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理想、她现实;她快乐、她痛苦;她坚强,她脆弱;她努力着、她成熟着、她丰富着;她很潇洒也很任性、她更骄傲、她还可怜;她有魄力,她有自信,她有激情,她有尊严,她有一套为人处世的哲学和丰满的价值体系,完全是自创自编、摸爬滚打、现学现卖、偶然必然……她的路,完全是自已闯出来的。“天塌地陷,唯我独尊”是她前半生的自白录,她也因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不过,刘晓庆极端聪明,她的系列化动作与她的实力自始至终都并驾齐驱,匹配得丝丝入扣,两者互为支撑,互为印证。她的行为轨迹有着深刻而广博的专业解释力,谁也不能否认她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天才演员。刘晓庆曾经为声名所醉,也为声名所累,她最大的成功,不在无数人翘首艳羡的光环,而在光环下超级丰富的各种人生体验。一路跌跌撞撞地载誉而来、载毁而来,刘晓庆在岁月的淘洗下,后半生修炼得“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更可贵的是,她目前还战斗在风口浪尖的一线。哈哈,这个可圈可点、可怜又可爱的永远不老的女人!
刘晓庆是我的偶像,因为我看到了她的精神内核,看到了人性的天簌般狂欢和完全洒脱,一种放开了不管不顾又收缩自如的随性姿势。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刘晓庆——一个弱女子引发的生命的张力。
别把明星当回事
很久以前,学校有演出,广告牌上赫然写着:著名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牛百岁。
当时兴奋得一塌糊涂,以往都在电视里瞧着他们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现在,终于能见到一级演员了,还是国家的,还是总政的,还是大活人。花两天时间精心挑选当时对我经济条件来讲算是名贵的签名本。
终于见到名人了,名人终于给我签字了。天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打开本仔细端详那个签名,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要用手掐自己直到痛为止才相信这是真的。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伴着无尽的满足入梦。
现在想想,当时似乎有点可笑。真是的,总政歌舞团的演员比一个建筑工地上的工人还要多呢!于是觉得自己很没出息,那个“牛百岁”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吗。
后来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见“明星”。心里估摸着:“这样咱档次总算高了吧?明星多难见啊。”回归自然后又觉得更可笑,中央电视台的电梯员每天要与多少“明星”在那个“小房子”里照面呢?
得!回过头来再想想,以前我初中语文老师沈九妹同志说的那番话确实是真理。当时我们马上初中升高中考试,如果没考上的话按差一分交纳一千元人民币可以买高中读。兄弟们埋头复习的时候正逢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二部热播,火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大家上课都在偷偷地窥看“小燕子”的玉照,哪顾得上老师在讲什么东西。沈老师震怒了,“我看你们考不起高中,那赵薇会寄钱过来给你们买吗?”
李敖原来的太太是台湾大电影明星胡茵梦,李敖说过,“你们都只看到胡茵梦光鲜的一面,看到她在银幕上楚楚生色,光彩照人。可你们谁见过胡茵梦便秘的样子吗?”
哈哈,李大师一句话,把“明星”一词消解得荡然无存。
别把明星当回事,是因为明星不是我们生活的主流和全部。明星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也用锅碗瓢盆、也会生老病死、也能胡搅蛮缠。我们如果把明星实实在在当成一个人,不当一回事,那也许跟他们的距离不是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风度翩翩的学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
看看我旁边的陈铎老师,大家都很熟悉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我们私底下都叫他“老帅哥”。
老帅哥一头微卷的银发,红润富有光泽的面容,配上既实用又点缀的阔方型眼镜,还有高大挺拔的身材以及老而不发福的体态。这一系列黄金组合让很多同龄老头都难以望其项背。
关键是老帅哥笑容安逸又舒展,眼神不发散不迷离,谈吐儒雅谦和,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和潇洒的学者风范。
顷刻间,我对“帅哥”一词似乎有了新的认识。
都说帅哥是年轻人的专利,一直以来只有年轻人敢在“帅坛”混。参与的竞争者们其实并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长相是爹妈给的,他们肯定不敢保证自己的作品外表有多精致,因为一项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任务只能成事在天,所以“帅”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因素。如果哪个相貌堂堂的年轻男子被舆论冠以“帅哥”的美号,那真是他前世修来的福份啊!
