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经 +作者:王叔和(晋)-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癃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   
  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而反不痛,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痛,暮躁不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形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风水,其脉浮,浮为在表,其人能食,头痛汗出,表无他病,病者言但下重,故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防己黄芪汤主之。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而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   
  师曰: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皮水之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则胸满短气。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热,迟脉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热,数脉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则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恶寒,水不沾流,走在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师曰: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阴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沉者与附子麻黄汤,浮者与杏子汤。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阴大肿。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中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革,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永,名曰血分。   
  问曰:病者若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师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系不去,其病不除。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少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黄汗之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咳,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其脉自沉。   
  问曰:黄汗之病从何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则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宽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能则身冷,阴气不能则骨疼;阳气前通则恶寒,阳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或枳实术汤主之。       
平黄疸寒热疟脉证第九    
  凡黄候,其寸口脉近掌无脉,口鼻冷,并不可治。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发病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师曰: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差,反剧为难治。   
  又曰: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振寒发热也。   
  师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耆汤。又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小建中汤。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用大黄黄柏栀子芒消汤。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即愈。   
  酒疸色黄心下结实而烦。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寸口脉微而弱,微则恶寒,弱则发热。当发不发,骨节疼痛;当烦不烦,而极汗出。趺阳脉缓而迟,胃气反强。少阴脉微,微则伤精,阴气寒冷,少阴不足。   
  谷气反强,饱则烦满,满则发热,客则消谷,发已复饥,热则腹满,微则伤精,谷强则瘦,名曰谷寒热。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师曰: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腹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则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夫疟脉自弦也,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药,若脉紧数者,可发汗,针灸之。浮大者,吐之。脉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疟病结为症瘕,名曰疟母,鳖甲煎丸主之。   
  疟但见热者,温疟也,其脉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朝发暮解,暮发朝解,名曰温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疟多寒者,牡疟也,蜀漆散主之。       
平胸痹心痛短气贲豚脉证第十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则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脉阴弦故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者,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贲豚病者,从少腹起,上行咽喉,发作时欲死复止,皆从惊得。其气上冲,胸腹痛,及往来寒热,贲豚汤主之。   
  师曰:病有贲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平腹满寒疝宿食脉证第十一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下部闭塞,大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时减,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趺阳脉紧而浮,紧则为痛,浮则为虚,虚则肠鸣,紧则坚满。   
  双脉弦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限也,可下之。   
  病腹中满痛,为实,当下之。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   
  病腹满,发热十数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三物汤主之。   
  腹满痛,厚朴七物汤主之。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即为气,气寒相搏,转绞而痛。   
  寸口脉迟而涩,迟为寒,涩为无血。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寸口脉弦者,则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寸口脉浮而滑,头中痛。趺阳脉缓而迟,缓则为寒,迟则为虚,虚寒相搏,则欲食温,假令食冷,则咽痛。   
  寸口脉微,尺中紧而涩,紧则为寒,微则为虚,涩则血不足,故知发汗而复下之也。紧在中央,知寒尚在,此本寒气,何为发汗复下之耶?   
  夫脉浮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胁下偏痛,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恶寒;紧则不欲食,弦紧相博,则为寒疝。   
  趺阳脉浮而迟,浮则为风虚,迟则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寒,其脉沉弦者,大乌头汤主之。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   
  寸口脉紧如转索,左右无常者,有宿食。   
  寸口脉紧,即头风寒,或腹中有宿食不化。   
  脉滑而数者,实也,有宿食,当下之。   
  下利,不欲饮食者,有宿食,当下之。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宿食在上管,当吐之。       
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病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病,按之则愈,愈复发为谷气。夫病已愈,不得复发,今病复发,即为谷气也。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傍;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积在背气街。   
  脉出在左,积在左;脉出在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肤寒,秋差夏剧,主皮中时痛,如虫缘之状,甚者如针刺,时痒,其色白。   
  诊得心积,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病胸满,悸,腹中热,面赤,嗌干,心烦,掌中热,甚即唾血,主身瘈疭,主血厥,夏差冬剧,其色赤。   
  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起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汤鸣,四肢重,足胫肿,厥不能卧起,主肌肉损,其色黄。   
  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肿寒,胁痛引少腹,男子积疝,女子瘕淋,身无膏泽,喜转筋,爪甲枯黑,春差秋剧,其色青。   
  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痛,饥则见,饱则减少腹里急,口干,咽肿伤烂,目,骨中寒,主髓厥,善忘,其色黑。   
  寸口脉沉而横者,胁下及腹中有横积痛,其脉弦,腹中急痛,腰背痛相引,腹中有寒,疝瘕。脉弦紧而微细者,症也。夫寒痹、症瘕、积聚之脉,皆弦紧。   
  若在心下,即寸弦紧;在胃管,即关弦紧;在脐下,即尺弦紧。   
  又脉症法,左手脉横,症在左,右手脉横,症在右;脉头大者,在上;头小者,在下。   
  又法:横脉见左,积在右;见右,积在左,偏得横实而滑,亦为积。弦紧亦为积,为寒痹,为疝痛。内有积不见脉,难治;见一脉相应,为易治;诸不相应,为不治。   
  左手脉大,右手脉小,上病在左胁,下病在左足;右手脉大,左手脉小,上病在右胁,下病在右足。   
  脉弦而伏者,腹中有症,不可转也,必死不治。   
  脉来细而沉,时直者,身有痈肿,若腹中有伏梁。   
  脉来小沉而实者,胃中有积聚,不下食,食即吐。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趺阳脉微而浮,浮则胃气虚,微则不能食,此恐惧之脉,忧迫所作也。   
  惊生病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   
  寸口脉紧,趺阳脉虚,胃气则虚。   
  寸口脉紧,寒之实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满而噫。胃气虚者,趺阳脉浮,少阳脉紧,心下必悸。何以言之?寒水相搏,二气相争,是以悸。脉得诸涩濡弱,为亡血。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   
  问曰:病衄连日不止,其脉何类?师曰:脉来轻轻在肌肉,尺中自溢,目睛晕黄,衄必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师曰:从春至夏发衄者,太阳;从秋至冬发衄者,阳明。   
  寸口脉微弱,尺脉涩弱,则发热,涩为无血,其人必厥,微呕。夫厥,当眩不眩,而反头痛,痛为实,下虚上实必衄也。   
  太阳脉而浮,必衄、吐血。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也。   
  衄家,不可发其汗,汗出必额上促急而紧,直视而不能瞤,不得眠。   
  脉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男子则吐血,女子则下血。呕吐、汗出者,为可治。   
  趺阳脉微而弱,春以胃气为本。吐利者为可,不者,此为有水气,其腹必满,小便则难。   
  病人身热,脉小绝者,吐血,若下血,妇人亡经,此为寒。脉迟者,胸上有寒。噫气喜唾。   
  脉有阴阳,趺阳、少阴脉皆微,其人不吐下,必亡血。   
  脉沉为在里,荣卫内结,胸满,必吐血。   
  男子盛大,其脉手阳微,趺阳亦微,独少阴浮大,必便血而失精。设言淋者,当小便不利。   
  趺阳脉弦,必肠痔下血。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其人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当汗出不出,内结亦为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下血,先见血,后见便,此近血也;先见便,后见血,此远血也。       
平呕吐哕下利脉证第十四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   
  趺阳脉浮者,胃气虚,寒气在上,暖气在下,三气并争,但出不入,其人即呕而不得食恐怖而死,宽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