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簿与药物防治-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病毒与药物防治

    主持人:欢迎大家收看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节目,我是主持人阿忆。

    历史的很多瞬间,再过多少年都会被忘记,但是2003年的春夏之交,恐怕再过十年、二十年,恐怕还有人会提起。因为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的,跟医学有关的那么一个特殊时期。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典”在蔓延。那我们的节目也跟跟风,我们今天节目的名字叫做《抗病毒感染与药物防治》。我们请来的教授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蒋建东教授,那蒋教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先看一段他的片子,看一下他的介绍。

    主持人:好,小片子播过了,我们也知道您大致是怎样一个人了,还有一些细节呢,需要进一步探讨,您的家里有学医的吗?

    蒋建东:没有学医。

    主持人:那你怎么就想到考医呢?

    蒋建东:我是因为大学考试的时候,考的是地质专业,但是分数不够就去学医了。

    主持人:那这很奇怪呀?我们知道如果是在美国有好几种学科,比如什么军事、医药、考这都是非常困难的,那都是特好的学生才能考,你是没有考上地质(专业)怎么服从分配。

    蒋建东:服从分配分过去的。

    主持人:如果您学地质呢,就是鼓捣鼓捣石头,鼓捣鼓捣岩石,现在是鼓捣人的器官,好像鼓捣器官比鼓捣鼓捣岩石还要重要,它的分数应该更高一些。

    蒋建东:没想过这些事,但是当时考的时候,只是自己比较喜欢大自然的东西,是这样子上去的。但是医学也好,生物学也好,也是跟大自然打交道。

    主持人:医学是大自然吗

    蒋建东:植物呀、中药呀、生物学呀,微生物,病毒。

    主持人:到我上学的时候1982年,准备高考的时候,我们的化学老师就主动地跟我们说,你们如果能分高一点,上物理就不要上化学这太危险了。

    蒋建东:当时也不是太懂,当然作为医生来说肯定是要有风险,它的风险一个是被感染,

    还有就是说医疗事故,这种风险主要是你职业化的程度高和低,可以把它的风险降下来嘛。当时学医的时候,它是一个总的都得学,内外妇儿五官科、皮肤科都得学,但是等你毕业以后会做个选择,选哪一科。

    主持人:您怎么去做这选择呢?

    蒋建东:考研究生的,毕业以后我就考研究生,考的是病毒学。

    主持人:对呀,这就很可怕,万一染上病毒怎么办。

    蒋建东:咱们中国在八十年代以后,传染病已经逐渐,它的地位下降了。所以当时选病毒的时候,只是因为病毒这个东西是一个很,当时,也是算医学很前沿的一个微生物,所以选择它考研究生,也是因为它在这方面是一个尖端的,很代表现在分子医学的一个领域。

    主持人:它是一个,我们这个学文科说的先锋领域。但是我听您的这个解释当中,好像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大量的传染病,这种凶恶的传染病都被我们的先人给解决了。

    蒋建东:咱们国家在1977年就宣布天花被消灭了,八十年代到两千年宣布脊髓灰质炎消灭了,麻风病也是在十年前吧,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最近也是宣布麻风病在中国也被消灭了。这些病在当时控制,已经控制很好,但只是最后的一些存余的一些病人或者病菌,最后病毒被消灭掉,但是呢新的传染病会出现。当时出现的就是肝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咱们国家就有肝炎出现了,所以肝炎所以呢,这个甲型肝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问题不大,它只是一种一过性的,一个月它会自愈的。

    主持人:关键是八十年代末闹了乙肝。

    蒋建东:乙肝呢,乙肝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实际上在七十年代就开始,乙肝的数字生长得很快。但是这种,是因为它的传播是密切接触或者血缘性传播,一般还是不太容易传播。但是作为医生来说,你肯定要冒这个危险,但是你要有这个准备,同时你还是要防护。但也会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像乙型肝炎,被乙型肝炎疫苗现在控制得很好。所以随着技术的进步,它的传染还是得到有效的控制。

