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教父-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这个问题,与会的《共青团真理报》的同志们不知如何回答,他们面面相觑,猜不透谢廖沙为什么会问到这个问题。

    “乌里扬诺夫书记,是不是我们的工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您不吝赐教!”《共青团真理报》的主编看到有些冷场,赶忙回应道。

    “不,我对同志们的工作大体上还是满意的,但是我还有几点建议想在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共青团真理报》和另外的三大报纸完全不同,我们是服务于广大的青年同志的,我们有义务为国内的青年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的年轻人喜欢外国的电影,体育节目,流行音乐等等,可是我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完全看不到这些内容。当然了作为党的舆论阵地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是没错的,但是我觉得比起生硬的说教,用一种朋友间交流的口吻来撰写新闻效果会更好,如果我们的报纸上没有和青年人共同的话题,那么我们还怎么和青年人建立友谊呢……”谢廖沙和在座的编辑们以一种平和的态度讨论问题,谢廖沙希望《共青团真理报》能够多刊登一些西方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讲是想潜移默化的让人们看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不足,尽管媒体获得了自主报道的权利,但是因为国内的经济数据实在是太烂了,官方已经很久没有公布这一类的数据了,这就让很多国内的知识分子不知道苏联和西方真实的差距,谢廖沙希望耶利钦能够通过《共青团真理报》宣传西方进而赢得苏联年轻一代的支持。

    “乌里扬诺夫书记,您的意思是是让我们在《共青团真理报》里夹杂一些外国的娱乐信息,这样不好吧?如果年轻人贪图西方的享乐主义的话,还怎么振奋起来建设社会主义?”一个稍微年长一些的编辑刚所完这句话,才想起来对面坐的可不是普通的年轻人,他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后悔不已。

    “年轻人需要学习,也需要娱乐,但是我们要帮助他们平衡好,你看这样怎么样,我们的报纸在每周的周末发行特别版,尽力多放一些青年人爱看的内容,工作日再按照原来的思路去做,周末嘛,本来就是大家放松的时候,我们写一点让广大青年朋友们放松的内容有什么问题!”谢廖沙指示道,他已经想好了,就把耶利钦的一些文章放在周末版上,这样的话,随着周末版的大卖,叶利钦的政治观点也就更容易传播出去了。

    听完谢廖沙的建议,在座的大部分编辑都赞同的点着头,其实即使心里对谢廖沙的建议不以为然,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当面和谢廖沙唱对台戏的。

    “对了,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我知道《共青团真理报》是由团委全额财政拨款支持的,但是大家也都看到了,团委内部对积极迎接经济改革是持赞同意见的,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央已经允许企业实行浮动工资了,我们《共青团真理报》虽然不是企业,但是我也希望《共青团真理报》能够像企业学习,积极的投身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想在《共青团真理报》上试着加入一些商业广告,让同志们有一份额外的收入,如果时机成熟的话,我甚至希望《共青团真理报》能够成为一家传媒企业,我想大家都知道,团委和外经贸部下面的企业的待遇有多好……”谢廖沙用引诱的口吻说道,他心里清楚,只有彻底的给《共青团真理报》断奶,才能够将这家传媒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第一百七十二章 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在座谈会结束了一周之后,《共青团真理报》果然按照谢廖沙的指示更改了自己的周末版,添加了对国外电影的介绍。而谢廖沙为了鼓励《共青团真理报》的同志们按照他说设计的方式继续改革,就将麦当劳公司在苏联的第一个广告交给了《共青团真理报》。虽然大众汽车才是谢廖沙引进苏联的第一个项目,可是建设厂房需要的时间太长了,反倒不如麦当劳这样的餐饮企业灵活。就在叶利钦回到国内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第一间麦当劳餐厅在莫斯科附件隆重开业了,耶利钦被邀请作为开业嘉宾出席了这次的开业典礼,而作为苏联第一家美国餐厅,这件麦当劳吸引了上万名顾客前来排队,而《共青团真理报》也一改往日的严肃新闻主题,将麦当劳餐厅的开业作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一个标志**件。不过最让莫斯科的广大青年人感到意外的还是在《共青团真理报》上刊登的大幅麦当劳广告,上面还附有餐厅的优惠券,只要从报纸上剪下来就可以直接当作卢布使用,这一招就让《共青团真理报》当天的销量翻了好几倍。

