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林宝典-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者:你是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当年对于艺术或者影视的梦想,与现在的创作状态是一致的吗?
  尚敬:我刚毕业也没有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个专业做喜剧的人。但是我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有自选片断这门课。我记得当时改过一篇小说,把它改成一个独幕戏,那当中我认为就有喜剧成分。
  编者:有些人刚开始入行时候,可能选择从情景喜剧入手,一旦上手或者有了名气,就去做正剧或者电影,有点登堂入室的感觉。你之前也做过一部电影,为什么做完电影还是回到了情景喜剧上?




尚敬:不要拿假模假式的东西来骗人(4)



  尚敬:我喜欢情景喜剧。我一直认为情景喜剧的精神气质是非常内敛而且质朴的。为什么呢?它不讲多余的话,不用虚假的感情,不骗人。而且它质朴,没有滥情的东西,不掺水分。不像有时候我们看见的,一堆空镜头摆在那儿,一个人坐在那儿思考、抽烟,完了放两分钟音乐,耗时间。这种情节你在情景喜剧里看不到,都是货真价实的,这种趣味让我向往。说白了,情景喜剧和电影或其他门类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情景喜剧做好了不比一部好的话剧或者一部好电影差。功能不一样,都有难度。而且情景喜剧可能更有难度。我认为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拍一部电影,但我可不敢说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出一部情景喜剧。其实之前我还拍过《向阳理发店》,虽然收视率比较高,但我个人还是觉得技术上不娴熟,直到《炊事班的故事》,我才坚定了。做喜剧就要做这种底层的、普通人的,所谓“草根”的喜剧,写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最贴近大众。我有时候说《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是哥儿俩,相比之下《炊事班的故事》像老大,聪明、风趣、可爱,喜欢他们的人很多;老二就是《武林外传》,顽皮、更灵性一些,因为精灵古怪,可能喜欢它的人就挚爱它、就迷恋它,不喜欢的就觉得它太调皮捣蛋了。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上岁数的人,都喜欢《炊事班的故事》,因为它更大众、更生活。其实它们各有各的优势。
  编者:从《炊事班的故事》一直到《武林外传》,这些演员们也是特别出彩的,很难想像如果是另一个班底,会是什么样子。
  尚敬:这个没法评价,但是我相信你给我另外一班演员我会拍成另外的一个《武林外传》。我承认我在认识和开掘演员,以及让演员结合角色在现场怎么更大限度地发挥灵感、使角色生辉方面是有追求的,也有一些办法。但是反过来讲,这样做的时候,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耗神、费劲。我是学表演的,再加上我觉得电视剧这个东西,剧本你要重视,表演你要重视,这两样抓住的话,导演的功夫就会凸现出来了。人们看不到你的导演痕迹,演员却异常地光彩,剧本的优势被你彰显出来,你这个电视剧导演就成功了。其实我们的演员个个都很聪明,但是一个聪明演员不等于一上来就和这个角色天生投合。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真的是集体的创作。演员有这个潜质和才能,你再想法怎么用一些技术手段,使他们进入到一个好的迷狂状态——“魔怔”。我对表演的要求,尤其是做情景喜剧的时候,对表演的要求就是“魔怔”两个字。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超然于生活真实之外的、更加幻觉的一种真实,一种癫狂的感觉。到那个时候错了都是对的。演员进入角色也有一些方法,现实生活中害羞和抹不开的人未必不是好演员;往往好演员现实生活中就是敏感害羞的。比如姚晨,她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挺难为情的、挺含蓄的,但是一旦进入人物状态,又很准确、很放松,这就是一种癫狂或迷狂。
  编者:《武林外传》现在是很火,当初找投资时容易吗?
  尚敬:是投资人找的我,但他当时找我的目的,是要做另外一个戏,就是《健康快车》。他要做好事,他相信《健康快车》对大家的健康是有意义的。我就提出,如果《健康快车》做得好,希望他能够投《武林外传》。
  编者:现在很多地方也在重播《武林外传》,您回头再看,觉得里面还有什么遗憾吗?
  尚敬:在国内这个现状之下,由于周期压力,别说做到十全十美了,十全八美都已经很难得了。在我们的播出环节和播出安排习惯当中,喜剧不能进入好的电视频道和好的时段,那你的收视率肯定就会有问题,你的广告跟进程度就不好,这就导致制作经费的减弱。制作经费减弱了,你制作起来势必会仓促和粗糙。仓促和粗糙的节目就不会给你安排在好的时段,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武林外传》的状况其实要好很多,但是如果周期再松弛一些,可能会更精致。
  编者:我听说有人做情景喜剧,成本是两万块钱一集。
  尚敬:当然如果人家想奋斗、想做点事那也得做。别说两万,就是两千,如果有条件做他也会做,一分钱不要也会做。但是你要以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去判断的话,两万块钱你就不要做情景喜剧了。情景喜剧决不等于便宜。情景喜剧等于便宜,这个公式是最糟糕的公式,这是扼杀喜剧的公式。《武林外传》制作费的具体数额我说不清楚,那不归我管。但是《武林外传》的制作费比我们所有看到的情景喜剧都高,比通常意义上的外景电视剧都低,是一个中间数。因为它是室内剧,这也是实际情况。