    主持人:换句话说,先人已经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前的一些疾病给控制住了,但是新的这种流行病还有可能不断地诞生,就像现在的SARS一样。好咱们闲话少说,接下来呢就由蒋教授给咱们带来他的主题讲演,讲演的名字叫做《抗病毒感染与药物防治》有请。

    蒋建东:很高兴能够通过凤凰卫视向感兴趣的听众介绍“病毒性感染和它的防治药物”,像我们刚刚讨论的那样,传染性疾病曾经是咱们国家一个很重要的疾病。但是由於咱们国家的发展,医疗卫生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还有营养的改善,传染性疾病在八十年代以后被控制,卓有成效地控制。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变成一个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主要的疾病。但是实际上呢,一个新的病原或者几个新的病原正在我们的中间产生,或者说正在走近来我们的人群。实际上我们知道,在七十年代以后,咱们国家乙型肝炎病人开始增加,现在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有一亿多人。在八十年代末。

    主持人:这我没听错,一亿多人?

    蒋建东:一亿多人,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

    主持人:我们国家十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

    蒋建东:对,原来是十分之一。现在又出现了艾滋病,艾滋病在九十年代以后,在我们国家出现,那么现在将近一百万,那这也是一个致死性的疾病。那么在我们今天呢,又发生了像非典型性肺炎这样的一个病毒性感染,而且它的传染性很强,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现在出现这病呢,我们刚刚讲的这几个病都是病毒性疾病,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内容就是“病毒和它的抗病毒的药物”。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病毒这个微生物。病毒是一个,是我们现在目前能认识到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它的大小在10个纳米到250个纳米之间,大小不一。在生物化学的成分上,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结构非常简单,只有几个基因到十几个基因。它的生活的特点是

    在宿主细胞的细胞内寄生,就是要利用宿主细胞的成分来为它自己复制,这是病毒的一个特征。但是根据病毒的核酸不同,可以分成DNA病毒,RNA病毒,但还有很多的分类,那么这个病毒是我们目前来讲知道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个就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会产生一些症状,根据病毒的不同产生症状不同。一般的常见的发热、咳嗽、腹泻、皮疹、肝脏功能损伤,那么不同的病毒有的使心肌受到损伤。有很多病毒可以造成同样一种症状,有的时候一种病毒又可以造成不同的症状,所以病毒是一群很复杂的病原微生物,在临床上产生的症状也不一样,大致上病毒性感染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一种是急性感染。就是像我们现在讲的这非典型性肺炎,平常讲的流行性感冒,甲型肝炎的病毒的感染,出血热。其中几种都是致死的,像出血热是致死的。非典型性肺炎也是造成死亡,流感也是造成死亡的,这种是急性感染。

    还有一种是慢性感染,就像乙型肝炎病毒,可以携带相当一段时间,然后变成活动性肝炎,这种是慢性病毒感染的慢性病毒。

    还有一种就是潜伏感染,就是有些病毒像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可以潜伏在人体体内,

    到一定时间呢,它就像我们嘴上出现的嘴唇上的疱疹,就在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它会出现。

    还有一种就是很长时间的,我们叫它慢病毒感染。慢病毒感染就是这种病毒;在感染人体以后;可以在几年或者十年以后才发病;那么比较典型的就是艾滋病。艾滋病感染以后几年不发病,但是可以在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以后产生症状。这类慢性感染,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讲的疯牛病,疯牛病传到人体叫CJD,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这个也是不可逆的死亡。

    除了这几种感染以外呢,还有一种叫做机会性感染,就是这种感染,通常是这种病毒在人体内存在,但是通常不致病,但是当特殊条件下,通常是在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会出现。就是老人,老人年纪大了以后,免疫功能下降,会出现带状疱疹,很疼,在背上和腰上出现一条疱疹。或者是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器官移植的病人接受激素治疗,那么他会有巨细胞病毒的感染,在艾滋病的时候,也会出现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或者是带状疱疹,那么这种感染我们叫它机会性感染,所以这是病毒感染大致的分类。

