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a5的好人系列6极端自我就是王简体中文-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谋法则
只有实在太空闲的人才会想「人生方向」,然后继续的被这问题迷惑得更深。
这段时间,「街头生活」磨练了我做决策的专注力,前让我可以很快的判断出目前最重要的事,以及要做甚么。
见步行步的思想
比如说,我们写好第一本书时,我不懂甚么印刷技术,也没有排版方面的知识,出书只是很单纯为了在某个场合的演讲,要卖我们的产品,当作是额外的收入,同时也当作是我们做讲师的一个履历,起码交出一本书的成绩单。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看法,但写不成书、没能力整理出一套思想架构的讲师,我是没信心跟他学的,因为写书时的架构整理,远比演讲更细致。
结果我们印的书几乎卖完,你说我们的信心是否变大了?然后我们就根据这个据点再想:「可以交给书局吗?」就这样一直的做,然后在马来西亚的书市做出成绩,再从这个据点问:「能销到国外吗?」一直做到现在。(嘿嘿,我们现在还问了「能不能销到美欧日?」的问题。)
我们设目标的方法很单纯,就是把目标设在下一步。这种设目标的方法,看起来不太像我们这种「兴风作浪」者的风格,你们因此可能会问一小步一小步的走,走到甚么时候?
权谋比喻
人是会长大的,小孩子的一步和大人的一步,以及和巨人的一步,其实是不同距离、不同境界。
我当年从港回马后,所用的「街头生活」计划模式及我们进入出版业的模式,其实就是邓小平「摸石过河」的思想。
权谋法则
「摸石过河」就是走了一步,才看下一步,看到了一步,再走一步。
邓小平没有勇气,也不需要勇气
邓小平「摸石过河」的心法就是:不要被未来远景和长期目标所骗,把眼光放在可看到的「下一步」。
千万也不要迷信需要万事俱备才开始去挑战自己,这就是「普通家」的见地。
在「普通家」眼中,「摸石过河」的人(如邓小平)好像很有勇气、胆量,他们看到「极端人」在没有准备之下,竟然敢放手一搏。不过,这个判断是错的。
邓小平当年「摸石过河」,根本不是靠赌的勇气,他靠的是「接受事实」。
安全感的假象
「极端人」看穿了「计划」的真面目,所以不被「计划」所骗;他看破了「万事俱备」的真相,所以不迷信「准备好」的那种安全感。
他接受了「计划」和「准备」都是幻象,请问,他还需要「勇气」吗?
权谋法则
「普通家」的安全感来自于完善的计划和准备。「极端人」的安全感来自于不相信有安全感这回事。
所以,「普通家」眼中看「极端人」很大胆,其实是有偏差的。因为如果你是以「普通家」的见地来做「极端人」的行为,你确实是「赌」,确实需要勇气。
不过,「极端人」完全看透了迷惑住「普通家」的幻象,所以在他的眼中,他根本不是「赌」,也不需要「勇气」,他只是要接受事实。
权谋法则
「极端人」肯不断的实践,不能靠勇气,因为勇气会时有时无,所以他靠的是见地。
不是胆量的大胆
曾经有人问江老师一个问题:「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讲师,之前甚么都没有做过,你没有职场经验、没有做过销售、没有做过传销。为甚么你一出道却会有胆量到传销公司演讲?甚至到大企业做销售培训?」
—确实,江老师在九八年回马之前,完全没有打过任何工。虽然在加拿大曾做过收银员、餐馆带位和清理员(Host and buss boy)、搬货的苦力,但在他的定义中,这些都不算是甚么工作,只是帮他赚取生活费的劳力付出而已。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讲师」,第一份事业也是「讲师」,当时他开始做讲师时,他已经三十岁了。在一般人眼中,三十岁才出来工作,已算是迟熟型了。
一九九九年,他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销售课程,训练一家传销公司的经销商,之后还到过跨国大企业训练他们的销售员,而在那之前,他完全没有从事过任何销售业,也没有卖过任何东西,但他却教他们如何销售。
所以这个学员才会问:「为甚么你有这个胆量?」
他的答案是:「我根本没有想过胆量不胆量的问题。」
这就是「极端人」和「普通家」的分别了……
各位,「你」……被迷惑了多久?
