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渔夫与管理学-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的“内啡肽”分泌旺盛,你就会很快乐。如果你很快乐,你就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

  痛苦会抑制“内啡肽”的分泌,于是吗啡之类的药物成了“内啡肽”的代用品。当吸毒者向体内注射、或者服用了足量的药物之后,他就会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快乐的幻觉像潮水一样奔腾,而痛苦似乎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痛苦并没有真的消失。潮水退去,痛苦依然屹立在那里。接着,你需要更加汹涌的潮流来淹没它。当潮流在你心里起伏着、回旋着、激荡着的时候,你的痛苦再一次被深深地掩埋了,但它仍然没有消失,它还在那里。

  是的,你的痛苦还在那里,这是一个不幸的事实。所以,仅仅使用一次、或者两次药物是不够的,你需要继续使用。而且,由于你体内产生的耐药性,你还需要一次比一次加大剂量。你甚至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你的脑垂体已经丧失了正常分泌“内啡肽”的功能——一旦停止使用药物,人体的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极度的痛苦让你不堪忍受,只有再次吸毒才能解除。

  大约只有7%~9%的吸毒者能够成功地戒除毒瘾,超过90%的戒毒者因为不堪忍受痛苦的折磨,再次投入毒品的魔爪。为了获得毒品,他们完全不顾一切。平静的时候,他们也知道那是毒品,但他们不是在选择毒品,而是在选择逃避痛苦的方式。

  酒类食品能够刺激脑垂体对“内啡肽”的分泌,所以,饮酒也是人们用来逃避痛苦的方式。千百年来,人们以为一醉能解千愁,而且喜欢用美酒来招待亲朋好友。殊不知,酒精也会在人体内形成与吗啡生物碱相似的四氢异喹啉,从而让你产生与毒瘾类似的酒精依赖。尽管酒的危害比吗啡之类的药物来得要小一些,但它仍然会对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产生破坏作用。酒水中还含有甲醇、杂醇油、铅、以及氰化物等有毒物质,酗酒或长期饮酒必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赌博行为对大脑所产生的刺激,与吸食毒品所引起的兴奋也很类似。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10余名从未有赌博历史的志愿者发放赌资,让他们参与赌博。在这些志愿者等待输赢结果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扫瞄和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脑部中有6个小区域表现最为活跃,而且这些区域竟然与人体吸食了毒品之后最为活跃的区域完全相同。科学家认为,这一结果证明,赌瘾与毒瘾产生的原理是一致的。

  还有,当人们受到赞美时,脑垂体也会受到刺激,分泌出大量的“内啡肽”。所以,当一个人习惯于接受赞美之后,他会再也耐不住寂寞。官员们在退出权力舞台之后,明星们在名噪一时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适应那种清苦的生活。

  此外,性生活也会让人们得到一种奇妙的感受。科学家发现,性幻想和性行为能够使得血液中产生较多的“快乐荷尔蒙”,就是那种由脑垂体分泌出来的“内啡肽”。夫妻之间彼此相爱,并且能够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一种来自心灵的快乐就会让他们的家庭充满温馨。然而,某些人之所以热衷于追求性激情,仅仅是为了寻欢作乐,他们沉湎于频繁的性游戏之中,而他们所遭受的毒害其实不亚于药物的毒害。

  吃东西也会刺激我们的脑垂体,美味可口的食物不仅让人馋嘴,而且让人感到快乐。肥胖症之所以普遍,减肥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这种吃的快感。许多人认为“活着,就是为了吃”,却忘了“吃,是为了活着”。

南辕北辙

   有两种快乐,一种是来自大脑的快乐,一种是来自心灵的快乐。

  来自大脑的快乐其实是大脑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所有外来的刺激作用,其实都是某种毒害,无论它是任何一种致人兴奋的药物,或者金钱、美色、名声、权力、食物、豪华的物质生活,或者任何一种致人兴奋的赞美,或者任何一种决定胜负的游戏。然而,那不是真正的快乐,它是虚假的、短暂的、并且会让你成瘾,而所有成瘾性的快乐都是病态的。 
 
