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炎黄春秋200902-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之内谈不到社会主义。“十年以后建设得好,那时我们看情况,就可以提一下这个问题:社会主义什么时候搞呀?但是还要看实际情况才能答复这个问题。”他批评山西省委提出组织农业合作社实际上是现在要搞社会主义改造,指出:用农业合作社、互助组的办法使农业直接走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这是幻想的社会主义,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我们中国的党内有很多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要纠正。因为仅仅依靠农村的条件不能搞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要依靠工业。”6月3日,刘少奇在华北局当面批评山西省委,说:在新民主主义阶段,不可轻易地动摇、削弱和否定农民的个体所有制。不要怕农民冒富,只有80%的农户发展到“三马一车一犁”的富裕程度后,才可由他们自愿地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现在对富农没有什么限制,将来富农作为一个阶级出现后,可以采取税收、价格、工会等办法加以限制。现在搞合作社,富农反对,中农动摇,贫农要求,供给制干部热心。凡办事要重多数,少数人拥护的事是不能推厂的(陶鲁笳:《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页~22页)。6月29日,薄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加强党在农村中的政治工作》的文章纪念建党30周年,从贯彻党的政治领导的高度批评“在互助组内逐渐动摇、削弱直至否定私有财产,来达到农业集体化”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思想,薄一波警告说:现在“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和教育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发展互助组必须反对强迫命令,不能反对个体农民“单干”,对富农也允许其存在和发展。这样,刘少奇、薄一波和华北局捕捉到“农民出身的党员和干部”仅从社会主义的信念出发而缺乏法治自觉和理论思考能力的问题,希望从政治工作人手对干部加以约束,阻止权力的超法律运作。7月3日,刘少奇把山西省委的报告批示印发给各负责人阅,指出该报告是“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例子。 
  两天后,刘少奇在中南海给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作题为《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的报告,批评山西省委不顾现实工业条件而破坏私有财产制度为左倾冒险。他说:所谓“对农民私有制又动又保护”是不对的,“太岁头上不能动土,你去动摇一下,削弱一下,结果猪、羊被杀掉,所以现在我们不能动摇,不能削弱,要去稳定。”在上述理论准备和宣传工作背景之下,华北局于7月25日向中央做出《关于华北农村互助合作会议的报告》,刘少奇阅后加以修改,其中着重批评了山西省委的意见,指出:山西省的做法“是根本违反互助组组私有财产基础上的等价原则的”。互助组的巩固主要依靠充实生产内容,如此便“在农民中就进行了一种实际上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将来组织集体农场必需的思想基础。”刘少奇加写的这句话强调了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教育农民”,而不是设置利益困境、搞行政强制或进行侵犯农民自主权的思想规劝,进一步明确了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化的是利益驱动机制而不是强迫性的利益困阻机制。 
  然而,就在中央审批华北局报告的时候,毛泽东出面站到了山西省委一边,开始实践“革命转变论”即他本人所谓“革命的不断革命论”。他首先找刘少奇、薄一波和刘澜涛谈话,明确表示支持山西省委的意见,于是华北局7月25日报告被搁置。他又指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陈伯达以中央名义在9月下旬召集地方部门代表参加的互助合作会议和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并亲自审改会议通知,指导会议和决议的起草工作,从组织上掌握了领导农村工作的主动权。《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一扫围绕“互助组涣散趋势”的烦人争论而直接肯定农民有“劳动互助的积极性”;把简单劳动互助、常年互助组、实行土地入股与公共积累的生产合作社,总结成由低级到高级在集体化方向前进的“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建立更高级的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的运动前景。这个决议草案作成后当即在10月间发给一些地方的负责人,很快得到高岗、河北省、华北局的积极反应。12月15日,毛泽东起草中央印发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草案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实行,把互助合作运动“当作一件大事去做”。经过这一系列的会议组织、政策制定与传达、指导步骤,毛泽东消除了刘少奇批评和阻止东北局、山西省提高互助组织的影响,推动农业集体化走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而刘少奇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农业互助合作工作积极研究和直接领导,毛泽东的“不断革命论”就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统一指导思想。 