普通人的愚蠢就是你的商机
凡眼尝试看圣境
曾经有个女人问我:「成功的女人会有幸福吗?」
(其实,如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正规的方向应该是:先将这个「成功」的定义厘清,然后再去定义何谓「幸福」,接着才问成功的女人有没有幸福。)
由于我不想玩逻辑思考,也觉得这个问题是浪费时间的,所以我反问:「你为甚么要知道成功的女人没有幸福?」
她很认真的讲:「我要看到这样的例子啰!我想证实一个女人可以是既成功又有幸福的先例。」
我告诉她:「浪费时间!你找到证据又怎样?」
她说:「找到了我就全力去做啰!」—我敢武断兼主观的担保,就算这个朋友找到了证据,一样做不来,因为她内心真正的问题并非成功女人有没有幸福。
权谋法则
普通人等到觉得安稳,才开始去挑战自己;极端人不管安全问题,就直接地挑战其障碍。
她是处于「普通人」的内在境界、见地,去看「赢家」的外在成就。
悬挂于两个悬崖中间
常问「成功的女人到底有没有幸福?」、「有钱人到底会不会活得快乐一点?」、「有钱人真的快乐吗?」之类的问题的人是很凄凉的,他们通常都是两边不到岸的人。
他们就好像走在万丈深渊之上的绳索,忽然间绳索一断,他们的右手捉紧一端的绳子,左手也捉住另一端的绳子,整个人就吊在深渊的中间。
这种情况就是:那女人既不成功,也不幸福;既没钱,也不快乐。有钱又快乐的人,不问这种问题。你见过快乐的人间自己快不快乐吗?
有钱而不快乐的也不问,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答案;没钱但快乐的人也不问,因为都讲明是快乐,哪有空闲去问要不要有了钱才快乐。
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没钱又不快乐的人会问这类「浪费人间资源」的无聊问题。
有能力的话,就追求钱和快乐;没有能力的话,起码追求到钱或快乐其中一样。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去想:「有钱会快乐吗?」
权谋法则
「想」是最安全的,「做」就有风险。不过,「想」是永远不知道「做」的滋味。
寻找「先例」的都是庸才
甚么叫眼光?需要寻找先例的人,都属于没有眼光的人,他们都被恐惧蒙蔽了眼睛,他们都无法看得远。
有眼光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也不一定是看得最远的人,但很可能是最有胆识的人。俗语说,豁出去一身胆,敢把皇帝拉下马!
英国一间电视台的决策人,被赞誉为一个有眼光的人,他们将安乐死直播之后,人人都说他们为媒体创造了一个模仿的先例!
这家电视台开始策划的阶段,想直播一个瘫痪的病人要求送到瑞士安乐死的过程。因为从未试过有电视台会播放这样的节目,于是他们就收集「民意」,结果电视台淹没在一大的反对声浪中,电视台的编导和行政人员遭受极大的压力,最后连英国首相布朗亦站出来反对,指责这间电视台违反传媒道德,只有一个导演支持,觉得即使人要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最后,电视台的决策人想:「妈的,直播与否非你们的权力,这是电视史上没有人做过的创举,就是没有先例,因此我才要打破先例,如果没有人敢颠覆这直播安乐死的思想,就由我来颠覆吧!」
换了怕船头有鬼,船尾有贼,又怕首相布朗反对的声音会影响收视,也怕爸爸的「爷爷集团」示威抗议的话,接着「怕死」的聪明人就会到全世界的图书馆收集有没有「先例」的证据,然后才敢模仿……请问,如果是这样,这电视台会否直播出这引起轰动的超高收视电视节目?
奥巴马的眼光
你想象一下,如果奥巴马思前想后,要求进入小叮当的时光穿梭机,飞到未来世界看看有没有黑人在美国当过总统。请问,会有今天的黑人总统奥巴马吗?
当美国出现了奥巴马时,奇怪的马来西亚人就会写社论高唱「无语问苍天」吶喊地说:「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何时会有自己的奥巴马呢?」
为甚么你不学奥巴马的胆识?要等到你看到奥巴马的先例,然后才胆小如鼠的想当第二、第三、第四的奥巴马呢?
