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风雨情-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南下?知道他们去哪了吗?”戏子摇摇头。这时,那个容貌酷似庄妃的女子胆怯地道:“奴家听说,他们要去打北京城……”
  吴三桂厉喝:“谁说的?”那女戏子吃了一惊,颤声说:“是个王爷说的……他还说,大清皇上是他的亲哥哥。”多尔衮!肯定是多尔衮!吴三桂朝军士喝令:“回营,快快!”吴三桂发疯般地鞭马奔驰而去。
  明军阵地,袁崇焕坐在石凳上,正与鲁四下围棋。鲁四絮叨着:“大帅啊,小的在宫里时常陪皇上下棋。小的说一句杀头的话吧,皇上的棋比大帅可差远了。”袁崇焕笑着说:“那么,你倒是赢了皇上呢,还是故意输给皇上呢?”鲁四说:“小的怎敢赢皇上的棋?只能输呵,输了才有赏赐。”“你故意输棋,让皇上看出来,岂不问你欺君之罪?”鲁四讪笑着说:“皇上看不出来。小的盘盘都让皇上费尽了心机才赢棋,皇上可乐啦……”袁崇焕微笑:“鲁四啊,你们这些太监,也有不少可爱之处。”

  第十二章 京城告急(七)

  “呵呵,皇上也这么说过。”袁崇焕正色道:“今儿这盘棋,你如果赢了,我重赏你。每赢一子赏一百两银子!”鲁四看一眼棋势,惊叫:“小的怎赢得了大帅呀?连皇太极都赢不了大帅呀!”袁崇焕哈哈大笑:“难怪皇上喜欢你……”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传来。袁崇焕抬头一看,只见吴三桂鞭马直冲过来。吴三桂跳下那匹几乎瘫倒的战马,气喘吁吁地道:“大帅……不好了……”
  袁崇焕冷静地:“皇太极东击山海关了,是不是?”“不……皇太极领着八旗精兵星夜南下,直扑北京城了!”袁崇焕神情剧变,“什么……”血直往上涌,他刚一站起来便头晕,有点摇摇晃晃的。吴三桂与鲁四急忙扶住袁崇焕。惊呼:“大帅!大帅!”袁崇焕喃喃地:“完了,完了!……”
  袁崇焕终于清醒过来,厉声:“传命,全军火速南下,赶赴京城!”
  明宫平台上,栏外百花争芳斗妍。栏内,崇祯与周后相对而坐,正在赏花饮酒宴。周后举盅敬皇上酒,预祝皇上剿灭中原流寇。崇祯一饮而尽,欣然长叹:“假如不出意外,捷报这几日该到了。唉,朕集十三年之力,总算大功告成。内患消除之后,朕就能回军北上,一举打到关外去,降伏皇太极,天下太平。”周后含笑:“到了那天,大明振兴,皇上也成为千秋万代的圣君了。”
  崇祯抱歉道:“爱妃呀,朕几年来忙于国事,慢待了你。”周后微嗔:“看皇上说的!只要国家太平,皇上吉祥。臣妾高兴还来不及呢。”这时,崇祯看了一眼对面空着的矮榻,上面搁着一把琵琶,却无人。崇祯问:“朕让陈圆圆来弹曲儿助兴,怎么只来了一把琵琶,人没来?”“是臣妾让陈圆圆别来。”周后微笑着说:“皇上记得吗?臣妾年轻时,学习过多种乐器。”崇祯说:“爱妃的洞箫和扬琴,都吹弹得绝佳。但你并没有学过琵琶呀。”“臣妾今日偏偏想弹一弹琵琶,请皇上鉴赏。”崇祯意外地:“好哇,爱妃请!”周后离座上前,怀抱琵琶,玉指一挥,便发出一串优美动听的琶音。接着,她娴熟地弹奏起一支古曲。同时含笑望着崇祯。