现在帅哥的成分划分也突破了传统以五官作标准的“美男子”,配备了品类繁多的系列化综合指标。这些被高度物化、量化的条件又变幻无常,不可掌控。掐指一算,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帅哥类型有高仓健这样不苟言笑的“冷面男”,有李小龙、施瓦辛格这样四肢发达的“肌肉男”,有秦汉、濮存昕这样知书达理的“斯文男”,有吴奇隆、林志颖这样眉清目秀的“阳光男”,有古天乐、郑伊健这样动感十足的“拽酷男”……而且还在不停地发展和调整,真可谓江山代有帅哥出,各领风骚若干年呀!想做帅哥,门槛那叫一个高唉!
谈谈我的亲身经历吧:
例一:曾经在咖啡厅听到两个女孩的争论,甲说:“昨晚在地铁遇到一个超帅的帅哥,头发又炫又酷,鼻子又高又挺,嘴唇又润又薄,眼睛又亮又大。”乙忙打断:“拜托,还给我来大眼美男,现在只有像Rain那样的小眼男生才是最迷人最可爱最来电的,你懂不懂啊?”
例二:高三暑假某一天,我一自称时尚先锋的姐们儿给我上了几个小时的时尚课,她一套一套的理论都是从各种时尚杂志上学来的。她教我比如夏天要留短发,穿宽松的运动背心配以休闲七分裤——不能是五分也不能是九分。要穿球鞋,骑车一定要赛车,一定要带上护手腕,姿势要半蹲,不能站着不能坐着,速度要快一点,表情要冷一点,那才叫有个性,那样才有回头率。末了还加一句:“臭小子,你不听姐姐的,到了大学就甭想让小女生追你。
小女生不追我,我追小女生还不成吗?
早就知道人家小女生眼里,男孩有微帅、一般帅、比较帅、很帅、好好帅、特别帅、相当帅、超级帅。那比超帅还帅的是什么?春春式的“绝对直帅”吗?唉,先不管这些,无论怎么帅都得抓住时代的脉络,活在当下,才能满足现代女性对男色的审美和消费。那目前帅哥的模板是什么呢?
最近上海东方卫视举办的波及全国范围的全国首档男性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中,“我型我秀”式的“花样男”一枝独秀(其中还掺杂了几个“中性男”),一举PK掉了“冷面男”、“肌肉男”、“斯文男”、“拽酷男”,大面积受宠。曾经辉煌过的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全部轰然倒地。
我们这帮看得眼花缭乱的难兄难弟们终于在苛刻的标准下发出了感慨:做人难,做男人难,做帅男人更难,做时尚的帅男人难乎其难,做时尚而有个性又符合当代女性口味的花样帅男人,难于上青天!
其实,在自己不是特别空虚、更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的前提下追求追求帅不是什么不合逻辑,不切实际,不可理喻的事,这起码表明一个男孩子懂得尊重和爱惜自己。其实并不见得要长得多么多么好看,五官相当标致的主儿毕竟凤毛麟角,然而注重仪表却是每个人都必须的,自个儿把自个儿打理得干干净净,那也当得起一个“帅”字。但愿这份帅能帅得自然,帅得彻底,帅得长久,帅得可以经受岁月的考验时间的磨砺。
突然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不再欢蹦乱跳,不再血脉贲张,不再细皮嫩肉,不再身强体壮了,揽镜自照,是否还能捕捉到“帅”的影子?
