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汉奸-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精卫(1883~1944)
  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亲日派首领,后为汉奸。名兆铭,字季新。生于广东三水。
  汪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一度主编《民报》。1905~1906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期间,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革命主张,抨击清政府和改良派,产生了积极影响。1907年随孙中山赴南洋。1910年3月,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 终身监禁。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汪出狱并 结识袁世凯。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停战议和。12月,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 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 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
  1921年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汪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1922~1923年,孙中山筹备改组中国国民党,汪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汪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25年3月孙病危,汪代为起草遗嘱。孙中山病逝后, 广东政府于1925年7月改组汪被举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发动“四· 一 二”政变后,汪也于7月15日发动政变,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8年11月,陈公博等在上海成立改组派,汪被举为首领。1930年汪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共同反蒋。失败后,潜逃香港。1931年,汪纠合各派反蒋势力,在广东另立国民政府。“九· 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各党派共同抗日。蒋、汪再次合作。1935年汪被 刺受重伤。1936年西安事变后,准备乘机取代蒋介石出掌政权。蒋回南京后,汪出任国民党政治委员会主席。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汪被举为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 政会议长,党、政权势均在蒋介石之下。12 月潜逃 越南,发表“艳 电”,公开投降日本。1939 年5月,汪精卫等赴日,与日本当权者直接进行卖国交易。回国后于8月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宣布“反共睦邻”的基本政策。12月,与日本特务机关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
  1940年3月30日,酝酿了一年三个月的汪伪中央政权终于成立了,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 原来的国民政府的建筑在沦陷中给日军捣毁得支离破碎,故汪氏的“国民政府”,迁入了战前考试院的旧址。这天清晨,礼堂挤得满满的,没有热烈高兴的气氛,全场一片冷静。汪氏出现了,许多居高位的武官是军装,文官是蓝袍黑褂,唯有汪氏穿着一套晨礼服,仍然如当年的丰采,但开始显得有些苍老和憔悴。汪氏的演说,一向是充满煽动性,生动而有力,可今天他声音很低,讲话无力,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一次演讲。他讲话的大意为:(1)大亚洲主义是中山先生北上过日时所提出的最后主张;(2)历史上决元百年不和之战(3)收拾山河,拯救苍生。典礼在他讲完以后,匆匆地结束了。在礼堂门口,全体合摄了一张照片。一切外交上常例的各国使节的祝贺形式都没有,日本也并没有象周佛海所力争的派出了常驻大使。连日本驻华最高司令官西尾等也是到了翌日上午,才往汪政府作形式上的周旋。汪政府的成立颇为凄凉。同日.重庆国民政府发表了一百多人的通缉名单,自汪精卫起,包括汪政权的院部会正副长官以及所有次长在内,一网无遗。
  1944年11月,汪逆在日本名古屋病死。
  
  百 年 汉 奸民族的耻辱一个懒的去记但应该知道的名字-- 周佛海
  简历:
  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日本求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系。1924年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
  1938年底,随汪精卫投敌。1940年后,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等职。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周佛海一生中的三变
  周佛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变化无常的人物,他一生三变,反复无常。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居然叛党而去,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摇身一变,由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他一生三变,朝秦暮楚,的确值得后人玩味和深思。
  第一变:从中共一大代表到蒋介石的亲信
  1897年5月,周佛海出身于湖南省沅陵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周佛海出世不久,其父病故,家境败落。