  崇祯惊讶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周后也能把琵琶弹奏得如此美妙……
  平原小镇。袁崇焕领着大队追击至此,驻马观看四周。只见若干只遗弃的军锅,炉灶也只挖一半就放弃了。袁崇焕扬鞭指着,声音都发颤了:“你看,你看……”吴三桂明白了,清军为了赶时间,竟然没有埋锅造饭。袁崇焕说:“皇太极如果兵临京城了,本部堂的罪过就大了!吴三桂,此时片刻值万金。令你率两营精兵,不计一切后果追杀清军。一刻都不能停!”“是。”吴三桂马上一拱手,一副可装待发的样子。
  袁崇焕补充说:“最好能够先于清军赶到京城。如果不能,与清军同时赶到也行。再不能的话,也要追上清军后尾,拖住它,拼死血战。即使两营精兵都拼完了,你也要完成军令!”
  吴三桂发誓般吼了一声:“遵命!”率先策马急奔,身后,一队骑兵绝尘而去。
  周后的琵琶奏得有张有驰,崇祯听得如疾如醉。洪承畴神情紧张,急步入内,靠近崇祯,正欲开言。崇祯伸手制止:唔――洪承畴只得叹息着,退开半步,垂首等待。终于,周后的琵琶曲终。崇祯鼓掌喜道:“好,好!爱妃呀,你何时学会琵琶的?朕怎么一点也不知道。”周后笑道:“臣妾见皇上喜听琵琶,也就修习了几天。怎么样,远不如陈圆圆吧!”崇祯夸张地:“不。叫朕听来,爱妃弹得一点不比陈圆圆差。”周后欢喜道:“谢皇上。”
  这时,崇祯才再次看见等候着的洪承畴,问:“说吧,什么事?”洪承畴已经不焦急了,他低声道:“请皇上驾临乾清宫。”崇祯诧异地问:“为什么?”洪承畴侧眼看一下周后,迟疑地说:“所有内阁大臣,都已在乾清宫等候皇上。”崇祯明白了不祥,匆匆起身走了同内宫。
  崇祯坐在乾清宫的龙座中,吃惊地倾听扬嗣昌的秉报:“皇太极率领精兵十万,日行数百里,前锋已经越过遒化,进入顺义县境。距京城已不到百里……”崇祯惊怒:“昨天你们还说皇太极在喜峰口,正准备班师退兵。一夜之间,怎么从天而降了?!”扬嗣昌道:“秉皇上,昨天的军情是探马误报……”
  “那你怎知今天的军情就不是误报了呢?清军就是长了翅膀,也来不了这么快啊!”扬嗣昌战栗不敢言。
  洪承畴上前奏道:“启秉皇上,清军这次奔袭京城,每人都有三匹战马,交替骑行。因此,势如闪电。”
  “朕早就令袁崇焕驰援西北城关,剿杀皇太极。”洪承畴秉道:“袁崇焕率兵六千,已经奉旨驰援……”崇祯气不打一处来,怒道:“宁远有二十万官军,他为何只带六千?分明是矫旨怯战,摆个样子给朕看。”洪承畴又秉:“宁远虽然兵多,却都是守城步军,无法长途驰援。骑兵大约只有六千。”崇祯强硬地道:“那、那他也该拼死抵挡皇太极嘛!”扬嗣昌又秉:“袁崇焕率领六千骑兵,正在追赶皇太极……”
  “简直是千古奇闻!”崇祯从龙座上跳起身,狂怒地:“皇太极快要到乾清宫来上朝了,而袁崇焕却掉在清军后方!他在干什么,是给皇太极送行么?”众臣吓得一片寂静,都不敢吱声。洪承畴已退臣工队伍,他低声令一个小太监:“快,去请王承恩来。”小太监应声急忙奔出宫。崇祯在龙座前有些张惶地走来走去,且吼且斥:“你们说,朝廷该怎么办?你们有何退敌之策?”周皇亲上前奏道:“启秉皇上,老臣有一应变之策,不知当不当讲?”

