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佳学习方法-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佳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方法不是学习技巧的简单罗列,也没有能适合于每一个人的一个具体方法,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思维、实践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第一节 适合于你的方法 
            最适合于你的方法就是你的最佳学习方法。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获得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目的,是否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另外,每个人的智慧类型、心理潜能、意志、气质、个性、意识倾向性和发展需求,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为了达到学习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学习是一种编写程序的过程,包括:⑴动作程序行为动作的方法、步骤、过程;⑵概念程序是一种思维形式,抽象与概括所感知事物共同本质特点的方法、步骤和过程。 

            一、 智慧类型与学习方法 
            我们知道,人脑有七个智力中心,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所具有的先天智力特征,来选择学习方法: 
            ⑴假如你属于语言智力中心发达的那种人,你就应该首先建立以语言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不过应该从你所处的环境的“母语”开始。 
            ⑵如果你的逻辑思维特别强,你应该从建立以数学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⑶也许你的节奏、韵律、乐感非常强,那么你可以从建立以音乐为主的学习方法入手。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个人所表现出的智慧类型,来选择学习方法: 
            自然科学智慧:是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学习、使用中形成的智慧类型,主要是以西方自然科学智慧为代表的智慧。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水利、医学、生物学等,是以实证方法为基础的科学,他们适合于建立这一类知识的学习方法。 

            社会科学智慧:是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学习、使用中形成的智慧类型。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宗教、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文学艺术智慧:在从文学艺术研究、学习、创作中形成的智慧类型。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电视、舞蹈等,是以想象与创作为基础的科学。 
            创造型智慧:是指以联想、幻想为主要特征的智慧类型,他们的思维活动赋有跳跃性、拓展性。他们常常将毫无关系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联想,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惊人的耐心与持久性。他们最大的乐趣是进行创造活动,他们有打破常规的固执已见,从不愿意与别人相同。他们的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敢于尝试、勇于发现,表现出坚韧的意志,非凡的思维能力。他们总是愿意从事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非常规性工作,是难得的人才。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于自己智力类型、智慧类型、个性特征,发展需求的学习方法。 
            二、 从最容易的开始 
            一般说来,你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智力中心比较发达,学习这些课程就比较容易,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是这样。他们只知一味的学习,根本没有注意到智慧类型与学习能力的内在关系,不过这也没关系,你只要从你最容易学好的课程入手,建立学习方法,你的学习就会逐步提高。 

            三、 迁移与借鉴 
            当你已经掌握某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后,你就应该以这种学习方法为基础,以迁移与借鉴的手段,建立其它科目的学习方法,这里重点要说明的是:“各门功课的学习方法大同小异,最基本的方法是相同的,只不过各自又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节 读书入木三分 
            读书时、只求理解字面的涵义,只能学到100%,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能学到300%,读懂字里行间的寓意能学到1000%,更多的要靠你的悟性,这里还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 重点与分解重点 
            重点在哪里:什么是重点呢?一般来说,重点是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呢?是解释。比如说:晚上天就黑了,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白天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线,在白天时候正好照射在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而到了晚上的时候,由于地形自转的原因,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正好转到太阳光线照不到的背面,所以天就黑了。这个例子中的晚上天就黑了,是重点,而为什么……所以天就黑了是对重点的解释。数学、物理和化学中的定理、公式和概念是重点,对定理、公式和概念的说明、解释是帮助你理解这些重点内容。而语言学中的字义、词义、语序和语言习惯是重点。 

            分解重点:你首先要明白重点说的是什么?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说明?是一个定理?是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一种语法现象? 
            接下来,你就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你不但要搞清楚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问题的,你还应该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也可以怀疑他的说明是否正确?甚至提出相反的解释。 

            层次:这就是学习上的层次问题,假如你只能达到理解这个层次,说明你已经达到作者论述的水平;如果你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你已经超出了作者论述的水平,并扩展了这个理论;如果你能够提出相反的解释,说明你已经具备了独创能力。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在学习上,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解作者的论述这个狭窄的范畴内,而是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养成一种渴望创造的思维习惯,要建立起具有创造特征的学习模式。 

            既然你已提出自己的说明、解释,那么,你就要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你要是提出相反的解释,你首先要有充足的理由,来推翻作者的论点,并找出你自己合理的解释。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应该相信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一般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要说明的是,这种学习、分析和理解知识的方法,是让你从深层学习、分析和理解他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你的那种分析与判断、怀疑与求证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论证某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而在于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你掌握一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并通过这种思维的方法和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把你所掌握的这种学习方法,推广到其它课程的学习当中,经过不断使用,使之不断提高。当然,你或许在学习中能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再好也不过了。 

            二、 作者的意图与字里行间 
            作者的意图:读书时,要想做到入木三分,你一定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他要说些什么?他的解释与他要说明的本意是否一致?他的论据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他的解释中的逻辑关系是怎样建立的?逻辑关系又如何相互依存?后面学习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存在什么样的内在关系?作者是如何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的?你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联系方式? 

            我想要说的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使你能在读书时,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意图,更好地获得所“读到”的知识。不但要掌握作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学到了作者的研究方法,并以自己所掌握的最佳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在同样的时间、读的是同样的书本,但你所收获的知识是别人的几倍,并且使这些知识发生了质的改变。 

            字里行间:也许读到这里,有些人要问,你还有什么说的?别着急!要知道,读书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相互沟通,取得一致的看法。你以为如何?书中字里行间的宝贝,是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从事这项科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思想,这是至关重要的。你对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是如何理解的? 

