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假慈禧-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瑞东望去,有个黑糊糊的人影在窗前一闪,仔细望去是个身穿黑袍的女人,胸前挂着一个金黄的十字架。
  李瑞东猛地跃起,飞步来到窗前,那黑影倏忽不见了。李瑞东揉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窗外竹影潇潇,落叶纷纷,没有一个人。李瑞东见尹福房内亮着烛,便走出门,来到尹福窗前,他猛听尹福屋内有木兰花的声音,于是停下脚步。原来尹福正在给木兰花讲授八卦掌术:“八卦掌的锻炼,分为三个步骤,是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定架子就是亦步亦趋,规规矩矩地按八卦掌的规矩练习,不可图快。活架子是步法不停地练习,换式时不要把步法停住,应迅速向前迈出去,每式都如此换步。八卦掌的活架子,走起来如游龙戏凤,飘飘荡荡,妖妖娇娇,美观好看。变架子是随意变化,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木兰花道:“师父,记得您初进宫时,皇上让您表演一番。您打个揖,脱掉紫长衫,露出葱绿衣裤,行拳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忽如饿虎扑食,黑熊反背,忽如野马奔腾,怪狮摆头,看得光绪帝眼花缭乱,连声赞绝。您表演轻功时,跃过琼池水面,走一个来回,只见短靴未湿,手中握一尾活蹦乱跳的金鱼。皇上见了非常高兴,当即拜您为师学习八卦掌。皇上除上殿办理政务外,每天下午绕御花园罗汉松走三百圈,我们这些宫女见皇上绕圈的样子,忍不住笑,皇上朝我们一瞪眼、一挥袖子把我们赶跑了。有一次,您听说皇上一连几天未练功,整日带珍妃到团河行宫狩猎,一怒之下出宫而去。后来皇上知错,亲自到肃王府向您赔礼,您见皇上言辞恳切,便答应继续授艺。”




东归喋血记9(2)



  尹福笑道:“你这丫头知道的事还挺多。”
  木兰花给尹福拍打拍打手上的碎烟末,又说:“不久,皇宫里发生一件奇事,每到三更时分,御花园里有鬼叫声。一天深夜,有个宫女起夜,忽见万春亭里有两团白影,发出凄厉的叫声。那白影朝她飘飘而来,宫女吓得昏死过去。那天天气寒冷,宫女身体受凉,几天后便离开人世。一月后,有人在宫女沉香枕上发现一个饰有春宫画的鼻烟壶。瑾妃、珍妃娘娘知道后,严讯沉香,沉香供认是在御花园里花丛中所拾。皇上知道后,觉得此事跷蹊。当夜三更时分,从御花园的西南角里飘出两团白影,飘忽不定,游游移移,来到万春亭下,两团白影并作一团。这时从旁边花丛里跃起一团黑影直扑白影,那白影又化为两团,一团与黑影打作一团,另一团旋风逃去。打来打去,黑影将黑袍一撩,大声喝道:‘朕在此,何人如此大胆?’对方一听,磕头如捣蒜。御林军士兵赶到,将那贼人抓住,亮烛一照,原来黑衣人是皇上,白衣人是宫中膳食房的崔太监。原来崔太监为人歹毒淫荡,不久前勾搭上宫女玉娇。他们每天深夜装扮成鬼,在御花园鬼混。皇上大怒,觉得有伤风化,立即令御林军兵士将崔太监和宫女玉娇押往密室凌迟处死,又令人将偷藏春宫画饰鼻烟壶的宫女沉香责打一顿赶出宫去。”
  尹福叹道:“皇上学功倒是专心了,只是身体底子不好,有点朽木不可雕也,不过学点功夫,对于强身健体也有好处。”
  木兰花问道:“师父,太后不是也跟您学过八卦掌吗?”
  尹福听了,淡淡一笑。原来慈禧广求补药的同时,也萌动了习武练功的欲望。在西安时,慈禧提出要尹福教她练八卦掌。尹福深知慈禧满腹狐疑,与之共事,稍不遂意,就有掉头的危险。再则他授艺给慈禧,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为此他心神不定,夜不能寐。他的心思被御药房太监杜宝看穿了,杜宝是尹福师父董海川的同乡,董海川在世时,杜宝就与尹福相识了。杜宝为人豪爽仗义,头脑机敏,他替尹福编制了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的是八卦掌的招式。尹福把这个小册子送给慈禧,慈禧看了挺高兴,对尹福夸奖一番,并赐给白银几十两,还给小册子起了个书名,叫《宫廷秘术》。慈禧照着小册子上学了几天后,又把尹福找来,表演一番给他看。尹福看了心中暗笑,这哪里是什么八卦掌,简直是瞎子摸象。可是他却着实把慈禧赞扬了一番,说得慈禧十分得意,晚饭竟多吃了两个栗子面小窝头。以后慈禧见到宫女,自诩学会了八卦掌。李瑞东在一旁看得清楚,这个小册子哪里是什么八卦掌术,而是中医采药爬山的动作。后来慈禧又当着众多宫女、兵士面前表演,那些宫女、兵士见了想笑而不敢笑。一个宫女忍不住笑出声来,慈禧发现后,立刻把她拽出来,与她比试。那宫女根本不会武术,又不敢反抗慈禧,只能强装笑脸与慈禧周旋。慈禧见她步步后退,以为她力怯,愈发精神十足,竟把那宫女推翻在地。宫女一伸脚,不小心绊倒了慈禧,慈禧大怒,从一个侍卫手中夺过宝剑,一剑刺死了那个宫女,比武会不欢而散。
  李瑞东正在窗外听得起劲,忽见一团黑影在月亮门一闪。
  李瑞东朝月亮门跑去,那团黑影朝瑶光楼卷去,李瑞东追到瑶光楼前,黑影不见了。
  李瑞东走进瑶光楼,见慈禧、光绪、隆裕、瑾妃的房间都已息了烛,门口的侍卫正精神抖擞地持刀而立。侍卫见李瑞东来了,都争着跟他打招呼。
  “李爷,还没睡呀?”一个侍卫问。
  “没有,蚊子多睡不踏实,没有发现什么外人吗?”
  “没有,太后、皇上都睡了。”
  “有事就大声招呼,别马虎了。”
  “李爷放心吧,万无一失,太后、皇后、瑾妃娘娘屋中有会武术的宫女,皇后房中也安插了会武术的太监。”
  李瑞东听了,前后左右又看了一回,往房中走去。正走着,忽见花丛里有动静,有两个人哼哼唧唧地说着什么。




