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儒家弟子需要研读经典?因为只有明了的更多才能在站在前辈的经典之上有更新的阐发。每一篇千古雄文的撰写,每一本新经典的发表,都是后人站立在前人肩膀上的瞭望和呐喊。
儒家讲究三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立德最难,立功第二,立言最易。
在儒家看来,能够立德的都是圣人,一举一动皆为万世楷模;其次是有功于天下的“平天下”者,他们立功,解决当世最大的难题;再下来便是立言者,他们撰文著书,声明千秋,其优秀者千载传送,身没名存,庇家业数代。
这些重重说到底都是天道对其完善者、阐释者、传播者的庇佑。只要天道至理一天没有被人阐述清楚,天道一日没有完成,世上还有一方可以传播天理之地,儒家的力量便一日可以存在。
“还真是够取巧的门路啊!”李静轩在心底洒然一笑。既然明了儒家修行的根源,李静轩自然对儒家所行的种种异术,不再不解的视之为“玄幻”。
他明了的点了点头,随之询问夏棣:“那么老师,我该怎么进行儒家门法的修行?”
“儒家修行大约有三个途径:一个是立言,写文也好,作画也罢,吟诗篆曲也成,只要你有能够传颂于世间的作品,你便能迅速的获得一定的才气。这些才气将汇聚在你的身体里,改善你的身体和气质,让你拥有‘力量’;第二个是习文,通过习文读书,不断增加自己对圣人经典的理解,进而储存才气,为立言做准备。一般来说,世间的大多数读书人走得都是这条路,这也是儒家中的正途……”夏棣说道这里微微的顿了顿,一时间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这是正途,有正肯定有偏……那偏途又将如何?”夏棣的停顿让李静轩把握到了,他当下追问夏棣。
“偏途?”夏棣微微一愣,随即苦笑起来:“偏途是有点偏,他看上去不像是儒家的正道,更像是巫卜之道。若不是你的时间确实不够,我还真不想将这法门说给你听。”
“呃,究竟是怎样的法门呢?”李静轩不解问。他对夏棣如此藏藏掖掖的举动更加好奇了。
“才气转移法……取一文宝,由大儒施为,将文宝之上的才气转移到你的身体里,开启你的智识。这会令你头脑大开,智慧大展……不过,因为这个法门太偏,才气获得的太容易,所以……被施为此法的人最后没有一个能够进阶正义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毫无前途的偏门!”夏棣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一刻,他抬起头来真切的望着李静轩:“怎么样?这法门可谓是麻烦多多,而且没有丝毫的前途,唯一能够做到的不过是让你拥有一身的才气,进而能够运用儒家争斗的各种法门作战——就是这样,你也决定接受么?”
“时间已经不多了啊!”听夏棣如此说,李静轩沉默了好一会,才无可奈何的扬了扬眉头:“对于我来说,往后的日子虽然很长,却早已不够我从头开始学习启蒙了。”
“事情已经这么急切了么?”夏棣喃喃自语:“既然这样,那我就用这一件文宝为你启智吧。”他稍稍沉吟了一下,随即从自己的储物戒指中翻出一本看上去很有些古朴的书来。
李静轩端看这本书,瞅着他那非金非玉,非纸非皮,样式古朴的书卷,心中突然一动,故作好奇的夏棣:“老师,这是什么?”