尚敬:不要拿假模假式的东西来骗人(5)



  尚敬具有诗人气质,不单是对语言的感受力——比如对一个概念,他会用三个以上的名词或形容词来解释或修饰,力求更准确更丰富;说到自己欣赏的人或事,立即神采奕奕,两眼放光,露出孩子气的笑容;说到剧情里的离愁别绪,眼圈一红,泪光闪闪。
  他看上去很疲倦,不像自己的电视剧里那些年轻的演员们那么光鲜抖擞。他说自己这几天在谈《房前屋后》的投资,《武林外传》之后,又有投资在找他。即便如此,对导演而言,从一个好的创意到开拍,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任何时候,拍摄只是导演工作的一部分。
  尚敬把《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比喻成两个乐园,此刻的他,风尘仆仆,应该是在通往新的乐园的路上吧。也许很辛苦,但想来他心里还是充满了希望和快乐的。




宁财神:我写作,只是因为喜欢(1)



  人物档案
  宁财神《武林外传》编剧
  原名陈万宁
  年龄30
  代表作
  小说:
  《缘分的天空》
  《假装纯情》
  《无数次亲密接触》
  电视剧集:
  《都市男女》
  《健康快车》
  《武林外传》
  听说我可能会整理一本关于《武林》的书,很多腐竹都问,那你会不会见到财神?见到他会不会要到签名照片?相对于每天在屏幕上嬉笑怒骂的演员,一位名叫“宁财神”的幕后编剧,确实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
  第一次拨通他的电话,我有些口吃地问,该怎么称呼您呢?电话里说,叫我财神吧。那时候我对出书不抱太大希望,《武林》太火了,央视播出接近尾声,媒体打出“《武林》PK春晚”的大标题。
  几天后,接到一个电话,也是晚上。电话里一个不熟悉的声音,“我是财神——”。我立刻晕菜,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哪里认识什么姓蔡的人啊。
  在财神的协助下,我们得以和《武林》的版权方取得联系。中间一波三折,财神的耐心和义气起了很大的作用。2006年1月22日我辗转找到财神的电话,2月27日关于授权和出版的相关细节尘埃落定。
  其间我们见过一次,财神比想像中年轻气盛,耳环尤其醒目。等确定要做书以后,我在北京,他在上海,时间仓促,竟然连对面坐着聊天的机会都不得。好在有网络。我们约好了MSN见。聊了几句,财神问你有主题没有啊?
  其时关于他的报导满天飞,我只是想给读者挖掘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而已。话不投机,收获寥寥,多少有些沮丧。咬牙聊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原本希望的一场精彩的对话彻底泡汤。网络的隔膜,对《武林》理解的差异,使得与他的对话流畅不起来。
  财神安慰我,不行明天再来,你再琢磨琢磨,我随时配合。
  剧中小郭是“菜鸟女侠”,我是“菜鸟记者”。后来我用了一种“偷懒”的方式,我把问题整理好,发给财神。
  晚上,采访完“小郭”回来,打开电脑,财神已经回复了。看看时间,我的发信时间是2006年3月10日13:52,他的回复是当天14:59。
  既然大家都这么有职业精神,我也不敢偷懒,连夜整理。后来想想,之前的MSN记录里也许有只言片语可以加进来。于是又一行行看记录,像是在一堆烂菜叶子里择来择去,终于找到几片嫩绿的叶子。哎呀,总算完成任务了。
  编者:《武林》最初的创意是怎么来的?
  宁财神:是我跟尚导一起琢磨出来的。一直是看武侠书长大的,心里有武侠情结。2001年,做《健康快车》的时候,和尚导聊起来,没几天就拿出第一稿人物了,跟现在的差不多。形式上的变化,其实不值钱的。古装的情景剧,《武林》并不是第一个。我想,《武林》真正抓住观众的,应该是诚恳吧。首先不能把观众当傻子。想逗笑别人,太难了。创作心态很重要,如果心里没坚持这一点,写起来,会无意识地渗透到戏里,观众顿时就能察觉出来,从而心生反感。大部分不成功的喜剧,犯的都是这个错误。
  编者:最初在你脑海里成型的是哪个人物?
  宁财神:郭芙蓉。当时一说到古装情景剧,脑子里就出现了。然后是白展堂,再是小贝,再是掌柜的。说不清楚,反正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但是大感觉,前后是有变化的。早期的设想,这个江湖更加夸张,更没有时代感。后来写起来,才慢慢沉淀下来。
  编者:《武林》的人物设计从最初到现在有哪些变化?
  宁财神:最初,佟湘玉懂武功,会使暗器。白展堂与两个姐姐并称珍珠翡翠白玉汤,不留神盗走玉玺,是天下第一通缉要犯。小郭和小贝变化不大,吕秀才是偏理轻文,擅长搞各种小发明,但不会背书,所以总也考不取功名。李大嘴力大无穷,经常胡乱出头,惹出许多乱子。
  编者:当时心目中就有对应的演员了吗?
  宁财神:也有变化。比如郭芙蓉,一开始,是想到姚晨。后来写起来,还是咬牙想,要是能有个漂亮的花旦就好了。是尚导坚持用姚晨,我也只能接受了。到了片场,开拍了,看了几集样片后,才彻底放心,觉得姚晨是最完美的。其他人的话,湘玉、大嘴、老白、老邢,都是先想好了。小贝、小六和无双,是后来定的。




宁财神:我写作,只是因为喜欢(2)



