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txt-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布小姐,明天你穿什么颜色的大衣呀?”(自由式)         
“吉布女士,你昨天穿了件大衣,是红色,还是什么颜色?(半自由式)         
“是红的么?”(肯定式)         
“不是红的吧?”(否定式)         
“是红的,还是白的?”(选择式)         
“是深红还是淡红的?”(强迫式)         
吉布事后对人说,她最不开心是听到“否定式”的发问,对于强迫式也不感到愉快。她笑道:“他们何不问我那大衣是浅绿还是深绿?那样,我会爽快地答他‘是红的’。”        
否定的方式常会使话的意义模糊不清,比方:         
“你昨晚喝醉了酒所以没有回家么?”有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一个女学生问她的同学:“你觉得这个假期的电影不算没有好看的吧?”        
我听不见对方的答话,因为我一时也想不出如何答她,答“有”呢?还是“不算没有?”实在是因为她的问题令人难解。        
聪明人都喜欢用间接法来应酬,但是大都加以滥用,所以有时弄巧成拙。一般来说,凡是可能直接使对方难过,或有所损害的,都以用间接法为宜。        
要知道别人的年龄,直接询问也常会得不到好结果,尤其是问女性今年多少岁,简直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侮辱。被选为日本第一号保险推销员的原一平其人,却常用以下的方法问别人的年纪。他先问对方:“你看我今年有几岁呀?”对方说:“34 或35 岁吧?”原一平就答:“你猜中了,我今年34,你呢,我看是42 或43 吧?”(故意把对方估计年轻一些)         
“哪里,我今年48 岁了。”        
先用一种方法向对方示以敬意,就是间接法的精髓。比方说,你看见一个妇人大腹便便,你与其问她:“你有孕么?”就不如说:“恭喜你!”        
俗语说:“朋友有厚薄。”不少是由朋友的介绍而认识的朋友,这种朋友谈不上“老友”,只能说是“新交”。对朋友的应酬,如果你和对方认识,是由于另外一位朋友介绍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形,又要和他办事,应该先把这事通知那位朋友。假如你和对方直接交往,由来已久,那又例外,不然的说,通知那位朋友是绝对有必要的。        
拿破仑·希尔有一位朋友,他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你今天介绍他认识一个朋友,第二天,他就直接找那朋友,而且不再找机会让三个在一起碰头,这个人,朋友们给他一个外号,叫做“直线电话”。凡是受过一次教训的,以后再也不敢介绍朋友给他认识,因为他这种“直线”做法。万一对方把事情告诉那朋友,那位朋友就会极不开心。        
所以,记着,假如你打算去拜访某甲,托他办一件事,而某甲是某乙刚在不久以前介绍你认识的,你应该把事情告诉某乙,这样是有利无害的,说不定某乙还会倾力相助。        
同时,要先了解对方的个性,对方是熟朋友,这事固然不在话下,如果不十分相熟的,更应设法研究一下。        
没有经过准备的应酬,成功率往往很低,并且往后会遭遇到很多障碍。        
在经过几十年的争斗后,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组织了一个联合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通用”的雷蒙德工厂合作生产汽车。两个竞争角逐的“冤家对头”握手言欢。        
联合建厂的建议是“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劳格·史密斯提出来的。因为他看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汽车市场上,日本汽车正以其成本低、价格廉而后来居上,“蚕食”着一直在汽车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的地盘。        
尽管“通用”想尽了改进汽车制做的办法,仍难以在这场竞争中致胜。史密斯从长远着眼,提出了同日本厂商的联合建议,而“丰田”也欣然响应。因为这两家世界第一、三位的汽车厂家都有各自的明确意图,对于丰田,可以避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获取更大的利润。对于通用,则可以深入了解丰田生产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借鉴丰田的经验。        