  起初,周佛海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沅陵县高等小学堂。当时,北洋军阀各派争权夺利,国内政局动荡,内阁频频更迭。这种景况,使出生低微的周佛海感到前途一片渺茫。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1917年,他在好友和学校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一方面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思潮正席卷全国。周佛海在进入日本第七高等学校前已经接触到一些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入校后,他专门阅读和研究了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对西洋历史和国际形势,特别是俄国和德国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想受到感染,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1920年暑假,离别故土三年的周佛海决定回沅陵省亲。当时,湖南正在开展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道路堵塞,使他无法回乡, 不得不滞留上海。在此期间,周佛海拜访了《解放与改造》的主编张东荪。由于周佛海在张东荪等人办的《解放与改造》上发表过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他的名字也为陈独秀所熟悉。陈独秀当时正在与共产国际远东局的维经斯基商讨建立共产党,正需要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士。于是,陈独秀通过张东荪,约见了周佛海。
  一天,周佛海和张东荪、沈雁冰等人应陈独秀之邀来到陈在上海的住宅,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也在座。维经斯基指出:中国思想界太复杂,要改变思想界的这种局面,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就必须组建中国共产党。维经斯基的谈话,对周佛海来说,非常新鲜。要不要建立一个新兴革命党?这个问题立刻在他脑海中萦绕。参加发起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这不是实现自己“抱负”的一块敲门砖吗?于是,周佛海表示赞同。会议结束后,他积极参加了筹组上海共产党的活动。暑假结束后,他返回日本继续学习。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早期组织创立了《共产党》月刊,为创立全国性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上、组织上的种种准备。周佛海是刊物的积极撰稿人。他以“无懈”的笔名,相继发表了几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夏天,周佛海得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消息后,便利用暑假赴上海参加了“一大”。周佛海称:“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除通过党纲和党的组织外,并选举陈仲甫(陈独秀)为委员长,周佛海为副委员长,张国焘为组织部长,李达为宣传部长。陈独秀未到上海的时期内,委员长一职暂由周佛海代理。”
  “一大”以后,周佛海奉党的指示,参加了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工作,而后又奉命前往长沙、武汉、安庆等地,负责挑选各界民众代表,准备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弱小民族会议。返回上海后不久,他带着恋人杨淑慧,于1921年11月初离沪,返回日本读书。1922年3月,周佛海从第七高等学校毕业后,升入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科。照理,他可以继续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但他没有继续前进。相反,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渐渐动摇起来。
  返回日本后,他实际上与党的组织脱离了关系,不再从事党的任何工作。1923年即将毕业之际,他应邀出任广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并担任了广东大学教授。随着地位的变化,他与党离心倾向日益加重并散布对党的不满情绪。中共广州党组织对他耐心批评教育,帮他认识错误,但周佛海却毫无悔改之意,决意与党分道扬镳。1924年秋,在对其无法挽救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为纯净党组织,准其脱党。
  脱党后,周佛海走上了反共的道路,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和蒋介石的心腹。周佛海以右派分子戴季陶为“榜样”,积极开展反共宣传。他多次拜见戴季陶,戴季陶对周佛海这个反共“后生”寄以“厚望”并面授机宜。周佛海在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创办了以反共为主旨的《社会评论》,并先后在《孤军》、《独立青年》等杂志上发表一系列的文章,为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制造舆论,摇旗呐喊。1925年11月,他参与“西山会议派”掀起的反苏、反共逆流,并被推举为宣传部长,后因赴日完成学业,未就职。
  1926年3月,周佛海由日本回国后辗转到上海,一面为反动报刊写些反共文章,一面仔细观察形势。当时,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蒋介石的地位也节节上升。周佛海决心效力蒋介石,以实现其更大的政治野心。不久,他拿着戴季陶的推荐信,到武汉面见蒋介石,但不巧的是当时蒋介石不在武汉。同年11月1日,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立,周佛海被任命为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与武汉政府相对峙的南京政府。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蒋运动迅速在武汉掀起,周佛海坐卧不安,决定离开武汉前往上海。当时,宁汉对立,南京方面视武汉来人为敌对分子,周佛海刚到上海即被捕。在吃了两个星期“不能下咽的牢饭”后,幸而其妻杨淑慧奔走,才得开释。开释后,周佛海去见蒋介石,被蒋委任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同年8月,由于宁汉双方及蒋桂矛盾,蒋介石被迫下野。周佛海失去靠山后,便也离职而去。