  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心灵的快乐,它是那样祥和、那样温馨地支持着我们的健康成长。当一个人的心灵是快乐的,他一定是健康的。即使是一个病人,当他的心灵恢复了快乐,他的身体也会奇迹般地恢复健康。如今,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从病理上理解“病由心生”的生命现象,但他们还不知道哪里才有真正的快乐。他们怎么也无法理解心灵的奥秘。

  在2000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的某一天,有个人坐着马车,一路向着北方行进。

  路上有人向他问候,说:“你要到哪儿去呀?”

  他得意地回答说:“我要到楚国去!”

  路人奇怪地问道:“楚国在南方,你为什么往北方去呢?”

  他大声笑道:“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

  路人更加奇怪了,说:“方向错了,你的马跑得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

  他依然满不在乎,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

  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极力劝阻他说:“你走的方向错了,像你这样南辕北辙,就算你的马跑得再快,就算你带的路费再多,也只能是白费工夫呀!”

  这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笨蛋很不耐烦地叫嚷道:“即使方向错了又有何难?反正,为我赶车的车把式本领高着呢!”

  路人无可奈何,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个盲目的家伙继续向着错误的方向飞奔而去。楚国在南方,他的马越快,他的路费越多,他的车把式越有本领,他就会离开楚国越远。

  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就像这个盲目而又自以为是的家伙一样,赶着各自的马车,或者一路小跑,或者使用别的方式,向着北方行进。由于往北方去的人太多,以致于道路上拥挤不堪。北方有什么吸引他们呢?

  北方有英雄。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北方往往意味着英雄豪情。在那里,天是那样高远,地是那样苍凉。英雄们纵马狂奔,笑傲风雪,生命的活力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得到了艺术般的张扬。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英雄,你必然会强烈地希望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北方还有美女。诗云:“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当英雄遇上美女,必然有一段火热缠绵的故事上演。长城北望暮云飞,英雄抱得美人归,这样的情节,这样的视觉,怎不叫人热血汹涌呢?如果你是一个激情的男人,如果你是一个激情的女人,你必然无法抗拒北方的魅力。

  是的,北方有英雄,北方有美女,北方有激情,但北方没有快乐。快乐不是激情,激情是干柴烈火似的燃烧,燃烧过后就成了一片灰烬。所以,英雄与美女之间的爱情就像一簇簇火焰,照亮着历史的夜空,但他们却没有办法长相厮守,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激情过后的平淡。

  快乐不是激情。快乐是小草的生长,是小草生长着力量。快乐是花儿的开放,是花儿开放时淡淡的芬芳。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就像那个南辕北辙的家伙一样,盲目而又自以为是地追求着快乐。他们互相拥挤着赶往北方,他们以为到那里能够找到快乐。然而,快乐在南方,他们的方向错了,他们全都是南辕北辙。

  北方有英雄,南方有神仙。英雄拥有激情,激情过后就只剩下落寞。神仙拥有快乐,而快乐像岁月一样绵长。如果你现在正好位于南辕北辙的人生旅途,那么,在你的前面是英雄,在你的后面便是神仙。请回过头来,回过头来。

  在南方的楚国境内,便有一位著名的神仙,他叫庄子。他知道心灵的事,他知道快乐的事。


英雄回首是神仙

  明朝艺术大师徐渭曾经写过一幅草书诗轴,诗中也描写了一位快乐的渔夫,甚至比《三国演义》卷首词中的两位白发渔樵还要快乐。

  诗云:“一篙春水半溪烟,抱月怀中枕斗眠。说与旁人浑不识,英雄回首是神仙。”这首诗说啊,在春水迷离的河边,生活着一个人。他是如此普通,以致于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可是,到了晚上,当他怀抱着月亮、头枕着星星入睡的时候,他的快乐却是如此与众不同。人们在为着各自的英雄梦而奋斗、而拼杀,直到有一天,他们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回头一看,原来那人竟然是个神仙。  
 