    不过大家很快就发现,《共青团真理报》上面居然还刊登了好莱坞电影和英国摇滚乐手的消息,这简直太让人觉得意外了,毕竟《共青团真理报》一直给人一种当官的才会看的印象。但是现在《共青团真理报》开始大张旗鼓的介绍起了国外的文化,这就让很多已经放弃了这份报纸的青年又重新变成了《共青团真理报》的读者。

    《共青团真理报》的开门红让报社的编辑们对谢廖沙所指明的路线新型更足了,谢廖沙觉得仅仅只是这样还达不到完全掌控《共青团真理报》的目的,在谢廖沙的要求下,《共青团真理报》从团委下属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聘请了一些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帮助《共青团真理报》向企业的方向转型。

    谢廖沙将这件事情委托给了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霍多尔科夫斯基,由他来负责改造《共青团真理报》,帮助这家老牌报社创建自己的广告部门,努力让《共青团真理报》做到自收自支,不再依靠国家的拨款。霍多尔科夫斯基当仁不让的接手了这个任务,他很快从地中海贸易公司带走了一只销售队伍,前往《共青团真理报》工作。

    《共青团真理报》的改革也引起了雅科夫列夫的兴趣,他在国外长期生活过,知道外国的媒体是什么样的。雅科夫列夫对谢廖沙改革《共青团真理报》的事情持支持态度,包括谢廖沙想让《共青团真理报》转型为独立的传媒企业。因为在雅科夫列夫看来,媒体接受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是无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的,他并没有想到谢廖沙这么做是想控制这家报社。

    在《共青团真理报》周末俯瞰的刺激之下,《共青团真理报》的销量开始打着滚的往上翻。因为《共青团真理报》的独特视角,很多年轻人不再把阅读《共青团真理报》当作过时的事情,成为《共青团真理报》的忠实读者在年轻人当中逐渐成为了一种时髦的事情。

    如果你错过了《共青团真理报》的周末专刊,那就绝对无法插入年轻人的话题之中。

    于是接着这股浪潮,耶利钦在周末的专栏开始以化名的形式刊登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以游记的方式来介绍美国人的生活。这种文章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政治文章,反倒像是旅游指南一般。耶利钦之所以这样写都是谢廖沙的建议,谢廖沙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和《共青团真理报》的整体风格的搭配,另外也实在帮助耶利钦拉拢读者。至于耶利钦的政治主张,自然就通过这些“游记”夹带着传播给了读者。

    想让耶利钦以街头政治家的方式重新回到公众面前是需要时间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不过谢廖沙觉得自己重视媒体的这步棋应该是走对了。毕竟现在媒体大部分都由雅科夫列夫来掌控,就连利加乔夫都没有专门为自己发声的媒体。

    利加乔夫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和谢瓦尔德纳泽之间的纠纷,没有功夫去处理地中海贸易公司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情需要谢廖沙来处理。那就是阿富汗的撤军问题。

    就在去年年底,戈尔巴乔夫给苏联军方已经下了最后的通牒,如果不能彻底解决阿富汗的圣战者问题,就从阿富汗撤走所有的军队,尽管军方试图证明自己控制阿富汗的能力,但是最终的还是无功而返,于是撤军的事情就摆上了政治局会议上的议案。

    要知道再早些年因为中亚士兵在战场上大量逃跑的现象频发,苏联国防部就没怎么调用过纪律散漫的中亚士兵,转而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征召值得信赖的斯拉夫士兵。现在要撤军了,这些人的工作怎么办,这些人回到祖国之后的住房问题怎么办。统统都需要戈尔巴乔夫来处理和解决。可是现在苏联的财政还没有从切尔诺贝利事件之中恢复过来,戈尔巴乔夫其实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量从前线回到苏联的士兵们很快就会发现,等待他们的不是祖国的热情拥抱,而是冰冷的现实问题。这些人会面临着就业,住房等实际的问题。因为战争已经停止了,苏联不会在养活这么多的军队,可是这些已经习惯了杀戮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办呢?