拿破仑·希尔认为,如果不能打败他们,就和他们结合。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竞争策略。        
四 化冲突为合作         
团结能和平共存,分裂则会水火不容。        
强调差异就会发生冲突,降低差异可以将冲突转化成合作其实你和大部分人的沟通应该都很顺利,只不过和少数的人沟通有困难。下面我们要唤醒大家对一些沟通技巧的注意。其实这些技巧你早已开始使用了,只是不自觉而已。希望这些技巧能让你和你所关心的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一旦你了解这些技巧之后,便可以把和头痛人物的关系由冲突转向合作。        
(一)两种基本技巧:同化和转向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有些人容易相处,有些人却难应付?为什么你和甲相处甚欢,和乙相处时起冲突?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团结则和平共存,分裂则水火不容。冲突的产生是因为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结果两者之间距离愈远,于是就愈快落入冲突的深渊了。        
如果把焦点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则与人相处就要容易些。我们和朋友或是难缠人物都可能起冲突,其中的差别在于和朋友的冲突会因彼此共同的立场观点而缓和。成功的沟通靠的就是在把互动转向新结果之前,先找出共同的立场观点,很显然,减少差异是成功应付难缠人物的不二法门。        
要减少差异就必须把同化和转向带过来。所谓的同化是以行为来减少人我之间的差异,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达成共同的观点,同化所产生的结果是彼此的关系愈加融洽;转向是利用融洽的关系来改变互动的轨道。        
同化是一项基本的沟通技巧,当人们拥有共同眼光、彼此关心,或是想加深关系时,很自然地就会用上这项技巧,也许你会很讶异,其实同化是时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的。        
举例来说,你是不是曾经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你们俩个是在同一个地方长大的?有了这样的发现,差异就减少了,彼此也就感到更加亲近,这就是同化的经验。        
你是不是曾经有过和朋友一起去餐厅,看着菜单,问道:“想吃什么?”        
其实你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对方的口味,而是发了友谊的讯号,如果对方在饭前点了杯饮料,你也跟着点,那也是相同化的例子。        
要是你看到自己的孩子从游乐场回来,膝盖受了伤,眼中含着泪光,你会怎么做?如果对孩子的爱很强烈,你不是把孩子抱起来和他眼光相对,就是弯下身来让孩子看到你关怀的眼神。你甚至可能把手放在膝盖上,皱着眉头,以担心的声音说:“痛不痛?”这也是一种同化,证明你关心孩子。        
你有没有发现在和乡音重的人谈话时,你自己说话腔调也有点像他们?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你想象和喜欢的人打成一片自然表现。        
如果你曾经打扮得很正式地到某个地方去,结果却发现其他人都穿短裤、T 恤,就能体会什么是格格不入的感觉了!        
同化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从脸部的表情,反应的多寡,和身体的动作来和别人同化;也可以在语言上以音量和速度和别人同化;甚至利用言辞来传达共同的观念。和自己喜欢的人,或是目标相同的人同化是再自然也不过的事情;和你认为难缠的人格格不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不能同化的结果却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如果不消除彼此的歧异,那么歧异便会成为日后冲突的导火线。        
没有人会跟和自己作对的人合作。在人际关系中没有中间地带,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间想知道:“你是不是和我站在同一边?”人我之间的关系不是熟悉就是冷漠,不是立场相同,就是南辕北辙。信不信由你,在这一点上,你和你眼中的头痛人物倒是一致的。        
