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的b面-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合作,不肯出仕,与王夫之一样终身耕读于乡间。
  还有一个傅山,此人在明朝亡后也以亡明遗民自居,常穿一件红色道袍,自称“朱衣道人”。不久因参加秘密反清组织而被捕,侥幸获释后,他曾游学东南,想浮海投奔抗清的郑成功,终未如愿。这时,傅山也深知复明无望,便在山西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康熙时为了笼络汉族学者,改变高压政策,准备特设博学鸿辞科考试,以怀柔高傲不合作的亡明学者。康熙得知傅山的名望和学问,指名要他入京应试。当时傅山已74岁,以病坚辞,不能获允,被县令派役夫抬着送往京师。到距京师30里的地方,傅山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只好在崇文门外圆觉寺住下来。一个月后,傅山仍然称病不肯进京,康熙便下旨免试录用,赐官内阁中书。按惯例,授官后接受者应当磕头谢恩,但傅山称病不肯下床,又被抬着去了午门。傅山见了紫禁城,老泪纵横,扑地大哭。康熙无奈,只好下令将傅山放归还乡。
  在各种各样的退隐者中,急流勇退为最优选择方案,抱负不得实现而中途退隐者次之,而被赶出去才做隐士的,其境界就等而下之了,更别说像李善长那样被赶出之后仍不甘心,终于招致杀身之祸,那就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了。至于持不合作主义的陶渊明,在几上几下后才认清了官场原来如此,做起了隐士,则是善于总结经验,调整人生航向的一类,这在出处行藏的政治漩涡中,仍不失为清醒的智者。

