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显得比较松懈,理性精神表现不足。
世界管理发展新趋势九
战略弹性——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战略弹性由组织结构弹性、生产技术弹性、管理弹性和人员构成弹性所组成。战略弹性来源于企业本身独特的知识能力,而企业人知识本身的构成和其组合方式是构成战略弹性的关键。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战略弹性,企业即形成了组织的活性化、功能的综合化、活动的灵活化。这一切构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从而就建立起别人无法复制的战略优势,竞争能力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世界管理发展新趋势十
管理的终极目标——管理最优境界的实现。(1)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对于重大的决策,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2)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员工不是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工作,而是自动自觉地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3)通过管理文化的构建,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合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4)遵循形势、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使管理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有机整体,企业因此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最终实现管理的最优境界。
386中国管理理论学派一——管理系统科学理论学派
这一学派主要是把自然科学中对系统理论研究的成果向管理领域移植,以取得对管理科学研究的深化。
中国管理理论学派二——管理经典思想学派
主要从事两方面的研究:古代兵法智谋对当今经营管理的借鉴研究和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联系起来,试图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的管理思想结合起来,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
中国管理理论学派三——管理文化学派
西方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东方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东西方文化融合对管理的影响,这些都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并逐渐形成重要的研究领域。
中国管理理论学派四——管理模式学派
将一种或一套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或管理工具反复运用于企业中,使企业在运行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原则或管理方法体系。近年来,中国管理模式研究十分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海尔OEC管理模式”、“小天鹅的末日管理法”、“邯钢经验”、“A管理模式”、“G管理模式”等,这些管理模式的诞生大大丰富了中国管理理论研究的视野。
中国管理理论学派五——管理案例学派
中国MBA、EMBA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企业管理实践总结可以在大学课堂上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模拟和演示,使管理理论研究更加活跃。
387G管理模式
G管理模式是自我管理平台实现系统。G管理模式以多维博弈人性假设、资源可微分形积分假设、有限目标假设这三大假设为理论基础,以权力(P)、经济力(E)、知识力(K)和文化力(C)四种内在场力分析为线索,沿着“人+制度+创新〃基本思想路线,通过构造G当量——管理等级评价体系,使企业达到管理最优境界的前沿管理理论体系和标准化管理实战操作系统。
388PRE—PASS管理循环
PRE—PASS管理循环突破了PDCA循环的局限性。它在给企业以精准的定性定位的同时,又可以合理、高效地处理企业经营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PRE—PASS管理循环的含义是P提出问题,R寻找原因,E揭示本质。P,制订方案,A,组织实施,S,检讨反馈,S,完善提高。这是一个PRE—PASS循环,通过循环中的PRE环节对企业进行全面诊断、定性,将发现的问题投入PRE环反复求解,寻找原因、揭示本质;以PASS循环得出的最佳方案,运用于企业进行组织实施。
389七种典型的管理模式
A型管理模式:老板型权威管理模式=狮子式;B型管理模式:职能型行政管理模式=骆驼式;C型管理模式:技术型专业管理模式=骏马式;D型管理模式:市场型权变管理模式=孤独式;E型管理模式:团队型自主管理模式=群雁式;F型管理模式:文化型柔性管理模式=海豚式;G管理模式:标准型场变管理模式=巨龙式。
390G管理模式——12个子模式与7个发展阶段
诞生期,对应企业创新驱动模式;幼儿期,对应股权资源优化模式和贡献利益分享模式;童年期,对应互为客户式网络组织结构模式;成长期,对应企业柔性战略模式、资源导向型理性决策模式、信息情报快速反应模式;成熟期,对应超常规作业模式、全程核心能力营销模式、人力资源动力模式;稳健期,对应企业文化扩张模式;新生期,对应企业全面再造模式。
391企业创新驱动模式
