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企业系统的分工与组织
一般的企业都存在着明确的三级分工或三级组织:第一级,从事企业系统计划、控制等职能的计划管理部门。第二级,主要负责分配人力和设备,并协助第三级组织的工作。第三级,主要是负责经营管理的业务部门,它们旨在满足第二级计划要求作业的计划。这三级通常是稳定的,但在这个结构下的企业活动是灵活的。系统管理学派认为,这样的组织结构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其基本职能。系统管理学派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执行不同法律任务的三个子系统——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和作业子系统。要把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运用于上述三个子系统,才能取得应有效果。
209系统动态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莱思特和罗伯茨等创立了系统动态学,这是系统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系统结构、管理政策和时间延误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系统的动态特征。(2)和系统结构及所取政策有关的系统增长性预测定量化和实践问题。(3)如何确定一个基本结构以便有利于各种管理职能的有机结合。(4)在企业、公司、国家经济部门或其他系统内,信息、货币、订货、材料、人员和设备等各种流程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5)如何更有效地设计工业和经济等复杂的大系统。(6)如何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导结合起来。
210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都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它们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图表所示:
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观点概念的优化的实践的方法思考建立模型综合组织子系统战略的作业的协调的任务把组织同环境结合起来有效利用资源并实现目标把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结合起来
211系统观点一
整体是主要的,其余各个部分是次要的。
系统观点二
系统中许多部分的结合是它们相互联系的条件。
系统观点三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系统观点四
各个部分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挥作用。
系统观点五
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职能由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其行为则由整体对部分的关系来制约。
系统观点六
整体是力的系统结构或综合体,作为一个单元来行事。
系统观点七
一切都应以整体作为前提条件,然后演变出其各个部分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系统观点八
整体通过新陈代谢使自己不断地更新。
212系统分析一
系统分析的含义。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案。
系统分析二
系统分析的准则。一是在对各种备择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应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目的;二是要从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三是在进行系统分析时,既要考虑到当前利益又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四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五是抓关键,不要限于细枝末节。
213系统管理
系统观点和系统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资源的管理,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经营时,就叫系统管理。其特点是:(1)以目标为中心。(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3)以责任为中心。(4)以人为中心。
214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
该学派的管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要遵守一定的程序: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拟定对比方案——建立分析模型——对比各方案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综合分析或试验确定最优方案——实施方案和信息反馈。
215系统管理学派的特点
系统管理学派对管理的定义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系统分析、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系统管理学派认为,要进行成功有效的管理,就要对企业系统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以便找出关键所在。系统分析要求有严格的逻辑性,即在拟订方案前先要确定方案的目的、实现的场所、地点、人员和方法。现在任何一个现代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掌握的管理思想就是系统的思想。
216系统管理学理论评析
系统管理学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管理理论的出现同特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系统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科学,而系统科学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三论”,即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以及超循环理论和混沌理论,这些理论的新进展对系统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新的促进作用。
217数量管理科学学派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也有人把管理科学与运筹学看成是统一语,这是因为该学派正式成立始于1939年由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伯法等人。他们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
218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
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以求得管理的程序化和最优化。数量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或统计模式,并把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体系中,这种方法通常就是运筹学。所以该学派的狭义解释就是运筹学的同义语。其广义解释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当代的各种管理理论都可称为管理科学。
219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一
兰彻斯特和希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兰彻斯特在1915年就把数学定量分析法应用于军事,发表过关于人力和火力的优势与军事胜利之间的理论关系的文章。当时的英国军需部成立了防空试验组,由生理学家希尔上尉(以后成为教授)领导,应用数理分析方法来运用于防空武器。希尔被人称为运筹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二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年)。《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图表和数学公式。正是这些科学的计量方法,使得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三
霍勒斯·利文森。他于20世纪30年代把复杂的数学模型应用于传统办法难以进行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他最有名的研究工作之一是对一个小型邮购商店的顾客拒收邮购包裹的情况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拒收率大约占总销售额的30%。最常被顾客拒收的货物有两类:一类是较贵的订货,另一类是发货迟于定货后五天的货物。用这些数据,邮购公司很容易地对拒付费用和较高的快发费用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发货日期和发货数量。
220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经典著作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批管理科学(运筹学)方面的教科书,如韦斯特·丘奇曼、拉塞尔·阿考夫、伦纳德·阿诺夫三人合著的《运筹学入门》,爱德华·鲍曼和罗伯特·费特两人合著的《生产管理分析》,塞缪尔里奇蒙著的《用于管理决策的运筹学》,以及许多关于线性规划、决策模型、培欣决策法、对策论等方面的书籍。
221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一
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种功能关系。对企业组织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或功能关系的研究,都是从系统观点出发的。认为组织中任何部分或任何功能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或功能,所以评价一个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或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和所有的重要关系。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二