  /* 58 */




  臣 相
  奸也有术:1。钻营也需抓机遇



  人们痛恨奸臣,鄙视佞人,常斥之为“不学无术”。其实,奸臣佞人并非胸无点墨,有人还读过不少书,颇有文才。不过,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不是也不可能是从四书五经或任何一种古书中学来的,更不可能从任何一位老师那里得到,而是无书自通、无师自通,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和才华。遗憾的是,这些人的才华没用于正路,因此只能被后人斥之为邪术、奸才。
  凡奸臣发迹,一般都离不开这种天生的奸才、邪术。纵观历代奸臣作为,大都依次有投机钻营、取宠皇帝、陷害异己诸方面,但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又各不相同,各自有着各自独特的技巧和绝招,显示着各自特有的天赋、性格和灵魂。
  机遇对每一个要求发展自己的人都是重要和不可少的,古代奸佞之人、奸佞之臣,要达到更大的目的、实现更大的野心,敏锐地抓住机遇是其成功的真正开始。北宋的蔡京,通过小说《水浒传》的流传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在发迹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机遇并牢牢把握住机遇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太多了。蔡京参加科举考试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做的是地方小官,如何靠近朝廷,真正掌握大宋帝国的权力,是他梦寐以求的。为此,他深深明白,要想升迁快,光走正道是不行的,走歪道绝对比走正道更方便、更近捷。于是他首先盯上了两个可资利用的人物,一个是朝中一手遮天的大宦官童贯,另一个是名道士徐知常。说来也巧,在蔡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不久,童贯奉徽宗之命到江浙一带访求书画奇巧。童贯在杭州前后呆了好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蔡京作为地方官,有接近童贯的机会就主动攀附,为培养童贯和自己的感情,蔡京甚至昼夜陪伴、形影不离。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蔡京的努力,童、蔡关系迅速升温,到童贯要回汴京时,竟有些不太舍得扔下蔡京了。如此一来,童贯一回京师就把蔡京精心奉献的各种奇巧珍玩献给了徽宗,并多次在徽宗面前大讲蔡京的才能和忠诚。从此,蔡京一下子成了徽宗视野范围中的人物。
  再说那个道士徐知常。此人虽是个道士,但却经常出入元符皇后的禁中,因此与宫中的嫔妃、宦官们混得很熟。蔡京也通过种种手段打通了徐知常的关节,受物欲和人情驱使,徐知常也不断在皇后面前竭力夸奖蔡京,并说蔡京有王佐之才。前面有童贯的极力推举,后面有皇后从枕边吹风,双管齐下、两面夹攻,宋徽宗果然把蔡京当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久,蔡京便被朝廷由地方调入京城,先是让他做了翰林学士,很快又被任命为右丞相。不用说,蔡京的青云直上与他抓住机会,打通关节有直接关系。