。人们在为着各自的英雄梦而奋斗、而拼杀,直到有一天,他们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回头一看,原来那人竟然是个神仙。

  人们通常以为,当一个英雄拥有巨大的能量之后,他就能成为无所不能的神。但那是一种普遍的误解,事实上,没有一个英雄能够成为神仙。英雄与痛苦同在,痛苦在证明英雄的存在。他越痛苦,就越证明他是一个英雄。他越证明他是一个英雄,他就会越痛苦。除非他回头,否则他不可能成为神仙。

  坦率地讲,你也经常不经意地回头,但你从来没有注意那个神仙。和那个神仙一样,你也能看到天空中的月亮和星星,但你生活在一个科学时代,你只能理解月亮和星星的物理特征。你无法像神仙那样,童话般地和它们亲近、和它们玩耍、和它们快乐相处。你离它们非常遥远,就像离快乐一样遥远。

  你没有注意那个神仙。你怎么会注意他呢?他只是一个平凡的渔夫,像河边的水草一样平凡,像草叶上的水珠一样平凡。你很容易注意一个英雄,因为他是如此努力,他是如此善于表现他自己,他在试图赢得许多人的尊重——你也很愿意去观察他、研究他,因为他是你学习的榜样。

  然而,所有的英雄都错了,你也错了。你应该回头,所有南辕北辙的人都应该回头,因为神仙在那头,快乐在那头。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神仙是人做,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和无名的神仙。他们不在乎是否有名,他们只在乎自己是否过得快乐。他们知道,生活中其实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除了快乐。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因为追求快乐,所以出现了一系列看似重要的事情。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们为了这些看似重要的事情忙得晕头转向。 
 
  “最近在忙些什么?”人们彼此这么询问。

  “瞎忙呗!”然后这么回答。

  大家都在忙,而且都在瞎忙。

  “忙”这个汉字精确地描述了人们为什么晕头转向的真实原因。“忙”者,其心亡也。于是,人们忘记了心灵世界的云淡风清,悠闲与从容的生活状态变得像神仙一样虚无缥缈。当人们离快乐越来越远,人们就越发不能理解神仙为什么快乐。

  神仙是快乐的,因为他追求快乐的方向是对的,而其他人都错了。还记得苏格拉底的那幅画吗?苏格拉底有一幅画,你也有一幅画,每个人都有一幅画。神仙的画与人们并无不同,神仙的画上有月亮和星星,你们的画上也有月亮和星星。唯一不同的是,神仙在欣赏那幅画,而你们在寻找各自设想的那只完美挂钩。

  多长时间了,你苦苦地寻找着那只完美挂钩。你已经有一大堆的挂钩了,但你仍然没有找到完美的那一只。你在忙,在四处奔波,在处心积虑,在到处争夺,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你甚至早已忘记了那幅画,你只记得那只完美挂钩。你以为挂钩能够给你快乐,但它却给了你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回头看看,你的画还在那里。画上的月亮还在,星星也在。把它挂起来吧,用你手头上的任何一只挂钩。把它挂起来吧,享受那幅画给你的快乐。如果你手头的确一只挂钩也没有,那就捧在手上看吧。

  《老人与海》中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渔夫不是你学习的榜样。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尽管这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塑造了他的英雄形象。你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个快乐的中国渔夫,你会像他一样,立即享受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世界”。