    病毒感染我们比较重视它,因为它有几个特点。

    一个病毒是有高度的传染性。它和心血管疾病不同和肿瘤不同,它有传染性。这种传播的途径有血液传播的,比如说像艾滋病、肝炎或者是垂直传播,就是我们讲的母婴传播,母亲传给孩子的这种也是血缘性传播。还有经过肠道传播的,或者空气传播,或者性接触传播,比如我们讲的疱疹或者尖锐湿疣是由一种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在我们流行的这种非典型性肺炎呢,是空气传播,所以它的传播性是最强的,防护起来难度就更大,这是第一条。

    病毒性它这种传染性,是它的一个很大的危险。

    第二个呢病毒性感染,除了造成病毒性疾病以外,它可以产生其它疾病。我们常见的比如说风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母亲感染,孩子就会产生、造成致畸,孩子可以畸形。所以说这个病毒本身,她妈妈感染以后问题没有什么,她只是发烧,有这个病毒。但是孩子就产生了严重症状,就出现畸形。不是每一个都出现,但是是有这个可能性。同时呢病毒也是肿瘤的病因,很多恶性肿瘤、癌症,比如我们常知道的鼻咽癌,鼻咽癌就是EB病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跟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乳腺癌和乳腺肿瘤病毒的关系,除外还有白血病和人类淋巴细胞病毒的关系。所以这些都是说明,病毒感染也可以造成其它疾病。包括还有,虽然还没有被确诊,但是呢可能跟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型性病变和胰岛损伤造成的糖尿病,有报道跟病毒感染有关系,但是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明。

    但是病毒感染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是每一个感染病毒的人都生病,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就是免疫学的因素,抵抗力强的人,他虽然也接触病毒但是他没有被感染,所以我们很多在我们的,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人,他是乙型肝炎的抗体阳性,他抗原阴性就说明他被感染过,但是他有抵抗力,所以他这个状态很好。实际上对现在的SARS也是一样,对非典型性肺炎一样,我们相信有人是被感染,但他没有发病,说明他的免疫力很强,这是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就是遗传性因素。有一些人被感染以后呢他生病,还有一些人不生病。比如我们发现艾滋病,有一群人,他跟艾滋病人是经常接触或者密切接触,有的是他的生活伴侣,但是他和艾滋病人生活很长时间,他也没被感染。研究发现他的细胞上有一个受体缺陷,缺失,所以他在遗传上就有一种抵抗,对这种病毒的抵抗性。再举一个例子,就是说比如说乳头瘤病毒感染可以造成人的宫颈癌。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如果说这个人,有一个病人她有一个基因,比如说P53基因,它的密码区的一个脯氨酸变成了精氨酸,她的发病率就增加七倍。一个氨基酸突变,使她被感染以后发生宫颈癌的发生率增加了七倍,所以他跟人体的遗传因素还相关。

    那么我们中国的肝癌,在启东的肝癌是肝炎病人。但并不是感染了肝炎以后,肝炎病毒感染他就会生肝癌。它和启东当地的饮食习惯里含有比较高的黄曲霉素有关系。黄曲霉素可以影响他的基因的稳定性,然后在后来的生活中被HBV感染以后,就会造成,产生肝癌的概率就增加,所以还有其它因素在里边。所以这就是病毒感染的一个简单的情况。

