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会有变化的,不定。少年时候,对一切人事物有少年的看法,中年的时候有中年的看法,老年的时候有老年的看法。青少年的时候作恶,也许到老年的时候改过自新,这种人多得是。读书人,德行有缺陷的地方,说不定过几时他能改进,古人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天没有见到,他这三天,天天在读经,天天在改过,进步了,以前那个毛病习气没有了。
  这是讲什么?真正用功,真正做学问,真正是改过之人。世间儒释道,包括其他国家里面所有宗教的经典里面的教学,可以说最重视的就是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这是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转凡成圣的不二法门。所以不怕有过失,怕的是你不能改。哪个人不希望改过?他为什么不能改?他不知道这是过失。不知道这是过失,这叫迷。怎样破迷?那就要教,所以这些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来干什么?说真话,就是一桩事情,帮助你破迷开悟;改过自新是你自己的事情,佛菩萨不用管这个。因为你破迷开悟了,自自然然你就会改过。所以修行,佛菩萨才不管你修行的事情,只管教育。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是这样的。
  在《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世间自在王教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叫法藏比丘。你看他教法藏比丘,没有教他修行,只是帮助他破迷开悟,悟了之后,他自己会修行。你看看,法藏五劫修行。他接受世间自在王的教诲,时间长,千亿岁!佛的寿命长,有这么长的时间他才能成就。我们这个世间,死是个魔,《八大人觉经》,佛讲的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死怎么是魔?你东西还没有学完,寿命到了,你说糟不糟糕?纵然你这一生修得不错,来生再得人身,继续再干,这一个生死至少耽误二十年,中断二十年。这二十年中断,既然是缘分好,又遇到善知识,还是得从头来起。过去世有点善根,比别人学得快一点,依旧是要重头学起,这个折磨对我们修学进度,实在是很大的障碍。所以最重要是什么?寿命要长。我们要想求寿命长,除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到哪里去找长寿命? 
  长寿,佛在经上讲,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我们无畏布施太少太少了。而我们今天所造作的,跟无畏布施恰恰相反,果报怎么样?果报就是短命,多灾多病。为什么说我们不修无畏布施?我们处处总是找人家麻烦,处处总是想障碍别人,这是什么?这是无畏布施的反面,无畏布施处处叫别人得安全感,没有恐怖,没有畏惧,使一切众生心境平安,这是无畏布施。我不修无畏布施,我处处找人麻烦,我处处给人不方便,这个果报是什么?这个果报,你要看到「地狱变相图」你就晓得了。你不给别人方便,别人会给你方便吗?所以总是触处成障,不知道业因在哪里!我们从早到晚接触一切人事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修,明了的人修善,决定不造恶;不明了的人,天天修什么?修恶业,他不是修善业。但是他自己不知道那是恶业,果报现前,后悔来不及了。
  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总原则,两句话,「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说尽了。你有没有给人方便?你处处在找人麻烦,跟那个方便相违背;处处挑人毛病,你跟慈悲相违背。换句话说,你天天在学佛,你所行的跟佛背道而驰,你怎么能得福!你要想修健康长寿,你记住这两句话,肯定得到,「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戒定慧三学在里面,十善业道在里面,净业三福在里面,那是细说,这两句是总说。时时刻刻想想,我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慈悲?我身语意所表演的,对人方不方便?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是大开方便之门,他怎么开?就是在十法界应化,应以什么身得度,色无定色,形无定形,相无定相,法无定法,这就叫大开方便之门。一切都是以众生的福祉为怀,所以佛能够自在现身,随缘说法,广度众生。
  我们天天在学教,在研究经,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你听到点头,出了讲堂,忘得干干净净。讲堂里听到点头,出去摇头,所以你没有成就,你天天在造业。《地藏经》上讲的话,你有没有记住?「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句经文给我们很大的警惕。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罪业?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观察,然后才慢慢的远离。如果没有这种高度的警觉心,为什么?他这个习气已经养成习惯了,真的是习惯成自然,不知不觉的就起现行。所以经教学了几十年,没用处。几十年在薰习,还是烦恼厉害,敌不过烦恼。这是什么原因?总的原因来讲,不好学,不想学!