东归喋血记10(1)



  李瑞东凑近一瞧,是两个喝得烂醉如泥的太监,斜卧在花丛里,讲着故事。
  那个老太监说:“我再说个不怕鬼的故事。三国时文学家嵇康,不但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而且胆子极大,什么鬼呀神呀,他从来不放在眼里。有一天深夜,嵇康正在灯下弹琴,心里特别高兴。这时忽然出现一个小人,转眼间变得非常高大,黑衣服飘来飘去。嵇康对他说:‘你是兴风作浪的鬼怪,我是堂堂的人间大丈夫,怎么能和你坐在一个屋里,面对着灯光说话呢?’那个鬼怪听了,觉得没意思,悄悄地走了。”
  那个小太监说:“嘻嘻,你不怕鬼,我更不怕鬼,我也给你讲一个不怕鬼的故事。有一个壮士生平最喜欢吃煮熟的牛头。有一天,他梦到自己死了,被捉拿到阴曹地府,有牛头鬼站在一旁。这个壮士一点也不害怕,用手摸着牛头鬼说:‘你这个脑袋,熬着吃最香甜!’牛头鬼听了笑道:‘你这个傻小子,真是不怕死,这时候还开玩笑,你算是个好汉,我把你放了。’”
  小太监正讲得颇有兴致,猛见到李瑞东的身影,一骨碌爬起来,叫道:“哎呀,妈呀,正说着鬼,鬼就到了!”
  老太监一听,吓得屁滚尿流,把脑袋朝地上猛磕,磕得鲜血淋淋,一边磕一边叫道:“鬼孙子,我见了鬼了!”
  小太监听了,慌忙用手拽他的衣襟:“什么鬼孙子,是鬼爷爷。”
  李瑞东喝道:“看这点马尿给你们灌的,鬼啊魂啊的,还不快到屋里睡觉去,不然明个一早就有人来收尸。”
  二人这才认出是李瑞东,老太监酒也醒了一半,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苦笑着说:“噢,是李爷……”
  李瑞东道:“没瞧见什么动静吗?”
  老太监笑着说:“没,没,就瞧见酒碗在眼前晃啊晃……”
  小太监扶着老太监趔趔趄趄地走了。
  李瑞东原地未动,他还在琢磨刚才那个黑影子。
  他猛然想起长生殿遇到的那个意大利黛娜小姐。
  莫非是她来了?
  想到这里,李瑞东又回到瑶光楼。他见几个侍卫仍然精神抖擞地站岗,于是来到楼后,猛见楼上有个黑影一闪。李瑞东连忙攀上楼壁,来到慈禧寝室的窗外。寝室烛已熄,皎洁的月光泻进室内,横缎帷帐闪闪发亮。两个宫女枕席而眠。
  这时,寝室的门开了,悄悄溜进一个人,身穿一件黑长袍,脸蒙黑纱。从那苗条的身段来看,是个女人。
  李瑞东顿时紧张起来,他悄悄去摸怀里的暗器。
  那女子绕过宫女,蹑手蹑脚来到慈禧的床前,刚要去掀帷帐。只听重重一击,女子就如残棉败絮一般,轻飘飘卷出窗外,擦着李瑞东的肩膀,抛到楼下。
  李瑞东大吃一惊。
  难道慈禧也会武功?这武功如此卓绝、精到。只这轻轻一击,竟把敌方抛出一丈开外,真可算是上等功夫。
  慈禧是弱不禁风的老妇人,她沉锁幽宫,哪里会有这等武功呢?
  莫非是跟尹福学的,尹福在西安时曾请人绘制《宫廷秘术》。
