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二次大战,自行火炮得以迅速发展,仅前苏联就发展了5 种口径,9 个型号
的自行反坦克炮。在3 年左右的时间内,就生产了31000 辆自行反坦克炮,在战
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以来,由于强调机动力、火力、防护力的有机协调,
自行火炮的发展倍受重视,大有取代牵引火炮之趋势,目前,几乎所有牵引式火
炮都研制了自行式火炮的派生型。
自行火炮按重量可分为重、中、轻三型;按行驶方式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两
种;按装甲防护程度可分为全装甲(封闭式)、半装甲(半封闭式)和敞开式;
按火炮种类可分为自行加农炮、自行榴弹炮、自行高射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
无坐力炮、自行迫击炮等。
自行火炮有哪些特点?
自行火炮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好。最大时速30~70公里,最大行程250 ~
700 公里,具有良好的越野能力,能协同坦克作战,亦能随机械化部队一同高速
机动,战斗中可执行防空、反坦克、远、中、近程对地面目标攻击等任务。有的
自行火炮还能用飞机紧急空运至战场前沿,从而更加有效地提
… 页面14…
高了其机动能力。如美国203 毫米自行榴弹炮可以在30分钟内分解为底盘和
炮身两大部分,以便实施空运。
▲法国的AUFI…CTI155 毫米自行火炮火力配系合理。由于自行火炮是车辆与
火炮的混血儿,什么样的炮都可以往车上装,所以如果使用数辆自行火炮便可迅
速形成防空、反坦克和对地面攻击的合理而有效的火力配系,战场上能形成全方
位攻击态势,并能据目标的不同,最大程度地发扬火力。
防护力较强。自行火炮是一种克服了牵引式火炮要靠别人牵引的缺点,吸收
了坦克装甲防护好的优点而集合成的一种武器系统,早先的自行火炮多为轮式、
敞开式无装甲自行火炮,而现代自行火炮大都采用坦克、装甲车底盘,履带驱动,
装甲车体的装甲厚度可达10~50毫米,且具有三防(防核、生、化沾染)和防侵
蚀的能力。在装甲防护方面它没有披装那样厚的装甲,其自重较小,故可装比同
样底盘的坦克更大口径的火炮,以更大的威力去掩护坦克冲锋陷阵,二者可谓是
相得益彰,各有千秋。
什么是加农炮?
加农炮是拉丁文Canna 的音译名,原文即管子的意思。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
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它最早起源于14世纪,到16世纪时,欧洲人便开始
把这种身管较长的炮称之为加农炮,当时身管长为16~22倍口径。18世纪,身管
长一般为22~26倍口径。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 ~108 毫米之间的加农炮得
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 米/ 秒,最大射程30公里。
本世纪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 米/ 秒,最大射程达35公里。
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60年代水平。
加农炮按口径可分为:小曰径加农炮,75毫米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
毫米;大口径加农炮,130 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
行式和装载到坦克、飞机、舰艇上载运式4 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
空炮、舰炮、海岸炮均属加农炮之类。
加农炮炮管长度一般为40~70倍口径,所以射程较其它类型的火炮都远,例
如,美国175 毫米自行加农炮,最大射程32。7公里;而口径比它大的203 毫米榴
弹炮,最大射程却只有29公里。因此,加农炮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攻击敌纵深目标,
也可作岸炮对海上目标轰击。
▲中国台湾国民党陆军155 毫米M109自行加农炮
什么是榴弹炮?