“《幻天录》的下卷。此乃儒宗文宝,乃上古幻儒道的传承。上古后期,幻儒道横行于天下,盛极一时,然而其立基不稳,只有这下卷应用之法门,而没有上卷修行之经典,做了很多错事下来,成了天下人人喊打的罪恶渊敝。最后被儒门宗师覆灭。幻儒道的余孽据说逃亡北方妖蛮之地,创下了幻天门。祖灵殿崛起之后,幻天门被祖灵殿所并,其功法也被修改得七七八八。幻道的传承彻底被灭绝了。到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懂得这些。这《幻天录》在我儒门之中也显得无用,用来给你开智是再好也不过的了。”夏棣开口解说道。
“儒宗文宝?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什么独一无二的东西了?”李静轩诧异的扬了扬眉头。
“当然!独一无二的东西就算再怎么没用也不可能给你启智啊。这本《幻天录》的下册不过是当年文宗大人从经典库里摘抄下来的练笔之作而已。虽然级别够了,但其所蕴含的天道之论却是不多,就算被毁了,也不用着担心。”夏棣很是肯定的说道。他一边说,一边拍了拍李静轩的肩膀:“怎么样,做好准备了没有?”
“嗯!”李静轩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做好准备了!你就赶紧开始吧!”他小声的催促起来。
“行,既然你都这么迫不及待了。那我自然……”夏棣点头,随即开始施法。他轻轻的扬起自己的手,将那本《幻天录》打着旋儿浮在李静轩的头顶,随手捏了一个法决,激活了书中的才气。
第五十一章 学习开始
才气加身的感觉不是那么美妙。李静轩不晓得别人的感觉究竟如何,总之他被自己的老师夏棣来了这么一招才气加身,感觉却不是很好。在金色的光芒之中,李静轩只觉有无数的针密密麻麻的刺激着自己的肌肤。它令自己感觉到疼痛,麻痒,酥软。一时间,他体内的元气胡乱游动起来,似乎有朝走火入魔方向发展的迹象。这一刻,他的脸上不由自主的显出一丝难过的神情。
“赶紧收束自己的元气令其规范……”夏棣看到了李静轩脸上的痛苦,他先是微微一愣,旋即会意过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下,他在李静轩的身边断声大喝,将鼓荡着元气的话语送入李静轩的耳中,令他猛地清醒过来:“不要过于紧张,才气也是一种气,它也是能够依着筋脉游走的。只是它增多的方式与元气不同而已。你现在修炼元气小成,初入你体内的才气本能的被你的身体视为异种真气。你不必想那么多,只需好生引导,用你的元气包容它,带动它,将它纳入你的檀中穴即可。才气,是以檀中穴为丹田的。”
“明白了!”夏棣的说法听在李静轩的耳中令他轻轻的点了点头,作为一名吃得了苦头的修行者,他当下就按夏棣说得去做,忍着身体上传来的种种不适的感觉,将元气于经脉中运行起来,一点一点的去包裹刺入自己体内的才气。
包裹?
没错,是包裹而不是融合。
在李静轩看来,这些进入自己身体里的才气,虽说也是一种气,但他和自己身体里生成的元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元气如水,那才气似乎就如油一般,两者能够混在一起,但依旧有相应的界限。油是油,水是水俱不相同。
那么如何将界限如此分明的“油”灌入自己的经脉中,让它顺着自己的经脉滑动,一招自己的意思挪运到檀中****呢?
