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主的细节-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方面讨价还价两三个月,最后的结果是:最低小时工资从5。15增加到7。25美元,同时 
5 年内给小企业减税48 亿美元。各方预计它的最后批准指日可待。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对共和党的“捣乱”感到困惑和不齿。“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与劳苦 

大众为敌”……我们从小接受的阶级教育也许会条件反射般地给我们输送这些判断。但是, 
事情真的这样简单吗?我们不妨把“提高最低工资”作为一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看看它可 

能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假设我是一个企业主,手下雇佣了 7 个人,每个人的小时工资是 5块钱,如果政府强令我 
将工资涨到7块钱,我会怎么做呢?为了维持同样的生产成本,我很可能将7个员工裁成5 

个。这时候,那5个人的利益是得到了保护,那么,那两个被裁掉的人呢? 

事实上,无数经济学研究已经表明最低工资法和失业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虽然经济学家当 

中也有“异见分子”,比如克鲁格的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法对就业率影响非常微弱,但是绝大多 

数的经济学实证研究都一再表明最低工资增加失业率,尤其是年轻的、非熟练工的失业率。 

“最低工资研究委员会”调查表明,最低工资上升 10%,会导致年轻非熟练工失业率增加 1% 

到 3%。这个研究结论令人悲哀之处就在于,最低工资法旨在保护弱势群体,最后伤害的, 

恰恰是弱势群体。 






你可能会说,那就让政府禁止企业在提高最低工资的情况下裁减员工。先不说这个“禁令” 

在雇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能,就先假定它是可行的吧, 果怎样?对于企业来说, 
                                                              后 

如果政府规定我不能解雇员工,那我不雇新的员工总行吧?前面说过,最受最低工资法影响 

的,恰恰是年轻非熟练工人的就业机会。你可能又要说,那我强制你雇佣新工人。好吧,我 

只好雇佣新工人。结果又怎样?这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它的竞争力下降――美国的制造 

业在第三世界国家面前节节败退,与其劳动力成本偏高不能说没有关系。那么我们就贸易保 

护主义!你又说了。好吧,贸易保护主义――咱竞争不过中国、印度,把它们关外面还不行? 

后果又是什么?提高的生产成本转移到价格当中,谁来承担?消费者。那些抱怨美国的商品、 

服务太贵的人,很可能同时是主张提高最低工资的人,却不愿看到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你可 

能又要说了,咱不让他们把生产成本转移到价格当中来,咱降低资本家的利润率不行吗?可 

以啊,but how?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违法,你怎么强制规定它的利润率?强制企业不许解 

雇工人、强制它雇佣定量的新工人、贸易保护主义、规定企业利润率,把这一切加起来,那 

叫什么?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弊端,呵呵,还用得着我继续推这付多米诺骨牌吗? 

“保护弱势群体”最后导致“伤害弱势群体”,“道德制高点”变成“道德陷阱”,这就是所谓的悖 

论。不幸的是,这个世界充满了悖论。 

认识这些悖论,需要比道德制高点更高的东西,那就是理性。当然,我绝不是说“最低工资 

法”不合理,事实上,我支持最低工资法。我说的只是,在讨论这个法案的同时,要考虑它 
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对这个不良后果采取“配套”的预防措施,从而防止好心办坏事。共 

和党“给雇佣穷人和老兵的小企业减税”的附加条款,恰恰是基于这种意图,因为最低工资法 

案真正冲击的,其实并不是那些利润丰厚的跨国大公司,而恰恰是那些本来利润率就微薄的 

小餐馆、小百货店、小农场,一旦它们因为抬高的劳动力成本破产、或者不得不通过裁员来 

维持低运行成本,“弱势群体”就从倒霉走向更倒霉了。 

罗斯福政府1938年第一次在美国历史上提出最低工资法案的同时,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增加 

