德《变形记》的木刻插图本。英国在插图艺术
方面发展较欧陆稍迟一步。开克斯顿初版印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时还
不带插图,直到出第二版时才有。开克斯顿的继承人德·沃德比他更重视插
图。还有一个情况也值得介绍:由于当时欧洲知识界普遍都使用拉丁文,所
出的书籍也基本上用拉丁文,同样的刻版可以被不同国家的出版商买来印
书,因此,当时的出版家、画家与刻版者大都在欧洲各个国家工作过。

17 世纪的欧洲美术进了巴罗克时代。在插图艺术上,也显现出这种艺术
的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的特点。这里刊出佛兰德斯画家彼·保·鲁
本斯(1577—1640)的作品一幅,可算是当时插图的代表作品。大画家伦勃
朗也曾为《圣经》作过蚀刻铜版画插图,但在他生时未能出版。同时代的英
国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插图画家,名叫弗兰西斯·巴洛,他为《伊索寓言》
作过插图(1666)。

教士为死神所惊吓

〔德国〕汉·荷尔拜因作

总的来说,17 世纪并不是插图艺术的高峰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认为
在古典作品里加插图是一件不够庄重的行为,对此持否定态度。当时的许多
大开本书籍往往仅限于有繁复甚至是繁缛装饰图案的扉页与花体的开首大写
字母,至多再加上一张扉页插图或作者画像。


马·巴尔贝里尼《诗集》插图〔佛兰德斯〕鲁本斯作 1634 年

18 世纪

18 世纪时,西欧插图艺术的中心转移到法国,插图的对象也逐渐从以宗
教性、纪念性书籍为主转移到以诗歌、小说为主。当时,除整页的插图外也
出现了一些起装饰作用的小型图(vignette)。作这样的小品的名家有
让·巴·奥德莱、法·波歇(他为莫里哀的作品作过插图)、于·法·格拉
夫洛(为薄伽丘、莎士比亚、拉辛的作品作插图)等等。当时还盛行几位插
图者为同一部作品作图一并刊出的风气。而他们的画都由工匠来镌刻,这样
做,效果自不免与原作有距离。但从另一方面说,熟练、有艺术眼光的工匠
掌握镌刻特点后,给原作增加光彩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因此,对画、镌分工
亦不可全部否定。让·米·莫罗则是自己作画自己镌刻。他为卢梭的《新爱
洛绮丝》(1761)及《忏悔录》(1781—1788)所作的插图很能代表当时流
行的“洛可可”朝新古典主义转变的风格。他的早期作品纤巧、精美、浮华,
从中可看出当时所崇尚的美学趣味。

《新爱洛绮丝》插图〔法国〕让·米·莫罗作 1774 年

18 世纪的英国插图艺术,除威廉·贺加斯外,值得一提的是托马斯·比
尤伊克(1753—1828)。他是促使木刻重新流行并成为主要版画技法的英国
艺术家。他不用木面(纵切面)木刻而爱用木口(质坚木材的横断面)木刻
作画,他发明使用錾刀把图象刻入木版的技法,并用平行线取代交叉阴影线,
以获得宽广的色调和结构。他又使白线印法重新流行,还从印刷上设法使所
印物背景呈灰色,从而提高大气云雾和空间层次的美感效果。他为多种寓言
包括《伊索寓言》作过插图,也为哥尔德斯密斯等人的诗作作过插图。他还
作了不少木刻小品,饶有乡野情趣,富有生活气息。

意大利的威尼斯当时也是一个中心。那里最著名的铜版画插图家是
乔·巴·比亚泽塔,他于1745 年为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9)作
过插图。

但是18 世纪世界版画艺术的高峰应该说是在日本。市民的逸乐生活使浮
世绘得以出现,木刻版画为其中的一个分支。通常认为菱川师宣(约1618—
约1694)是浮世绘的第一位大师,他就为日本小说作过插图。从单色转到二
色的木刻版画是奥村政信的一大贡献。西村重长、石川丰信则致力于戏剧画。
1765 年,铃木春信(1725—1770)创作了多色木刻版画,并于同年开始为俳
句设计锦绘。东洲斋写乐创作有许多色彩漂亮的演员头像,它们应该说是戏
剧文学的配图了。

19 世纪

发展到19 世纪,文学插图艺术进入了成熟期。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作
品精采纷呈,美不胜收。其发展趋势与嬗变情形难以用几句话概括,总之,
欧洲文学艺术先后出现的诸种思潮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
主义、唯美主义。。在文学插图这一领域内也莫不都有所显示。大艺术家如