  李瑞东回头向下望去,那团黑影早已不知去向,地上空荡荡的,没有任何遗迹和声息。
  李瑞东再朝屋内望去,宫女依旧枕席睡眠,帷帐没有一丝飘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真是奇怪。
  李瑞东迷惑不解,悄然下墙,匆匆来找尹福。
  木兰花已回房休息,尹福正在烛下翻阅书籍,他见李瑞东一头撞进来,满腹狐疑的模样,急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瑞东把方才所见到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尹福听了,也感到惊奇。尹福缓缓说道:“我在西安搞的那本小册子完全是应付老佛爷的,根本不是什么八卦掌术,因你是老朋友,我也不愿瞒你。老佛爷学的是偷鸡摸狗之样,说不上是武术。这件事真是奇怪,老佛爷怎么会在一夜之间有了武功,而且武艺高强呢?莫非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今后你我都要留心,一定要弄出个水落石出。至于那个黛娜小姐,她手中有洋枪,看来也不是等闲之辈,咱们要小心提防才是。”
  李瑞东道:“咱们刚出西安城就来了一个花太岁和一个洋小姐,看来这一路上山高水深,凶多吉少,咱们的担子不轻啊!”
  尹福微微笑道:“这早在我预料之中,天下仇恨朝廷、老佛爷、皇上的大有人在,而皇族又深居简出,好容易有了这兵荒马乱的年头,皇族倾巢而出,人生地不熟,有险隘奇谷、恶水密林,自然有人虎视眈眈。西遁途中虽然穷愁潦倒,但众人戒备森严,东归途中则不然,胜利在望,兵强粮壮,众人必生松懈,况且一进京都,又要幽居深宫,敌方望尘莫及,当然要孤注一掷了。”
  二人叙了一会儿,各自睡去。
  翌日晨,慈禧、隆裕、瑾妃都觉身体舒适,病体痊愈。慈禧不愿久留骊山,恐怕夜长梦多,于是皇家行列向东出发,新丰打尖,临口镇驻跗,复前行三十五里,至渭南县,已是傍晚时分,便在西城外觅一粮店住宿。第二日又来到渭南行宫,督办前路粮台升允,奏参临潼县知县夏良材办事不当,贻误要差,并自请议处。慈禧、光绪便将夏良材加恩改为交部议处,其自请议处之处,从宽免议。以后,皇家行列又经过华州来到华阴县境,行宫设在县署,华山遥遥在望。这一路上因无外人骚扰,慈禧等人略略宽下心来。只是荣禄的独子纶庆高烧不止,终于病故,各宫争往慰唁。荣禄年过七旬,只此一子,甚为聪慧,因此异常惨恻,一路上无精打采,沉默不语,颇有些凄凄惨惨的模样。皇宫中人多未到过华山,如今到了华山脚下都想捷足先登,一睹华山风姿。这日上午,慈禧率领宫人先到华山山麓玉泉院招香。玉泉院背山面河,有山荪亭、无忧亭诸胜,林泉掩映,古木阴森,甚有情趣。




东归喋血记10(2)