就业的“配套”措施。比如著名的“工人进步项目”,通过大量的公共工程来增加就业机会,从 

而抵消最低工资法对就业率的冲击。后来美国福利制度日渐完善,通过缓冲失业给个人带来 

的经济危机,同样为最低工资的不断上升提供了配套制度。 

能否把相关思考引入中国呢?应该认识到中美两国本质性的区别,如果说美国对劳工几乎存 

在“过度保护”,中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那种“中国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廉价劳动力,如果给 

工人确定最低工资就会吓跑投资者”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想当然”。如果劳动力越廉价 

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就越有优势,那世界上最有投资优势的应该是非洲。事实上,相对很多 

发展中国家,除了廉价劳动力,中国还有很多其他优势:基础设施、政策优惠、熟练劳动力、 

基本信用机制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害怕稍稍抬高一点最低工资投资者就会跑到印 

度去呢?其实,中国劳动力极端廉价很大程度上不是国际竞争的结果,而是中国企业之间恶 

性竞争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让所有企业集体提高最低工资,防 

止它们之间的恶性竞争,外国投资者未必会跑,工人受益,后果无非是让美国的消费者为一 

条中国制造的牛仔裤多付一、两块钱,何乐而不为? 






而且,由于许多研究表明穷人消费率比富人高,提高穷人的工资能够更有效地拉动有效需求。 

在中国这样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里,最低工资拉动需求的效果,应该比美国这样一个 

“橄榄型”的社会显著得多,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实行最低工资法,对就业率的负面影响更 

可能被其正面影响所抵消。当然,即使如此,如果我国真的开始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法,还是 

需覼br/》?许多配套政策以保证就业率,比如小企业的减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 
福利制度、通过公共基建项目增加就业、提供优惠投资政策、加强劳动力培训等等……总而 

言之,保护弱势群体,绝不仅仅是占领道德高地的问题,而是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制定。 






所谓“秘诀” 

------------------- 

中国的公款吃喝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了。据《瞭望》报道说,中国04年的公款吃 
喝高达3700亿元。这是什么概念呢?04年中国公布的军费也就2117亿元,同年中央财 

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才100亿元。 

这还没说公车购置、出国考察、政绩工程、高干医疗呢。 

一个国内的朋友问我:中国公款消费这么严重,不知道美国有没有可以什么借鉴的治理经验? 

我说,美国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又谈何“治理”?朋友又说:没有这个问题?看来美国官员 

真是清廉! 

其实,并不是美国官员不爱免费吃喝玩乐,但是钱袋子不由他们管,而由立法机关管,他们 

胳膊不够长而已。在中国,政府却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人大不能提供真正有效的审查和监 

督,所以不消费白不消费,消费就要大大咧咧地消费。这是个制度问题,跟个人道德水准没 

有太大关系――就算你现在破口大骂公款吃喝,如果有人拿一张空白支票给你,让你随便给 

自己填,你肯定也会往上面填个天文数字。 

所以,要说美国“治理”公款奢侈消费的“秘诀”,其实很简单:权力制衡。我们中国今天治理 
公款吃喝,一会儿制定“四菜一汤标准”,一会儿“公款吃喝公示制”,却全都治标不治本,甚 

至越治越病,因为治来治去都还是自己给自己开支票。立法机构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有效 

审查监督其开支,公款消费也就“断了炊”。司法机关真正与政府平起平坐,裁判越界的案例, 

公款消费就得提心吊胆。公众、媒体通过真正的言论自由对越界者“拳脚相加”,公款消费者 

就得道德破产。所谓秘诀,不过就是这些个制衡而已。 

权力制衡对于遏止挥霍公共资源真有作用吗?大家都熟悉的陈水扁案和马英九案,我就不多 

说了,不妨说说近两年我在美国耳染目睹的几个小例子。 

一个是去年纽约州审计长阿伦赫维斯栽的跟头。这个倒霉的州审计长,按我们中国的说法, 
也是个“厅级干部”了,2006 年 9 月,却因为让他的一个手下长期给自己生病的太太开车, 