    谢廖沙现在确实需要人,远的不说,就说工人新城的建筑施工队、大众合资汽车厂、还有季莫申科家族在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的农业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批军人来的正是时候。不过谢廖沙却无法完全安置所有从阿富汗撤退的士兵。除此之外,这些年轻人要住在哪里?

    戈尔巴乔夫已经把这件事拿到中央工作会议上来讨论了,谁都知道,如果处理不好这些人的安置问题,那么这些人就是危险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第一百七十三章 萨莫特洛尔油田

    阿富汗撤军行动带来的大量失业人口给苏联政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安置这些人成了现在戈尔巴乔夫政府最头疼的问题。其实就算没有撤军,苏联的实际失业率也在逐渐的攀升,因为工资出现了浮动,所以那些原本经营状况就不太好的企业不得不削减工人的工资,而那些原本就待遇丰厚的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则上调了工资,这一升一降,再加上原本就已经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让很多普通苏联的家庭日子更加难过了。

    现在因为工资实际上已经大大的缩水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帮派从事有利可图的走私生意,尤其是那些有机会出国的人,更是成为了苏联国内走私的主力军,走私香水和香烟现在成为了苏联民航工作人员当中的一种风气。这种情况反倒是应正了勃列日涅夫的那句名言“靠着工资我们谁也活不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苏联的地下货币兑换行业也就逐渐的发达了起来,在黑市上,卢比和美元的汇率已经比官方给出的汇率低了一倍,面对这种财富的缩水,人们纷纷的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手上的卢布兑换成美元。

    在这种背景之下,谢廖沙决定让高尔基兄弟会把走私这种低端产业让出来,专心致志的去从事地下金融行业。现在卢布兑美元的苏联官方汇率价格还维持在1。5:1左右,可是在黑市上,这个价格已经快接近3:1了,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黑市上收购卢布然后那到官方的银行来兑换,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兑换很难不被苏联的金融监管机关发现,因此能做这种生意的必然要很强的背景和关系。

    谢廖沙做这种事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刚接手苏联外贸银行的时候,谢廖沙就曾经小规模的试过几次,不过现在谢廖沙已经彻底的掏空了苏联外贸银行,他的一万亿外汇存底已经顺利的转移到了哥伦比亚银行的手中,怎么样把这笔帐来做平就是谢廖沙现在最需要考虑的了,借着这股兑换外汇的浪潮,谢廖沙决定用卢布来填这笔烂帐,因为现在苏联国内已经出现了像是大众,麦当劳,卡夫这样的外资企业,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苏联市场,那么外贸银行的外汇持续流出,和卢布持续流入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不过一万亿可不是什么小数目,紧紧靠着三四家外国企业就想换走这么多的外汇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谢廖沙还要收购更多的跨国公司,让他们进入苏联市场,一起来把这笔帐做平,这样既可以满足自己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尽可能的控制更多的公司,又可以让苏联这边的外汇亏空得到合理的解释。

    谢廖沙的手上还有嘉能可,而苏联的自然资源又极其的丰富,如果嘉能可能够借着苏联对外资开放的这股浪潮尽早的占领苏联的石油市场,那么嘉能可也许就可以在石油贸易上和美孚,英国石油公司等石油巨头比肩。除此之外,谢廖沙对苏联的天然气啊也很感兴趣,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利用外资多建一些天然气管道,以此来加大嘉能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上的话语权呢?