  明初的严嵩在仕途生涯的开始起步也并不是很高。严嵩为官前期虽然身在朝中,但他担任的只不过是什么编修、翰林之类的文职,而与他向往并垂涎的权力中枢却全无关系。严嵩对此并不满足,于是便多方活动,寻找门路。严嵩慢慢地找上了他的同乡、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的夏言。夏言比严嵩晚四科考中进士,即入仕时间约晚十二年,按当时的习惯,严嵩为前辈。但夏言位高权重,严嵩便顾不得这些早晚长幼了。他借着老乡关系,曲意奉承,卖力巴结夏言。可夏言权高气盛,瞧不起严嵩,有一次严嵩请夏言赴家宴,夏言竟予以拒绝。严嵩明白,夏言请不到家,就等于断了自己的仕途门路。于是他横下心来,亲自持请柬到夏府去请。夏言闭门不见,严嵩便跪在夏府门外,展开请柬,和声反复朗读,声音委婉动人,十分真挚。夏言终于被感动了,于是亲手把严嵩扶起,到严嵩家赴宴。宴席上严嵩使出浑身解数,竭尽吹捧之能事,以取悦夏言,使夏言十分开心,兴尽方归。从此,夏言便把严嵩视作知己,并多方引荐,从而使严嵩在嘉靖初年当上了礼部右侍郎。这一官职虽然级别不高,但有机会直接为皇帝办事,接近皇帝,为他进一步施展手段提供了条件。不久,严嵩进入内阁,并取代夏言当上了内阁首辅。
  明朝的另一奸臣温体仁,走的是权阉魏忠贤的门路。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骄横盖世,弄得朝野怨愤,人们敢怒而不敢言。当时温体仁身为礼部侍郎,这已经是不小的官了,但他仍期望往上爬,这就需要走魏忠贤的门路;但温体仁很是精明,他知道魏忠贤由于太过骄横,总有一天会被惩治,因此不能公开投靠。他老谋深算,以期取得既吃鱼又不沾腥的最佳效果。他看到不少地方官为巴结魏忠贤而造生祠供奉,魏忠贤喜而朝野愤,温体仁便在杭州生祠落成时大献媚诗,取悦魏忠贤,却又不署姓名,既让魏忠贤知道是温体仁所作,又不给人留下拍马的把柄。魏忠贤来不及提拔温体仁,便被崇祯皇帝钦定了逆案,崇祯严令有司广搜逆党,凡是投靠魏忠贤的都被列入逆党名单之中,而温体仁溜须不留痕迹,因此却不在其中。事发后他不但不受株连,反而借此擢升。因为革职的逆党多了,官位空缺,温体仁趁机又玩了些手段,一跃而进入内阁,成了权力核心的重要成员。
  当然,奸臣们投机钻营时虽然各有奇术,但并不是人人都走得那么顺畅。开头不顺,碰了壁,后来才走顺的也大有人在。
  北宋末南宋初的奸臣万俟NB07A,因抵挡溃兵有功,当了湖北转运判官。当时岳飞出任湖北京西四路宣抚使,统辖湖北、京西军政,是万俟NB07A的顶头上司。万俟NB07A为
  了升迁,便开始巴结岳飞。他见岳飞抗金保国之志甚坚,而朝廷又不信任,便献足兵、足财、树威、树人四计,建议岳飞利用手中的军政大权搜刮财赋,扩充兵力,发展自己的势力,然后向朝廷示威要权。可是他没看出岳飞是个尽忠于朝廷的人,听到万俟NB07A的
  四计,立即斥责道:“你所说的,简直是教我拥兵自卫,割据称雄。如此狂言,免开尊口!”这条道没走通。后来,奸相秦桧当政,万俟NB07A又去投靠秦桧。据说,两人初
  次相见便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次万俟NB07A才
  算找对了门路。不久便在朝中做上了监察御史,又升为参知政事(副相),成了秦桧的得力助手,特别在诬杀岳飞的过程中,万俟NB07A一直是秦桧的主要帮凶。
  明朝的崔呈秀也走过类似的曲折道路。他在两淮任御史时看到东林党气盛,在民间享有盛誉,便想加入。但东林党人知道崔呈秀是“卑污狡狯”之徒,将其拒之门外。崔呈秀的投机不但没达到升迁的目的,反而被东林党人弹劾,揭发出贪污之罪,受了个革职查办的处分。崔呈秀病急乱投医,趁黑夜敲开了负责查核此事的御史李应升家的大门,在李应升面前长跪求情。不料李应升不予理睬,竟拂袖而去。经过这两次碰壁,崔呈秀学乖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拍马得找喜欢被拍的人。又一天夜里,他来到魏府,跪倒在魏忠贤面前乞求哀怜,并甘愿做魏的干儿子。这次崔呈秀才找对了人。从此,他与魏忠贤狼狈为奸,官位越升越高,坏事也越做越多。
  找门路、抓机遇是历史上许多政治投机者共同的思路,与正直的朝中大臣相比,此种人的所作所为常为人们所不齿,但他们像猎狗嗅猎物一样敏锐的政治嗅觉,又常常不免使人为之惊叹。后人评价某人能力常用一句相当含糊的话予以概括,所谓“能干”还是“不能干”,这种“能干”恐怕也包括蔡京等人投机钻营的本领在里面的吧。