  尽管毛泽东取得了从农业集体化运动突破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主导权,但这一政治运作过程却是非法的。对照起来,1950年6月土地改革是以政协讨论同意中共提出的土改法草案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合法程序施行的;这是开国法统规定的全国政协和中央政府委员会立法、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行政的宪政制度,可谓多党议会立法、联合政府行政。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则是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为法,由共产党组织系统实施的,乃一党立法、党内行政的违宪行为。这是完全的以党代政,当然也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因此,据开国法统而论,就是僭越的立法、非法的行政。并且,即使从党的法规而论,互助合作决议也是非法的。根据七大党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具有“决定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的最高立法职权,经中央委员会选举的中央政治局是“中央指导机关”,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决议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即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集体领导享有最高行政权;因此,作为改变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而启动社会主义改造这种重大决策,立法程序应该是由书记处、政治局提出议案,经过充分讨论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或至少由中央委员会表决。然而,毛泽东的做法是让陈伯达以中央名义召集地方部门代表参加的互助合作会议和起草决议,这种会议当然不具备党内立法资格。不过,即使在这样的会议上,决议草案和开会方式也遭到与会者的非议。1951年9月20日,陈伯达主持由除西南局以外各中央局派人参加的中央互助合作会议。他拒绝与会者汇报各地互助合作运动情况和问题的要求,而是传达毛泽东的指示精神以后就讨论他起草的决议,但仍有代表不同意陈伯达所谓农民具有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尤其是被认为“熟悉农村情况”而特邀到会的作家赵树理,声称农民“热心单干发家”而不愿意搞互助合作组织,使得陈伯达很不耐烦。但无论如何,陈伯达草案还是通过了。而这样一个“草案”,毛泽东竟然以中央名义指示各地党组织“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并且,这个未经任何具有全党立法权威会议通过的“草案”,在1953年2月15日经毛泽东起草《中央关于印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的通知》就“成为正式决议”,而他所举的理由为“经过一年多的实施证明是正确的”。这完全是把自己置于党的组织之上,使党代会立法、集体领导变成了议行合一的个人集权。 
  纵观这一党内立法过程,可以说闪烁着惊人的权术谋略;其要义乃行政会议立法化和立法会议行政化,从而达到立法与行政权力集中于个人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毛泽东以中央名义而委托陈伯达召集地方党组织有关负责人参加的互助合作会议,是党内的上下级之间的行政性质会议。与会者即使有许多反对意见,最终也不能拒绝或根本修正“毛泽东一陈伯达草案”,而是要服从领导即不得不通过它;因为,这一草案在被讨论之前就已经具有“党中央、毛主席”的名义了。而具有了这一“通过”的程序外衣,“毛陈草案”也就获得了某种模糊的合法性——它似乎是来自各地方部门的集体意见,符合党制定政策所必须具备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原则,因此它疑似议决性质的立法。而对于中央核心决策层(政治局、书记处)——在党法上,其成员之间可以平等地发表意见,不存在必须绝对服从的上下级权力关系,以共同制定政策,体现集体领导——这一具有准立法权的会议(或传阅)而言,所面对的文件是毛泽东召集的疑似全国性质的会议已经通过的文件,因此是必须同意的文件;即使有异议,也不可能从原则上推翻它。如此,本来成员之间可以平等发表意见的立法会议,就变成了必须服从所讨论文件的行政性质的会议;但这一会议(或传阅)却使文件最终获得了“中央”的合法名义。二者衔接起来,“差级会议”——参加互助合作会议的地方代表必须服从中央(毛泽东)的领导,是为行政性权力差级会议;中央高层领导集体必须服从疑似具有全国代表名义的互助合作会议,是为体制性权力差级会议——的立法程序便告完成,使通过党组织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获得了合法依据。但是,无论“不断革命”如何克敌制胜,如此的废置国法、擅越党规已经不是合法行政、秉公求治的政治,而是以强行个人或少数人意志为目的的谋权用术。 
  在以《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启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事实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之后,毛泽东于1952年9月底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明:从现在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要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这个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1953年5月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提出《关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公私关系问题》的报告,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思路形成,毛泽东遂于6月15日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完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但如何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取代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并成为党内的共识?毛泽东不是组织民主讨论表决立法,而是靠党内斗争推动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总路线的问题,没有七、八月间的财经会议,许多同志是没有解决的。”而所谓的“财经会议”正是高岗向薄一波、刘少奇斗争的会议。在1953年夏季的财经会议上,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高岗等积极串连,向负责修正税制、主张“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的财政部长薄一波发难;而高岗攻击薄一波,采取的是“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刘少奇的1949年天津讲话、1950年对东北富农党员问题的批评、1951年对山西互助合作问题的批评等等统统扣到薄一波的头上,搞“批薄射刘”,企图推倒刘少奇(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42页)。