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商十训-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事业中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必须养成终身好学的习惯,不断进取,永不知足。只有不断改进思维,更新知识,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另外,一个人知识、能力的“博”和“专”也是相对的,对商人的能力要求而言,“博”是第一位的,“专”是第二位的。对知识能力的积累提高过程来说,则应先从“专”入手,由“专”及“博”。在某个专业经营系统里,可以改改行;在两个企业经营系统里,可以跨跨行,做到博知,从而防止浅薄。企业家为了扩展自己的博闻能力,可以读些专业外的书籍,做些专业外的事情,如参加各种学术讲演会、经营管理训练班、参观考察各行各业的企业等活动。为了磨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时间专到“老大难”的场所去,碰到棘手工作非把它解决好不可。业余时间还可以与孩子猜猜谜,与友人下棋看戏、听听音乐,或者有目的地谈天说地,这不仅增加生活乐趣,又能陶冶性情,还对活跃思维、增强智力有积极作用。这样通常能有意识地从多方面来自我造就成合格的管理者。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与财富是正比关系,谁控制的知识越多,致富的机会就越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芝加哥的一家报纸发表了一些讨论。在这些社论中,他们称福特为“无知的和平主义者”。福特反对这种声明,于是控告该报诽谤。这件诉讼案在法庭开庭时,报社所请的律师请求辩护,而且让福特本人走上证人席,以向陪审团证明福特的无知。这位律师问了福特各种各样的问题,且问所有这些问题的目的,都是要让福特自己来证明,福特对制造汽车也许有相当的专门知识,但就大体而论,他还是个无知者。

  律师向福特提出了诸如下列的问题:“谁是班尼迪克·亚诺德?”“英国为了镇压1776年的叛乱,派出了多少军队到美国?”福特在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时说:“我不知道英国派兵的确切数字,但是我听说过,派出的兵远比活着的回去的多。”

  到后来,福特对于回答这一类问题感到厌烦,他在回答一个特别无礼的问题时,向前倾了一下身子,手指指着发问的律师说:“如果你真的希望我回答你刚才问的这个愚蠢的问题,或者回答你所问的其他任何问题,那么让我提醒你,在我的桌上有一排电钮,只要按下某个电钮,我便可将我的助理人员叫来;只要我开口,他们对于我花费最大心血所建立的企业中的所有问题,都能一一回答。现在请你告诉我,既然在我的周围有人能提供我所需要的任何知识,难道只为了能够答复这些问题,我就应当在心里都塞满这些东西吗?”

  这是一个颇有逻辑意味的答复。律师无言以对。庭上的每个人都认为这便是有教育的、而非无知的人的答复。受过教育的人知道他需要知识时从何处取得,并知道如何组织这种知识,使之成为明确的行动计划。福特在他的“智囊”团的协助下,使他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士之一,他掌握了他所需的专门知识,而且可以取用自如。到底他自己的心里有没有这些知识,这也许并不重要。

  通过这则事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它也印证了关于控制知识成功的秘密。那就是必须占有大量的知识,因为它是无形的财富,谁占有知识谁就能利用它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做善于经营,充分思考的商人

  要最大限度地从学习中获益,商人还必须是一个思考者。仅仅熟悉一些事实并不等于获得了力量。如果我们用一无是处的知识来填充大脑,无异于一个劲儿把家具和摆设塞入我们的房子,直到我们自己没有立足之地。

  美国《成功》杂志创始人奥里森·马登曾说:“食物只有被充分消化吸收,变成血液、大脑和其他组织的一部分后,它才能化为体力、智力和肌肉。同样,知识只有被大脑消化吸收,成为你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后,知识才能成为力量。如果你希望获得知识上的力量,除了看书要全神贯注外,还要形成这种习惯:经常合上书,坐着想一想,或是站起来走走,想一想一定要思考,要沉思,要默想,要在脑海中反复思量你读到的东西。”

  有些商人认为,只要他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只要在任何闲暇时都一书在手,那么他们必将会变得有教养、智慧通达。其实不然。与阅读相比,思考要重要得多,沉思、默想我们读到的东西,就如消化吸收我们所吃的食物。

  伊丽莎白·布朗宁曾说:“书读得太多,如果与我们的思考不成比例,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相信,如果我能少读一半的书,我会更聪明些,会有更出众的才能,会有更高的鉴赏力。”

  比尔·盖茨也这样认为:学习的最大好处不总是在于所记得的内容,而在于它们的启迪,它们对塑造性格的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领导人知道,那些已经融入一个人体内的、随时可用的少量知识要比空泛而无用的大量知识能成就更多的事业。

  既然思考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一个商人是否要留出足够让自己思考的时间呢?

