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长率,而唔会引发衰退。
中国土地隐性成本上升
原材料价格出现二十一年熊市(1980至2001年)后,出现五年牛市,不但令澳洲、加拿大、南非、巴西、墨西哥、印尼、中东、俄罗斯等原材料出口国经济欣欣向荣,今年镍、铜、铀等更再创新高价,牛市会继续抑或系结束(去年5月至今,CRB商品指数同RSI背驰已有大半年),如以油价计已系七年大牛市。同七十年代唔同,当年出现美元危机,今天经济全球化只要利之所在,数以千计公司可以上山下海将原材料由地底(甚至海底)挖出嚟。因此,原材料牛市今年能否持续?不能参考七十年代嘅例子。最近原材料价格上升,因中国补充存货(restock)及漠视美国经济增长率放缓嘅讯号。近日虽然部分原材料价格创新高,但相信原材料牛市去年见顶,呢次上升只系跌后反弹,而非另一牛市开始。例如今年1月中国向外采购一百四十万吨煤,令煤价止跌回升;去年中国对煤需求二十六亿吨,超过供应量二亿七千万吨,理由系2005、06年中国关闭八千三百多个唔符合规格嘅煤矿,今年计划再关闭一千七百个唔符合规格嘅煤矿。未来中国煤需求10%来自入口,令煤价止跌回升,因中国渐由煤出口国变成煤入口国。上述因素支持全球煤价上升。
中国土地使用税1988年发布后今年1月1日起作重大修改,每平方米税额扯高两倍,以及征收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令土地隐性成本上升,不但影响内地房价成本,亦影响工业用地成本。睇嚟中国政府已决心告别“廉价劳工、廉价土地、廉价资源”时代。
去年广东省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一千五百六十亿九千四百万元,较2005年上升55。3%,其中国内贷款上升63。8%。证明2006年广东省房地产上升好大部分依赖贷款支持。面对银行银根收紧,3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七千零二十九元,下降七百元或9。1%,同时成交额大幅减少,系咪广州楼价见顶嘅讯号?上周深圳市政府亦出台咗“深圳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方案”,开始压抑深圳市房地产价。
从1996年起,中国进入长达十年嘅GDP高增长期,平均每年达8%,2003年起至今更连续四年GDP增长率喺10%以上。内地城市化,每年需要六百万套房屋,但市场每年只能提供三百万套,形成城市嘅物业长期供不应求。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大兴土木建住宅,但到咗六十年代开始停滞不前。换言之,今天国内物业如非战前楼就系晌五十年代嗰阵兴建。一般住房经济寿命只有五十至七十年,踏入2000年系国内大批住房嘅寿命终止期。由于六、七十年代内地房地产发展停滞,出现唔少四代同堂嘅家庭挤响不足三十平方米嘅小屋内,潜在需求好大。九十年代起随着人均收入上升,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形成1985年至今内地楼价升多跌少。短期展望楼价可能出现调整,但以未来十年睇嚟仲系反覆向上。
长三角面对挑战多
中国工业用地价格一直处于极低水平。虽然好多城市工业用地最低价系根据“基准地价70%”确定,然而实际操作上,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均以极低地价去吸引投资者,亦系中国工业产品能以咁低价格出口嘅部分理由。今年1月1日起工业用地使用费虽然仲系中央政府占30%、地方政府占70%,但上述70%唔再归地方政府,一律拨入省级国库。此政策一出,地方政府便唔再积极出售工业用地,估计未来工业用地供应将大减,而令工业用地地价上涨,进一步打击内地制造业获得新土地。新政策下,未来中国工业产品出口成本将按年上升。中国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初期利用廉价劳工、廉价土地及廉价原材料协助出口,十分正确;二十九年后嘅今天,系咪仲需要三廉政策?温家宝嘅政府工作报告书中便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就系中国由过去只注重速度及数量转为注重质量及效益,唔再以规模论实力,而聚焦响增值上。过去中国制造代表量大利薄,未来中国品牌代表质优价好。过去中国人辛辛苦苦只赚加工费、让外商做品牌赚大钱嘅日子应该改变。