    那我下面讲一讲抗病毒的药物。和抗菌素的发展相比,抗病毒药物发展得很缓慢。我们知道在四十年代发现了青霉素以后,抗菌素发展很快,对我们感染性疾病的控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败血症当时死亡率是很高,白求恩大夫就是败血症去世的。但是当时的药物青霉素的出现,使死亡率大大下降。尤其是战场上下来的战士,受伤的战士被感染以后,用这种抗菌素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但是抗病毒药物发展很慢,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病毒它这个微生物,它整合到细胞里面去,它在细胞里生活,它跟细胞同样在生活,所以你很难找到一个药物把这个病毒杀死,而不把它这个细胞杀死,这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呢就是很多病毒都没有模型,它不在细胞上生长或者没有动物模型,包括现在艾滋病。除了猩猩以外,其它的模型都很难反映真实的艾滋病的情况。所以如果没有动物模型的话,药物的研发就很困难,没有细胞模型药物研发就很困难。所以我们现在讲的丙型肝炎就是HCV感染,就没有细胞模型,合适的细胞模型,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所以做它的药物很困难。这些是病毒药物研发困难的一个,它的自然的原因。

    但同时也是因为,在过去西方病毒性感染比较少,所以国外对这个投入的精力和经费也很少,所以这方面走得很慢。但是这件事在后来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讲的病毒性疾病的控制,主要是疫苗控制的。我们比较著名的就是天花的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还有我们现在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但是还有很多,大多数的病毒是很难,至少是现在的科学技术很难去研发它的疫苗。有的是因为这种病毒它变异太多,它一直在变异。就比如说我们讲的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每年都发生,但是它的株跟过去前面一次不一样,因为它的基因片段,八个基因片段老在变化,所以疫苗的研发是一个大问题。比如说肠道病毒,肠道病毒也有很多种亚形,有几十种亚形,所以很难用一种疫苗来概括这几十种亚形,所以这个疫苗也是很难具体研究。还有一些呢是因为它很难生长在细胞上,在细胞上培养,所以它没有这个模型。所以总而言之,疫苗的研究是一个大的一个方向,但是也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我们现在讲的艾滋病,艾滋病疫苗研究了很多年,但是没有成功,最近也宣布它失败。走得最远的疫苗也被宣布失败,主要是因为它不大清楚人体哪一种免疫功能对它的免疫防护有效,或者负责任。所以说这个基础理论的研究要做很多的基础理论研究,才能决定最后是哪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某一种免疫反应,产生保护作用。所以这个也是有很多基础理论做基础,才能完成疫苗的研发。那么所以呢,抗病毒药物一直是病毒性疾病控制的主要药物,主要手段。在医院里,现在在临床医院里尤其是这样。

    我介绍一下抗病毒药物的几个重要的里程碑吧。第一个抗病毒药物是在1962年一个叫碘苷的药物,用於抗疱疹。同年也出现一个金刚烷胺也是抗流感病毒的,它的作用在流感病毒一个叫M2,M2的一个离子蛋白上,它是它的抑制剂,1966年批准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抗流感药物。那么到了1976年出现了第一个,不是第一个,就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就是干扰素,那么干扰素在1976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一个广谱抗病毒的药物,那么在1982年的时候

    第一个抗疱疹病毒的药物叫无环鸟苷,无环鸟苷是第一个我们发现特异性的抗病毒酶的抑制剂。它的毒性很低,但是呢可以很有效地抑制疱疹病毒,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药。在无环鸟苷以后,就在1986年艾滋病发生以后,出现了第一个抗艾滋病的,抗它的逆向转录酶的药物叫AZT,在1986年美国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药物,那么这是第一个抗逆向转录酶的抑制剂用於艾滋病人治疗,临床治疗。在1990年出现了第一个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叫沙奎拉韦,这个药呢在1996年和其它的抗逆向转录酶的药联合使用,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鸡尾酒疗法,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的病情。在国外,在美国和西方和其它发达国家控制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率大大下降,死亡率大大下降,病程延长,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这个工作实际上是很出色的。这两种药都作用在两个病毒的特异性的酶上,所以它对这个病毒有特异性的抑制剂作用,也算是医学上的一个范例,把艾滋病控制在一个相当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