  编者:当时在自己心目中,《武林》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剧?
  宁财神:是个好玩的戏,并且有着不一样的质感,在五分钟之内,就能跟其他古装剧区别开来。
  编者:当时对市场的预期是什么?
  宁财神:没预期,只要能顺利拍出来,播出来,就算胜利了。
  编者:投资人第一次听到你们的提案是什么反应?
  宁财神:当时投资人对《武林》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很难想像,这部戏跟其他的古装戏有什么本质区别(当时,古装戏已经有泛滥的趋势了)。后来,通过《健康快车》的合作,彼此的信任更加深入,他才开始正式考虑,是否要投这么一部不靠谱的戏。
  编者:有人说《武林》的剧本是不错,但是假若用错了演员,结果会很糟。
  宁财神:我在《武林》的拍摄过程中,第一次知道,二度创作是如此重要。我的剧本,有个特别大的问题,是舞台提示少。因为跟尚导合作的太多了,所以知道他能理解,就把这方面的字数省给了正文。如果换个导演,至少要多写两三千字否则他们一定搞不明白原意的。跟尚导的默契,可以省很多事。然后是演员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我会经常看到,他们演的,跟我想的有点不一样,但是一般来说,他们的改变,大都是良性的,都是加分的过程,很少有减分的。
  编者:最初的创意是和尚敬导演一起讨论的,两人有没有分歧的地方?
  宁财神:最初没有分歧。但写完前二十小集之后,有些分歧,尚导认为,需要多加一些温情和讲道理的成分,而我认为,应该更加尖锐、刻薄。比如那个“义薄云天,两肋插刀”。我真的很想颠覆它,但是写起来,才知道,很多话是不能说的。再正的道理,一旦碰到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就算碰到石头了。最后还是听从了尚导的意见。事实证明,正是后来加入的温情部分,才使观众们有了更多的心灵慰籍。《武林》被那么多人接受,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一直信守传统价值观,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责任、承诺。
  编者:一共写了多少集?有没有被毙掉的?
  宁财神:小集的话,是一百六十八小集,多出来的八集中,删掉六集,压根儿没拍,另外两集拍出来,备用的。被删掉的六集讲的是催眠的故事,有一些悬疑和恐怖的成分,与整个戏的风格和主题不太靠,就没投入拍摄。当时也会心疼,事后想想,幸好删了,否则整体风格会很不统一。
  编者:《武林》是一次完全意义的自由创作吗?
  宁财神:应该是吧,在创作过程中,大方向是听从尚导的指挥,但操作起来,都是随着自己性子写的,几乎没受到任何限制。
  编者:创作过程中最挠头的事情是什么?
  宁财神:写到最后十集,脑力不济,坐到电脑前,很久都写不出一个字,为此,剧组放了一个月假,等剧本,到现在还有些过意不去呢。
  编者:《武林》写作速度快吗?写不出的时候干啥?