  “忙忙碌碌的领导人士都是在什么时候思考的?”这的确是一个每天都拿出时间思考的人问的一个有趣的问题。

  在商人中,有许多人是这样安排自己生活的:他们可能每周拿出一个或是两个晚上的时间作为机动时间,这样他们就能够读一点书或是用这段时间进行沉思、反省。还有一些忙碌的领导人总是在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中为日常工作所驱使,不停地往前走。无论每天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会不经深思熟虑后就迅速做出决定,而后来证明往往是错误的决定。

  弗兰克·万德里普在美国最大的银行当董事长时,他每一天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总是一个会见接着一个会见,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有一次,《福布斯》杂志创办人福布斯问他:“你在什么时候才能够找出时间进行思考呢?”他回答说:“你肯定能够想像得出来,在银行里我是不可能找出一丁点儿的空闲来思考的,我只好在回到家里的时候才思考。”

  正如福布斯所说:“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严谨的思考,我们是否始终记得这个最朴素、最基本的事实?不仅只有成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在成为现实之前都是先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以思想的形式存在的。”

  比尔·盖茨向青年人忠告:如果我们能够始终让自己的想法牢牢地占据在脑海中,让它们始终占据自己思想的中心,这些思想就会最终变成引导自己走向成功的物质形态,深深地影响自己,从而有条理地规划自己的每一天、每一星期,留出足够的时间给自己去冷静地、长时间地思考,往成功的方向去思考。

  世界著名培训与咨询公司Alamo学习系统的首席执行官和创始人盖伊·墨尔先生在他所著的《领导者的优势》一书中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成功的人不会糊里糊涂地混日子,遇到危机时不会东碰西撞、手忙脚乱,他们决不是有勇无谋的人;相反,他们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时,能够清晰而系统地进行思考。他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可以处理任何情况下的问题。在处理问题时,他们明白应该首先搞清什么问题,以什么顺序和方法去处理。”

  在美国有线电视网的一次采访中,记者曾问美国前劳动部秘书长:“是否可以找到一种捷径来改善美国劳动力的素质?”对这个每年美国政府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的问题,他回答得非常简洁:“惟一的希望在于思维技巧。”

  的确,成功的商人能运用思维技巧带着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并能将其思维的结果积极地贯彻执行。这样的商人由于能够更好地处理信息,在解决问题时就能做得更好,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问题的表象,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目前,许多企业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正在制定变革措施,在这种环境下,思维能力比传统的工作技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随时不忘“充电”

  俗话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对于商人来说,知识素养更为重要,因为在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中,知识素养决定着商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行为方式。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商人才能具备和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组织交往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说,知识素养是商人的成功基础。

  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往往可以通过他受教育的程度来加以衡量。有人查阅了当今国际人物的有关资料,发现在当今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学术、文化等社会各界的领导人中,受过大学教育的约占71.9%,大专占5.1%,中学2.5%,自学成才或学历不清楚者仅占2.4%。而且往往职务越高,受教育的程度也就越高。

  商人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者应当成为万能博士。事实上,在浩如烟海的现代知识海洋中,任何人也不可能通晓一切。如果对自己应具备的主要知识素养没有明确的认识,即使勤奋学习,也可能事与愿违。因此,正确理解和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商人明确努力方向,提高自身素质。

  商人的知识结构应当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两部分构成。

  1.基础知识

  商人必须学习政府制定的有关中小企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尤其要关注的是,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对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方面的修订和出台。领导者还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社会科学知识,至少要懂得这些学科的基本常识。此外,还要密切注视世界科技新成就、新趋势,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明确创业的方向。

  2.专业基础知识

  商人的专业基础知识,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企业管理专业知识;二是成才创业知识。

  商人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应注意以下两点:

  1.知识要不断更新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知识素养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在这个知识急剧爆炸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的10年间,人类的发明创造已超过过去2000年的总和,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加上新兴学科大批涌现,知识的陈旧率大大加快,作为商人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知识结构的合理化

  知识素养也包括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如果把知识比作营养的话,营养本身是不能保证身体健康的,只有通过合理的营养结构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使学识再高也无济于事,甚至是危险的。

  “不能仅凭知识搞经营,但没有知识也搞不了经营。”作为一名商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从与经营直接有关的法律、财税、计算机的知识,到经济、市场、商品、心理学等等,实在是无止境。

  一名商人知识不足就可能导致其企业不能顺利运作,至少不能使公司成长壮大。例如,如果没有法律方面的知识,也许就会不自觉地违犯了法律;没有经济方面的知识,就抓不住市场行情的波动,错误地操纵了经营的方向;如果缺乏商品、市场、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知识,就抓不住商业机会,难于扩大事业的发展。而对于员工而言,一个没有知识的创业者是极不可靠的。

  人为了生存一天要进三餐,商人要生存就必须给大脑进三餐。可见人如果不向大脑补充营养,大脑就会退化,退化就会丧失智慧。在商业竞争变成了智慧决胜的当代经济社会,这样的经营者就会不断地被逼入败者的困境。根据科学文献介绍,成年人的脑细胞大约由140亿个组成,其中有效利用的仅占1/10到1/8,即使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也不过1/4或1/3。脑细胞不使用就会一天天死掉,为了预防只有尽量增加用脑的机会。通过教育局等活动不断输入新知识,思考新问题,只有通过向大脑补充营养,才能防止脑细胞的死亡。所以,每一个经营者,一刻也不能懈怠向大脑补充营养。