  光绪望着这陡峭的石山,高耸入云,覆盖着阴森森的树林,四周怪石林立,危岩突兀,那崖壑好像怪物的巨口吐出尽藏的黑气。林海波涛,汹涌起伏,一浪高过一浪,一层叠上一层,深厚、迷蒙,天地浑然一体,使人仿佛感到潜游在浩瀚的大海里。
  下雨了,先是细如游丝,渐渐白茫茫一片,那仙人掌、莲花、玉女诸峰朦朦胧胧,如在水墨画中。从半空中挂下来的无数条密得像竹帘般的雨柱中,升腾起一片白蒙蒙的水雾,在树的枝条间、在山坡上缭绕着,冉冉地向四周散去。
  光绪感觉透过树叶掉下来的不是雨点,而是拳头大的水珠。刷刷的雨声撞击着玉泉院的屋檐,发出悦耳的声音。
  光绪觉得这声音简直就是一首悠扬动听的古曲,让人陶醉。
  他看到在无忧亭下的巨石上坐着一个老者,老者全身精湿,仿佛石雕似的,默默地坐在那里,双眼望着苍茫的群山。
  这个老者的举止使光绪感觉惊奇,他问一个小太监:“这老头为何不避雨?”
  “谁知道,八成是个疯子。”小太监也看到了这老者。
  “你去把他叫来,我有话问他。”
  小太监出了玉泉院,沿着泥泞的山道来到那老者身边,光绪看到小太监与老者交谈了几句。
  小太监扫兴地回来了。
  “他叫你去。”
  “什么,他不知道我是皇上吗?”光绪一脸吃惊的样子。
  “他说皇上也是人,跟他一样,他比皇上岁数大,小辈人应当尊敬老辈人。”
  光绪愈发感到好奇,这老者是什么人,竟有如此的胆量,全然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他要会会这位老者。



***************
*真假慈禧第七部分
***************

  光绪慌忙制止小太监,劝他谦和一些。光绪说:“老人家,这雨下得挺急,您老还是避一避吧。”  老者开腔了:“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天雨我晒,天晒我悠,君子固不为天气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身外之网罗。”


东归喋血记11(1)



  尹福听说光绪去会无忧亭下的老者,生怕他有个意外,便跟了去。小太监打着一柄布伞,光绪在踯躅泥泞中来到无忧亭下老者面前。
  老者的脸上焕发着红晕的光泽,一双明亮的黑眼睛,柔和慈善,他穿着朴素,脚蹬一双草鞋。
  小太监朝老者说:“当今皇上来了,还不下跪?”
  老者无动于衷,依旧观赏雨景。
  “老头,你是聋子还是哑巴?没有听见吗?当今的天子来了。”小太监急了,瞪着双眼。
  光绪慌忙制止小太监,劝他谦和一些。光绪说:“老人家,这雨下得挺急,您老还是避一避吧。”
  老者开腔了:“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天雨我晒,天晒我悠,君子固不为天气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身外之网罗。”
  光绪见这老者出口不凡,知是隐逸之士,不敢怠慢,说道:“老先生气宇轩昂,乃是高法之士,能不能对我说几句话,以启前程。”
  老者缓缓说道:“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转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光绪喜道:“说得有理,‘得时当为天下语’,宋儒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生的话对我启发很大。”
  老者又说:“进德修道,要有木石的念头,若有一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有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者,便坠危机。我观你气象,抑抑郁郁,悲悲戚戚,我劝你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磔带砺行而不觉;居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要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从帝尧到一般人,都必须从循序渐进开始,逐渐增进其德行,完成其功业。因此说,鸡鸣即起,帝舜,盗跖那样的人都有所执著追求的目标。如果君子放纵无所作为的心念,虽不至于成为盗跖,可是饱食终日,疏散懒惰,既不做清心寡欲的隐士,又不关心国家的燃眉之急,昏昏沉沉,虚度年华,如同躯壳。孟子说的好:‘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光绪道:“先生真是奇才,不如随我到北京,做我的谋士?”
  老者摇首道:“兴来醉倒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忘怀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茅帘外,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竹窗下,惟有蝉吟鹊噪,方知静里乾坤。”
  光绪道:“居轩冕之中,要有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常怀廊庙的经纶。闲居在野的处士和隐者,也应怀抱治理国家的才干,你就不怕你的才华付诸东流吗?”
  老者回答:“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饭,但觉一尘不染。忧患缠身,繁扰奔忙,虽锦衣原味,只觉万状苦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