安格尔、德拉克洛瓦、杜米埃、蒙克等,都在插图方面留下了自己的成绩。
也有一些艺术家对插图艺术情有独钟,几乎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用在这上
面,如多雷、克鲁克香、比尔兹利(1872—1898)。这里刊登几幅有特色的
插图,以多少显示这门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多种风格。

圣赫伯特教堂赛·罗杰斯《诗集》插图

〔英国〕约·马·泰纳作 1838 年

首先要介绍的是英国著名风景画家约瑟夫·马略特·泰纳(1775—1851)
为英国诗人赛·罗杰斯(1763—1855)的诗所作的版画插图。从中亦可窥见
泰纳所作大幅风景油画的特点。顺便提一句,诗人罗杰斯可算是个雅士。他
是银行家之子,自己也从事过金融业,他又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早
餐会”是伦敦文人墨客的聚会场所,竟一直持续了40 年之久。1850 年华兹
华斯死后罗杰斯曾被提名为桂冠诗人,但这一荣称为他婉辞。泰纳也为拜伦、
司各特、弥尔顿、坎贝尔等的诗篇作过插图,其中《恰尔德·哈洛德》的插
画(1832)最为有名。

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可以说是英国漫画与幽默插图的创始人。
他为《亨佛利·克林克》等风俗小说作过插图。有名的插画家克鲁克香是在
他创作风格的影响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克鲁克香与菲兹为狄更斯幽默作品所
作的插图代表了当时文学插图的最高水平。

英国19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个艺术—文学派别,叫“拉斐尔前派”。该
派的成员差不多都对书籍装帧插图表现出强烈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威廉·莫
里斯、伯恩—琼斯、但丁·加·罗塞蒂、威·霍·亨特、约·艾·米莱斯。
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1828—1882)自己是诗人兼画家,其妹克里斯
蒂娜·乔治娜·罗塞蒂(1830—1894)也是一位诗人。这里刊登女诗人诗集
《小妖精集市》(1862)的插图,插图作者是哥哥。兄妹合作出版诗画,也
算是文学插图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克·乔·罗塞蒂《小妖精集市》扉页图

〔英国〕但·加·罗塞蒂作

英国有两本以小姑娘艾丽丝为主人公的童话,可称得上妇孺皆知,即《艾
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和《镜中世界》(1872),作者为刘易斯·卡罗
尔(1832—1898)。卡罗尔也会作画,曾尝试亲自为两部童话配制插图,但
并不成功。后来二书由《笨拙》周刊的漫画家约翰·坦尼尔(1820—1914)
—他曾包画该刊的政治专栏“大减价”的漫画——来配画,结果使文、画成
为双璧,一直流传至今不衰。由于二书在我国流传甚广,见到的机会很多,
这里仅仅介绍一幅,所表现的是《镜中世界》里的艾丽丝遇见一对孪生兄弟
的事。英国现代作家约·博·普里斯特利特别推荐坦尼尔的插图,认为“他
发现了英国人性格里的一道金色的光彩”。插图准确把握作品人物的民族性
格、民族气质,的确是其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这幅插图上双生兄弟脸部表
情是颇堪玩味的。

特维德尔·狄和特维德尔·顿《镜中世界》插图
〔英国〕约·坦尼尔作 1872 年
前面我们提到作家醉心于为自己的作品作插图,大多力不从心。但是例


外也不是没有。在19 世纪,稍早的有雨果、萨克莱,稍后的则有约·鲁·吉
卜林(1865—1936)。

19 世纪末英国文学插图史最大的事件就是奥·比尔兹利的出现。他的画
在当时真有惊世骇俗的效果。他为古罗马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的讽刺诗作过
一幅插图,图中活脱脱描绘出一个荒淫、凶悍的贵族妇女的形象,使人联想
起当时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骇人听闻的事件。而这也正是尤维纳利斯诗歌的
内容。

在法国,19 世纪的大艺术家与文学插图艺术有更为密切的关系。最引人
注目的莫若德拉克洛瓦了。他酷爱文学,他的艺术创作一贯从欧洲浪漫主义
文学中汲取营养,而他的绘画也反过来促进了文学的繁荣。由他插图的法译
本《浮士德》(1828)的出版是文学插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接下来出现的
杰出的插图艺术家有杜米埃、托尼·约汉诺特、伽伐尼等。1838 年版的《保
尔与薇吉尼》是插图画家的一次“群英会”。在此书中,海景由依莎贝负责,
于哀特专画陆上风景,雅克绘动物,梅桑尼作装饰画,而“无处不在”的约
汉诺特则包画余下的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