  宁财神:我写剧本,时快时慢的,有时候可以连写七八集,每天一小集,有时候一两个月也写不出一个字,就干脆休息,玩,看碟打游戏。但总的来说,写作是很幸福的事,每写完一集,心里都很得意,觉得自己干了件了不起的事情。
  编者:当初设计的时候准备写续集了吗?
  宁财神:当时没想那么多,只希望,早点写完,早点休息。
  编者:《武林》创作过程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宁财神:所有的过程,都很快乐。最快乐的瞬间,是写完一集,打印出来,交到媳妇手上的那一刻,感觉又赢了一仗,可以稍微放松一会儿了。
  编者:如果只让你选出《武林》中最喜欢的两个回合,能选出来吗?
  宁财神:自己最喜欢的一集,应该是湘玉叫展堂选择:如果当初同时碰到我和金湘玉,你会选谁。这一集,基本上讲的是我自己的故事,边写边笑,媳妇也是,边看边笑。最后通过小郭的嘴,为我媳妇结结实实上了一课,之后我家就不太会碰到类似的情况了。
  编者:网民整理出十佳台词,你心目中的十佳台词是啥?




宁财神:我写作,只是因为喜欢(3)



  宁财神:实在不好说,我自己太主观,很多台词,写的时候都很得意,但事后已经忘掉了。最得意的,大概是“帮我照顾我好七舅姥爷”。起初设置的是,小六拔刀的同时,还得踹翻一张凳子,实在没凳子可踹,就踢桌子,再疼也得忍着。每次写到这里,都觉得小六好贱,顿时笑得不行。
  编者:回头看,自己认为《武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宁财神:大概是诚恳吧,没把观众当傻子。
  编者:《六人行》对你有影响吗?
  宁财神:有的,尤其是群戏的感觉,怎么样把一群不相关的人,写得好玩,水乳交融,把友谊写得动人,从《六人行》里借鉴了许多。《六人行》总共二百四十小集,《武林》是一百六十小集,其实在量上,相差的不多。《六人行》一周一集,可以慢慢写慢慢拍,而《武林》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不符合国内的收视习惯。真的很希望,以后能在这方面有所改善,拍摄和播出时间拉长,对作品的质量,一定有好处的。
  编者:你分析过为什么《武林》会火?
  宁财神:因为写的是年轻人的生活,很纯粹,几乎没考虑中老年观众,所以年轻观众会有亲切感和认同感。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网络话语圈的形成,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可以瞬间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口碑形成的速度,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编者:从小就有个作家天才梦什么的吗?
  宁财神:没有。我写作,只是因为喜欢。——开始也还不喜欢,写起来之后,才喜欢的吧。
  编者:怎么开始写的?
  宁财神: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