  往年,李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不止说一次,所以我们的记忆很深刻。他说他老人家讲经,听经的人很多,老师讲一般听经人能听多少?听一成、两成;心不在焉,虽然坐在讲堂里头,若有若无,还在打妄想。甚至於坐得远一点,还在杂心闲话,一面听经一面在聊天,没听进去。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在学经教,学讲经,对我们班上同学们讲。他说,你们学经教的,学经教还要怎么样?「仔细听,明天要覆讲!」明天叫你重新覆讲一遍,他说那个覆讲的人,大概可以听到六成。为什么?他明天要讲,所以他全部精神贯注在听;他要不覆讲,老师讲,顶多听两成就不得了了。为什么?他不要讲,所以他没有这个压力,他的精神不能集中,听不到东西。
  我们在台中算是外地,我们从台北到台中,外地人。所以对於闻法的机缘非常珍惜,不知道能在台中住多久!住一天,这一天难得,所以我到台中去听经,就跟当地人不一样。当地人无所谓,反正老师常住在台中,他又不离开,今年不会还有明年,明年不会还有后年。等到老师走了,这才叹息,没有学到东西,好吧,等来生好了。所以摆在面前的机会,往往就错过了。我们外地来的,非常珍惜,所以我在那里听经就非常认真。老师把我排的座位排在第一个,面对著他的讲台,我是全心贯注。所以我每听一堂,你要叫我来覆讲,我有把握能讲到九成半,我有这个能力,我还不需要记笔记,你才能学到东西。真正听懂了,听明白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烦恼起现行的时候能够觉察。所以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能觉察,一觉察,这个烦恼马上就降温,伏住了。纵然有发作,那个发作的温度也降低了,这是什么?这叫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
  所以,你要不认真的听,听上十年,说老实话,不认真听,听上十年大概等於我听经一个月。我听一个月有受用,你听十年未必有受用,这样说你还不如我,所以你不能聚精会神专心来学习,你怎么能学到东西!世间小小的这些技艺,都要用心你才能学到。你学木匠,你学个机械匠,你要不全心全力去学,你还是学不会。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圣贤的大法,你不认真学习怎么行?认真学习你才真正对老师感恩戴德。佛菩萨难,无相现相,现相帮助。相无定相,形无定形,色无定色,这个恩德多大!随心应量,契机,令一切接触的人,这些众生生欢喜心。『世间随乐皆得见』。这就是恒顺众生,总是随著众生的欢喜做出种种示现。
  我们今天要把这个本事学会了,得到什么结果?人缘好。你要会的时候,你能够学会这套本事,你到哪个地方,人人都喜欢你,人人都爱戴你,你的人缘好;我们学佛的人,法缘好。这里面有个秘诀,你要是抓不到这个秘诀,你就是完全学这个样子,也未必有好的法缘。那个秘诀是什么?真诚!你不是真诚心,做不到。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四帖疏》里面教导我们,「一切从真实心中作」。对一切人、对一切事物,真诚心,真诚心能感动人;心不诚,你的根是虚伪的,装出样子装得再好,总有漏洞被人揭穿。一揭穿,一文不值,假的,骗人的,装模作样的。所以关键,你看世出世间一些成功的人,特别是求学、求道的,他成就的,没有别的,真诚。一切皆从真实心中作,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学习。
  一个人人缘好、法缘好,那恭喜你,无论世出世间法没有不通的。我们世间人常讲,某人贵人多,就是帮助你的人多,拥护你的人多;同样的,反面是嫉妒你的人也很多,毁谤你的人也很多,陷害你的人也很多。这两方面,在我想像当中,应当是成正比例。可是你真正修行人,心地真诚,你不会把这个放在心上。对於那些嫉妒的、毁谤的、陷害的,若无其事,以真诚心对人。他跟你碰到头的时候,有个现象出现,什么现象?是想害你,一遇到你的时候不忍心害你。这个事情自古以来真有!为什么不忍心害你?人有良心,看到是个好人,我是恨他,我是讨厌他,是想害他,见了面,算了!饶过他!这就是至诚能感人。
  诸佛菩萨所以能感人,不为自己,就是被人害死,佛菩萨也非常欢喜。为什么?你把他害死了,佛菩萨有没有生死?没有,没有生死。像我们这些凡夫,分别、执著还没有能完全放下,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受人家的陷害,被人害死了,你要是真正契入佛法境界,你也很欢喜。为什么欢喜?他帮助我提升,我这一生在人间,至少我死了之后会升天。这个世间好苦,他让我少受一点苦,让我赶快升天去享乐,离开人间到天上,还是教化天上众生。所以,一点怨恨心没有,一点报复的念头没有,还感激他,他让我提升的时间提早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有什么可怕的?还需要什么防御?不需要,真正修道人没有害人之心,也没有防人之心,你的心才清净,你的心才真诚。如果还有防人之心,你的心夹杂了,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与道不相应!