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面目标的野
战炮。榴弹炮按机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其中,自行式榴弹炮主要
有前苏联的74式122 毫米自行榴弹炮,美国M109A2式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英国
As90式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法国F1式155 毫米自行榴弹炮,日本75式155 毫米
自行榴弹炮,美国Mli0A2式203 毫米自行榴弹炮等。
… 页面15…
榴弹炮弹道较弯曲,弹丸的落角很大,接近沿铅垂方向下落,因而弹片可均
匀地射向四面八方。榴弹炮可以配用燃烧弹、榴弹、特种弹、杀伤子母弹、碎甲
弹、制导弹、增程弹、照明弹、发烟弹、宣传弹等多种弹药,采用变装药变弹道
可在较大纵深内实施火力机动。
榴弹炮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早在17世纪欧洲就把这种射角很大的炮
称为榴弹炮,19世纪开始采用变装药,一次大战时炮身长为15~22倍口径,最大
射程达14;2 公里。二次大战中,炮身长为20~30倍口径,最大射程达18。 、公
里,初速为635 米/ 秒,最大射角65“。目前,炮身长为45倍口径,英国的As90
式155 毫米自行炮正在研制52倍口径,最大射程为24公里,采用火箭增程弹可达
30公里,初速为827 米每秒,最大射角75”。
我们又称这种长身管的榴弹炮为加榴炮。
▲法国155TR 型榴弹炮目前装备使用的榴弹炮口径系列,西方国家(美、英、
法等)为105 毫米(射程17公里)、155 毫米(射程24公里、增程弹30公里,新
弹种的40公里以上)、203 毫米(美);原制式口径为122 毫米及152 毫米(射
程分别为15。3公里及17。3公里)。
新型榴弹炮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
榴弹炮是陆军的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炮种,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以及战
后以来广泛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使榴弹炮经历了一场革命,成为野战
炮中的伎伎者,很有发展前途。纵观80年代以后服役和目前正在研制中的各型榴
弹炮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自行与牵引并重,以自行为主。现代陆战场的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战场流速加快,机动能力增强,在敌立足未稳之际,便将雨点
般的炮弹倾泻于阵地前沿,摧毁其有生力量、装甲车辆、炮兵阵地及设施,为适
应这一战术需求,各国都非常重视自行式榴弹炮的发展,如80年代以来服役的美
M109A2式、法F1式和英AS90式都是自行式榴弹炮。英国最新研制的AS90式155 毫
米自行榴弹炮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可达53公里每小时,最大公路行程为420 公里,
爬坡度60%,侧倾度25%,可以通过高达0。75米的垂直障碍物,跨越宽达2。8 米
的壕沟,涉水深度可达1。5 米。AS90采用全焊接装甲炮塔,装甲钢板最大厚度为
17毫米,可防直射距离内的7。62毫米枪弹,100 米距离内的14。5毫米穿甲弹及格
弹破片。炮塔上配用39倍口径炮管,但正在研制52倍口径新型炮管,其射程可达
24。7公里,发射火箭增程弹时可达30公里。
射程和射速有较大提高。现代战争是不见面的战争,远战兵器往往能先发制
人,能压制敌军地面炮火,能迅速取得火力优势。因此,提高榴弹炮的射程已引
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初速小是榴弹炮的一个主要特点,要想提高射程,就必须先
提高初速。美国通过改进炮身和装药(即加长炮管和增大药室),提高了膛压,
进而提高了初速,从而使射程有较大增加。例如,其155 毫米榴弹炮的初速由564
米/ 秒提高到820 米/ 秒,增大了45%:射程由14。6公里提高到18公里,增程23。9
%。另外,还使203 毫米榴弹炮的初速由594 米/ 秒提高到710 米/ 秒,射程由
16。8公里提高到20。6公里。目前发射火箭增程弹的榴弹炮射程已达30公里以上。
要想有效地压制敌人,除提高射程
… 页面16…
外,还需提高射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向敌阵地倾泻最多的炮弹,造成最大