以深圳为首嘅珠三角,到2004年面对转型嘅困扰:制造业开始停滞不前,楼价、股市却狂升,情况同1980年香港近似。长三角又点?1980年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图”提出讨论,当年只包括上海、南京、宁波、苏州及杭州。1986年已扩展为五省一市嘅省、市长联席会议,长三角一下子扩大到五个省,由上海做老大哥。可能扩得太大,城市间产业结构雷同、内部竞争多于内部联合、地区竞相压低地价、优惠政策招商,形成恶性竞争及地区关卡。例如花三十二亿四千万元修建、由苏州直通上海嘅沪苏高速2005年9月28日就开通了,却喺沪苏浙三地交界处嘅淀山湖地区设立三、四个过境收费站;唔单止咁,同时只畀细车通过,形成车辆到咗嗰处只能续行至大盈出口,如再上同三高速,时间上多花二十分钟。长三角虽然大,但愈来愈泛滥;加上环渤海经济圈出现,长三角嘅未来令人关注。
马来西亚政府继放宽外资买地产嘅规定及撤销房地产盈利税后,4月13日宣布简化房地产计划处理程式新措施,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所有涉及房屋计划嘅申请,包括转换土地用途、分割土地、建筑图则及规则,喺符合条件后四至六个月内获处理及批准(以前系六个月至二年);另以工程师负责批准完工纸(CCC)取代地方政府发出入伙纸(CF)。一连串改革大大增加马来西亚房地产嘅吸引力,尤其系批准外国人直接购买售价二十五万马币以上嘅房地产及取消房地产盈利税,皆有利刺激马来西亚房价上升!
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承认,“子弹头”车票仲有降价空间,并希望第六次铁路大提速系提速不提价。全国一百四十对动车组4月18日起提速至二百公里以上,D车票因为技术含量高、投入成本大、时速快、服务优质而较其他列车票贵,依家正考虑今后票价向下调整嘅问题。今年年底全国首列时速三百公里嘅动车组将完工下线。中国火车第六次大提速,首日开行时速二百公里以上嘅车组列车车票正式发售,反应并唔理想,购买“D”字头子弹火车票嘅人并唔多。铁路部话依家系淡季,乘客一般多选当天或开车前几小时才购买,相信“五,一”黄金周才反映真实需求。以北京至石家庄“D”字头子弹火车,头等票价一百零三元、二等八十六元,时间两小时。同样系北京至石家庄。特快列车两小时四十分钟,软座票价四十二元。问题咁就出嚟啦,中国人系咪为咗快四十分钟而多付一倍车价?
地铁及轻铁都系贴钱生意
1964年子弹火车面世至今已四十三年,点解仍未普及全球?其中一项因素系价格,即市民是否愿意为节省三分一时间而多忖一倍车费?对人均收入二万八千美元嘅港人而言,八十三蚊同四十二蚊分别可能唔大;但对人均收入(大城市计)五千美元嘅内地人,要佢地多付一倍车费而节省三分一时间,又系另一回事。
依家全国超过一百万人口嘅四十八个城市中,超过三十个已展开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规划建设线路五十五路,总长一千七百公里,总投资六千亿元人民币。地下铁路1863年1月喺英国伦敦建成,家吓全球七十多个城市建成三百多条地铁,总长六千多公里,另有三百五十多条轻铁。中国一下子三十多个城市齐齐兴建轨道交通!全球地铁或轻铁都系贴钱生意,少数例外系香港,方法系利用地铁交通能力,将唔值钱嘅土地变成好值钱,再同地产商合作建成商住项目出售或出租,成为地铁公司嘅最大收益来源。上述模式正被其他国家学习。中国三十多个大城市齐齐搞地铁,结果会点(上海地铁收费只及香港五分一)?建成后会否需要政府补贴?