李静轩想到了绞丝法。也就是将才气视为一根丝线,以自己的元气将其包裹缠绕起来,以此将其纠合和一股,然后在经脉中移动。
李静轩认为这样应该能起到顺利挪移的作用。
而事实上的情况,也真是如此。
而且,这样一绞,游走于经脉中的“气”本能的粗壮了许多,其运转的速度似乎也更加迅捷。在同样的意念掌控之下,使用这种“绞合气”进行挪运的效率似乎比一般元气要快上三成——这已是一个相当了不得的增幅了。
“唔,看来我以后的经常运用这样的方式来挪运元气。这能令我的元气输出运行变得更加有效。”李静轩暗自想道。
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至于眼下,在李静轩自身静下心来心分二用:一边谨守灵台,不为外感所激;一边操控元气令其按照原本的运转轨迹行动,在挪运周天养气培元的同时,也将没入自己体内的才气,一点一点的挪运到檀中****,将其储存在里面。
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他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从航行第一天的掌灯时分开始,到航行第四天的傍晚,足足经过两天两夜的漫长之后,夏棣才将那本耗光了才气的书从李静轩的头顶上拿下。
此时,这本原本就显得十分古朴的书卷,此时显得更加陈旧,其上所流转的莫名光泽消失了,只留下泛黄的书页在执拿的过程中颠颠的颤抖着,一副随时随地都要散架的模样。
“感觉怎么样?”夏棣将那书卷轻轻的反到了一旁,开口询问李静轩。
“有点怪异,只觉得胸口有些涨涨的,好像随时都要爆炸的模样。”李静轩微微的皱起了眉头,用手轻抚自己的心口,如是诉说着自己的感觉。
“那是你一下子凭空增加了这么多才气的远古。现在你才气量已经达到了志学的巅峰,甚至还有些许超出。只是这完全是外来的,你突然具有了这么大的‘力’,也无怪你承受不住了。”夏棣一眼看出了李静轩眼下说面临的问题,小声的为他解释了一番:“你现在就像是挥舞着大锤的就小孩子一般,怎么看都有些怪异。”
“那,要怎么消除这些不谐的感觉呢?”李静轩连忙追问道。要知道出现这种不和谐感觉的可是他自己的身子,他可不想让这样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某一天突然发作起来,要了自己的性命。
“该怎么办?我想老师肯定有办法的。”李静轩急切的望着夏棣,希望他给自己指点一条明路来。
“正如我和你说的那样,才气和元气不同,是没有办法通过挪运元气,流转经脉来增强的。你想要加强对这些外来才气的掌控,就必须沉下心来研习文章。如同普通学子那般。”夏棣微笑着解释道。
“这不是和原来没什么两样么?”李静轩轻轻的挑了挑眉头:“如此不是又回到了耗时长久的老路上去了?”
“不,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你体内有才气,而这些才气又会随着时间的逝去一点一点的开发你的智识,所以你和那些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学子还是有所不同的。简单的说先拥有才气的你在学习上会比他们快上许多。”夏棣微笑着说道。
“啊……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能够快速的学习,这正是我说希望的。”李静轩闻言顿时欢喜起来。不过,他欢喜了一阵便放下了:“先拥有才气在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是一件好事啊。为什么这么好的办法,没有被推广开来呢?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害处么?”
“害处?这个办法的害处,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无非是因为一点,太容易获得的东西是没有人会去珍惜的。所有的知识若是自己一点一点习来,你肯定会很珍视它,并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沉淀。而这个办法,却是让整个学习的过程变得短暂,虽然最终获得的知识没什么差别,可从过程里获得的心性培养也就没有了。这对那些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大害。”夏棣叹息着解释了一番:“修行也是修心,心性差了自然就走得不远。这是你以后需要克服的问题。”
“我明白了!”听了夏棣的淳淳教诲,李静轩点头接受。
他当下活动了一下盘坐了两天两夜稍微显得有些麻木的身子,旋即开口询问:“老师,现在我有才气了,接下来我该如何修行?”