  /* 59 */




  臣 相
  奸也有术:2.取宠有方也有术



  古代官宦中的奸佞之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想跻身统治集团中心,甚至左右朝政的。然而为达到这一目的,仅仅结交权臣,靠权臣鼎力推荐还远远不够,因为最终决定其政治命运的还是皇帝老儿。得不到皇帝本人的青睐,纵使你使尽浑身解数也是白搭,特别是在秦汉以后君主专制政体形成并得到巩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皇帝本人是奸佞投机的最终对象,尽管围绕取悦皇帝,每个人实行的办法和设计的方案各有不同。仍以蔡京为例吧。此人在得到太监童贯的欣赏而被调入京师进了朝廷以后,为了固权行奸,便以“丰亨豫大”之说来迎合徽宗这位崇尚游玩的轻佻天子。一时间朝野上下大兴土木,挥霍无度。蔡京亲自指挥宫中的土木营造,以“空前绝后”为标准,并对徽宗说,现在天下太平,财库丰余,“足以广乐”,应当尽情享受了。他先后主持建造了九成宫、延福宫、保和殿等,史称这都是蔡京的“媚帝”杰作。投桃报李,徽宗也很识趣,加封蔡京为陈鲁国公,并荫及子孙。接着蔡京又主持兴建万岁山、保和新殿,建成后徽宗亲自宴请蔡京于殿中,并拜为宰相。从此,蔡京身居显要,一手遮天,成为北宋朝中最有实权的人物。
  南宋初年有个奸臣叫黄潜善,此人没有行政能力,升迁全靠媚上。当时朝廷偏安一隅,金人步步进逼,朝不保夕。可黄潜善读了高宗的诏书,竟阿谀说当时四方鼓舞,有盛德之象。高宗为奖赏将士,命织锦院织战袍以备赏赐,黄潜善说这是“中兴之渐”,高宗听了很是高兴,说“当与卿等共持此诚,以隆中兴之业”。黄潜善又到处吹捧高宗盛德神明、英武大度,高宗因此对黄潜善欣赏备至,很快把他从中书侍郎擢升为左相。哄住高宗,位极人臣之后,黄潜善便与其他奸臣勾结在一起,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阴暗的生活历史。他先后驱逐李纲,诛杀陈东,屡沮宗泽,并极力主张割地赔款,向金人求和。
  取宠皇帝也是一种专门技术,也需要才分。皇帝的性格不同,取宠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喜欢奉承,有的则喜欢“顶撞”,这就要看献媚者的心计和手段了。
  元朝的顺帝有个怪脾气,他要求大臣必须绝对忠诚,但在小事上则喜欢身边的人不把他当皇帝对待,喜欢与近幸之人平起平坐。阴险狡诈的哈麻看出了这一点,便采用巧妙的“顶撞”方式使元顺帝得到一种满足,从而达到自己飞黄腾达的目的。一次,哈麻陪顺帝在宫中下棋,顺帝喝茶时不小心把茶水吐在了哈麻的新袍子上。如果是别的臣僚,这点事就不敢吭声了,可哈麻摸透了顺帝的脾气,故意板起脸说:“做天子就应当这样吗?”反而说得顺帝乐哈哈地,并连连赔礼。君臣都得到了满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取宠皇帝方面法术最高、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莫过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奸臣和NBC61了。
  和NBC61本是满人,最初只在銮仪卫当听差,曾靠口舌伶俐博得乾隆欣赏,当上了仪仗队侍卫,总管皇帝的饮食起居。天天接触皇帝,利用常在皇帝身边的便利,和NBC61对乾隆的性情爱好、生活习惯,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处留心观察。他天资聪颖,善解人意,很快就把乾隆的脾气、性情摸透了。乾隆在什么时候想要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该办什么事情,他一看乾隆的眼色就能猜到,有时不等乾隆开口,他早已把该要的东西准备好了,把乾隆想办的事办成了,这使乾隆非常满意。据说,和NBC61曾在手下人面前吹嘘:皇帝让你干什么才干什么,这是奴才;皇帝想干什么而没说出来的时候你就干了什么,这是人才;皇帝没想到的事你已经干好了,这就是天才。照这个标准衡量,和NBC61不仅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天才。
  和NBC61发现乾隆爱听奉承话,但又不喜欢看到别人的有意奉承,于是便采取最为巧妙的方式,博取乾隆的欢心。他在乾隆面前既不装作一无所知,又不是样样都懂,而是装得既懂又不懂。乾隆喜欢读史,和NBC61便随时注意乾隆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也偷偷去读。当乾隆谈起有关内容时,和NBC61便一一对答,并且故意把关键地方说错,为乾隆送上“纠谬”的机会。乾隆喜欢亲自校勘官府的刻书,每校出一个字就觉得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心里很痛快。和NBC61在送给他看的书稿中故意每隔几页便留一个错别字,以便乾隆“宸翰勘正”。这样做,比当面称誉皇帝陛下学问高深,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
  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儿,是乾隆的掌上明珠。和NBC61为了讨好乾隆,随时注意讨好和孝公主。有一次他陪乾隆与和孝公主去圆明园,看到一家店铺门前挂着一件大红呢夹衣,公主看了几眼,别人根本没留意,和NBC61却暗记心中。第二天他花重金买下这件衣服,送给了公主。因为和NBC61明白,博得了公主的欢心,也就等于博得了乾隆的欢心,甚至比直接拍乾隆更为有效。果然,和NBC61晋升极快,由皇帝的侍卫官升到户部侍郎,又做了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总领行营事务等,最终把朝廷内外、军政财诸权集于一身了。
  在政治圈内做政治游戏、耍政治心术也许还不失几分正剧色彩。而为达政治目的专行生活手腕者就明显使人觉其丑陋不堪了。如唐朝武则天执政时,尚舍奉御柳模自愿推荐自己的年轻儿子给武则天当面首,左监门卫长史侯祥以自己床上功夫绝佳为由,要取薛怀义而代之,成为武则天的新姘夫,都是十分著名的无耻的例子。
  此外,明宪宗时的内阁首辅大臣万安也毫不逊色地应该列入无耻者之列。万安为内阁首辅多年,年龄大了之后,身患阳痿之症,虽如此而好色之心未减、御女之意未消。为此,他的门生、当时担任御史的倪进贤曾送给他一个秘方,此方是用药水洗涤,结果万安一洗便灵。消息传出,人们戏称倪进贤为“洗NBA71
  御史”。万安治好了自己的病,他又想到了明宪宗。宪宗身为皇上,三宫六院,身边女人极多,不能节制欲望,自然也不免阴虚肾亏,于是万安就把这个治痿秘方献给了明宪宗。明宪宗对此道也十分在行,见万安献给他这么灵验的药方,自然高兴,因此对万安更加信赖了。
  而万安却因此得了一个不堪入耳的绰号,叫作“洗NBA71相公”。礼仪之邦、君子国度里竟有如此罕见的奇事,可真是羞煞后人。但万安却不这么想,急皇上之所急,想皇上之所想,用生活手段以实现其政治目的,得到政治收获,他何乐而不为?由此就不难看出古代朝中奸佞之辈为取宠皇上,其花样翻新、无所不用其极了。

  /* 60 */




  臣 相
  奸也有术:3.陷害异己的招数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问题,如果身为朝中大臣,一味投机钻营、取宠皇上,甚至不惜使用俗招、荤招,那么必然会出现连带性的问题,这就是招致同僚,特别是正直同僚的反对。一旦结怨太多、树敌范围太大,即使早已到手的宠幸也会因此而失去。为此,对于这种奸佞之人来说,要想畅行己意,独占鳌头,就必须抽出一只手来对付异己力量。对付的办法之最有效者,就是施以陷害法。从长长的中国古代历史看,历朝历代的奸佞都干出过陷害异己、陷害忠良的勾当。这似乎也是一种专门之学,仅就杀人害人而言,大凡奸人都想得到、干得出,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