  你想想看,我们是防人陷害重要,还是提升自己的灵性重要?这桩事情你要搞明白、搞通达了,人生在世,提升灵性重要,生死不重要。你来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哪个人不死?生死是很平常的事,生死不值得放在心上。人生在世,一定要晓得,把提升自己灵性放在心上,提升灵性的方法就是道德。我们重视道德,比重视生命还要重,生命不值得重视。生命都不重视了,诸位想想,这世间还有什么东西你会放在心上?没有了!道不可须臾离,离开道,你就真的叫大错特错了。念念与道德相应,道是什么?道是体,就是自性,就是性德;身语意都与性德相应,这就叫德。行道履德这个多快乐,多安稳。虽然是乱世,他乱他的与我不相干,他住乱世,我住净土,这都是真的。你怎么住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心净此土净,这个土是佛土。
  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境随心转」,这个话是真话,是真理。既然境随心转,我的心是清净,我的居住的环境(就是土)就清净;我心不清净,我居住的环境就不清净。我心慈悲,我的环境就慈悲;我的心平等,我这环境就平等;我的心真诚,这个环境真诚,境随心转。真诚、清净、平等心,你就能见佛,佛在哪里?「但是无相寂灭法」,你就见到法身佛了。一见一切见,法身佛见到了,报身佛、应身佛,统统见到了。我们今天见不到,就是真诚、清净、平等心没有能够恢复,我们有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见性,也说为障碍见道,我们没法子见道,见道就是见性。所以,学佛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忏悔,不能不消业障。带业往生是没错,总希望自己带的业比别人少一点,带的业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
  唐朝时候智者大师往生,学生们问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品位?他老人家说,我是因为领众,就是寺庙做住持,要管事,操心!所以品位不高,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我要不领众,要不管事,我的品位就很高。我们知道,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化来的,他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吗?那么他讲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懂。如果是凡夫,那就是他所说的。但是你要记住,这里头又有密意在里头,你有把握生凡圣同居土;你要没有把握,那就麻烦大了,那就是谚语里面所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你这一生做住持,管很多人事物,死了之后,还是要到地狱,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他有底限,我可以做住持,可以为大家服务,牺牲自己的品位,菩萨!他真有能力往生,往生品位下一点没有关系,我牺牲品位,我要帮助大家,大慈大悲,舍己为人。他虽然往生的品位不高,但是在极乐世界,他品位提升会很快,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要管事了,肯定向上提升,他有大功德,他成就那么多人。这是告诉我们,最低限度你要有能力往生凡圣同居土,才可以在寺院里头管事;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能管事,好好修行。这里头有密意在里头,听话要会听,要懂得他说话的用意,我们才真正能学到东西,真正知道怎么个做法。假如我确实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自己知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无量寿经》上讲的都相应,那肯定往生。我不希求高品位,我能把我的时间、精力照顾大众,帮助大众,成就大众,这个功德很大。
  大慈菩萨讲得好,你能帮助两个人往生,真正往生,就比你自己精进;能够帮助十几个人,你的福德就很大很大。你将来往生还会著急吗?这些往生的人都会感你的恩,不是忘恩负义的,将来你临命终时,他们一定拉著阿弥陀佛:我们到极乐世界,他帮忙的,没有他我们怎么能来,现在他快要临命终了,我们一起去迎接他。知恩报恩!除非怎么?除非自己犯过失,跟佛菩萨这边感应不能现前,那你造作的罪业;你要是不造罪业的话,肯定有善果。领众做住持大公无私,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贪瞋痴慢,住持正法,照顾大众修行,这是菩萨事业。虽然精神不能够完全用在自己修行上,要分很多心,我刚才讲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境界向上提升比别人快速。所谓是天下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一定的道理。
  智者大师给我们做这个示现,菩萨一切时、一切处都有舍己为人之心,都有成就别人的意愿,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住持正法,帮助一切行人,特别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要从历史上来说,是佛法危急存亡之秋。佛法这盏灯只剩了一个灯芯,在大风大浪之下,很容易就灭掉了,灭掉就没有了。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续佛慧命,你们诸位想想,这是多大的功德!续佛慧命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怎么做?依教奉行,就是佛的一句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一切为正法,一切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众生醒悟过来,认识佛法、了解佛法,进一步欢喜学习佛法,自己舍身命也在所不惜。
  牺牲身命都在所不惜了,那还有什么畏惧的?还有什么能障碍你?没有了。何况只要你发心,这桩事情诸佛护念,护法龙天保佑你。挫折、灾难决定不能避免,但是你的心正、行正,决定没有畏惧,决定没有恐怖,所谓是心安理得,我的理纯正,心就安。有佛菩萨、护法神照顾,什么样的灾难自然就化解了,这桩事业做成功了,这叫如来家业。能维护、能有成就,不是自己功劳,我们自己哪有这个能力?哪有这个智慧?诸佛如来加持的,龙天善神保佑的,这个时代、这个地区众生有福报,自己决定不居功。不要以为我做了多少好事,错了,我没有能力,一切都是佛力加持,这就对了。这首偈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要会学,不要说一生受用无穷,生生世世受用无穷。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五七卷)  2004/4/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57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千世界,偈颂第四首看起:
  【佛法微妙难可量。一切言说莫能及。非是和合非不合。体性寂灭无诸相。】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首偈「明所证超情,以成前义」。前面讲的最胜法,超越情见,这首偈为我们做解释,情是情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佛法超越情执,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哲学,世间一切学术,没有方法能够理解佛法,因为世间所有一切方法都不离情识。大乘经教里给我们讲,我们用思惟、用研究,这是用的第六意识,这就叫情见。第六意识能力确实很大,它能够缘虚空法界,对外;对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识,就是没有办法见自性。为什么?自性不是色法,不是物质,你在对外缘缘不到。对内,阿赖耶,藏识,含藏无始劫以来无量无边的业习种子。这个业习种子的现象,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波动,微细的波动;第六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