真相是,就算出了一个奥巴马的先例,不敢跟的人始终不敢跟!
入对行的迷思
就说「入对行」吧!在入行之前,每个人都想先参考先例,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我们求学的年代(八、九十年代)是会计学科的热门时代。那年头,马来西亚人为了前途铺路,纷纷投奔会计的「热海」。不过,当今最热门的计算机学科,在当时我们身边没有一个人(包括老师、前辈等)看到或预测到其趋势。
若干年后,时代改变了,从你的学科出来的社会新鲜人,当年最热门的科系,会是现今「对」的行业吗?
Bill Gates在计算机业一飞冲天,那么从事计算机业的云云众生算是看到了先例才入对行吗?
放眼所及,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表现出色、充满传奇的翘楚人物。如果行行都能出状元,那么岂非所有的行业都是「对」的行业吗?看到人家成功,你跟就对了吗?
要跟对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怕!英国直播安乐死的决策人说:「怕就不要干这一行,凡是参考外国有没有先例,即使外国真的有先例,怕没有先例的人敢跟吗?不是我看不起这些人,而是我会很无情的抨击他们,就算有先例还是不敢跟,因为他们最后会说,时机还不成熟,等我们的观众再成熟一点才说!」
同样地,曾经问我们国家何时才会有奥巴马的胆小鬼,你就不要浪费时间问这先例的问题,不要去跟人家的风。
有个领域天天都看到有人在「跟」,而且会每十年一大「跟」,不过,也都是每十年就会有千千万万个牺牲者,它就是股市。
5%吃掉95%的真理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父亲在华尔街的街边擦着鞋时,擦鞋童对他大谈股市的投资,他暗觉形势不妥。在当天回到办公室后,立刻打电话给经纪,将手中持有的股票全部出售,而且还针对此事写了一篇文章。当天是星期五,在星期一美国就发生了有史以来的首次股市大风暴。这故事也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
「当华尔街的擦鞋童也买股票时,就是你卖股票的时机。」
许多人认为在股市赚钱是因为你跟对了势,但跟风是最危险的。换言之,当所有人都说可以买股票,连街上的擦鞋童也建议你买股票,甚至男士在做性服务消费时,妓女小姐也问你有没有买某某股时,就是特别危险的信号了。此时,你便要将全部股票卖出。
香港的黄子华也曾在其栋笃笑中揶揄过买卖股票的人。他说,当所有师奶(大婶)游说你买股票,而且游说到好像黑社会老大般,说甚么「有钱大家一齐搵(找)」,那就是你要撤离股市的时候,不然就会变成「有铲大家齐齐冚」了。
市场的真相是:全部人都「跟」时,整个战场就会重新洗牌,留下的就是强者,这必定造成百分之五的人吃掉百分之九十五的资源,而其余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就只能分那百分之五的资源。
权谋法则
弱者是强者的必需食品。
我们有位在金融界的学员,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用『听说』来买股票是最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说的人大有可能就是即将殉职的『弱者』。」
弱者就是我们在本书的前言中所描述的「普通家」,他们是羊群,人家要的他就要,人家做的他也跟着做,最后大家一齐堕入油锅时,你责问他:「喂,你不是很厉害的吗?我是跟你的,为甚么现在在油锅里?」他反驳道:「你跟我?其实是我跟你啊!见你这么有信心,我才敢做啊!」
跟先例的漏洞
曾经有一次在馆子吃晚餐时,我对叙旧的两个朋友说起我们要将书推到国外去的计划。朋友甲听了就讲:「马来西亚人能够接受的东西,港台的人能否接受还是一个问号,他们的文化水平、要求都比我们高。」
题外话:
这倒是真的,我们到香港时,一个朋友的长辈看了我们的第一本书后,特地告诉我们:「马来西亚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没想到你们可以写出这样水平的书。」
这是很现实的情形,马来西亚的教育系统是多元语言,所以我们的措辞用字不可能比单一语言的国家强。我们《奸的好人》系列书中的文采不算好,但我们的强处在于「描述能力」。
朋友乙就讲:「你也到过本地的华文书局啊,放眼一看,近百分之七十的书都是香港和台湾过来的,其余的有百分之二十是大陆书,剩下的才是马来西亚书。换言之,本地的书市还是跟港台的走势。人家怎样会看得起从马来西亚过去的书?」
题外话:
其实,他这个信息也非完全对,我们后来才知道正确的信息:百分之七十是台湾,百分之二十是中国大陆,香港的书不到百分之十,剩下的才是马来西亚书。香港的书市也是跟台湾走势,当然台湾的书也有百分之五十是国外的翻译书,而我们未来的方向就是要将我们的书打入美国市场。
其实我觉得朋友们真正要问的问题,就像先前那位女性朋友问「成功的女人有没有幸福」一样,他们其实想知道之前有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有没有这样的证据?