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该学派在创立的时候就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他们认为尽管各个学科对问题的描述各不相同,但如果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看,会对问题有更全面的理解,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除了计算机和数学以外,随着研究对象的不同,需要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会计学、物理学、化学等各种科学和工程技术。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三
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来解决问题。数量学派的重要特点就是模型化和定量化。把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按预期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将其主要因素和因果关系变为各种符号来建立模型以便求解。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四
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修改模型,求出新的最优解,通过模型来解决问题可以对问题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随着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其模型也逐渐复杂,以前的最优后来或许就不是最优了,这时就要不断地对模型进行优化。
222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一
认为组织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组织人”、“理性人”。他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追求经济上的利益会由于经济利益的激励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也满足自己。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二
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它和系统科学学派有紧密的联系。组织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益。在这个追求最大利益的过程中,是系统的整体利益最大,而不是系统的某个部分利益最大。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三
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有机系统。那么对于这个有机系统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就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对组织的看法四
组织是一个决策的网络模型。对于管理决策来说,其决策具有结构性,并组成网络,这样就可以应用计算的模型来进行决策。
223数量管理科学的管理方法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方法即模型法。描述性的,例如,盈亏平衡模型、排队论;规范性的,例如,决策理论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含有多种确定性变量,例如,盈亏平衡模型、库存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含有各种随机的变量,例如,决策理论模型、网络模型和排队模型等。
可以用下图来表述:
224模型法的使用逻辑步骤
(1)提出问题并阐述问题。(2)建立数学模型。(3)解出模型的答案,从而取得该系统的最佳效益的数量值。(4)检查模型及解的实际意义,深入了解这个解法的价值对实际预测的准确度。(5)对所求的解进行控制,就是要制定出当变量与函数发生某些变化时对方案能够采取调整的措施,以保证各种变量和关系都不走样。(6)把方案付诸实施。
225管理科学理论评析
“管理科学”理论把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管理领域中,为现代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学派重视不同学科的交融与渗透,这种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合作的方式有助于优势互补、开拓思路,形成更全面、更合理的决策。高层在决定管理决策的人员构成时,应该考虑到个人背景、知识结构上的合理搭配。因此由多种学科的人员交叉配合地进行研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管理方法。
226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管理是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来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227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一
伯恩斯和斯托克。伯恩斯和斯托克是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的人。他们对生产电子设备、机械产品和人造丝等不同产品的2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按照目标、任务、工艺,以及外部环境等活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稳定型”和“变化型”两大基本类型。“稳定型”的企业适宜采用“机械式”的组织形式,“变化型”的企业采用“有机式”的组织模式较为适宜。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二
钱德勒。他于1962年出版了《战略与结构》一书,强调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多种组织方案的论点。他对“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等近70个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变化机理研究后指出,组织管理结构是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战略本身又由于市场的、金融的、科学技术的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三
琼·伍德沃德。20世纪50年代,女管理学家琼·伍德沃德和她的助手们对英国南伊塞克斯的100家公司进行了广泛调查,在此基础上于1965年出版了《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证明了企业组织的技术分系统与结构分系统具有直接的相互关系。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四
劳伦斯和洛希。保罗·罗杰·劳伦斯和杰伊·威廉·洛希被称为是现代权变学说的创始者。1967年,他们合写《组织和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基本主张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按照他们的观点,组织结构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分散化和整体化。在企业结构模式上,根据工艺技术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把企业分为四种模式。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五
卢桑斯。他是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的教授,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一文,1976年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提出了用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卢桑斯是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权变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数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权变管理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六
弗莱德·E菲德勒。他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都可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与环境情景相适应。菲德勒从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组织领导问题,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使组织领导学从以往的形态学转向动态学。
228“稳定型”——“机械式”组织模式的特征
有一种严格规定的组织结构;有很明确的任务、方法、责任和与各个职能作用相一致的权力;管理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上级、下级垂直的命令等级;在组织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职务的权力和责任,而不是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229“变化型”——“有机式”组织模式的特征
有相当灵活的结构,可以不断调整每个人的任务;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等级控制;强调横向的联系而不是垂直的领导。在组织活动中,技能与经验居于优先地位,权力的分散以技术业务专长为基础,而不是以等级职位为基础,等等。
230企业的四种模式
第一,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组织设计按产品划分为各个事业部。
第二,外部环境变化较快,但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例如,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组织设计采取矩阵组织结构。
第三,外部环境稳定、工艺技术也较稳定的企业。例如,美国大陆包装品公司,组织设计采用直线职能制结构。
第四,外部环境十分稳定,而且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例如,美国麦当劳公司采用高度集权结构。
231卢桑斯的观念性结构
这个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环境,管理观念和技术。权变管理就是要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同一种能最有效地达到目标的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联系起来。
那么,管理变数(过程的、计量的、行为的、系统的)如果
环境变数
(外部——社会的、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
(内部——结构、过程、工艺)
卢桑斯的观念性结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