G管理模式第一定律:创新是突破企业原有模式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制度创新的先导,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企业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企业创新的第一制造者,企业的组织安排是企业创新的载体,创造性思维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企业像企业家,企业家反身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企业家首先要有个人生涯规划,同时要正确评估自己的“人性假设”和管理理念。
392股权资源优化模式
G管理模式第二定律:企业中最稀缺的资源决定企业的股权结构。社会中的资源只有经过企业家之手配置后才可能成为股权资源。股东的个人综合素质及股东构成是股权资源优化的前提,也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股东是G管理模式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G管理模式认为,配置股权资源之前,应对股东个人偏好进行优先整合。
393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G管理模式第三定律:企业剩余索取权有向人力资本倾斜的趋势。G管理模式认为,企业的经营成果除了产品和劳务外,还有资本增值、品牌形象,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作业、技术、管理、经验等知识体系和特有的人才结构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经营成果构成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能力。
394互为客户式网络组织结构模式
G管理模式第四定律: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源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G管理模式认为,在一个企业中可根据部门的作业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针对生产作业部门可能采用直线制,针对销售部门可采用事业部制,针对技术开发部门可采用矩阵制等。这些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共同存在于企业中,形成一个网络组织,各个节点就是企业的决策终端。从“权力集分循环”回归“网络组织自律”是组织结构演变的大趋势。
395企业柔性战略模式
G管理模式第五定律:实现战略的环境约束比战略本身更重要,战略有柔性化的倾向。G管理模式认为,企业的战略应该是柔性开放的,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并且应随时与环境进行能量与信息交换,这样企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396资源导向型理性决策模式
G管理模式第六定律:企业员工都有成为决策者的愿望。
397信息情报快速反应模式
G管理模式第七定律:企业家是企业的司机,信息是企业的方向盘,信息预警系统是企业的红绿灯。信息是决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信息原则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之一。重要的信息,对一项事业可起荣枯兴衰之力,对一个企业可具浮沉成败之功。对于领导者来说,其最高艺术在于能够最敏捷地掌握信息资源,最有效地运用信息资源,做出决策,从而创造出重大业绩。
超常规作业模式
G管理模式第八定律:经营最优境界是超常规作业的结果。常规作业只能使企业缓慢发展,超常规作业则可以使企业快速成长,达到经营最优境界。超常规作业的中心是加速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流。超常规作业的基础是常规作业。
398全程核心能力营销模式
G管理模式第九定律:营销是文化导入过程。G管理模式认为,营销活动在产品进入设计者脑海时就开始了,是营销的主战场。营销过程是全方位的概念导入过程,最高层次的营销是文化模式营销。G管理模式的营销理念是“人格平等、价格公平”,主张“客户是上帝”。全程核心能力营销突破了产品营销理念的局限,将企业中各种核心能力都看成是产品,将其在市场中销售,使企业从营销产品转变成营销企业。
399人力资源动力模式
G管理模式第十定律:人性是管理的出发点,是管理互动的核心。G管理模式的人性假设是多维博弈人性假设。管理场中的人在多维博弈人性的驱动下追求人生的最优境界。G管理模式通过弹性单薪制度、人员动态稳定机制、专业资深职位制度、股东个人偏好的整合等独特的模式追求管理最优境界。
400企业文化扩张模式
G管理模式第十一定律: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不可仿制的。文化是一个透明的、抽象的、行踪不定的精灵,漫游于企业管理场中。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以各种产品、服务、策略、理念等形式出现。企业就是一个文化场,管理场根植于这一文化场中。由于企业文化以物质形态出现就决定了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复制到新的经营环境中。企业可移植文化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
401企业全面再造模式
G管理模式第十二定律:企业再造周期有逐渐缩短的趋势。G 管理模式认为,企业的全面再造是企业新生的开始,只有经过无数次企业再造的企业才是真正经久不衰的企业。企业再造的关键是选准再造的切入点,正确地选择企业再造的切入点是企业再造的前提。再造意味着扬弃,意味着创新,意味着新生。
402IOS…X操作系统