“你已经大略懂了论语和易经,那下面就该将四书五经剩余的学问都了解一遍。”夏棣思索了一下,开口答道。他一边说,一边走到船舱一角的木箱子里,从里面掂出几本书来,交到李静轩的手中:“你先看看四书吧。《论语》,你已经会了一些,那接下来就把《大学》、《中庸》、《孟子》学会。这里有四书中的另外三本,还有一部《四书章句集注》,你可以拿回去好好研读一番,最好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当然,这一点对你这个新手来说或许有些不太容易,那么我就提上稍低一些的要求——我希望你能将这些书都背下来,在七天的时间里。”
“《大学》、《中庸》、《孟子》再加上《四书章句集注》……这里面的经典正文再加上七七八八的释义解说,不怕有十万字。七天里背下十万字的内容,老师……你确定你没有开玩笑么?”李静轩觉得夏棣的要求有些太为难自己了。
“这很难么?”夏棣笑着看向李静轩,甚至有些调皮的朝他眨了眨眼睛:“不要被表面上的文字给吓着。事实上,你大可试一试……我想你真正尝试了一回之后,你就会明白这并会很难了。”
“是吗?”李静轩听夏棣如此说也不好继续申辩下去,当下便捧着夏棣交给自己的书籍转身返回了自己的舱室之中。
在和同舱室的唐河打了一个招呼之后,他便就着豆大的油灯光亮轻轻的翻开了《中庸》的第一章,俯下身去阅读起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古人的经典,讲究的是微言大义,字字珠玑。《中庸》里的内容自然也不曾例外。《中庸》的第一章不过,一百来字,其所申明的道理却是十分玄奥的。依着《四书章句集注》里的解释,似乎要将其释义文字翻上数倍不止。
“微言大义,什么叫微言大义?我这算是明白了。”李静轩无奈的皱起了眉头。作为一个穿越者,说实话他对这些是完全不感冒的,可由于这些和控制自己体内那鼓胀到了极点的才气息息相关。为了能够尽快平抑这鼓胀的才气,李静轩就算再不愿意,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开动脑筋,背诵起来。
背书,尤其是背诵古文,在李静轩原本的想法中是难于登天的事情。可此时,真真切切的开始记忆背诵了,李静轩却意外的发现,事情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他不过将这《中庸》的正文和相关在《四书章句集注》里的释义看了一遍,心中便已经将其记下了七八成、待到通读两三遍之后,他已然将里面的内容完全记忆下来。说背诵,他只要一闭上眼睛,便有偌大的经文呈现在直接的眼前。这已经不是背书,而是直接在读书了。
“这是才气的作用么?”李静轩闭上眼睛,仔细的体悟了一番,发现自己所看的那些文字,此时正字字鲜明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却是一个也不曾黯淡,而支持这些文字显形的,不是旁物,正是刚刚没入自己身体之中的那些才气。
“没想到才气还真有这样的作用。也难怪,老师会下令让我在七天之内将这四本书都背下了。有这才气做支撑,想背下这些书哪里还有困难?唉……这总算让我松了一口气啊。”李静轩如是想着。
他原本高高提起的心顿时放下,紧绷的心情一下松懈起来。而随着这心弦的放松,原本一直没有感受到的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这叫声令李静轩惊醒起来,这一刻他真切的感到了饥饿。
第五十二章 心法修行
天亮要亮了,蒙蒙的天光从东边的水天相接处亮起,随即泛出点橙黄的色泽。随着时间的推移,橙黄色不断扩散,并越来越浓,水天相接处已成为紫色。
紫气东来,正是一日修行的最好时节。早在半个时辰前就来到这里等待的李静轩由此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将这日升月落交替之际产生的一口先天紫气纳入自己的丹田之中,由是而开启了新一天的修行。
打拳,练气,诵读经典,研习文字,写字绘画,这便是李静轩这一日下来的功课。因为拜了夏棣为师的缘故,他一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就去找夏棣,而夏棣也认真的为他解答他所不了解的种种。
呼呼数天过去,海船已经在洋面上航行了数千里之远。而船只本身的封闭性,也让众人彼此之间更加容易熟悉和习惯。
渐渐的,他们都明了了李静轩的行止规律,对他在楼船前甲板上所做的一切看惯了,心中也逐渐不以为意起来。大家都习惯了,自然没有什么人去围观李静轩的行动。而李静轩的修行也因此而得了一份安宁。这份安宁,让他可以肖想更多,琢磨更多。
“……儒家的典籍,述说的大都是道德心性,讲的是为人处世之道……虽说微言大义中总包含了许多高深的理论,但学得这么多经典,除了让我的心思更加沉静之外,并没有更多的溢出。或许我日后读书破万卷了,可以从里面领悟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还不行,我的时间不够啊!”李静轩苦恼的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