的破坏性杀伤。为此,许多国家都很强调前20秒钟的急速射射速。目前,瑞典FH77A155
毫米榴弹炮的射速为3 发/8秒(6 发/20 ~25秒);法国TRFI式155 毫米榴弹炮
的射速为3 发/18 秒。
研制制导炮弹,增强远距离反活动装甲目标能力。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精确制
导技术的发展,制导炮弹和具有自动寻的能力的灵巧炮弹相继装备使用,从而大
大提高了榴弹炮的命中精度,使之具有导弹的某些特点,而在破甲、杀伤等方面
又优于导弹。如美国的155 毫米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铜斑蛇”,对20公里外坦
克射击,命中概率高达80~90%,散布误差0。3 ~1 米。
德国、瑞典也研制了激光、红外制导迫击炮弹,除“铜斑蛇”之外,用203
毫米榴弹炮发射的还有美国的“萨达姆”遥感反装甲炮弹,可分离出3 个子弹头,
具有毫米波自动搜索、识别、判断和攻击的能力,能击穿70毫米以上的坦克顶装
甲。
坦克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坦克炮是一种安装在坦克上的加农炮,按坦克特殊要求所制成的火炮。
坦克炮多用于直瞄射击,弹道平直。坦克炮分线膛炮和滑膛炮两种,具有方
向射界大、发射速度快、命中精度高、穿甲威力强和火力机动性好等特点。
坦克炮大都采用旋转式炮塔,既可保护乘员和炮尾免受敌火力损伤,乘员可
直接从炮塔顶部观察战场态势,以发现和跟踪目标,又可使火炮360 环射。
坦克炮的口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57毫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85毫米,目
前最大为125 毫米。在滑膛式坦克炮中,口径最大的是前苏联T72 、T80 等主战
坦克装备的125 毫米滑膛炮,德国的“豹”和美国的MIAI主战坦克均采用120 毫
米滑膛炮。在线膛式坦克炮中,目前口径最大的是英国“挑战者”号装备的120
毫米线膛炮,改进前的美国Ml坦克和以色列的“梅卡瓦”
坦克均采用105 毫米线膛炮。
坦克炮的身管一般装有抽气装置,有的还装有热护套。坦克炮不能象榴弹炮
和迫击炮那样进行大仰角发射,其仰角一般仅有20~30,但方向射界大,可360
“旋转发射。由于受坦克车内空间的限制,坦克炮所带的弹药基数较少,一般为
40~50发左右,英国”挑战者“号坦克最多,也仅为62发。
▲西德“豹”Ⅲ坦克方案之一的VT1…2 ,装两门120 毫米滑膛炮坦克炮主要
是反坦克,是用以弥补反坦克导弹的近距离死区,以在1 ~2 公里近距离格斗为
主,再远的距离则由各种反坦克导弹去完成。坦克炮的射击方式主要是直接瞄准
射击,射击时坦克可以停止前进、也可以进行行进间射击。
坦克炮配用什么炮弹?
坦克炮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对方的坦克,它是通过发射反坦克炮弹来完成这一
任务的。当前坦克炮配用的反坦克弹种以尾翼稳定的长杆式次口径脱壳穿甲弹为
主,同时还配有空心装药破甲弹及碎甲弹。
… 页面17…
尾翼稳定的长杆式次口径脱壳穿甲弹,靠火炮赋予它的机械动能将坦克的装
甲击穿。随着坦克装甲防护能力的不断提高,穿甲弹也从普通穿甲弹、超速穿甲
弹、旋转稳定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发展到现在的细长如箭的尾翼稳定的脱壳穿
甲弹了。穿甲弹穿透装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射时的初速,当前苏制125 毫米滑
膛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初速已达1800米/ 秒,这种反坦克炮弹作用可靠,毁伤威
力大,一旦穿透装甲,必将车毁人亡。
空心装药破甲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反坦克弹药。由于最
古老的反坦克穿甲弹当时面对加厚的坦克装甲已无技可施,于是出现了这种弹。
它对装甲的破坏作用不是象穿甲弹那样是靠机械动能,而是靠弹丸本身装填的炸
药释放的化学能,巧妙地利用了聚能作用(尤如经过凸透镜会聚的阳光,可以把
纸烧穿)大大提高了穿透装甲的能力,推动了反坦克武器的大发展。由于它不要
求发射武器的高初速,武器的作用只是把弹准确送到目标上,穿透目标全靠弹丸
所带的炸药,于是除了火炮能发射破甲弹,小至手持反坦克火箭、反坦克手榴弹、
枪榴弹,大到各种反坦克火箭、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子母弹等其破
甲的原理都一样。
碎甲弹也是靠弹丸所携带炸药在目标处爆炸时所释放的化学能,所不同的是