我们都会老去,不可逃遁。与其老态龙钟,晃晃忽忽地坐在摇椅上翻看年轻时的相册,缅怀当年帅到“万人迷”的良好感觉,还不如重新自我打造一番,呼唤久违的人间四月天,就像陈铎老师一样,做一个青春延绵不绝的“老帅哥”。
当然,可以选择进美容院,做肌肤护理,注射羊胎素,服用精华液,植发换皮动手术。只要没有副作用,家人不反对,经济能承受。
我更偏向那种精致的生活:注意外在和内在,注重细节,分场合穿自己喜欢并适合的衣服,让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洁净和清爽。经常锻炼,走出去神采飞扬,身体不弯弯斜斜不驼背,步子不拖泥带水不踉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中,那股子自已认可自己的确定状态一定得有,却又不牛气哄哄地拿着捏着,出示几个微笑,赠送一份友好,绝对不使阴招。真诚善意地与周围一切发生关系,但可以有自己厌恶的事情和自己保留看法之人,因为平和并不与个性相冲突。
也可以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继续发展年轻时的爱好不中断。多与年轻人交朋友,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没事上上网接触外界资讯以防两耳不闻窗外事,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去登山去旅游去冒一两次险体验老年心跳的感觉。永远都不要对精神层面的东西冷漠,叩响心灵之门,走进精神家园,找找自己对世界业已成型的理念到底是什么,然后观照自己的言行,让谈吐和举止得体又丰富,再尝试着写一点东西将飘忽的思绪和感悟都变成闪烁灵动的文字。尝试轻松的姿态,拒绝刻板,拒绝形而上式的说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亦勿施于人。幽默一点,随意一点,生活化一点。心态年轻,自信满满,宁静致远。
总之,真正的帅就是内外都要兼顾,外表为呈现,内涵作支撑。根据个人性格来,刨去其中的弱点,守住自己的优势,我的地盘,我做主。
其实,这种理想的老年情态不会等我们老了后即一蹴而就,它需要年轻时便逐渐有所意识并慢慢沉淀。我今年刚满二十岁,如果不是接触陈铎老师,我或许不会思考这些问题,至少不会如此快速地预设自己年老后的状态。我长得也不帅,但我希望趁着年轻积累底蕴,修炼气质,提前给自己的“魅力卡”充值,让自己帅气地、优雅地慢慢变老。
如果朋友在我老了以后会说,你是一个有魅力的老男人。要比年轻时叫我帅哥听了心里更实在,更舒坦。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之二——跨越世纪
她的电影我基本没看过,但毫不夸张地说,我十岁就认识她、熟悉她。我知道她是一位艺术界、电影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大明星。我喜欢看电视,她上镜率颇高,不亚于年轻偶像级人物,几乎所有与影视有关的晚会、庆典都能看到她华贵而高雅的身影。以至于高一语文课放电影《雷雨》,鲁妈的戏出现时,我嘴里本能地蹦出“秦怡”二字,着实让老师惊讶了一番。
因为认识她,开始关注她,她上《艺术人生》、《鲁豫有约》我都看过。不知为什么,我觉得看完一个有非凡际遇、有特殊气质的老人在特定时间地点平和地将一生的故事娓娓道来,比探险蹦极、看动作片、吃鸿门宴更过瘾更得劲儿。于是由衷地羡慕谈话节目主持人可以近距离倾听,他们是这种过瘾环境的营造者和第一参与人,至少在那一两个小时内被嘉宾完全信任与接纳,驰骋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现在我也成为了这样的幸运者。
秦怡家住上海,只有等她到北京出差办事才有希望“捕获”她录一期节目。终于,她来京出席“百花迎春——2006全国文学艺术界大联欢”,电话里她说:“我今天下午刚到北京,晚上要开会到很晚,明天一早的飞机去昆明,进演播室是不现实了,要不等晚上开完会后你到我住处,咱们随便聊聊。”
终于目睹了“东方维纳斯”的风采,眼前这位84岁的老人至少比实际年龄小20岁,都说脖子和手最容易出卖女人,可她脖子没有臃肿的脂肪赘块,手也并非肌肉萎缩、青筋暴出、骨头凹凸。质感不错的皮肤配以社交必须的装束更显光洁白皙。唯一让我有点异样的是屏幕上秦怡老师一贯自然的金发好像略微白了些许。
从步履、眼神、思路、声响都可看出她总体状态通达,明朗,安康。与老态龙钟毫不沾边,离垂垂迟暮更相去甚远。进门不到20分钟,我激动得连对她说了四遍:您太年轻了,您太年轻了,弄得秦怡老师怪不好意思的。