1995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通知下发各地,除北京、广州及上海地铁二号线项目外,其余一概暂停。因修建地铁项目必须引进外国好多工程机械及设备,造价偏高……。2003年“八一号文件”要求欲建轨道项目嘅城市必须向中央申请审批,三年多时间三十多个城市申请。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国产化已达70%以上,设备价格及运行维修费用已大幅下降,但响通讯讯号及自动控制方面同外国差距好大,未能达到完全国产化。以广州地铁二号线为例,每公里工程成本四亿八千万元,较1998年兴建一号线每公里六亿六千万元,便宜27。3%,其中机电设备由每公里二亿五千五百万元降至一亿三千零七万元。虽然系咁,兴建地铁对城市政府嘅财务负担仲系好大,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资金唔成问题,但有D城市似乎操之过急。
真乐发(1003)、中国建材(3323)、中石化(386)停牌。
■武夷药业(1889) 4月19日;三丸控股(2358) 25日;中国星(326)、力丰集团(367)、中华国际(1064)、鼎洋投资(905)、天地数码(500)、闽信集团(222)、丰采多媒体(764)、中芯国际(981) 26日;广州药业(674)、生命科技(1180)、高宝绿色(274) 27日;太元集团(620) 28日;J。LC。 (987)、Nam Tai (2633) 30日公布业绩。
曹仁超
PDF原文:
原序号:76序号:
26
标题:
眼睛被泡沫淹没
来源:
信报
发布日期:
2007…04…19
全文:
4月18日,周三。恒生指数跌11。52,收20777点;成交五百九十八亿零九百多万元。4月期指收20726点,跌17点。中国财险(2328)跌8。7%,因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51。5%降至2006年45。1%。国美电器(493)上升7。1%,因去年纯利升64%。内地A股继续上升,沪深指数见3304点,同上月估计嘅3400至3600点已好接近。铜价升4%,至七万五千八百一十元人民币一吨,令江铜升5。9%、云南铜业升5。4%。太钢不锈升10%,因首季纯利升八倍。万科跌3。6%,民生银行亦下滑2%,因估计3月份中国通胀率升到3。3%,人行会再加息。内地银行同业拆息报二厘九四,已逼近三厘关口,令国债下跌。
中信银行(998)国际配售部分听讲超额三十倍,机构投资者动用八千五百亿元申请该股。公开部分周四上午截止,估计超额二百倍,形成今天香港孖展息率扯高至六厘,由此可见中国概念股几吃香。
内地金融股质肥自己
利率倒转(长息利率低于短息)令息差收窄,香港及国际银行业去年纯利上升有赖来自非利息收入,上述情况今年会否改变?去年股市兴旺有大量IPO,今年又会否改变?内地金融股为迎接去年12月内地金融市场向外开放而努力质肥自己,形成去年内地〃五行三保〃纯利大幅上升,今年又会否重演?上述因素困扰住我老曹,仍未有答案,因此对今年本港银行股及内地金融股睇法系di…do!
展望今年形势,通胀率上升中,纯利增长率则下降中,投资策略系小心驶得万年船。恒指能否走出18500至21000点框框?木宰羊。1月24日恒指见20971点时,港交所(388)见九十三元,今天只值八十二元;中银香港(2388)见二十一元四角五仙,今天只值十九元四角。反而1月24日港灯(006)只值三十八元五角,今天却见四十二元六角;恒隆地产(101)1月24日系二十一元,今天见二十三元六角五仙。以成分股睇恒指,双头理论唔存在,股市仲系个别发展。令人泄气嘅反而系股市深度不足,即升市非全面,而领袖股则愈来愈窄(升市愈来愈集中响少数股份身上)。上述讯号代表大市正在寻顶。
一赚二平七赔本
美林证券策略员Richard Bernstein认为,货币强势下嘅股市上升,同货币弱势下股市上升系两回事。例如2003年4月至今港股上升,其中唔少系反映资产响港元贬值下嘅上升,系2002年至今港元兑欧罗贬值50%所产生嘅错觉,因此本港中下价楼以港元计由2003年9月至今升值60%,如以欧罗计升幅只有10%;地产股则因杠杆效应……一旦美元结束贬值潮,本港楼市及股市又重新面对评估。