  防止大脑退化,经常活跃其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经营者要常备不懈地努力,为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进行必要的学习。例如,演员为了自己什么时候出场都能胜任,每天都必须反复地训练。这样一旦机会到了,他们就会将角色演得很出色,由此获得好评,出场的机会就会频频而至。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为着自己的目标理想拼命地准备着,商人亦不例外,必须不断地掌握知识,培养经营感觉。

  读书是商人宝贵的营养来源,除工作直接需要的业务和专业书籍之外,每个月至少要读两三本书,没时间只不过是借口,读书的时间不能减少。现在不摄取营养将来会后悔莫及。

  现在很多的商人以书为话题的时候非常少,提起书的话题一般都是“唉呀,太忙了没有时间读嘛”,以此逃脱。大家都很忙,虽然忙,但是与吃饭、睡觉一样,在一天的圆圈的某一点上必定要确保读书时间。读书是智慧的营养来源,与身体一样,如果不每天向大脑与心灵补充营养,那么会因营养失调而倒下。倒下是指脑细胞死亡,大脑丧失其功能,感性也随之衰退而变得迟钝,这样一来,大脑和心力将不堪维持经营,企业每况愈下,难以逃脱被自然淘汰的命运。今天在时代的潮流中苟延残喘、一筹莫展的企业,结果将落入这个模式,这并非言过其实。追根究底在于经营者的智慧营养失调。声称很忙,手不想碰书的人,也许是认为读书需要花时间,需要端端正正地坐着慢慢地念,其实,读书是件轻松的事。利用乘车或等候时的一点儿缝隙时间,迅速地阅读即可。但是,有的书应该仔细地阅读。例如,优秀的文艺书籍就属于这一类。对文艺书籍即使读得快,也不应一目十行。受感动之处,应反反复复地读。

  仔细阅读文艺书籍,对于磨练心灵和感性会有很大的作用。一边从有教养的书籍获得新知识,一边从阅读文艺书籍中磨练心灵和感性由此培养出创业者所需要的丰富智慧。

  每一个商人在人前说话的机会都很多,也会有出席上流社会聚会的机会。在那种时候,是否有丰富的智慧会清楚地显示出来,有智慧的人表现力很丰富,自然会吸引人。因此,周围人才不断聚集,事业本身也会得到发展壮大。

  □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进取

  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贴近实践,这是衡量一个老板才能的重要表现。只有不断做到两者互补,商人才能有不断的进取力。

  1951年,当萨姆带着全家搬到本顿威尔时,这里还是个只有3000人口的农村边远地区小镇,离最近的城镇罗杰斯也有约10公里。这里的情形看起来并不好。萨姆在这里买下了一家名为哈里逊的杂货店,加上另租下的隔壁理发店,拥有了不足400平方米的店面,但对本顿威尔及其附近地区来说,他的店已是最大的商店了。老店原来每年的营业额只有3.2万美元,主要卖些花边、帽子、裁剪纸样等乡下杂货店的传统商品。萨姆扩大了店面,将老式货架换成新式陈列架和柜台,并开始采用自助式服务的经营方式,小店面貌立刻焕然一新,营业额也直线上升。

  初试成功的萨姆并不满足,他又开始到其他城镇寻找新的开店机会。一为分散经营风险;二为同时多种经营。终于,在本顿威尔以南约30公里的地方,也就是阿肯色大学所在地的费特威尔,有一家老杂货店打算出售。该店位于街角,总面积不到250平方米。虽然同一条街和拐角不远处就有两家大连锁公司的分店,但萨姆天生喜欢竞争,他准备在新店里实践自己的经营方式,向那两家连锁店挑战。1952年10月,这家同样被命名为“沃顿5分一1角商店”的小店开业,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9万美元。

  这一时期萨姆的经营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一家店赚了钱,马上投资再开另一家店,不断扩张。到1960年,他有15家商店分布在本顿威尔周围地区,年营业总额达到140万美元;第二,就是不断改变经营方式,力求创新。

  起初,萨姆想把商店开得更大些,于是开始和弟弟巴德联手投资规模较大的杂货店。就这样,在密苏里州的圣·罗伯特萨姆的第一家大型杂货店“沃顿家庭中心”开业了。开始时的营业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后来扩大到近2000平方米,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万美元,比他所有杂货店营业额的总和还多。对于圣·罗伯特这个人口仅仅1500人的小镇来说,一个面积扩大了的杂货店竟能吸引来这么巨大的购买力,连萨姆也感到难以置信。这一成功鼓舞了萨姆在阿肯色州的贝瑞威尔开了第二家家庭中心,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