重点:不管是倾听以了解他人,或是要人了解自己说的话,同化总是发生在转向之前。唯有先利用同化,和你的头痛人物建立一些关系之后,你才能改变互动的轨道方向,获致人生价值的结果。        
在下面的策略中,你可以学到和难缠人物连成有效沟通的同化和转向技巧。请你一边阅读一边想想,是不是曾经成功地运用过这些策略。而且也可以想像下次再用这些策略会是什么情况。        
(二)以身体语言和脸部表情来同化         
有些人可以用手说话,有些人则只会用嘴巴说话;有人几乎对所有人都礼貌地微笑,有的人则对每个人都皱眉头,还有的人高深莫测;有些人站着说话,有些人则喜欢坐着说话;有些人弯腰驼背,有的人则抬头挺胸,还有的人则喜欢靠着家具。这些不同的风格都可能成为被人误解、产生幻觉和误会的原因。用手势说话的男人常认为只用嘴巴说话的女人墨守成规;而只用嘴巴说话的女人,则认为人说话时手舞足蹈根本是失去控制;喜欢微笑的人,认为老是皱眉头的人令人讨厌;而喜欢皱眉头的人,则认为喜欢微笑的人不是“笑面虎”就是“傻大个儿”。        
如果人们相处甚欢,很自然地彼此的动作、表情和神韵都会很相似。如果你和一个翘着二郎腿的朋友相谈甚欢,过了一阵子你也会同样地翘起腿来。要是这个朋友放下腿来,身体往前倾,过不几分钟,你也会做同样的动作;如果人们对你笑,你也会报以微笑;他们告诉你烦心的事,你也会表示关心;如果他们用手势来表达,你也会做同样的回应。甚至,如果对方抓抓头,你可能也觉得头上同一个地方很痒。其实,如果你能把自己和沟通良好的人交谈情形录下来,再把带子快转,你就会发现这种交谈有多象“老师说”        
的游戏。        
请把今天剩下的时间用来观察你是如何与别人同化,而别人又是如何与你同化的。或从远处观察两个人,注意他们非语言动作同化的过程。如果你看一对夫妻在吵架,那么注意看看他们之间一定很少有同化,但却有许多不一样的动作。非语言的同化大部分都是自然发生,而且通常双方都不自觉。        
同化会使人我之间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气氛,反之则容易有不信任和不合作的感觉。在有害气氛下应付头痛人物有一种方法,就是故意在身体动作、脸部表情上尽量与之同化,同化所发生的讯号是:“我跟你是同一战线的!我不是敌人!我对你的言行感兴趣!”        
非语言的同化不可多到引起对方的注意,让人觉得你是在嘲弄他们。把对方从头到脚都加以模仿是不必要的。通常只有当你跟别人相处融洽时,才会产生行为的同化。在正常的情形下,模仿动作上的改变,是会有时间落差的。有时候,非语言的同化会同中有异。你有没有注意过喜欢抖脚的人?开始和他们一起时你可能不会抖脚,但是要不了多久,你可能会跟着同样的节奏不由自主地抖来了。        
有一种动作是你永远都不应该被同化的,那就是对你有敌意的动作,如果有人对你挥拳大叫:“我觉得你真是个笨蛋!”千万不要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我觉得你也是个笨蛋!”这并不是同化。我们不赞成以暴制暴,处理侵略性的同化之道是故意淡化。        
(三)以声音的音量和速度来同化         
如果你要和人们沟通成功,自然会在音量和速度上同化,如果对方说话愈来愈大声,你也会愈说愈大声;如果对方愈说愈快,那么你也会加快速度。        
说话快的人喜欢速度感,说话慢的人则享受自在感;安静的人不喜欢吵闹,爱热闹的人却喜欢大声。如果你不能在音量和速度上与人同化,最后可能会落得自说自话,或是和人产生重大的误会。        
有一对母女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寻求咨询,希望化解彼此间无法调解的差异。我们注意到当母亲对女儿生气的时候,沟通的速度会加快。但是除了生气,她的沟通速度也会因其他的理由而加快。先不管母亲说话加快速度的原因是什么,女儿的反应就是退缩。女儿不再听母亲说的任何事,倒不是因为所说的内容,而是因为说话的方式。母亲觉得这种情形令人失望至极,不可避免地会发脾气,于是当女儿就要更加退缩了。过了一段时间,她们的距离愈来愈远,甚至到了必须彼此吼叫的地步。        
很不幸的,许多亲子关系的情况正是如此,问题不是爱得不够,而是同化得不够。我们把这个关键告诉这对母女,帮助她们注意彼此沟通的差别,后来她们也都开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当母亲了解了如何跟女儿说话,女儿才能多注意时,她开始刻意放慢说话的速度,也就是她用女儿可以接受的速度来表达了。        