标准型场变管理模式,指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最符合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根据G管理模式的要求,按照IOS…X实战操作系统构建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G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准则和理论来指导企业去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建立最合适自身的管理模式。其中I代表理念,O代表运营,S代表策略,X代表运用G管理模式的机构。
403四种内在场力PECK分析模型
G管理模式认为,企业中四种内在力量决定着管理模式的基本定位,它们是权力(P)、经济力(E)、知识力(K)和文化力(C)。企业四种场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内涵、因素
场力内涵影响因素企业管理场力权力企业中各类权力的运用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强制性作用力企业集权与分权状况,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领导方式与管理风格经济力企业资产运用和收益分配对经营管理活动的驱动力企业的资源禀赋,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收益分配的动力机制知识力企业拥有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产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驱动力知识的积累程度
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习知识的能力文化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驱动力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企业文化的适应性跋
几枝钢笔、数瓶墨水,一鼓作气地画。
接过文稿,心里的感觉和手上的感觉一样,沉甸甸的。690条简要“条款”,无迹可寻,仿佛进了一个生硬的概念迷宫。苦闷中气恼不知是谁的鬼点子,为抽象的理论配生动的形象。管理是陌生的领域,愁煞了我。文学体裁的插图和连环画我是轻松自如的,到俄罗斯,到非洲写生,画遍天下我不怕。可是这次画笔重了。我后悔接稿时没有深切体会到从抽象的理念中挖掘可视美的难度,在出版社对光明老师铿锵承诺:“三个月交稿。”
细琢磨,抽象画家连文字都不依托,照样手下生辉。闪念如醍醐灌顶,文字有了动感。690条,串联起来像一条河——穿越时空的管理思想的长河。两岸一路璞玉浑金,星光灿烂。我背着画夹乘舟仰望。柏拉图向我招手,老庄向我微笑。我渐渐对眼前的文字爱不释手,非要和它们琴瑟和谐不可。艰难中喜悦这个鬼点子不错。鼓足勇气,相信在陌生的领域会有新的发现。
动笔之前我先认识和理解插图。插图,文中之图。但是插图艺术绝不是文字的附庸,更不是文字的图解“挂图”。它是再创造的过程。画家要既尊重文字,同时又不被文字所囿,画家的个性、艺术修养、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甚至人生观无不在图画中显现。
图文结合古已有之,“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明代陈洪绶的《水浒叶子》等作品堪称早期图文结合的范本。文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而图更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古希腊先哲也提出“画是哑诗,诗能言画”。鲁迅更切中要害:“书籍的插图原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走进了新的“读图”时代。文字、绘画珠联璧合的默契让读者的快感油然而生,一任精神世界澄明豁达。
这部画稿,既非连环故事画,亦不是文中插图,又兼而有之,是“速写插图连环画”。编排上“连环”,内涵上“插图”,形式上“速写”。动起画笔,豁然开朗,集中优势“打歼灭战”。春节就要到了,年味渐浓,我决心三个月,足不出户,闭门谢客,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破釜沉舟。
艺术创作似乎与速度不相干,而设定的时间不容怠慢。速写画法摒弃拖泥带水的僵腻描摹,注重轻松明快,生动活泼,用准确概括的造型来传达动势神态。毕加索、马蒂斯、威廉姆斯的插图就有速写的味道。读他们的画,我似乎看见大师的手像鸟儿一样在片片云朵中自由飞翔,敏捷的思维和超人的想像力实在令人折服。这是人生感念、是心引的笔录。速写简练,奥妙无穷。
蜗居大干,并不都像线条那样痛快流畅。任何艺术都是一种感情的流露。同时为了准确表达文字的内涵,着实让我绞尽脑汁,轻松线条的背后有许多步履蹒跚的苦涩。冷抽象的文字需要的是热血。有时抽象得不着边际的几句话我要苦苦读无数遍,嚼碎了文字也吐不出一点形象,手心出汗,头昏脑涨,灵感窒息。这个时候我只好停笔,破了足不出户之戒,出去游泳或是散步,或是醉酒明月。一觉醒来,茅塞顿开。无论三更还是子夜,急忙披衣伏案,月光透过天窗改变了方向,洒在我肩上,我的画笔刚毅坚定,生动形象跃然心中纸上,乐趣无限。有时为了更好地表现古代先哲的形象,我不得不离开画案在书架前爬上爬下,抽出平常束之高阁的哲学书籍,非把所要表现的人物“调档”不可,否则画起来心里没底。90天,难得这样专心在画案与书架之中穿梭,更难得与如此众多的管理大师对话。
收笔时恋恋不舍,不想结束这段苦乐交融的插图生活。而后开始用Photoshop编辑画作。这段生活不会结束,因为它的节奏和韵律。节奏简单,韵律却丰富得无以言表。
当我再次走进出版社大门,抱着金不换的沉甸甸的画稿,喜悦掺杂着忐忑。郭先生是作者,我是“画者”。相信我们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我们的作品是和谐的。
感谢经济管理出版社,感谢郝光明老师。
师爽
2005年5月
阅读全部内容,下载更多、更精彩的图书,请用手机登录书生读吧 d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