被揪了出来。按照法律,公车绝对不能被私用,私用就要付相关费用。虽然赫维斯为此道歉, 

并主动给州政府赔偿了8万多美元,州道德委员会仍然认定他“明知故犯地利用职位,为自 

己和妻子谋求特权”,指控他违反了《公务员法》。当时正值美国中期选举阶段,州审计长 
是个民选职位,民意调查显示,赫维斯本来领先40个百分点的,一个星期之间,就掉到了 

12 个百分点。由于当时他还没有遭到正式起诉,罪名不明朗,所以仍勉强获得连任。可是 
当他的案子正式进入法庭程序之后,迫于压力,他不得不还没就任就宣布辞职。07年2月, 

法庭宣判他有罪,虽然只判了罚款,这个“厅级干部”的政治生命,却因为公车私用而给彻底 

搭上了。 

另一个小故事,是宾夕发尼亚州议会的“加工资”风波。05年7月的一天,宾州的议会在没 

有举行任何公共听证的情形下,突然通过法律,宣布给州议员涨 54%的工资,同时也给本 
州的法官和高层行政人员涨了工资。这种行径,可以说是典型的“自己给自己开支票”。第二 




天州长就签署通过了该法令。结果,“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地的一个社会活动家立 
刻就把议会告上了法庭,认为他们这种做法“违宪”。后来,民愤越来越大,上千个人跑到州 

议会门口抗议示威,甚至有民间组织将议会告上了联邦法庭,指控他们“侵犯了公众的立法 
讨论权”。迫于民众压力,州议会只好重新投票,几乎全票同意收回原先“涨”的工资。相比 

中国许多官员可以随便往公共支票里填吃填喝填车填旅游,美国的公共官员在没有这一切奢 

侈消费的情况下,给自己填点工资都很难做到。 

一个审计长因为公车私用落马,一个州议会涨上去的工资愣是给退了回去,可见权利制衡对 

于公款私用的影响不是子虚乌有的事。在民众这样的虎视耽耽下,议员敢给官员们留出 

3700 亿的“接待费”吗?这事够让他们下一百回台的。所以说不是美国官员们不爱吃喝玩乐, 

而是前有议会管着钱包,后有法院拿着手铐,四面八方都有“群众的眼睛”,实在没有什么空 

子可钻而已。 

事实上,权力制衡不但管制公款私用,也管制着公款公用。就算公款不给“私吞”了,也很可 

能被各种政绩工程、低效投资、无理补贴等等给浪费了,因此公款公用,也有一个“好刃是 
否用在了好刀上”的问题。05年纽约市申办2012年奥运会时,纽约州政府就因为民众压力, 

拒绝给一个对于申奥很关键的体育馆注入公共资金――公众说了,我们这缺钱的地方多了, 
办什么奥运啊。前一段我写过一篇“耳朵上的记号”,阐述美国 07 年开启的一项拨款改革, 

其目的是将狭隘的利益集团化、地方主义化的拨款从美国的财政开支中清除,这同样是“预 
算民主化”改革的一部分。美国有一个非营利性团体,叫“公民反对政府浪费”,专门监督那 

些流向不合理、不必要的“公款公用”。听听它的一些报告名称,就知道它对政府花钱多么辎 
珠必较:“一个新的威胁:政府资助的垃圾科学”、“YMCA:从社区服务到社区无服务”、“爱 

滋项目:一个泛滥成灾的浪费”……虽然它的很多说法不一定对,但是让政府花钱的时候有 

点胆战心惊,却未尝不是好事。 

甚至,民主和法治连“私款公用”也要干预。我不用公款请你,用自己的钱请你吃饭还不行吗? 