其实女儿也同样急切地想要和母亲有良好的沟通,而不是不断地听到骚扰之声。因此她开始努力注意妈妈所说的话,而不去管说话速度的问题,因为她知道速度快不见得代表生气。        
(四)学会倾听才能了解人         
1、人人都需要被倾听和被了解。        
一个以言语表达自我的时候,会希望听他说话的人能有所回馈,也希望别人能了解他们。即使在这些说话的人连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也希望能获得别人的了解,当一个心烦意乱的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时就是如此。不过如果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人想要被倾听和了解,但是却没有一人愿意这样做,那么争吵或是避不见面几乎就不可避免了。因此,沟通高手在尝试让人倾听和了解之前,会把倾听别人和了解别人列为第一目标。        
这里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我们的倾听策略需要你在最不愿意的时候,先把自己被倾听和了解的需求摆在一旁。不过,也有好消息:凭着帮助头痛人物完全地表达他们自己,他们能够、甚至愿意听你说话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有了被倾听和被了解的经验,他就不会对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念念不忘。这么一来,他们就会敞开心门,要他们倾听你的话也就容易多了。        
2、学习倾听         
大多数人一生中有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从事某种形式的沟通:写作、说话或倾听。我们很多人都曾经上过教人如何写作、阅读、说话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在中学、专科和大学中找到。但在学校、企业环境中都找不到正式的训练倾听的课程,而“倾听”无疑是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        
懂得如何倾听的人最有可能做对事情、取悦上司、赢得友谊,并且把握别人错过的机会。倾听对传奇人物约翰·洛克菲勒非常管用,有一次他说:        
“我们的政策一直都是:耐心地倾听和开诚布公地讨论,直到最后一点证据都摊在桌上才尝试达成结论。”洛克菲勒以谨慎著称,而且似乎经常很慢才做决定,他拒绝仓促下决定,他的座右铭是:“让别人说吧。”        
如果你多练习一下高尔夫球,你只能在分数上看出些细微的差异;但是,一点点的倾听练习就可以创造惊人的结果。假如你注意听经理要求你做的事,就增加了做对的机会,而且不必要重做;如果你注意听别人告诉你的方向,就比较不会走错路;如果你注意倾听顾客真正的需求,就可以避免浪费时间、金钱在他们不要以及不会买的东西上。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倾听原则:        
(1)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在倾听时要保持心理高度的警觉性,随时注意对方倾谈的重点,就象游击手飞扑接住强力滚地球一样。        
(2)切勿多话。同时说和听并不容易。亿万富翁富卡以说得少听得多而著名。大家都知道,他曾在重要的业务会议中从开始坐到结束不发一语。有一次他告诉我:“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张嘴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听得比说得多。”为了避免说得太多而丧失开发业务的机会,有些训练者建议利用“火柴燃烧法”:假想你的手上拿着一支燃烧的火柴,当你认为火焰即将烧到手指时,停止说话,寻求其他人的回应。        
(3)切勿耀武扬威或咬文嚼字。你说话的对象可能会因为你的态度而胆怯或害差,他们可能因为不想听起来口齿不流利而变得自我保护。即使你是某一个话题的专家,有时仍应学习保持沉默,同时表示你希望知道得更多。        
(4)表示兴趣。没有比真心对人感兴趣更使人受宠若惊了。玛丽·凯说,你想象你碰到的每个人脖子上都挂了一个牌子:“让我感觉我的重要性。”        
告诉别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时要谨慎,但是你可以问:“听了我告诉你别人对你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