我们面对面聊着,聊家庭、事业、生活;聊中国电影、演员、剧本;聊她的影视作品、文集、自传。她很健谈,思维敏锐,夹着些许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有味道。秦怡始终以双手合并、双脚靠拢的端庄姿势静而不闷地地诉说着,有意思的环节我们会相视而笑,她笑得含蓄、恬淡也有老人的安然。一股质朴而清雅的气息从她身上幽幽地散发,扑面而来。我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可走神,把握住这不可多得的一分一秒,因为眼前跟自己对话的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杰出女性;一个同周璇、胡蝶、阮玲玉、王人美同一时代并继默片之后最有资历最有影响的老影星之一。
秦怡很早就是抗战大后方重庆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之一,演过几十部话剧和电影,以真实、自然的演技征服了几代影迷,然而生活上却经历了无尽的坎坷和苦难。两次失败的婚姻,一生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丈夫金焰是一代“电影皇帝”却英年早逝,儿子因为一场浩劫成了智障,她自己也遭受过4次大病痛的折磨,开过7回刀。
本来一个普通人生命历程中获得的快乐都无法不胜枚举,苦难却绵密地安插在这位老人的各阶段,每样均强硬地横亘着,企图阻止她对生命的继续跨越。假如这样的苦难以十分之一的烈度随意降临于某人都能造成毁灭,尤其是安逸中脆弱的现代人。这一切看似轻描淡写,但确实要费很大的心才能稍稍体会秦怡那令人不敢触碰、险象环生的生命恶性环节。
一路走来,家庭事业两负担,里里外外一把手。对内,家里所有粗活重活累活、护理卧床的姐姐、抚养照顾已经58岁的智障儿子都必须84岁的秦怡亲力亲为,从来没有请人帮忙。对外,拍电影、管理公司、出席各种社会活动、参与各类公益事业,足迹遍步世界各地,84岁的秦怡独来独往,没有任何人陪伴照顾。
秦怡的忙是人尽皆知的,从十七岁步入影坛,几乎就像上了弦似的,她对我说她之所以状态还不错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忙不停。儿子、事业、生活都永远没有办法让她停下来,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她亲眼目睹了很多长期被人侍侯的老人安逸无忧早早地衰老,她还说死其实并不可怕。
在她身上听不到弱者哀鸿般的呻吟,看不到可怜女人压抑扭曲的灵魂和声泪俱下的控诉,看不到风暴遗留下来不可修复的烂摊子,也看不到轰动的斗争过程和强烈的反抗轨迹。我们只看到她如故低调地生活又经常闪亮地出现在公众视野,看到她繁忙又不失规律地延续着动力,看到一位老人优雅地慢慢变老,越老越有韵味。
秦怡老师为人做事没有特别姿态,不把坎坷磨难刻意复杂化、仪式化,只不过把它们当成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细节简约地处理。看似云淡风轻、平稳摆渡,其实私底要吐纳多少生命的暗涌,不过风雨之后永远阳光。这不是麻木,而是一种泰然,一种坚持。苦中作乐,闹中取静,秦怡身上汇聚了东方女性特有的神韵:温良、谦卑、隐忍,还有母性和慈爱。不动声色的外表下潜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百炼钢化作绕指柔,一辈子沉淀后绽放无穷的魅力,美得那么内外统一,那么光芒彰显,怪不得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和“亚洲最美的女性”。
我常常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女?生活中像秦怡这样精致的女人还有多少?现在的女孩都因循着什么样的模式发展?她们到底是经受不住苦难还是没有机会经受苦难?何止女孩,还有男孩,其实所有人是不是应该在无论有无磨难的情况下,尽量让自己从容优雅地走下去?
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之三——漂亮与英
这是我写的《人,应该优雅地老去》三部曲的最后一篇,算是总结。
我浅薄地把女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在温柔乡中顾盼流连、百转千回、轻吟低哦、黯然神伤附带一丝丝感时花溅泪;或者在病态小圈子里自怨自艾、亦悲亦躁、如泣如诉、抑郁封闭,变相受虐与自虐。充满了红颜的呻吟,天才的苦痛,艺术家的孤独,脆弱者的颤抖以及半边天们潜意识里不安全感的可怜情结——作茧自缚。
她们大多是女诗人、女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