  第十二章 京城告急(八)

  崇祯烦恼地一拂手:“都什么时候了,讲!”周皇亲道:“蛮夷势大,京城眼看着要有一场恶战。皇上万金之躯,不可身处险地。臣建议皇上效前朝故事,避乱南巡,到苏杭一带视察民情,那儿正是春末夏初,百花盛开……”崇祯冷冷地说:“你还不如建议朕化妆逃跑呢!朕宁可战死,也绝不离开京城一步!退下,众臣再议!”
  扬嗣昌急道:“当此万急时刻,臣建议火速调集六百里内所有兵马进京勤王,以解燃
  眉之急。”崇祯嘲道:“六百里内,朝廷有哪些兵马?”扬嗣昌道:“调拨给陕西巡抚陈奇瑜的八万官军,前天刚刚起程南下,估计不出一百五十里。”崇祯眼睛一亮,站定下来,道:“飞马传旨,令他们立刻掉头北上,投入京城保卫战。”洪承畴大急,又上前奏道:“皇上,陕西陈巡抚如果得不到朝廷援军,就难以全歼车厢峡里的流寇。”崇祯说:“现在京城比陕西更要紧!至于车厢峡里的流寇,先让陈奇瑜围而不歼,待退了清兵后再说。”洪承畴又秉:“即使如此,在南下官军抵京勤王之前,皇太极仍有可能先于官军兵临城下。”
  崇祯又急得没有了章法,道:“这、……你们赶紧设法退敌!”扬嗣昌看一眼洪承畴,两人开始搜肠刮肚地算计起来。扬嗣昌扳起手指头,道:“西山马标,有骑兵一千……”洪承畴打断他:“不。刨去老弱与空额,最多只有三百余人。但通州大营有近卫军两千。”扬嗣昌道:“近卫军需用在京郊阻击,不能进城护驾。”洪承畴扳手指:“京城御林军共有两千五,另有锦衣卫八百……”扬嗣昌也扳起手指:“西直门有守城兵勇一千二,朝阳门有兵勇一千……”洪承畴说:“宣武门有兵勇八百,崇文门有兵勇六百五十……”崇祯焦急地看着两个大臣指东画西的、扳着手指头点兵,却无可奈何。
  王承恩在小太监陪同下匆匆赶来。小太监边走边说:“八旗军快要兵临下了,皇上龙颜大怒。大臣们急得火上房似的,洪大人叫小的赶紧请公公来……”王承恩立定,冷静地说:“听着,马上传命给九大管事太监,叫他们把手下人全部召集起来,待命。”“是。”小太监刚要去传命,又被王承恩叫住:“完事后,立刻到东厂去,面见吴、刘两个当班太保。传我的话,叫他俩火速抽回京城各地的所有眼线、卧底,回东厂待命,准备应变。都清楚了吗?”小太监秉道:“小的清楚。”
  王承恩道:“你重复一遍。”小太监以一副嫩嗓子俐索地重复:“传命九大管事太监,叫他们召集所有手下人――待命!完事后,去东厂面见吴、刘两个当班太保,叫他们火速抽回京城各地所有眼线、卧底,回东厂准备应变!”王承恩满意地说:“不错,你叫什么名字?”“小的叫王小巧。”王承恩夸道:“好名儿!王小巧,用心办差,公公日后会重用你。”王小巧高兴地说了一声:谢公公!飞奔而去。王承恩踏上乾清宫玉阶。
  王承恩进宫时,看见扬嗣昌洪承畴两大臣仍然掐指头点兵。他不由地站下了。扬嗣昌说:“对了。前门那儿还一股子保安部队,七百多号人!”洪承畴说:“各王公大臣府上,都有一些家丁、护勇,拢到一块儿,最少上千人。”扬嗣昌掐算着:“这么算来,御林军、锦衣卫、九门兵勇、保安部队,还有家丁护勇们,一共是……”洪承畴插进来说:“一共是八千八百余人。”扬嗣昌叹道:“太少了,只怕顶不住清军攻城。”
  这时候王承恩昂声道:“两位大人忘了,紫禁城里还有五千五百个太监呢,老奴可以领着他们登城杀敌呀!”洪承畴、扬嗣昌惊讶地看着王承恩。王承恩又上前道:“大人们可能还忘了,京城里还有一百零八万百姓啊,其中最少有二十万青壮。为何不把他们动员起来保卫京城呢?咱国库里虽然没多少银子,可有的是封存的刀枪啊……”洪承畴与扬嗣昌互视,两人不约而同地叫:“对啊!”
  崇祯腾地跳起来,激动地高喝:传旨,关闭京城九门,着所有御林军、锦衣卫、九门兵勇、各宫太监、民间青壮、保安部队,全部上城布防。朕――要身披甲胃,执天子剑,亲临午门,与皇太极的八旗军决一死战!全体臣工齐声喝道:遵旨!
  这可能是崇祯皇帝一生中最勇敢而辉煌的时刻,也是他既美好又浪漫的时刻……大明大清两个皇帝,即将殊死一博。而千里之外的车厢峡,还有一个危在旦夕的未来皇帝。


  第七卷

  第十三章 李自成诈降成功(二)