依循先例的意思是:曾经有人做到,我只要找到证据,就表示我有机会做到,也表示此计划值得我投资。
不过,若全人类都是「先例导向」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没有飞机、电灯、电视、汽车等。
权谋法则
「自我」行者不相信先例所带来的安全感。
仿眼光的信息引渡
我将「先例」的矛盾向朋友提出,然后问他们:「如果全马来西亚的出版界都告诉你,出版业是不赚钱的行业,事实又果真如此,在马来西亚也没先例可依循,你还会做出版业吗?」
朋友笑言:「我不会,若你还是决定要做的话,一就是你眼光很厉害,一就是你眼光有问题。」
然后他接着说:「以服装业为例,很多业者都会到国外『扫新货』(即批发式购买或买样本回去抄袭),再回到本土卖。如:到日本或意大利年货,若有一种货的款式在很多店或摊位也看得到,表示这种货在国外已经流行着。你将这种货带回自己家乡的市场,可能畅销,也可能不畅销,但比较肯定的是,这批货是不会滞销。」
不过,如果你有到国外看市场趋势,那些没有这方面信息或资源的人,误会了你有眼光。其实这种生意手法,不叫作眼光,你只是做一个「过海抄」而已。
权谋法则
仿眼光是将有利信息,做区域上的引渡。
真眼光总是留给不正常的人
我问朋友:「甚么是眼光?」
他被我逼得带着不服气的口吻回答我道:「就是人家还未看到某种趋势前,你比人家先看到。」
我说:「看到了先例而做,不叫做『眼光』,叫做『跟风』。」
眼光是甚么意思?
有些人是要看到「有血有肉」的机会走到他面前,他才做决定,这不是眼光。所谓有眼光的人,就是在机会还未到来时,他已经看到机会的「影子」来了,所以能够提早做决定。更有眼光的人,可能连影子都还未看到时,就遥远的听到机会的「脚步声」,所以老早的做好准备。
在所有人看不见曙光时,你找到缺口,就可以杀出一条光明大道:在人人看淡的地方看到缺口,在没有人开拓,从还没有看到大道时,你先人一步占得先机,攻占了大道就可以大摇大摆走在路上。
权谋法则
人人看淡时,你看看有没有缺口;人人看好时,你看看有没有危机。
我如何打破华人作家的先例?
就像我写《有钱人的偏方》时,页数是五百一十二页,当时的前辈纷纷给我意见说:「我们华人作家写五百页的书是没有人会买的,只有老外写五百多页书,读者才会买。据市场的数字显示,能买得起五百多页书的人大多数是中年人,比你有名的作家,都不写五百多页的书,即使连大前研一的书顶多也是在四百页内……」
我心想:「妈的,死就死吧!没有先例不代表我不能打破先例的。」
结果在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所收到的情报是:《有钱人的偏方》竟然有着很年轻的读者群,而到我部落格留言的,有不少都是台湾的大学生,他们说这是他们人生之中首次这么狠心的买这么厚的书,而且,还是第一次在两天内读完五百页的书。
《有钱人的偏方》两大刷新的记录:每间书店出货最快最平均的一次,最多年轻人购买五百页的一次,上市一星期都在博客来网络书店的畅销新书营销类的排行榜排名第十。
其中一名读者还说:「以前我的想法,就是厚书我还以为要读完需要花很多时间,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