它是通过把塑性炸药紧贴在装甲的外表面上起爆,利用爆炸波在装甲介质中的作
用将装甲内表面撕裂而对车体内的人员、设施进行毁伤的,其实装甲并未被穿透,
只是内表面产生了崩落效应。
什么是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是一种采用直接瞄准、专用于对坦克和装甲目标进行攻击的火炮,
曾用过战防炮之类的名称。反坦克加农炮具有身管长,初速大、弹道低伸,瞄准
速度和发射速度较高、弹丸飞行速度快等特。反坦克炮按机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
自行式,按炮管结构可分为滑膛炮和线膛炮。
自行反坦克炮是一种车炮结合,能够自行机动和发射的反坦克炮。按行动部
分结构,它可分为履带式、半履带式、轮式和轮履合一式等;按防护程度,可分
为全装甲式和半装甲式自行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自从1916年英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坦克以后,坦克与反坦克武器
的发展日臻完善。当时,德军用来对付英法坦克的主要武器是77毫米野战炮。一
次大战以后,瑞典、德国等相继发展了20毫米、37毫米、47毫米反坦克炮,由于
当时坦克装甲厚度只有6 ~18毫米,所以许多国家认为用37毫米反坦克炮发射钨
芯穿甲弹足以穿透坦克装甲。
1941年,德军将一辆苏军KBI 型重型坦克围困了3 天,先是调了一个炮兵连,
用6 门38式50毫米反坦克炮向苏军坦克射击,结果炮弹全被反弹,无法击穿装甲
;夜晚德军又派12名工兵用炸药炸,仍朱奏效;之后又用6 辆坦克进行轰击,结
果苏军坦克被击毁。后查明,虽先后发射了上百发炮弹,但只有2 发88毫米炮弹
击穿了装甲。在二次大战中,随着重型坦克装甲厚度猛增至70~100 毫米,反坦
克炮的口径也随之增大到57~100 毫米,战前那种认为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就能
摧毁坦克的说法,在苏军KBI 坦克中弹百发
… 页面18…
未能击穿的事件发生之后,便很快得以纠正。二战中反坦克炮得以迅速发展,
仅前苏联1943年就生产了23200 门,当时反坦克炮的初速就已达900 ~1000米/
秒,穿甲厚度在1000米距离上可达70~150 毫米,有的可达200 毫米(如前苏1944
年式),使用的弹种已有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穿甲弹
等,有的国家还配装了自行反坦克炮。
战后以来,对于是否发展反坦克炮出现了一些争论,因为牵引式反坦克炮大
笨重,不如使用反坦克导弹灵便,自行反坦克炮又和坦克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
相似,所以象美、英等国就没发展这种装备,只有苏、德、奥地利等国仍沿袭二
战时的传统,继续发展反坦克炮。现代反坦克炮的水平和坦克炮水平差不多,口
径为90~125 毫米,初速最大为1700米/ 秒,直射距离1700米,最大射速12发/
分,战斗全重5 吨,配用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等。
前苏联125 毫米反坦克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垂直穿
甲厚度可达500 毫米。
什么是火箭炮?
火箭炮是利用火箭发射架(或管)发射火箭弹的一种大威力面杀伤武器系统
的总称。火箭弹靠自身携带的发动机为动力向前飞行。它能有效地对付暴露的集
群目标,能迅速、突然、猛烈地以饱和火力打击敌人。
早在公元969 年我国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为动力的火箭。当时的火
箭很简单,就是把药筒绑在箭上,点燃药筒后,火药气体向后喷出,利用喷气的
反作用力把箭推向前进。根据这一原理,宋朝时已制成有32支火箭齐射的“一窝
蜂”、有49支火箭齐射的“飞帘箭”、甚至有100 支火箭齐射的“百虎齐奔箭”
等。到公元1260年左右,火箭武器随元兵西征,才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1939年,前苏联制成b ,M13 型火箭炮,即俗称的“喀秋莎”火箭炮。
这种火箭炮采用多轨式定向器,一次齐射可发射16枚132 毫米弹径的火箭弹,
该弹离轨速度70米/ 秒,最大速度355 米/ 秒,最大射程8。5 公里,能在7 ~10
秒钟将16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再装填一次约需5 ~10分钟。一个由18门BMiI3
型火箭炮组成的炮兵营,一次齐射,便可发射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