而中央组织部部长饶漱石,也在1953年秋的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以批判常务副部长安子文为名攻击刘少奇。但刘少奇的领袖地位不会由于一次仓促发动的阴谋斗争而动摇,结果高、饶“倒刘”不成,反而在1954年2月的七届四中全会上受到批判,并最终被打成“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不过,在反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而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旗帜下高岗和毛泽东是一致的,因此刘少奇在第二次组织工作会议和七届四中全会上一再检讨高岗攻击他的那些“错误”,表示对“毛主席的想法”的服从和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积极认识。很显然,高饶斗刘虽然失败,毛泽东解除刘少奇阻碍、推翻新民主主义政策却成功了。而且,高岗之所以认为刘少奇将失去毛的信任、地位动摇,除了他发现毛、刘之间在农业合作化、向社会主义过渡等问题上的分歧之外,还有更隐秘的背景。1953年初,毛泽东指示高岗调查东北敌伪档案中刘少奇1929年在奉天被捕的情况,高岗安排东北局第二书记、组织部长张秀山落实。高、饶事件发生后,公安部长罗瑞卿追究张秀山“查刘少奇档案”的问题,张秀山被加以“用了极其恶劣的手段攻击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张秀山:《我的八十五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321页)。但毛泽东作为“查档事件”的主使并没有受到相应的组织批评,而关于刘少奇奉天被捕一事,当时的满洲省委向中央作过报告。倘若在追查“高饶反党联盟”时对毛泽东暗中调查刘少奇奉天被捕情况有所批评,或许就不会发生文化大革命中继续在刘少奇这一问题上以逼供制造假案的悲剧了。 
  如此。毛泽东用曲折复杂的党内斗争手段“解决”了最高领导层向他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想统一。之后,由周恩来于9月8日向全国政协常务扩大会议作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报告,并在9月中旬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发言阐述总路线。其间政协委员梁漱溟为农民叫苦,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人的批判。毛泽东甚至称梁漱溟是“野心家”、“伪君子”,要求揭露、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以利于“在全国讨论总路线”。国家政治生活如此之荒唐,因讨论过渡时期总路线,竟然把本来是国家立法机关的政协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变成批斗会场。以此为象征,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制度和国家机构被废置。这样,过渡时期总路线没有经过任何立法程序,就终结了新民主主义制度。 
   
  三、新民主主义夭折是刘少奇和新中国的悲剧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终结,党内资深的农村工作老领导杜润生指出:毛泽东1953年就“急急忙忙”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而抛弃新民主主义论和《共同纲领》,以后反右、反右倾、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闹得“党无宁日,国无宁日,社会的和谐遭到彻底破坏。”(杜润生:《当代中国与新民主主义结构》姚监复整理,《炎黄春秋》2008年第2期,第14页)这是新民主主义研究的政治学体会和思考。 
  “抛弃新民主主义”的“过渡”成功了,为什么闹得“党无宁日、国无宁日”呢?因为权术可以谋国治人,但不能够治国服众。1951年,针对华北局批评山西省委搞合作社以“动摇、削弱私有基础直至否定私有基础”违背了党的政策和《共同纲领》,毛泽东曾经派陈伯达质问:“为什么不能动摇私有?保护之,就不能动摇之?”面对如此的无上权威姿态和蛮横强词夺理,党内干部或只能服从;但落实到农村,则一再遭到农民抵制,干部强迫则发生名之日“阶级斗争”的社会冲突。甚至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秋季以后,不少地方还发生农民“闹社”、“退社”风潮,相当多的干部也怀疑所谓“优越性”,结果不得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种“阶级斗争”式的社会冷战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解散农村集体生产组织。而更为可悲的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所宣称的生产力发展不能实现,编造统计数字、报喜不报忧的谎言政治在党内发展起来;当党内不能容忍劳动浪费、生产效率低下弊端和大量人口饿死惨剧的正义力量试图揭发“人祸”时,这就涉及毛泽东主导的社会主义政策正确与否的评价问题,最终导致毛泽东发动清洗“党内走资派”的文化大革命式暴力政治,包括刘少奇、彭德怀等一大批新中国开国元勋被迫害致死,国民经济几近崩溃。如果说毛泽东强行终结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基于理想的信念政治和党内盲从领袖的迷信政治,那么后来则由于信念、盲从的后果不良而堕落为竞相作伪的谎言政治;最后,由于党内存在不能承受谎言政治的道德压力的健康力量,谎言政治遂转变为暴力政治,以非法的专政手段解除谎言可能被揭穿的危机。这是以权术破坏新民主主义共识导致国家政治认同破裂和党内政治混乱的必然结果。 
  那么,怎样的政治才是合理的,能够治国兴邦呢?民主的、具有合法性的政治。进入君权神授意识形态崩溃的近代以后,人民的国家、国民的国家、公民的国家这种民主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国家政治合法性即国家统治权利可以被接受的法则;民主主义的价值共识决定共同体的政治认同,这已经被证明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共通政治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也遵循着同样的政治原理,即建立了在新民主主义共识的基础上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认同。刘少奇主张共产党员要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并因此反对过早、更反对强行向社会主义过渡,就是在维护新中国的政治合法性,以使中国人民能够在安定的民主政治秩序中发展经济、建设国家。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