  1928年1月,蒋介石东山再起,大权独揽。作为蒋介石的忠实追随者,周佛海官升一级,被任命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为蒋代拟重要文稿。他负责出版以反共、巩固蒋反动统治为主旨的《新生命》月刊,并编写《三民主义之理论的体系》一书,为蒋介石反革命统治制造理论根据。此后,周佛海挤进了蒋介石智囊团,为蒋介石内战、独裁出谋划策,成为蒋介石身边的“文胆”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各派虽高喊“共纾国难”,但又不愿放弃私利,分别在三个地方召开了国民党四大。周佛海参加了蒋介石在南京主持的国民党四大。由于蒋介石的提携,他当选中央委员,且得票最多,号称“状元中委”。12月29日,在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上,周佛海被任命为宣传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在四届一中全会召开前,周佛海还一度列席南京临时常务会议。1932年1月,经蒋介石同意,周被任命为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33年,他又兼任了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 并参加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又相继被任命为蒋介石侍从室副主任兼第五组组长、国民党大本营第二部(政略部)副部长。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从1927年到1939年,周佛海跟随蒋介石,可谓红极一时。但是,蒋介石却料想不到周佛海会背叛他。
  第二变:从蒋介石的心腹,成了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
  从历史上讲,周佛海与汪精卫本无渊源,而且由于蒋、汪对立,他是反汪的主要人物。在历次蒋、汪斗争中,周佛海是作为蒋介石的亲信,出谋划策助蒋反汪。汪、周之间相互讽刺和谩骂,一直势不两立。但是国民党各派系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全民抗战的浩大风涛卷来之时,各式各样的人开始按照新的标准重新组合。蒋介石集团被迫停止内战,进行国共合作,溶共抗日;汪精卫却坚持反共媚日政策,鼓吹“亡国论”。蒋、汪为了各自的利益分道扬镳。周佛海基于抗日必败的论调,与汪精卫由于共同的利益需要和政治主张上的相通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了。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汪精卫、周佛海等人活动频繁。他们一面竭力怂勇蒋介石集团尽快接受日方的条件与敌人谈判,一面大肆进行反共宣传,鼓吹民族失败主义,为他们“求和”制造舆论。随着日军的节节入侵,他们震惊于大片国土的丧失,又惧怕日本的恫吓,也受到日本政府“要建立一个新政府”等声音的诱惑,派人前往上海、香港和日本东京等地举行秘密会谈,协商所谓“中日和平条件”。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活动。1938年11月,汪精卫、周佛海派人与日本秘密签订所谓的“重光堂密约”,接受日本要求其承认伪“满洲国”、共同防共和经济提携等各项卖国条件,并拟定汪精卫等人逃离重庆,在蒋介石势力以外的地方建立汪伪“和平”政府的步骤和办法。经过秘密策划,1938年12月,周佛海追随汪精卫从昆明叛逃到越南河内,甘心当汉奸卖国贼。周佛海是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主要策划者,也是汪精卫伪政权建立的主要组织者。周佛海会讲日语,和日本方面策划汪伪政权的要人关系密切,包办了与日本的勾结和谈判。1939年5月,周佛海随汪精卫等人一起飞赴日本讨论汪伪政府的成立问题。经过讨价还价,汪精卫集团得到了日本支持建立伪政权的保证。
  1939年7月,汪精卫发表题为《我对于中日关系之根本观念及前进目标》的广播演说,公开宣传建立伪政权。作为汪伪“和平运动”参谋长的周佛海立即与汪精卫相呼应,发表《回忆与前瞻》。在此文中,周佛海竭力吹捧日本侵略者,为他叛国投敌进行辩护,说中国抗战必大败,唯一的出路,只有接受日本的条件,与日本“停战议和”等等。周佛海此番投降卖国论调,自然深得汪精卫的赏识和宠信。从此,汪精卫更把他视为最重要的近臣,委以重任。1939年8月底,汪精卫、周佛海等人为了取得国民党“党统”、国民政府“法统”的合法依据,在特工总部所在地召开了汪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伪中央党部。汪、周等人在一片乌烟瘴气中敲完了登台的第一场锣鼓,接着又开始了建立伪中央政府的活动。
  周佛海抱着强烈的政治野心,追随汪精卫,竭尽全力筹备成立汉奸傀儡政权。为了在汪伪政权中夺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通过金钱收买和封官许愿等方式,发展和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周佛海还搞起特务组织,并亲任特务组织头目。
  经过与日本侵略者讨价还价,周佛海作为全权交涉代表先后于1939年12月和1940年11月,与日本帝国主义相继签订秘密的和“正式”的卖国条约。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周佛海夺得了伪财政部长、伪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伪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等要职,旋又任伪行政院副院长、伪中央储备银行总裁,并先后任伪警政部长、伪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伪物质统制审议委员会委员长及伪上海特别市市长等职务。汪伪政权成立时,各院、部、会的汉奸要员,都是在周佛海笔下“十分钟之内产生的”,伪政府实际是由周佛海炮制而成,周佛海对此十分得意。他在日记中说:“国民政府还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重飘扬于石头城畔,完全系余一人所发起,以后运动亦以余为中心。”他甚至狂称:“人生有此一段,亦不虑生一世也!”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和太平洋战争的初期,日、德、意法西斯势力猖獗之时,周佛海的汉奸气焰极为嚣张。当时,国民党中统局在上海的情报特务人员,要周佛海“暗中布置,以便将来去汪”,周佛海拒绝了。他表示要与汪精卫“生死相共,患难相随”,“决不反汪,决不反悔”。他在1940年9月15日的日记中写到:“余与汪先生生死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