  陈奇瑜沉呤着说:“那你说说,你们准备怎么个投降法呢?”李自成说:“大人如果准降,请在峡谷口放三声号炮、两炷狼烟。峡谷中的义军见了,便知道陈大人准许投降了。他们会立刻放弃抵抗。之后,在陈大人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各路义军列队走出谷口,向陈大人投降。”陈奇瑜问:“武器呢?”李自成回答:“就地放下武器。凡是投降的义军,全部空手而出,一刀一枪都不准带出谷外。”陈奇瑜沉默片刻,改颜哈哈大笑,走出大案,上前亲自给李自成松绑:“好好,你们想得很周到,果然是真心投降。起来吧!”“李自成
  谢过大人。”陈奇瑜安抚李自成说:“本堂将秉报朝廷,既往不究。等皇上恩旨下来,你们还可以改编成官军,为国效力呀。”李自成大喜,再拜:“秉大人,义军弟兄就盼着这一天哪!”
  “李壮士请起,快请起!”李自成起身,环顾一下左右,机密地低声说:“在下受高迎祥委托,带来一点小小的见面礼……”“什么见面礼呀?”说话间,幕僚领着一个提口袋的侍卫进来,侍卫展开口袋让陈奇瑜过目,李自成说:“这一口袋金器、玉器,值白银三百万两。”满满一袋金玉珍宝,看得陈奇瑜眼睛发亮。“这都是弟兄们多年攒下的,请大人笑纳。”“嗳――你们也来之不易,何必……”陈奇瑜故作姿态地说,“好好,本堂暂时替你们保管着。此外,我也有个见面礼送给你和高壮士――本堂将上奏皇上,力保高迎祥任陕西四品总兵官,保你为从四品副总兵官。”李自成大喜,道:“大人再生之德,李自成终生不忘。”
  陈奇瑜朝外道:“来人哪,快排宴席,侍候李壮士吃喝休息。”两个侍卫恭敬地将李自成请下。陈奇瑜目送李自成离去,若有所思。幕僚在旁揖道:“恭喜抚台大人,一举降伏十万流寇,为朝廷立下不世功勋。”陈奇瑜沉声道:“传命各路总兵、标统,速来我这儿议事。”幕僚惊疑不定地去了。
  车厢峡口。高迎祥、张献忠、刘宗敏及众首领正在焦虑不安地等候着,忽听峡谷口三声炮响:轰、轰、轰!高迎祥循声望去,只见山头上缓缓升起两炷粗直浓黑的狼烟。张献忠喜道:“好啊,陈奇瑜中计了!”
  高迎祥对众首领道:“各位兄弟,你们赶紧按照预定方案,分头行事吧。”
  “是。”众首领纷纷领命离开。
  巡抚衙门。各总兵、标统分立两旁,陈奇瑜在当中踱步,沉声道:“听令。当流寇们放下武器,出谷投降时,将他们集中到河滩地。河滩四面,应当预先埋伏强弓硬弩、红衣大炮、和两万精兵,待我一声令下,你们一起开火、放箭!将他们全部斩尽杀绝,不准一人漏网!”幕僚惊讶地:“大人,流寇们是来投降的呀……”
  陈奇瑜冷笑道:“你以为他们是真心投降么?不,他们是诈降!他们的惯用伎俩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掉了才降,降了以后再造反!告诉你们,一日为贼,终生难改,后患无穷。即使他们是真心投降了,本堂也要把他们斩尽杀绝,不留后患!你们听明白了吗?”众将应道:“属下明白!”陈奇瑜得意地说:“这回,我们是稳操胜券。因为,流寇们先放下武器,再徒手走出谷口,你们就当成是一场围猎吧,给我放手宰杀!”
  众将快活地笑了。
  车厢峡峡口。峡谷口出现两个军士,齐声朝谷内大吼:“里头人听着,巡抚大人口谕,着你们放下武器,列队出谷投降……”吼声中,疲惫已极的义军战士一个个步至谷口,他们将手中的兵器投放在地上,再步出谷外。谷外,戒备森严的官军监视着义军,各执兵器,锋芒直指义军。谷口,地上的刀枪剑戟越堆越高,出谷投降的义军也越来越多……授降进行的十分顺利。
  官军营地。山头上,陈奇瑜坐在一张大椅中,俯首观看山下的投降情况。李自成已陷为人质,身边围着多把雪亮长刀,他也注视着山下,神情略见不安。“李壮士啊,看来你们真是要投降了。”陈奇瑜微笑着对李自成说,“不过,本堂做事,向来不留后患……”见李自成一脸惊讶,陈奇瑜鼻子哼了一声:“只要本堂身边这尊号炮一响,数万只强弓硬弩就万箭齐发,四面八方的伏兵也会蜂涌而上,将投降的流寇们统统斩尽杀绝!”
  李自成又惊又怒,道:“陈奇瑜,你就不怕义军弟兄们拼命么?”陈奇瑜依旧面带微笑:“怕,怕!可本堂现在不怕了。因为你们已经手无寸铁了,本堂谢谢你啊!哈哈哈……”李自成愤怒地冲向陈奇瑜,却被身边侍卫扯住,两把长刀按在他脖子上。李自成挣扎着怒叫:“陈奇瑜,你这丧尽天良的狗东西,义军弟兄是杀不绝的……”陈奇瑜得意地说:“别急别急。你就跪在那吧,待会山下就要血流成河了,你与本堂一块观看吧。”
  李自成怒视不远处那尊昂首待发的号炮。

  第十三章 李自成诈降成功(三)

  车厢峡峡口。步出峡谷的义军越来越多。只见连高迎祥、张献忠、刘宗敏和众首领也出现在投降队伍中……谷口,两个标统看见了义军首领,他俩交换一下眼色,示意官军们准备。大片徒手的义军集中到河滩地,刘宗敏踮足观望,只见外围高处都布满杀气腾腾的官军。刘宗敏在身边人掩护下,弯腰用手拼命刨土。片刻间,他刨出两只长刀,递给旁人,继续再刨。更多的义军开始刨土,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