    现在的苏联现在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里海,那里是各种势力盘踞的地方,基本上已经没法再伸手了。谢廖沙觉得也只有因为缺乏资金而陷入建设停滞状态的秋明天然气还有点搞头。苏联现任的天然气工业部部长兼全苏秋明天然气联合公司的领导人是切尔诺梅尔金,此人和耶利钦的关系不错,连带着谢廖沙和他也有些交情,谢廖沙对切尔诺梅尔金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小时候听新闻联播,有关俄罗斯的新闻经常会听到这个名字,在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的时期,切尔诺梅尔金曾经担任过俄罗斯总理。因此切尔诺梅尔金这样的豪杰是谢廖沙无论如何都不可已错过的结交对象。

    于是在关于阿富汗撤军安置的部长会议结束之后,谢廖沙找机会拦住了切尔诺梅尔金,想和他商量一下在秋明建立合资天然气公司以及管道公司的事情。

    经过谢廖沙的简单介绍之后,切尔诺梅尔金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切尔诺梅尔金才对谢廖沙说道:“谢廖沙,天然气的问题实在是太敏感了,我觉得戈尔巴乔夫书记不太会同意外资参与我们的天然气生意,不过,我觉得也许我们可以用一块鸡肋来坑一下那些外国的资本家?”

    听到切尔诺梅尔金打算坑前来投资的外商,谢廖沙简直是哭笑不得,嘉能可可是他的公司,现在他居然要和切尔诺梅尔金商量怎么来坑害自己的企业,真是天大的笑话。不过谢廖沙还是打算问问切尔诺梅尔金,到底要怎么坑外商。

    “谢廖沙你知道萨莫特洛尔油田吗?”切尔诺梅尔金了呵呵地说道。

    “不会吧,那可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油田了,政府肯让外资介入萨莫特洛尔油田的开采?”谢廖沙难以置信的问道。

    “如果不是出了问题,肯定不会让外资进来。不过现在萨莫特洛尔油田产量下降到厉害,而且国际油价又一个劲的往下跌,萨莫特洛尔从成本上来说有已经没有什么开采价值了!”切尔诺梅尔金长叹一声说道。

    “怎么可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萨莫特洛尔油田不是1965年才发现的吗,产量还一度超过了沙特加瓦尔油田,产量怎么下降的这么厉害?”谢廖沙迷惑的问道。

    “嗨,一言难尽啊!萨莫特洛尔油田现在已经没法给国家创造效益了,如果没有外资接手,我们就只能让当地的石油工人改种粮食为生了……”切尔诺梅尔金说道。

    “你们打算坑外商多少钱?”谢廖沙好奇的问道,他要了解一下萨莫特洛尔到底出了什么事,这么大一个油田怎么才开采了二十多年就不行了?

    “一百亿美元,外商可以获得五十年的独家开采权!”切尔诺梅尔金谨慎的提出了一个数字,谢廖沙听完之后,心里乐开了花。

第一百七十四章 两伊战争,殃及池鱼

    一百亿美元买走苏联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萨莫特洛尔油田,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一般的好事啊!可是为什么苏联政府要这么着急的甩卖萨莫特洛尔油田,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谢廖沙必须都打听清楚之后在做决断。

    于是谢廖沙向切尔诺梅尔金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萨莫特洛尔油田会下降的如此厉害,按理说这样一个大油田足以排在世界前十名之内,完全不会输给沙特的加瓦尔油田。可是现在连三十年都不到,就成为了苏联政府手中的弃子。这三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当年估算的产量有误,地方官员夸大了油田的储量不成?

    “谢廖沙,萨莫特洛尔油田的储量没有问题,现在还有大量的石油储存在地下等待着开采,我们获得的石油连整个萨莫特洛尔油田储量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产量下降完全是因为人为的原因,在勃列日涅夫时代,我们为了追求产量,获取更多的石油出口创汇,采用了不科学的开采方法,因为注入了太多的地下水,摧毁了萨莫特洛尔油田原有的地质结构,导致地层破裂,注入的水优先进入了地下的岩石缝隙之中,油田的含水量上升,石油的产量锐减。现在投产的14口油井打上来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地下水,基本上算是把这个好端端的大油田给生生的毁掉了。”切尔诺梅尔金对谢廖沙毫无保留的说道,这件事情苏联政府是不会对老百姓公布的,因为萨莫特洛尔油田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