            哲学思想: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最根本的思想,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是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思想:是指人们站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合理观念。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确立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基础,对人们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懂得哲学,就意味着你不懂得我们这个世界的根本存在方式,那么,你又如何去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呢?到头来,是一本糊涂账! 
            在这里,我再次告诫各位:哲学是学习、认识和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东方哲学只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没有系统的理论。而自然科学是在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如果我们不去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它的话,又何谈学习自然科学呢?假如你对此有兴趣,你可以进行自己的探索! 

            看到这里,你千万别生气,你没有的东西,又不想借鉴别人的成就,到头来,你是越来越落后,借一句牛顿(Newton)的名言给你:“你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别以为我没有骨气,我在一次告诫自己,我是中国人! 

            三、 整体理解 
            整体理解:有这样的解释:一种方法是先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而后理解整体;另外一种方法是从理解整体内容着手,并以此为基础来理解整体的各部分。这是日本国野口悠纪雄《「超」学习法》提出的观点“鸟眼法”,他的原文是这样的:先把握整体,并以此为根基去理解部分,就像小鸟从上空眺望地面一样。对于整体理解,我有我自己的观点。 

            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从各部分的学习开始,所不同的是,要用新知识体系,去理解旧知识体系。比如:你在太空中看地球一样,你还会有那种地球巨大无边、深不可测的感觉吗?假如:你飞翔于太空之外,你再也不会被宇宙那奇妙的银河星云所迷惑,为她那无限的浩瀚,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关于考查事物的范畴问题。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小小的病毒,我们身体内的一个蛋白分子,就是它的一座大山,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生命的奥秘。而对于宇宙来说,地球只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我们在这粒小小的尘埃上,又如何能理解宇宙的全部? 

            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学分析,得出的结论让你感到异常的吃惊:人类产生的机率,好比飞机场吹过一阵狂风,把机场旁的一堆垃圾,非常有趣的组装成了一架波音767飞机。这种概率几乎是零,但它必竟不是零。假如,你了解一些太空知识的话,你就会明白,其实宇宙的自然生存条件,是多么的恶劣,除地球之外,其它的星球不是几百度的高温,就是冰天雪地,到处没有水源,更谈不上绿色植被,宇宙中生命的诞生,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再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人类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多个物种都在进化,为什么偏偏是人类获得了智慧,成为宇宙的主宰?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完美,人类的智慧又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如果你能从宇宙形成的视角,去考查人类的诞生,这又算得了什么? 

            不论是学习、科研,我们都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局部,从无限的范畴去考查有限的范畴,这样,我们的理解就会更准确一些,更完整一些。另外,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说,真理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现有的证实手段,只能证明现有的科技和知识是正确的,随着我们认识世界的思想与方式的进步,我们会发现现有科技的局限性。我们所说的真理,只是某个范畴内的真理。 

            四、 你应该记住的 
            读书时你需要记忆的部分: 
            ⑴重要部分概念、原理、定义。 
            ⑵作者的意图难以表明的思想、无法说清的意识。 
            ⑶字里行间的寓意言外之意,意犹未尽的道理。 
            ⑷哲学思想思辨、辩证关系。 
            ⑸科学思想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 
            ⑹科学范畴科学研究与理论适用的范畴。 
            第三节 听课听一反三 
            听课最为关键的事,是随着讲课人的思想、思路进行联想,在你知识的断层区建起桥梁,使你学习的知识成为一个整体。 
            一、 理解新知识 
            理解新知识:听课首要的任务是理解新知识,而新知识必须通过旧知识来理解。新、旧知识之间即存在着概念的某种差距,又存在着某种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两者之间的断层,建立起两者的连续性逻辑关系,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体系。 

            提高旧知识的理解程度: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范畴不断扩大,我们的理解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就像我们现在站在比原来高的山顶上,去看身后矮的山一样,你的理解程度自然会高许多。另外,从更大范畴去理解一个知识,你的思路会更广,你对它的解释会更多,这样,就会在知识之间,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 

            所谓理解:是据理了解,明白其中的道理,新的知识能让你从新的高度,更广的范畴,获得对旧知识更深层的理解。 
            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你千万不要把新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分割开来,这样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孤立的,这样的知识,不但不利于记忆,而且理解的程度也非常有限。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些是比较紧密的,有些是比较松散的。 

            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有两种: 
            ⑴建立内在的逻辑性联系,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互重叠的部分,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⑵建立外在的形式上的联系,通过联想可以为两者建立相似的外部形式上的联系,可以是本身就有的联系,也可以是人为设立的,一种想象出来的联系。 
            二、 让你的智慧生出双翼 
            听课时,你的思维活动要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全方位地思考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重点内容,可同时进行联想、记忆、分析、综合等学习,不可只是被动的听课。要知道,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其差别是相当惊人的,两者的差别最少是500%。 

            智慧的双翼:是由良好的心情,主动学习的心态,积极、活跃的思维,全神贯注的注意力,求知的欲望、好奇心,持之以恒的意志等重多要素所构成。它们可以极大地调动你的心理潜能,迸发出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惊人智慧。 

            另外,听课时也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和心理能量,对于哪些非重点的内容,可以稍微放松一点。这样,张驰结合,节奏分明,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智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 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一门有相当学问的技能,不可被动的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选择的记录下来,要记住哪些重点内容。一般来说,只记录重点内容的原文收效不大,如果你能够使用你理解原文之后,所产生的自己最容易理解、记忆最深刻的语言来做笔记,将会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以下3点理由: 
            ⑴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的知识更具有条理化、更简化。 
            ⑵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让自己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转,提高注意的兴奋度。 
            ⑶以记笔记的方式,记忆下来当时学习这些知识时的场景,以后每当你看到这些笔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老师精彩的讲述,以及你对这些知识的深刻理解。 

            这样所获得的知识,理解程度最高,记忆最深,并且在你需要提取这些知识时,它们会被迅速激活,进入你的短期记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