如果你是试图影响公共政策或者有这个嫌疑,还是不行。基本上美国所有的州对此都有法律 

规定,比如,康州的法律就规定,一个公职人员一年之内接受“政策游说者”的吃请不能超过 

50 美元。又比如,06 年国会通过法令,规定禁止“政策游说者”给议员提供免费旅行和吃喝。 

英国的政治文化也似乎与此遥相呼应,最近布莱尔去迈阿密旅行, 住了朋友免费的豪宅, 
                                                            因为 

而该朋友又似乎有往英国推销唱片之嫌,好端端的一次旅行,愣是变成了一个丑闻。 

最近看到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内容是两会代表在会议上睡得东倒西歪。固然,领导讲话往 

往具有神奇的催眠效果,而且人民大会堂的椅子可能格外舒服,但在那个庄严的大厅里,顶 

着人民代表的头衔,睡得憨态可掬的代表们其实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仔细聆听政府 

预算报告的细节,并且在可疑的地方说不。 






动什么,不能动宪法 

------------------- 

这段时间,一打美国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或者翻开美国报刊的新闻栏目,就总会碰到一个词: 

窃听。围绕着这个词,还有以下词汇在上下翩飞:总统,国家安全处,反恐,国会,听证。 

把这些关键词连起来,就是当前美国政治的焦点新闻:美国国家安全处的窃听案。这个案件, 

简言之,就是美国总统布什曾在911 之后,秘密下令国家安全处对“恐怖分子嫌疑人”进 

出美国的电话电邮进行窃听窃取。这件事情在近4 年后,也就是 05 年 12 月被《纽约时 

报》给抖了出来,闹得全国上下沸沸扬扬,国会开始对此事召开听证会,进行调查。 




按一般人的直觉来说,总统下令国家安全处对恐怖嫌疑人进行秘密监控,似乎也不是什么特 

别大不了的事情。为了国家的安全而盯梢“嫌疑人”,这也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一部分 

吧,更何况这个行动发生在举世震惊的911 事件之后。在当时的恐慌气氛中,政府对神出 

鬼没的恐怖分子嫌疑人进行神出鬼没的调查,似乎也属于情有可原之事。相比某些国家对公 

民言论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监控,似乎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是,不,美国人对自己的政府、对自己的领袖没有这么“宽容”。在这个以自由和法治立 

国的国家,人们对自己的隐私权利、言论自由、以及法律程序,有一种“神经质”的警觉。 

在他们的眼里,自由、权利、法律,“娇嫩”如婴儿的肌肤,需要一丝不苟的呵护。 




应该说,民众对“窃听案”的不满,有两个层次。一个就是对窃听本身的不满――在许多人 

看来,对民众言论广泛的监控,是极权统治的起点,是对自由原则的背叛。虽然政府号称其 

监控对象是“恐怖分子嫌疑人”,但是谁又能保证它监控的仅仅是“恐怖分子嫌疑人”,而 

没有越位到政治异见者、新闻记者、乃至普普通通的公民呢?第二层不满,集中在窃听的法 

律程序上:按照美国 1978 年制定的“外国情报监控法案”,美国政府对其公民的信息监 

控,必须首先申请一个特别法庭的批准,而布什在批准911 之后的监控行动时,并没有依 

法申请特殊法庭的批准。这在法理上,严重违背了既定的法律程序。正是在这一点上,布什 

被社会各界揪住了一条大辫子。 




而这个辫子,实际上是布什在侵犯法律方面的第二条“大辫子”了。第一条,就是古巴关塔 

那摩海湾著名的拘留营。这个拘留营同样是布什当政期间的“创举”。它以“反恐”之名, 

越过法庭的审判,任意地、无限期地扣留政府眼中的“恐怖分子嫌疑人”。911 以来,这 
个集中营已经关押了500 多个这样“不明不白”地蹲监狱的人。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中国 

已经被废除的“收容遣送所”。关塔那摩,成了布什滥用权力的代名词。 






当然,布什也宣称他的行动有法理基础。他的法理论据有两条。一个是911 之后,国会给 

他的授权。根据这个授权,他有权采取“一切必要和合适的手段”来预防、反击恐怖分子的 

袭击。在布什政府看来,窃听、关押嫌疑人,属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