今年内地投资者人数已打破九千万(香港只有一百二十万),其中六千多万系经历过漫长熊市者,只有三分一系近两年才加入者。旧投资者都明白股市铁律,〃一赚、二平、七赔本〃,即十个投资者经历完牛、熊市后,只有一个赚大钱、两个打平手或只获微利,七个蚀本。新近两年加入三千万投资者以为大牛市系一生难求嘅机遇,唔炒股对唔住自己;只有老股民才明白炒股才对唔住下一代!例如香港投资者经历过1997年,至今十年动荡,明白〃一赚、二平、七赔本〃嘅道理,令香港社会进入〃二八年华〃(20%家庭较1997年前富有、80%家庭却较1997年前差咗)。喺牛市中人人赚钱,情况有如赌沙蟹,响未知输赢之前抬上大把钱,人人都以为系自己嘅,结果系点?答案系赢家只有一个,其余都系输家。
2004至06年新兴市场积累约二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占GDP五分一。假设美国今年GDP增长率放缓到2。5%、明年2%,对新兴市场而言影响不一。依家中国系经济过热,美经济放缓有助中国经济冷却;反之,东欧及印度便麻烦D,尤其印度目前情况有如1991年前嘅东南亚国家,过分依赖外资流入支撑投资项目,如外资撤出,影响十分大。中国同印度虽同是新兴市场,但是两个截然不同嘅国家。中国一直由一党统治,过去因推行共产制度而将经济卡死,1978年逐步改革开放令经济活起来,引发GDP高增长。印度1947年便实行民主制度,系全球最大嘅民主国家。两者比较,去年中国人均收入一千二百美元、印度六百美元;中国占全球5%总出口量、印度占0。9%;中国文盲率15%、印度57%;中国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外贸、外资直接投资(QDII),印度却以流动性资金为主,情况有D似1997年前嘅东南亚国家。
内地房地产跌幅有限
日本虽然唔系新兴工业国,2003年经济复苏亦有赖出口,主要来自美国及中国需求,其次系政府大力压低日圆所造成。如美国GDP保持低增长,日本出口亦受害;反之,中国甚至全球贸易增长率降至5%,中国出口增长率仍可保持10…15%,虽然唔及近年嘅30%速度,但内贸仍宽扅收余下10…15%增长率,影响唔大。
中国去年出口金额全球排名第三(如只计去年下半年已全球排名第二),但中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力大、技术含量低,赚嘅系加工费。生产一对运动鞋零售价二百美元,中国工厂收入只有十美元,其它系设计费、品牌费、运费、零售商利润……。生产一台DVD,中国工厂利润只有一美元。即使芯片、电脑等两年一代,中国产品因落后别人四年,希望提升到2010年落后别人两年,一样赚唔到大钱。中国工业如何由〃三廉〃走向出售高科技、品牌同设计?中国劳动力市场虽然改革开放二十八年,但供应仍十分充足,此乃过去中国人工资无法显着增长嘅理由。冇工资上升压力,亦系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居于出卖廉价劳动力地位嘅理由。近年由中央主导提升工资及土地成本,天然资源因中国本土已无法供应,有赖入口,而将全球天然资源价提高。过去被扭曲嘅成本造成中国出口能力大幅上升,亦增加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者嘅吸引力。
依家问题喺A股P/E三十倍、全球股市平均P/E十五倍。即A股可能面对较大调整;反之,中国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租金回报率5%,同海外接近,冇泡沫存在。中国绝对唔系1990年日本,反而同1981年香港情况近似。假设中国经济面对调整,股市或有较大跌幅,房地产未来跌幅仍是有限(尤其系甲级写字楼)。
冇人再敢提泡沫论
A股狂升另一理由系内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资源愈来愈集中喺大企业及垄断部门手中,而非〃百花争艳〃,即使加息及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所起作用有限。过去入口以原料、能源、技术及生财工具为主,消费品只占好细比重,以今天国人嘅收入,90%人口仍系负担唔起来路货(内地入口货零售价较香港高30%,而内地人收入只及港人五分一)。2004年宏调开始,令原料、能源、技术及生财工具入口增长率下降,形成外贸盈余一下子由2004年三百亿美元升至2006年二千亿美元!外贸顺差拉阔,引发更多国际热钱流入炒人民币升值,炒楼价上升、炒股票……。
好多分析员认为,尽管家吓A股市场炒作气氛浓厚,短期出现恶性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