快乐不需要理论

    伟大的中国古典文化曾经那样辉煌地照耀过历史的天空。如今,在那些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现代人眼里,它似乎正在灰飞烟灭,似乎早已过时,根本不值得我们抱残守缺。即使是那些学者,对它也只有怀旧与考古的兴趣。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佛洛伊德说,快乐是一种虚构。马斯洛不同意佛洛伊德的看法,他认为所谓快乐就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因为在战胜痛苦之后,就能够赢得苦尽甘来的快乐。但他又说,在经历了短暂的快乐之后,我们就必须准备好接受无法避免的失望。他认为,人类只能永无休止地寻求越来越大的快乐。

  如果人类只能永无休止地寻求越来越大的快乐,那就说明人类没有办法让快乐长时间停留。与此相反,一旦你不去寻求快乐,那么你就只能让自己长时间地停留在痛苦中。痛苦是如此真实而深刻,快乐却是如此虚幻而浅薄,以致于寻欢作乐(马斯洛把它分类为低级的寻欢作乐和高级的寻欢作乐)成了人类欲罢不能的选择。更有甚者,犹如吸毒者和他们对毒品的需求一样,人类的痛苦也在越来越大,以致于他们只能永无休止地需求着越来越大的快乐。马斯洛并没有推翻佛洛伊德的理论,恰恰相反,他证明了佛洛伊德的理论。

  所以,你在佛洛伊德那里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在弗洛姆那里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在马斯洛那里也找不到真正的快乐。他们在试图用一种逻辑结构来理解快乐,他们希望通过一种推理来获得快乐,但他们失败了。唯一不同的是,佛洛伊德承认了自己的失败,马斯洛却在坚持屡败屡战。

  事实上,快乐不需要理论,快乐只需要方向。如果你的方向错了,如果你在南辕北辙,给你再多的理论也无济于事。理论是狡猾的,它在试图用逻辑和推理来证明某种自作聪明的错觉。理论是狭隘的、封闭的,就像一条公路,你只能通过它到达一个既定的地点。如果那个地点不叫快乐,你就只能继续前行,直到公路的尽头。但是,如果你能够在路边休憩一会儿,看一看远处的山岚,闻一闻花儿的香味,你会忽然明白什么是快乐。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快乐一直都在那里,一直都在给你暗示。只要你能够安静一会儿,就能够奇迹般地发现它。在中国,这种发现被称之为“悟”。这个“悟”字,左边一个直心,右边一个吾。吾者,我也。它的意思是说,从心灵中才能发现你的真我。真我是你的宝藏,而你的快乐就在那里。

  老子是一位“悟”者,他后来成了中国神仙文化中的太上老君。庄子也是一位“悟”者,他后来也成了中国神仙文化中的南华真人。在过去的500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中,有许多有名和无名的中国人通过“悟”的方式理解了快乐,成了让人羡慕的神仙。

  所谓神仙,就是那些找到了真我的人。找到了真我,就意味着你从此可以爱我所爱,并因此而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富于想象力的人生是童话的人生,富于创造力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只要你找到了真我,你就能像小树一样在快乐中成长,像小鱼一样在快乐中遨游。

  生活中其实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关注,除了快乐。

惠子的疑问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水边游玩。当他们经过一座小桥时,庄子看着河水,看着水中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感叹地对惠子说:“你看,那些鱼儿游得多快乐呀!”

  惠子奇怪地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不理解快乐,他需要证明。许多人也是这样,因为不理解快乐,于是需要证明。佛洛伊德在证明,弗洛姆在证明,马斯洛也在证明,但快乐是无法被证明的,你只能通过“悟”的方式理解它。

  庄子理解快乐,他感受着那种无可言喻的快乐,向着惠子微微一笑。然后,他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然而,惠子还是不理解,他开始使用逻辑和推理。他不理解快乐,他怀疑快乐的存在,于是他试图通过逻辑和推理来否定庄子对快乐的理解。他对庄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当然也就不知道鱼的快乐。我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对吗?”

  庄子想了想,提示他说:“请回到话题的开始吧。你问我是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你原本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然后你才会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既然你知道我、我知道鱼、鱼知道快乐,那么,一切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